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交谈过程中可能会对很多的问题争论不休,在这个时候,大家都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比较权威的人来主持公道。这个权威人物的话语才最能让大家信服,这就是权威效应。权威效应,又称为权威暗示效应,是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的重视,并让人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试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介事地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由于这位
“权威的化学家”的语言暗示而让多数学生都认为它有气味。所以,在我们想要说服别人的过程中,如果你自己没有把握说服别人,不妨搬出权威来,让对方向真理低头。
人们总是相信权威,迷信权威,不少人对权威的迷信,已经到了近乎盲目的地步。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判断,完全听信于权威人士,可见权威对人们的影响力之大,操纵力之巨。
而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景:你在与别人争论某个问题,分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就是不能说服对方,有时还会被对方“驳”得哑口无言。这时候,如果你利用大多数人崇拜权威的心理弱点,在说服过程中适当添加一些权威成分,则很容易就能争取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
比如,如果朋友告诉你某种蔬菜或水果营养价值很高,某种蔬菜或水果不宜食用,你往往不以为然,而在媒体播出的健康栏目中一说,某种蔬菜或者水果含有对人体有利的元素,应该尽量多食用,那么你一定会马上行动,将这种蔬菜端上餐桌,并反复跟家人强调这种蔬菜的好处;如果节目中说,某种食物含有致癌物质,长期食用将导致身体机能恶化甚至患上癌症,那么许多人一定又会千叮咛万嘱咐,提醒周围的人远离这种食物。
其实,“权威效应”是普遍存在的,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往往是正确的楷模,服从他们会使自己具备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会规范相一致,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会得到各方面的赞许和奖励。权威效应无处不在,而且权威的力量也是巨大的,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中的难题。
举世闻名的航海家麦哲伦正是因为得到了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大力支持,才完成了环球一周的壮举,从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改变了人们一直以来天圆地方的观念。麦哲伦是怎样说服国王赞助并支持自己的航海事业的呢?原来,麦哲伦请了著名地理学家路易·帕雷伊洛和自己一块去劝说国王。
那个时候,因为哥伦布航海成功的影响,很多骗子都觉得有机可乘,于是就都想打着航海的招牌,来骗取皇室的信任,从而骗取金钱,因此国王对一般的所谓航海家都持怀疑态度。但和麦哲伦同行的帕雷伊洛却久负盛名,是人们公认的地理学界的权威,国王不但尊重他,而且非常信任他。
帕雷伊洛给国王历数了麦哲伦环球航海的必要性与各种好处,让国王心悦诚服地支持了麦哲伦的航海计划。正是因为相信权威的地理学家,国王才相信了麦哲伦;正是因为权威的作用,才促成了这一举世闻名的成就。
事实上,在麦哲伦的环球航海结束之后,人们发现,那时帕雷伊洛对世界地理的某些认识是不全面甚至是错的,得出的某些计算结果也与事实有偏差。不过,这一切都无关紧要,国王正是因为权威暗示效应——认为专家的观点不会错——从而阴差阳错地成就了麦哲伦环绕地球航行的伟大成功。
看来,在劝说他人支持自己的行动与观点时,恰当地利用权威效应,不仅可以节省很多精力,还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权威的声音会让我们的证明变得更加有力、更加容易。
情景训练:在你要说服别人的时候,适时地抛出权威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