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那些中国人:萨苏笔下的人物传 » 那些中国人:萨苏笔下的人物传全文在线阅读

《那些中国人:萨苏笔下的人物传》生死耀邦

关灯直达底部

胡耀邦当然不是科学院的科研人员,但是他在科学院很有威信。与他同样有威信的,还有一位张劲夫。

有位在院部工作的老人回忆张劲夫,说他的特点是鼓动性强,为人正直。他曾经坐张劲夫的车在路上汇报工作。中途张忽然让停车。原来他看到路边有个病人,大家围着看正在想办法。张当即让司机开车送病人去医院,自己站在路边继续谈工作,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听到有些长辈谈张劲夫当年在科学院的种种,钦佩之情溢于言表,不禁插话——你们干吗不向中央建议把张劲夫调回来呢?

长辈之一莞尔——把张劲夫调回来?你怎么不说把胡耀邦调回来呢?

哦,我忘了级别的问题了。

胡耀邦从1975年开始担任科学院副秘书长,是因为“五子登科”受到大家的热爱。这个问题,我在其他文章中曾经提到过,认为五子登科是指“妻子问题——解决科研人员两地分居;房子问题——优先分配给科技人员;车子问题——为科研人员开班车;孩子问题——扩大科学院幼儿园;帽子问题——增大了每年提职称的比例”。老先生告诉我错了一个——那个妻子问题,解决科学院五百骨干妻子进京指标,是1978年的事情。我漏掉的,是“炉子问题”,为大家解决炉子用煤和开始使用液化气罐。

这位老先生,曾经参加过胡耀邦去世后的治丧委员会,当时,他听到胡的家属有这样的要求——胡耀邦要把自己葬在江西德安共青城,“我死之后,埋在青山绿水间,地点就是共青城”。胡耀邦要求葬在那里,是因为他长期从事团的工作,而德安是共青团诞生的地方。

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点考证,发现共青团是1920年在上海诞生的,所以老先生的记忆可能有误,德安不是共青团的诞生地,而是红军少共国际师的诞生地。胡耀邦长期担任少共国际师的政委(由少共中央儿童局书记转任),可能这才是他选择德安作为埋骨之地的原因。

当时就胡耀邦的具体葬址还有一个斟酌的过程。

最初,是准备葬在当地一个风景优美的公园中。家属不同意,他们根据胡耀邦一贯的习惯,说这个不是好地方。因为德安是个不大的城市,公园也不大,如果放一个墓,要占去好大一块地方。公园是老百姓休息玩乐的地方,放一个墓占好大地方,大家什么心情?

第二个建议是放在林场,这个家属接受了,但是又不主张砍树。胡耀邦生前很重视种树,为他修墓把树砍了,他会不高兴的。

结果家属去勘察,不占林地农地,选了个光秃秃的小山包做墓址。

按照风水说法,孤山于子孙不宜,但胡家人对此好像不怎么在意。于是将小山包顶部平整,改为墓地。这时候胡家提了一个唯一的“额外要求”——请求在胡耀邦墓的旁边修一个亭子。理由是如果有人来看,当地气候很热,希望有个让人休息乘凉的地方。

过了很多年,这位老先生出差去江西,顺便去祭扫一下胡耀邦的墓地。

这一去感慨甚多。

胡耀邦的墓并不大,但是由于他的墓在这里,当地人在周围种了很多树,几年过去便郁郁葱葱,将墓地所在的小山和身后的山岭连成了一体,俨然一个风景区。在墓地上看小丘是孤立的,但略远一点看来,前面是浩荡的鄱阳湖,后面青葱的山岭环抱,墓地正在山水之间的交融之点,气派端的非凡。孤山的“孤”根本就看不出来了。幸好胡耀邦是无神论者,否则大家不免猜测这难道是传说中对风水的改革?

老先生祭扫了胡墓后,感到墓地颇有些奇怪,转了一圈以后,终于根据他的职业习惯找到了感觉——这个墓从空中看,分明是个问号的形状嘛。

胡耀邦的墓做成问号形状,是什么意思呢?他要问什么?

吃饭的时候,当地的同事见他若有所思,忍不住询问一番,老先生就把自己的疑问说了出来。

那位同事大笑,说果然是从北京来的,见识不凡,不过啊,你还是没看懂啊。

你再看看,这问号有毛病没有?

老先生再看,道:是有毛病,没有下面那个点啊。

◎胡耀邦逝世十周年时,家属所献花圈

对了,那位当地同事告诉他,这墓地的确像个没有尾巴的问号,其中自有一份含义。

这是因为有些干部有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种种问题,那么,胡耀邦生前有没有这类腐化问题呢?

人家说,答案就在他的墓地里。他的墓设计成这个形状,就是告诉大家这句话——盖棺定论,我这里“问题一点没有”。

我不是要问什么,我是要告诉你我的风骨。

这份清廉,或许就是胡耀邦一生最值得宽慰与荣耀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