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灾难故事 » 灾难故事全文在线阅读

《灾难故事》韩国客机被击毁真相

关灯直达底部

在前苏联军事档案馆的保险柜里,有两个斑驳陆离、落满灰尘的铁盒子,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近10年之久。这就是1983年9月1日被苏军击落的韩国007客机上的“黑匣子”。在那次举世震惊的惨案中, 26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罹难。但事件的起因和经过却显得扑朔迷离,当事国苏联、韩国和美国各执一说,莫衷一是,几乎成了永远解不开的谜。直到近10年之后,俄罗斯政府将事件的关键证据——坠毁客机上的“黑匣子”送交国际民航组织破译,才使事件的真相最终大白于天下。

黑匣子,其实外表并非黑色,而是桔黄色,涂上这种显亮颜色,便于在事故发生后寻找。但因为这种装置主要是为飞机失事后留下飞行证据,而黑色往往代表灾难,所以称作“黑匣子”。在波音737和波音747这类巨型民航客机上,有两个黑匣子:一个叫驾驶舱声音记录仪,它录下最后30分钟内机组成员所有的通话内容;另一个叫飞行数据记录仪,它录有整个飞行期间的飞机航行和控制系统的10多个不同的参数。这无疑是分析飞机失事原因的最有力的证据。

在韩国客机被苏军击落后的几周内。苏联海军在库页岛西海岸的国标水域线到了黑匣子及其他残片,但苏联军方阅读了专家们破译黑匣子的报告后,大为震惊,决心永远隐匿这危险的证据,便秘而不宣,即使以公开性著称的戈尔巴乔夫,也言之凿凿地发誓说黑匣子没有找到。事发几年后,苏联军方的一份报告甚至自诩说:“我们将把这些不利的证据,深藏在我们的后代也永远不能找到的地方。”

幸运的是,这份报告在1992年初落到了叶利钦的俄罗斯政府的官员手中。他们追根寻源,终于在前苏联军事档案馆内找到了封存多年的黑匣子,以及国防部对此所作的秘密报告。1992年10月,叶利钦公布了这些材料,并于1993年1月将黑匣子送交联合国设在蒙特利尔的国际民航组织的特别小组破译。6月14日,该小组公布了最终的调查报告,被掩盖近10年的悲剧真相终于重见天日。

1983年8月30日深夜11点50分,一架波音747一200B型宽体客机,慢慢地驶离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的第15号登机门,滑向起飞线。在机场灯光照耀下,这架翼展约60米、机长超过70米的巨型飞机银光闪闪,高大的垂直尾翼上,漆着韩国航空公司的标志:圆圈内一只大雁在飞翔。但在夜色中最醒目的,还是这架飞机前机身上部凸起的大鼓包。原来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客机在机身内有两层座舱。下面是主舱,主舱上面的凸起部分为飞行舱,飞行舱的前半部是驾驶舱,后半部本来是休息室,而韩国航空公司把它改为特等舱,安排了12个宽大舒适的座位。主舱与飞行舱之间有一个螺旋形扶梯相通。这种前机身上凸的巧妙设计,是当今世界大型军民机种中独一无二的,因此即便在夜空中,也不难识别。

这就是韩国航空公司从纽约飞往汉城的007次航班。机上现有旅客244名、还空有近百个座位。飞机呼啸着飞上夜空。它中途将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安科雷奇机场停留加油。经过7个多小时的飞行, 007航班安抵安科雷奇,由于时差的关系,当地时间还是午夜2点30分,飞机要在这里停留1个半小时,睡眼惺忪的旅客们纷纷走下飞机,到候机大楼休息。

机场地勤人员开来加油车,给这架客机加油。与此同时,以机长郑炳寅为首的新机组进行接班,其中有3 名驾驶员,20 名乘务人员。他们在检修合格证上签了字后,替换下从纽约飞来的机组。旅客中有一家4 口人幸运地留在安科雷奇不走了,其余240 名旅客又回到飞机上。旅客中有85 名朝鲜人,42 名中国台湾和香港居民,27 名日本人,21 名美国人,2 名泰国人,以及其他欧亚地区的乘客51 名。快起飞时,有6 名休假的空中乘务员上了飞机,他们是顺路搭机回家的。

