让我们仔细看一看下面这个简短论证的结构,尤其要注意支持结论的理由。
根本没必要害怕互联网会让报纸和杂志统统消失。不管怎么说,冷冻快餐的风行也并没有让下厨烧饭这个传统消失嘛。
作为教育工作者,早点清除掉问题学生并处理好他们带来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因为一枚臭鸡蛋往往会弄糟一整块鸡蛋饼。
两个论证都使用类比(analogy)作为证据,类比和我们前面评价过的所有证据类型都有所不同。乍一看,类比常常显得非常有说服力。但是类比往往会欺骗我们,我们需要问一声:“我们怎么才能判断一个类比是不是好证据?”在接着讨论这个话题之前,请试着去判断一下上述两个论证的说服力怎么样。
你有没有注意到类比往往涉及比较,它们依赖相似度来作为主要类型的证据。推理的方式如下:“我们对自己生活的世界中某件事(甲)所知甚多,而另一件让我们感兴趣的事(乙)看起来和甲在某些重要方面非常相似,如果这两件事在一个或多个方面非常相似,那么很可能它们在其他方面也会非常相似。”
举例来说,让人们变得抑郁不振时,很多心理医生会把这种抑郁行为当成一种精神疾病来医治,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抑郁行为和身体患上疾病有很重要的相似之处,因此他们用抗抑郁的药物来治疗患者。他们把精神问题看得好像是身体失调的一个“症状”。如果他们将这种精神行为看成“正在经历生活中的一大难题”,他们很可能就会用不同的方法来医治这个病人。当我们因为朋友的极力推荐而选择买下一张CD,我们也是在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推理。我们这样推理是因为我们彼此之间非常相像,喜欢或不喜欢的东西有很多都是相同的,因此我们肯定也喜欢听同样的音乐。
一个论证用两件事物之间熟知的相似点作为基础,推导出关于其中一件事物的一个相对未知特征的结论,这样的论证就叫做类比论证(argument by analogy)。
类比既能激发深刻的见解同时又能蒙蔽我们。例如,类比在科学推理和法学推理中就极富成效。我们以对老鼠的研究为基础推导出关于人类的结论,这就是通过类比得出结论的论证。我们关于原子结构的思考有很多也都属于类比推理。当我们在一桩法律案件中做出判断,我们这个判断的基础就可以建立在这一案件和以前其他案件的相似性的基础之上。例如,限制财团资助政治候选人是否违反宪法中的保护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当法官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就要判定经济援助是不是可以和言论自由相类比,因此,他们也是在通过类比进行论证。这样的推理可能是极富洞见和说服力的。
识别和理解类比
具有人们熟知的某些特征的事物被用来帮助解释和它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通过留意这一现象,你就可以识别类比论证。做类比论证时,我们做以下的假设:如果我们有兴趣要解释的事物与被拿来和它作比较的事物在很多重要方面都很相似,那么它在其他重要方面也会与那事物相似。
例如,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个类比:“重新学习几何就像重新骑自行车。一旦开始了以后,所有的一切都会自动扑面而来。”骑自行车这项活动有很多大家熟知的特征,它用于解释重新学习几何,这是一项不太为人所知的活动,和骑自行车有一些相似的特征,但并不完全相似。
我们都熟悉隔一段时间再骑自行车,“所有的一切都自动扑面而来”。因此这个类比用同样的方式解释了“重新学习几何”这项活动,认为一旦人们开始做几何题,怎么做这些题目的记忆就会瞬间回到这个人的脑海里。注意这里我们是从一个相似点开始,即两种活动都涉及学习一种技巧,并由此假设二者之间会有其他重要的相似点。
一旦我们理解了类比的本质和结构,我们就能识别出论证当中的类比了。当类比用于设定谈话的语气时,识别它们就变得尤其重要。这些类比通常都用来搭建一个论证的“框架”。要识别框架类比(framing analogies),先要寻找这样的对比:它不仅用于解释一个要点,同时还要影响讨论的方向。
例如,在2004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伊拉克战争是个重大论题。战争的反对者使用了类比,把伊拉克战争比作越南战争。这个类比不仅旨在解释伊拉克发生的一切,而且还要引起人们对伊拉克战争的负面印象。相反,支持伊拉克战争的人也在使用类比,将伊拉克战争比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比越南战争带有更多的正面色彩,所以这个类比用于重新建构讨论的框架,其表达方式对伊拉克战争更加有利。一定要经常寻找那些试图通过框架把人们的反应引向一个特定目标的比较。通过仔细评价框架类比,我们就可以避免一个潜在的具有欺骗性的类比的误导。
在论证中寻找类比的时候,框架类比并不是唯一需要我们加以防范的类比。我们在评价那些使用过度情绪化的比较进行的论证时也需要格外当心。例如,有些政治家在驳斥最近讨论的医保法案时将临终护理计划比作死亡专案小组,谁又会支持一个旨在号召成立死亡专案小组的法案呢?过度情绪化的类比遮蔽了论证中的真正论题,而且阻碍了实质性的对话。尽量识别包含了重要的情感内涵意义的那些比较,这样做才能避免受这些类比的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