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花朵集 » 小花朵集全文在线阅读

《小花朵集》读王培珍的日记

关灯直达底部

接到一封青年友人从远方写来的信。信里说,他已下乡支援农业。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他有些不安的心情,首先是他提到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写作,不大满意。他是有当作家的愿望的。

正在这时候,我看到了王培珍同志的一部分日记《日记片断》,(见《新港1960年11期。)我受了感动,得到启发。我愿在此说几句话,作为给那位远方朋友的复信。

一个爱好写作的青年,无论在何时何地总忘不了写点什么,这不难理解。这样的青年得到下乡的机会,必然十分高兴,因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有取之不竭的写作资料。我们知道,赵树理、周立波、柳青等富有创作经验的作家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地写出优美的作品,就是因为他们都长期地住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不断地充实他们的生活,他们并不因为已经掌握了写作技巧,而安居都市,停止下乡。他们不这样!他们热情地想多写更好的作品,也就热情地愿意经常住在农村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知道光凭技巧是写不出内容丰富的作品的。这些老手尚且如此,何况生活经验不像他们那么丰富的青年?那位嫌在乡间没有功夫进行写作的朋友显然是把事情看错了。

他也许以为来到乡村,随便看上两眼,就已经差不多,理应马上挥笔落墨,下笔万言。没有这么简单的事!事实上只有亲自参加劳动,他才能够理解劳动创造世界、改造世界的真理,才能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从而积累下最值得写的资料,写出结结实实的作品来。一个横草不动、竖草不拿的秀才不会造反——用我的话说,即是不会革命。我们下乡原是为参加劳动锻炼,参加斗争,不是像秀才那样袖着手儿摇来摆去的。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应该说,百见不如亲自劳动一回。劳动锻炼是改造“秀才”的钥匙。

看,王培珍立下大志,响应党的号召,要在农村住一辈子,作个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她并无意当作家,可是写出动人的日记。她并不是先定了写作计划,而后到农村去观光。她是先到了乡间才写出那些日记的。她并不是先去讲好条件,要求给她充裕的时间进行写作;她是全心全意投人第一线的战斗,而后才写出那些日记的。她的雄心与热情使她能够写出那些朴素而真挚的日记。她没存心进行创作,可是那些日记确有些文艺价值,真情实话,令人感动。假若一个青年既爱文艺,又肯像王培珍那样去忘我地劳动,不难想像到,他不但可以写出令人鼓舞的日记,而且可以写出相当好的小说或剧本!问题在得先去劳动,参加斗争,抓住了解农民与人民公社的钥匙。人民公社是伟大的事业。王培珍以火热的心情投身于这个伟大事业中,因而她的日记就不期然而然地成为文艺作品。反之,她若是栈恋都市生活,不肯伸手喂猪,不肯为公社的利益去英勇斗争,而只想写小说与剧本,那就恐怕连些日记也写不出来了。

远方的朋友,请先真诚地参加改造世界的斗争,为了人民公社的鸿图伟业流出热汗吧!只有您能在农村扎下根,您才能放出美丽的文艺花儿。反之,若是急于求成,唯恐劳动挤掉写作的时间,您便是不事耕种,只问收获,很难成功。生活经验是慢慢积累下来的,勿太着急。早熟的天才未必能持久。在生活经验中,劳动又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光去“体验生活”,看看別人怎么吃饭,怎么操作,用处实在不大。必须自己伸出双手苦干,才能迟渐养成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也才有资格去描写劳动人民。这须费些时光,但绝对不是浪费!不肯劳动,只愿旁观,以便很快地写出作品,那恐怕才是浪费时光呢。是呀,您愿当作家。您的文学知识此王培珍丰富,您的文字比她的华丽,可是您怎么既没写出小说与剧本,也没写出结结实实的日记呢?您应当好好地想一想。光争取时间写作,而不肯下手劳动,摸到革命事业的老根子,即使极富天才,也会落个华而不实。文学修养包括不少条件,首要的可是劳动锻炼。千万别怕劳动,干万別说劳动浪费了光阴!时间是可以安排好的,劳动锻炼却万不可错过!

王培珍同志的日记对没有想当作家愿望的青年也有鼓舞作用,即不分别多讲,请大家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