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人帮”兴亡 » “四人帮”兴亡全文在线阅读

《“四人帮”兴亡》鲁迅写诗《赠蓬子》

关灯直达底部

1932年2月20日付排,居然在3月18日就出书了。姚蓬子的中篇小说《浮世画》,交给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列入赵家壁主编的《一角丛书》,作为第二十九种,飞快地印行了。

小小的六十四开本,定价一角,第一版就印了四千册。这是姚蓬子小说的第一个单行本。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姚蓬子的《浮世画》,画的依旧是上海滩的世俗之情,桃花之运:

谁曾想到呢?一个穷教授会和大学校里的一个皇后要好起来。一个是被绅士公子们捧成了金丝雀,红鲤鱼,画眉鸟的摩登女郎,而另一个却是只在私立宏德大学担任了几点钟西洋文学史和西洋哲学史的穷教授。所以在他们最初认识了之后,西音和她通信的消息传到了朋友们耳中的时候,差不多没有一个熟人不背了面讲他笑话,见了面又寻他开心的。

“老西,听说你新近交了桃花运,真的吗?”一个熟人笑着问。

“老西,看你不出有这一手大本领,连王小姐都会和你讲起爱情来?”另一个熟人狡猾地拍拍他底肩膊。

“朋友,不要寻开心,好吗?不过随便通通信的一回事,你们不要无中生有的造出风浪吧。”窘笑着回答了朋友们。

对的,这是句真话,对于这女人,至少西音是不曾发生过野心或幻想的。一、他不是小白脸,没有一个擦满了雪花粉的小旦似的面孔;二、他不会吹牛,没有当着女人面前将她捧上云雾里去的勇气;三、他没有钱。拿教书的钱是只够维持个人生活也还不是顶宽裕的,有什么剩余可供一个摩登女郎底挥霍呢?自己底够不上追求女人的资格是明明白白的,所以要挤进那些体面的绅士们和豪贵的公子们中间去当一名蒽如底候选人,那是他认识蒽如之后所不曾梦到,不敢梦到,同时也不必梦到的。

正如他自己告白给朋友们,他们底关系只不过随便通通信的一回事。在一个朋友的筵席上认识了如,觉得很媚人,后来就借了一个原因写信给她了。信发出之后心中不无后悔的,不是怕她没有回信,而是怕她当作一个笑话传开去。但出乎意外的不到二天回信居然寄来了,虽是短短的几句平淡的客套话,但仿佛也很尊重自己的,希望自己时常有信寄给她。

西音是被一种单调的寂寞的生活追随着,到如今已有五年了。挟着皮包,从家内搭车到学校,念一些连自己也觉得无意义的讲义。于是又回到家中,在几架旧书中间坐下来,看几本哲学书,或者躺在床上驰骋一些不必要的幻想。到如今,已有五年了。

现在,有一个女人能够接受他底信,同时也有回信给他,这不是一个消磨时间的好办法吗……

姚蓬子的小说《浮世画》,就这样开始展开故事。

拿到自己出版的第一本小说,1932年3月31日下午,姚蓬子抱着自己四个月的儿子,前去看望鲁迅。

他的独生子,便是姚文元,1931年12月11日(农历十一月初三)生于上海。他用祖父姚宝槐当年秀才匾上“文元”两字给儿子取名,即“文中魁元”之意。

他去看望鲁迅,一是请鲁迅为他的新作《浮世画》写点评论,二是请鲁迅为他题几个字,三是让自己的儿子见识见识中国当代的大作家—虽然儿子才四个月。

姚蓬子的三个目的,达到了两个:

最容易达到的,当然是让儿子见到鲁迅。后来,当儿子在中国文坛上崭露头角时,他就不无自豪地说:“我一岁的时候就见过鲁迅!”

最难达到的,当然是请鲁迅为《浮世画》写评论。鲁迅收下了姚蓬子送的新作,说道:“我先看看。”自然,此后鲁迅没有为《浮世画》写过任何评论,表明他以为不值一评。

既不算容易,也不算太难的,是请鲁迅题字。

鲁迅沉思了一会儿,说道:“给你题一首诗吧!”