美国乘客中有一位“大人物”,是佐治亚州的国会议员劳伦斯·麦克唐纳。他是到韩国出席一个会议的。他的同伴乘坐同一天从美国洛杉矶飞往汉城的韩国航空公司015 次航班。就在007 次航班在安科雷奇降落后20 分钟,015 次航班也抵达同一机场加油。同伴们曾在候机大楼休息厅到处寻找麦克唐纳,打算拉他改乘015 次航班一起飞往汉城。没想到麦克唐纳是个瞌睡虫,根本就没下飞机,一直在机舱里呼呼大睡。同伴们找不到他,也就没能救他一命。

当地时间凌晨4 点,即北京时间8 月31 日晚上10 点,007 次航班从安科雷奇起飞前往汉城。这段航线长达6114 公里,需要飞行近9 个小时。

机长郑炳寅具有丰富的驾驶经验,是韩国民航最优秀的驾驶员,韩国前总统全斗焕1980 年访问美国、1981 年访问东南亚乘的专机都是由郑炳寅驾驶的。现在,他先沿着“501 号喷气机航路”飞行,飞了500 多公里后,开始进入“20 号红色走廊”的航路,简称R20 航路。R20 航路是美洲飞往亚洲的5 条航路中最靠北,也是距离最短的一条。由于它能节省燃料,每年有上万架次民航机沿着它飞来飞去。但这条航路离苏联领空最近处,还不到30 公里,加上那一带是苏联军事上的敏感地区,如果误入这些地区,有可能未得到警告就遭到射击,或受到无线电干扰而导致飞行危险,因此,郑炳寅每次飞这条航路都是提心吊胆的。

由于在安科雷奇和东京之间长达数千公里的航路上,没有通常使用的无线电导航,飞机不能得到地面民用管制中心雷达的指挥和引导,郑炳寅跟往常一样采取了磁航向模式,利用罗盘把方位固定在245 度的位置,以便飞机能自动地朝阿拉斯加西海岸飞去。而一旦飞抵太平洋北部,按事先计划应启动惯性导航系统,自动地引导飞机沿预定航路飞抵目的地。

这架波音747 上装有3 套独立工作的惯性导航系统,不可能同时出故障,因而只要按规定到时启用,是能确保航向正确的。但是,当007 航班越过阿拉斯加西海岸后,郑炳寅并没有启动惯性导航系统,飞机继续依照磁航向模式飞行,这要么是郑炳寅和两位副驾驶忘记了及时更动导航系统,要么是他们发觉偏离航线后,使用了手动惯性导航系统,希望能够自动加以修正。但是,在第二种情况下,惯性导航系统的电脑实际上并不能自动修正航向,而只能继续朝原来的罗盘航向前进。这时所发生的问题只在一个很小的仪表盘上显示出来,很容易被人忽视,这样的驾驶失误以往也发生过许多次,但这一次却酿成了机毁人亡的大灾难。

从007 航班的一个黑匣子飞行数据记录仪里录下的飞行参数,可以看出客机在起飞4 分钟后直到被击落,自动驾驶仪的方向一直由磁航向模式控制着。根据航空驾驶员守则,驾驶员应该反复检查核对航线是否正确,可事实上这种错误却常常发生。在007 航班被击落后不久,又有一架波音747 客机,在两个小时内偏离航线60 海里后才发觉。一年后,又有一架飞越北极的西南太平洋航空公司的飞机,在飞向欧洲的途中偏离航线近1000 英里,待到驾驶员发现问题,飞机深入苏联领空,已收不到任何无线电导航的信号了。但由于有这次惨重的教训,苏军没有出动飞机将它击落。

不管怎么说,韩国007 航班在离开安科雷奇不到4 个小时,便偏离了正常航线。起先只是几度之差,以后飞机往斜刺里猛冲,竟远离R20 航路500 公里,进入苏联境内,先飞越堪察加半岛,后又飞经鄂霍次克海的库页岛。

9 月1 日东京时间零点51 分,苏联堪察加半岛上的警戒雷达,就捕捉到穿过白令海朝苏联领空飞来的这架来历不明的飞机。防空指挥所认为它是一架侦察机,立即命令岛上基地的8 架米格一23 和苏霍伊SU 一15 战斗机升空拦截。但此时苏防空雷达系统突然发生故障,地面人员无法正常指挥,3 组苏联最先进的战斗机在茫茫夜空中未能找到“入侵者”。于是,驻堪察加的苏军便向库页岛发出警报。

