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完整的自我,追求内心的安宁,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只要你肯侧耳聆听内心深处的声音,愿意释放心中积压的负面情感,追求更加自由的生活,就可以让这个过程一直持续下去。我们必须卸下伪装,怀着平常心去看待那些曾让我们恐惧或憎恨的东西。海伦•舒曼(Helen Schucman)在《奇迹课程》(A Course in Miracles)中写道:“我心中的怨恨,使我看不到世界的光芒。”不要陷入这样的状态。
要从表层的、虚假的自我中解脱出来,需要心灵的宁静,因为只有在宁静中,你才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具之下都潜藏着无数张面孔,每一张面孔都有自己的个性,这是因为每一张面孔都是我们的一种亚人格(sub-personality),都代表了我们的某种特质。如果我们能够承认和接纳自己的所有特质,就可以跟这无数个“自己”自由交流,并从中获得无比宝贵的经验。
我在没有学会与自己的亚人格交流之前,总是期待着别人替我解决问题,找出我身上不对劲的地方。我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心理治疗,也曾相信算命术和占星术。每当我感到愤怒或悲伤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有些地方不对劲,于是花钱去见各种各样的“专家”,请他们指出我的问题所在。如果他们的解释是我乐意听到的,我就会觉得他们很聪明。如果他们的解释是我不愿意接受的,我就会再去找其他的“专家”,直到听到我想要听的解释为止。
其实我一直都知道,这样的生活方式非常糟糕,一定还有更好的方式。难道我就不能自己了解自己,非要通过别人的解释来认识自己吗?现在我已经认识到,我们的内心原本就有非常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只要一点点引导,就可以让我们找回完整的自我。与自己内心深处的亚人格谈话,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自我引导方式。
我们首先要鉴别和区分自己心中的各种亚人格,然后再与之交流,最后才能重新承认和接纳这些亚人格所代表的特质。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妨给自己的亚人格取名,因为名字是鉴别一种东西的最好办法。综合心理学的创始人罗贝托•阿萨吉欧利(Roberto Assagioli)曾说:“如果我们把某种东西认做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就会为它所控制。如果我们能鉴别这种东西的性质,并且把它与我们自己区分开来,就可以控制它。”例如,我无法接受自己身上有好发牢骚的特质,所以就把代表这种特质的亚人格命名为“好发牢骚的旺妲”,这样一来,我不仅不再觉得这种特质不可接受,而且还会觉得“旺妲”是一个很有趣的人,愿意跟她聊上几句。一个简简单单的名字,就可以让“好发牢骚”这种特质经历从第一人称(“我”)到第三人称(“她”)的转变,让我能够用更客观、更平和的态度看待这种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