姚蓬子喜出望外,瞪大了眼睛,看着鲁迅提起了毛笔。

顷刻之间,鲁迅走笔如飞,写下了一首风趣的小诗:

赠蓬子

蓦地飞仙降碧空, 云车双辆挈灵童。 可怜蓬子非天子, 逃来逃去吸北风。

当晚,鲁迅在日记中记述道:“又为蓬子书一幅云:‘蓦地飞仙降碧空……’”

关于这首《赠蓬子》的释义,颇多争议。诗是最为简练的艺术。惟其简练,往往多义。《赠蓬子》的解释,大抵可以分为两种—

其一,按照《赠蓬子》一诗直释,“飞仙”指蓬子(因为蓬子乃“蓬瀛之子”),“灵童”指姚文元。意思是说,蓬子仿佛从天而降,坐着两辆驾云的车子,带着儿子来临,可怜你蓬子并非天子,只不过是逃来逃去喝西北风罢了。

其二,周振甫著《鲁迅诗歌注》,1980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注释中认为:

诗中所说的是“一·二八”上海战争时,穆木天的妻子携带儿子乘人力车到姚蓬子家找寻丈夫的事情。天子:穆天子,《穆天子传》讲周穆王西游见西王母的故事。这里指穆木天,言穆木天的妻子找不到丈夫,只好逃去逃来喝西北风了。……

因为穆木天的妻子到姚蓬子家去找丈夫,所以说:“可怜蓬子非天子”,即可怜姚蓬子不是穆天子。用“天子”来代“穆木天”,因为“穆木天”跟“穆天子”中有两个字相同。又据《唐六典》,称宫廷内阁中的秘书阁叫“木天”,即指天子的秘书阁,所以用“穆天子”来代“穆木天”,否则这句话就不好理解了。又这首诗写的是“一·二八”事变时的事,当时住在战区的人都在逃难,穆木天的妻子也在逃难,所以说“逃来逃去”。穆木天的妻子在逃难时找不到丈夫,生活没有着落,姚蓬子不能照顾她,所以只好喝西北风了。这首诗不是写3月31日的事,是追溯“一·二八”事变时的事。到3月31日,战事早已平息,鲁迅也从“一·二八”时逃难出来于3月19日搬回家去,已经没有“逃来逃去”的事,对姚蓬子来说,也没有“吸北风”的事。再说《穆天子传》记穆天子去见仙人西王母,所以联系到“飞仙”,“灵童”就是仙童,正从“飞仙”来的。倘若就姚蓬子讲,那就不能称“飞仙”,也无所谓“灵童”了。又“一·二八”正在冬天吹北风的时候,故说“吸北风”也符合时令,到3月31日,已是吹东风的春天,和“吸北风”也不合了。

这里提到的穆木天(1900—1971),也是左联成员,诗人、翻译家。

周振甫的依据是:“这首诗的本意,是许广平在抗战时期对人讲的,她是当时的见证人,所以她的解释是有权威性的,正确的。”

《鲁迅全集》的注释,采用周振甫的查证,称此诗系调侃穆木天妻寻夫事,“飞仙”指穆妻,“灵童”指穆子,与姚文元无涉,详解参见周振甫先生的《鲁迅诗歌注》。

其实,持第一种释义的,也未尝不可。因为当时姚蓬子还是左联执委、共产党员,而姚文元不过乳臭未干的稚童,鲁迅戏称之为“灵童”,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至于三十几年之后姚文元成为中央首长,借此自吹,那与鲁迅何干?

1988年2月29日,笔者在北京拜访楼适夷先生时,他谈及对于这首诗的解释—

1932年4月间,在上海无处安身的楼适夷,来到极司非而路(今万航渡路),借住在姚蓬子家。步入姚家,见到墙上挂着鲁迅题诗,还没有来得及裱呢。

楼适夷看罢诗,问及鲁迅的诗的意思,姚蓬子仰天大笑起来,说起了故事:“‘一·二八’的时候,穆木天的妻子找不到丈夫(听说,穆当时另有所爱,谈恋爱去了)。穆的妻子带着孩子,坐着两辆黄包车,来到极司非而路我的家里。我帮她找穆木天,找来找去找不着……3月里,我去看望鲁迅,跟鲁迅说起了穆木天的故事。鲁迅一边听,一边笑。后来,我请鲁迅题诗,他就把穆木天的故事写进了诗里,笑我‘可怜蓬子非天子’!”

楼适夷当面听姚蓬子所讲的故事,跟许广平在抗战时期对这首诗所作的解释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