18 分钟后,库页岛上的雷达发现了这架飞机。从该岛南端萨哈斯克机场上再次紧急起飞6 架米格—23 和苏霍伊SU—15 战斗机。雷达兵发现这架飞机似乎毫无觉察,依旧没有改变航向,如果不加拦截,那么它将会很快穿过库页岛,直飞苏联本土海参威,那里是拥有820 艘舰艇的苏联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苏联防空部队指挥所的空气骤然紧张起来。因为这架偏离航向的韩国客机飞越的地区,都是苏联军事上高度保密的地区。堪察加半岛拥有苏联战略导弹试验设施,也是“逆火”式战略轰炸机的基地。半岛东岸还是苏联核潜艇的重要基地,有90 艘核潜艇在此出入。另外,苏联将在9 月份试验旨在与美国抗衡的SSX24 、PL5 两种新导弹,而堪察加半岛周围是导弹溅落地点。因此,美国装有高分辨摄影设备与雷达的RC 一135 侦察机频频闯入这一地区上空,企图监测苏联的导弹试验。

就在007 航班深入苏联领空的同时,堪察加的苏军雷达正在追踪附近一架RC 一135 侦察机,他们起先把007 客机看作是它的加油机,后来见它往南直飞而去,便认定它是另一架RC 一135 侦察机。这时,真正的RC 一135 侦察机与它相距150 公里。

当地面雷达将连续跟踪这架来历不明飞机的情况,报告防空指挥所时,指挥官们也觉得纳闷,该机大摇大摆长驱直入苏联领空达两个多小时,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他们只是草草地询问了苏联民航交通管制局,答复是此刻没有民航机在此地飞行,他们也就不再追问了。

东京时间3 点零5 分,苏军中校奥西波维奇驾驶的苏霍伊SU 一15 战斗机最先发现“入侵”的飞机,他向地面指挥所报告:“我发现了目标。”随后的几分钟,奥西波维奇一直紧跟在韩国客机后面跟踪观察。他向地面报告:“目标的标志灯和闪光灯是亮着的。我正跟在它后面。怎么办?”

一般而言,“入侵者”肯定熄灯潜行,但中校却报告说目标灯火通明,颇有点招摇饼市的模样。地面指挥员不禁有些吃惊但又不以为然,他命令奥西波维奇用识别敌我的无线电应答器与这架飞机联系。只有苏联飞机才能对战斗机发出信号有所反应,韩国民航机显然不可能携带应答设备,更不可能回答信号。于是,奥西波维奇又报告:“目标对敌我识别器毫无反应。”地面指挥官似乎下了决心:“目标已侵犯我领空,消灭它!”

奥西波维奇接着报告:“一切准备就绪!我已打开导弹发射系统开关!”

他刚要开火,耳机里忽又传来新的命令:“先发射警告弹!”中校飞行员感到很为难,机上装的都是穿甲弹,没有曳光弹,黑暗中有谁能看见它们呢?

无奈,他只好连续射出4 梭子,约200 余发穿甲子弹,这显然毫无用处。

可怜的无辜旅客对于即将飞来的横祸一无所知。这时候,客舱里的14 名空中小姐已经开始为醒来的旅客送早点了。郑炳寅机长也不知道大难临头。他似乎感到飞机要晚点,便在3 点15 分呼叫东京控制塔,请求稍稍爬高到35000 英尺再继续飞行。3 点22 分,东京控制塔同意了他的请求。与此同时,日本的雷达已经测到这架韩国客机的位置,是在北海道以南185 公里,而不是像郑炳寅机长这时向东京报告的那样位于北海道以北185 公里。东京控制塔开始意识到这架韩国客机有点偏离航向了,可是,已经晚了。

007 航班为准备升高,将速度放慢到每小时400 公里,使得一直跟踪的苏霍伊SU 一15 战斗机突然超前。奥西波维奇便认定“入侵者”已经看到他的飞机,并开始采取狡猾的规避动作,企图甩掉他的跟踪。这使地面指挥官更坚决地发出“消灭目标”的命令。

在007 航班飞行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客机和它的追踪者都出现在日本军用电子监听站的雷达屏幕上,看上去就好像是一场空中截击演习。而且监听站也截录了苏联这架战斗机与地面指挥所的俄语无线电通讯。

