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课1:折磨读者的秘密 » 小说课1:折磨读者的秘密全文在线阅读

《小说课1:折磨读者的秘密》36 黑暗之心 看不见的第三个河岸

关灯直达底部

在雨下得特别厉害而持久时,倒是有一些愚昧的讲法,说我父亲聪明如诺亚,因为预知有一水灾将来临,所以已建好了一艘应变的船。

——罗沙《第三个河岸》

在“因果”那一堂课里,我们曾提及“不可能”和“不太可能”

之间的区别,这次我们直接以小说来讲解这两者之间的差异,首先是“不太可能”的小说。

“不太可能”是用来对比“不可能”,但单独讲这个词时,比较精准的说法应该是“不可思议”。

所谓“不可思议”,根据“教育部”国语辞典的解释是:“无法想象,难以理解。含有神秘奥妙,出乎常情之意。”

下面,我们就来讲一个“神秘、出乎常情”的小说《第三个河岸》:

主角是一名少年,我们姑且称之为 K。某天,K 的父亲突然买了一艘船,随后一个人划着船,来到河的中央,从此不回家了。没有人知道 K 的父亲为什么这么做,有人认为他疯了,有人认为他像诺亚一样,预知了什么,但终究没有任何说法得到证实。就这样,K的父亲在河的中央一待就是数十年,时间久到全家都搬走了,只剩下已变成中年的 K 依旧住在原来的地方,守着他的父亲。

有一天,K 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对着河的中央大叫:“父亲,你在那儿待得够久了。你已经老了,回来,换我替你待在那儿。就是现在,我要上那条船,我要替换你。”一开始,K 非常激动,然而当他看见父亲真的朝他而来时,他的心情转而震颤不已,并且吓得逃走了。之后,再也没人看过 K 的父亲,他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关于情节的部分,可以说的,我都已经说完了,只剩下小说结尾处,K 的一段内心独自。乍看之下,一点也不重要,实际上却提供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线索,引述如下:

在这一次挫败之后……我只是一个不该存在的个体,一个必须要保持缄默的人。我知道为时已晚。我必须要留在沙漠里抹拭我的存在,而且尽力缩减我生命的长度,但是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还是希望他们能将我带去……

故事全部说完了,你一定觉得莫名其妙吧,这个故事到底传达了什么啊?

有人是这样解读的:超现实的情境,卡夫卡式的人物,通过河上漂流的父亲,岸上呼喊守望的儿子,传递出人类孤寂和疏离的讯息。

(陈黎语)

也有人是这样理解的:这是在写许多父亲与家庭之间的关系,那种被家庭束缚,又百般无法将自己整合进家庭的窘境,是一篇带有寓意的魔幻写实小说。(宋泽莱语)

作为一个读者,这样的说法或许已经够了,但作为一个创作者,你最好知道得更多、更深入,所以我们必须追问下去:小说为什么叫“第三个河岸”(或“河的第三岸”)? 一条河不是只有两岸吗?

那个看不见的第三岸究竟在哪里?

再继续追问下去:小说结尾处,儿子的内心独自为何特别提到“沙漠”——我必须要留在沙漠里抹拭我的存在。

其中,最令人疑惑的莫过于父亲莫名其妙地买了一艘船,然后把自己放逐到河中间。

聪明的读者,你的脑海里开始浮现一点什么了吗?

有时候,当你从某人身上寻不着任何答案时,那么请把视线移开,到他的周遭看一看、找一找,是否有那么一个相似的人存在?如果有的话,答案很可能就藏在这个人身上。

首先,我们将父亲与儿子各自“出乎常情”的事件详列如下:

一、父亲因为○○,所以自我放逐到河里。

二、儿子因为背叛了父亲,所以□□。

然后,利用自序里提及的“比例式”(1:2=3:6),得到如下的关系式:

父亲:○○:自我放逐到河里 = 儿子:背叛了父亲:□□

看出来了吗?父亲“过去”的○○密码藏在儿子身上,而儿子“未来”的□□密码藏在父亲身上。虽然作者没有告诉我们,父亲为何自我放逐到河流中间,但所有我们应该知道的事,作者一件也没漏,只不过他让它发生在儿子身上。

懂了吗?因为父亲和儿子一样,在人生的某个重要时刻,犯了一个可怕的“恶”,虽然这个恶在法律上无罪,而且没有第三个人知道,但他们永远无法原谅自己。

此后,那个恶会一次又一次地回头来找他们。大部分的时候,他们会说服自己“那不是罪,而是人性的弱点”,但在某些神秘的时刻,他们会低下头,伸出双手,放弃抵抗。

于是,父亲自我放逐到河流中间。至于儿子,他已经许诺给“沙漠”了,只不过那个神秘的时刻目前还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