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源驾崩后,继位的是冯道并不熟悉的宋王李从厚。
说到李从厚,历史上还有一位与李从厚非常相似的帝王,就是出名的明建文帝朱允炆。二人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他们温软懦弱的性格与本朝创业者(李从厚之父李嗣源,朱允炆祖父朱元璋)的霸道强横形成强烈反差。同时,他们还是被近亲宗室发动兵变推翻掉的。只不守朱允炆要比李从厚幸运,他最终逃出了皇叔的魔掌,而李从厚最终难逃一死。
李嗣源很喜欢这个性格敦厚的儿子,李从厚喜欢读《春秋》,身上具有明显的儒家知识分子气质,这一点很得李嗣源欣赏。冯道对李从厚的态度不详,但在当时混乱的形势下,性格过于怯弱的帝王很难掌控内有强臣、外有军阀的局面。但李从厚的性格又非常对冯道的胃口,跟着李从厚,总比跟着李从荣这样的二百五要安全。
长兴四年(933)十二月 日,宋王李从厚在大行皇帝的灵柩前继位。
带头的,还是冯道。
根据《旧五代史·闵帝本纪》的记载,李从厚继位时,公卿百官并没有在场,冯道也不在。父亲过世,作为人子,李从厚需要守丧节制。几天之后,以冯道为首,群臣上表请皇帝临殿听政。李从厚才勉从所请,穿着孝服,在广寿门外东庑接见了群臣。
这应该是冯道很久以来首次见到新皇帝李从厚,这也是冯道人生中与李从厚为数不多的直接面谈之一,虽然只是几句官话。
冯道抖了抖官服,持笏三叩首,礼罢,冯道趋于殿下,言语恭敬地上奏皇帝:“自大行皇帝驾崩以来,皇帝陛下率天下万民以成人子之孝心,哀不成礼,此臣等所不忍也。皇帝陛下虽尽大孝,但天下岂能无主!陛下若久居内廷,臣民不得觐见圣颜,心有不安。”
这几句应该不是冯道自己的意思,冯道才没兴趣见什么李从厚,以现在的混乱局势,李从厚能当几天皇帝都是问题,这当是内阁集体确定的正规场合用语。类似于现在“您日理万机,不愧是人民的好书记”,纯粹官场套话。
也许冯道并不想过这样“行尸走肉”般的僵化官场走秀,但冯道依然乐此不疲地忙着这些场面活。过了几天,等李从厚解去孝服解丧,冯道又跳出来,带着群臣恭请皇帝恢复正常的殿饮制度。
年轻的皇帝正坐于殿上,宰相冯道小心翼翼地捧着酒杯,趋着碎步站在玉阶之下,恭请皇帝用酒。不知道是事先安排的剧本,还是李从厚对冯道这一套非常厌烦,当场扫了冯道的面子。李从厚面色悲戚地拒绝冯道:“朕终不是爱酒之人!平时也只和一些朋友小饮数杯,这一点众卿也知道。朕虽允了卿等请复日常殿饮的旧制,但毕竟先帝甫崩,山海同哀之际,朕还没有走出丧父之痛,岂有心思再饮酒。”
即使这不是按剧本演戏,面对新皇帝的责怪,冯道依然面如沉水,看不到他脸上有任何不悦的表情。
李从厚说的其实有道理,君父刚死没几天,作为宰相就让皇帝当着群臣的面大吃大喝,也确实有伤国体。只是冯道作为首席宰相,人精中的人精,他又岂不知这个浅显道理?
无法得知冯道为什么要主动碰这个硬钉子,但如果推测的话,这有可能是冯道故意制造与李从厚的矛盾,将来用于自保。
自古在乱世中,性格懦弱的皇帝从来没有善终的,特别是以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为甚。李从厚捡漏当了皇帝,但他身边虎狼窥视,枭雄遍地,他的位置并不稳。最遥远的枭雄孟知祥在李嗣源刚驾崩后就已经在成都自称大蜀皇帝了,这急坏了曾经与孟知祥同等级别的后唐近亲宗室军阀们。其中有两大势力最值得注意:
一、李嗣源的女婿,河东节度使、北京(太原)留守、兼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军总管石敬瑭。
二、李嗣源的养子,凤翔节度使、潞王李从珂。
此外,李嗣源另一个女婿,二坐镇幽州的卢龙军节度使赵延寿也对李从厚的位子虎视眈眈。除了这些外臣,内处枢密的朱弘昭也不是个省油的灯,面对一个性格懦弱的皇帝,贪婪的朱弘昭也有了一些想法。虽然正史记载朱弘昭只是“欲专朝政”,但如果时机成熟,冯道也不敢排除朱弘昭废立新朝的可能。
而如果这四个人中的任何一人踢掉李从厚自立,冯道又对李从厚言听计从,难免不会被这些新贵认为冯道是李从厚的人。
作为外聘员工,在职场上捞饭吃,最忌讳的就是被人视为大哥的死党走狗,这等于把自己的所有身家都押上去。一旦大哥失势,自己也将被新贵视为前朝余孽,连锅带碗的全都砸掉。而如果自己的派系颜色不深,随便他们折腾,谁上台自己都鼓掌欢呼,自己便会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何况以冯道这等具有标志性的首辅大臣,只要政治倾向不明显,任谁上来,都需要冯道与他的亲密合作。在这种情况下,任李从厚七倒八倒,冯道自是稳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