这时,007 客机已经飞越库页岛西岸,朝西南方向飞去,重新进入国际空域。苏联防空指挥所觉得马上要错失良机。尽避他们一直未能证实这架飞机负有侦察使命,但时间已变成最重要的因素,机不可失,必须抢在目标逃离苏联领空前把它击落,以示惩罚。于是最后下达了摧毁“入侵者”的命令。

3 点25 分46 秒,苏霍伊sU 一15 飞行员报告:“导弹发射准备已就绪。”

接着,在3 点26 分20 秒,他又报告:“导弹已经发射!”两枚AA 一3 型“阿纳布”空对空导弹,从SU 一15 战斗机的机翼下闪电般地射出,直奔8 公里外的007 客机。第一枚导弹击中了客机的尾部,腾起一阵黄色火焰。第二枚导弹击中左翼发动机,摧毁了左翼的一半,飞机上的灯火全部熄灭。

3 点26 分21 秒,奥西波维奇以例行公事般冷淡的声调向地面报告:“目标已被摧毁。”

3 点27 分,东京控制塔收到遇难客机发出的最后呼叫,“我是韩国007 航班,舱内急速减压,飞机降至1 万英尺高度..”接下来就是一片噪音,什么也听不见了。

日本雷达跟踪到这架被击毁客机的最后坠落过程。3 点35 分,飞机从35000 英尺下跌到5000 英尺;3 点38 分,飞机飘落到1000 英尺。客机的亮点从雷达荧光屏上消失了。这时离导弹击中已有12 分钟。

正在库页岛以西48 公里的莫涅龙岛附近海面作业的日本渔民,目睹了客机坠落海面的惨景。日本渔船“千岛丸”号船长早矢康和6 名船员,突然听到高空传来隆隆的飞机声,伴随着明亮的桔红色闪光,巨大的机身横空坠落,笔直窜入东南方海面,一时间火光耀眼,接着是天崩地裂般的爆炸声。飞机坠落地点在莫涅龙岛以北17 海里处的国际水域。

苏联防空指挥所得知月标已摧毁的报告后,反而显得有些慌乱,又急忙命令奥西波维奇继续追踪正在下降的那架飞机。苏霍伊SU 一15 战斗机在低空盘旋了几分钟,怎么也没找到中弹的飞机,这时燃油又快用完,只好飞回基地了。

韩国007 航班被苏军导弹击落事件,顿时在国际上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由于悲剧发生在世界上最敏感,同时也是监视最严密的地区,设在阿拉斯加南部和日本北部一线的美国监听站,以及日本北海道最北端雅内市雷达情报站等日本27个雷达电子监听站,都监听并且录下了苏联战斗机飞行员在跟踪和击落韩国客机过程中,同地面指挥所的通话,甚至还截获了伯力苏军防空司令部和莫斯科国防部的通话。因此,在韩国客机被击落3个小时后,美国国家安全局就把空难经过的资料全部整理好,呈报美国政府。

美国东部时间9月1日10点45分,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在国务院召开记者招待会,愤怒谴责苏军击落韩国客机的恐怖罪行。美国总统里根在第二天也提前结束在西海岸的度假,返回华盛顿,召开国家安全会议,研究对苏制裁措施。

直到莫斯科时间9月1日21点15分,苏联才打破沉默,由塔斯社发表了一个措词含糊的简短声明,说一架所属不明的飞机粗暴地侵犯了苏联的领空。苏联空军战斗机进行警告性射击后,它就朝日本海方向飞去,机影从雷达屏幕上消失。根本就不承认击毁韩国客机的事实。

为逼迫莫斯科承认事实,美国总统和日本首相在9月6日几乎同时召开记者招待会,将苏军战斗机与地面指挥部通话录音这一确凿证据公之于众。

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也播放了事件经过的图像和录音。在美国接二连三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苏联政府在9月6日21时才被迫承认击毁韩国客机,尽避表达方式极其暧昧。

直到9月9日,克里姆林宫才匆匆忙忙展开反击。苏军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举行记者招待会,把这场悲剧的责任完全推到美国头上。他声称,韩国007客机侵犯苏联领空,是一次有预谋的侦察飞行,目的是让苏联暴露远东防空方面的重要情报。为此, 007航班故意离开原来的航线,并与一架RC一135侦察机一前一后潜入苏联重要军事设施上空;当苏联截击机向它发出警告,试图迫降它时,它还躲躲闪闪,继续入侵行动。至此,有关方面才决定将它击毁。就这样,苏方间接承认了击落客机的事实,却不愿作出谢罪表示,反而提出了“侦察飞行说”,把责任转嫁美国。

随后,克格勃不断制造谎言来混淆视听,进一步强化“侦察飞行说”,将悲剧归咎于美国中央情报局。一时间怪论四起,各种谣言甚嚣尘上。有的说韩国客机曾在华盛顿附近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降落,安装了特殊的间谍设备;有的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预订了该机的机票,但是受到秘密的劝阻而更改;还有的说韩国驾驶员郑炳寅曾向朋友炫耀过飞机上特制的间谍设备,还私下向妻子透露过这次飞行的危险使命,等等。总之一句话,韩国007航班是一架间谍飞机。这使得原来就扑朔迷离的悲惨事件,更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就在两个超级大国唇槍舌剑、相互攻讦时,在离鞑靼海峡不远的碧海蓝天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打捞争夺战”。因为找到客机残骸和黑匣子,事件真相便昭然若揭了。

苏联人捷足先登,抢先一步赶到出事现场。空难发生不久,苏联船只和飞机立刻封锁了这片国际海域。他们在旗舰“彼得保罗斯克”号巡洋舰上设立专门的指挥部,并从天然气工业部调来一艘海上钻井采油船“米·米尔钦克”号。天上有十来架直升飞机来回巡视,海面上有几十艘苏联渔船反复搜索,海底有一百多名优秀的潜水员一次又一次打捞,形成一个严密的立体搜寻网。

苏联渔船一字形排开,撒下拖网,一寸一寸地仔细搜寻。六七天后终于找到了飞机残骸坠落地点。“米·米尔钦克”号钻井船立刻开到那里停住,苏联渔船将这个地点团团围住,装出一副捕鱼的架势,不许外国船只靠近。

美国、日本的船只也聚集到这里,他们想方设法,却无法冲入“包围圈”。

为迷惑对方,苏联海军还将一只假黑匣子扔到远离“作业区”的海底,让它在那里发出信号,以便把美国船只引开。

1983 年9 月底,苏联潜水员在距莫涅龙岛以北17 海里处的174 米深的海底找到了飞机残骸。机身在坠水时已炸成碎片,最大的残片也只有1 米多。

机上的乘客更是炸得支离破碎,血肉横飞。潜水员只发现过一段烧焦的手臂,一个女性的残缺的头颅以及一截戴着手套的手掌,其他的尸体不是随海水漂走,就是葬身鱼腹。此外,还打捞到一些乘客的物件,如钱夹、提包、计算器、衣服等。至于所谓的间谍设备,根本就没发现。黑匣子也被苏联科学院一只潜水艇发现,但刚打捞上来,就被军方代表带走。到10 月底,打捞工作全部结束。打捞情况高度保密,所有参与搜索和打捞的人员全都向有关部门递交保守秘密的书面保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外界对苏联是否找到残骸都一无所知。直到1991 年2 月,苏联《消息报》刊登长篇调查报告,才披露了当年打捞残骸的详情。

黑匣子被专人送到莫斯科后,军方立即组织专家破译,但结果令军方大失所望。两只黑匣子录下的通话内容和数据,与当时苏联军方一口咬定007 航班是间谍飞机的结论大相径庭。飞机数据记录仪的磁带证实,韩国这架客机偏离航向确系驾驶员驾驶失误所致,而非蓄意闯入苏联领空。驾驶舱声音记录仪的磁带,也显示出最后30 分钟的驾驶舱内完全是正常、宽松的气氛,机组成员还在互相开玩笑,有人说空中航行很枯燥等等,丝毫没有迹象表明机组成员知道他们正在苏联领空航行,并且有苏军战斗机在跟踪他们。在被导弹击中后,可以听到机长通知乘客系好安全带,戴上氧气面罩的警告,他还呼叫东京方面。客机正在迅速减压,降到1 万英尺高空,以便乘客能呼吸到氧气等。根本没有克格勃所杜撰的有机组人员尖叫:“这下肯定要流血了,” “保持飞机往正北方向”等话语。于是,苏联军方决定对发现黑匣子一事高度保密,对其分析结果守口如瓶,并将黑匣子密藏在军事档案馆的保险柜里。

近10 年后,俄罗斯政府终于让这两个铁的“证人”出来说话了,苏军击落韩国客机的真相已经大白于天下,269 个冤魂可以在茫茫大海中安息了。

(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