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为蒋英所吸引,这实在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她和他一样,对音乐充满激情。她优雅而聪慧,而且出身名门,家世背景不在钱家之下。
如果不是两人的父亲身为多年至交,钱学森和蒋英可能根本没有机会见面。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是国民政府的军事顾问。他从小在浙江海宁长大,与钱家几乎是半个同乡。蒋百里与钱家治的友谊到底始于何时,如今已不可考,但种种迹象表明,他们很可能是总角之交。两人都在杭州读书,又在差不多同一时期留学日本。
青年时代的蒋百里就因聪敏好学而崭露头角。他喜欢辩论,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引发论战。他和钱家治都就读于杭州的求是书院,但因为宣扬反对清政府的言论而被开除出去。不得不在别处完成学业的蒋百里远渡东瀛,考取了著名的军校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时,他超过日本学生,名列班级第一,这令校方非常没面子。在此之后,中国学生和日本学生被分在不同的班级中,以免再发生类似的情况。
几年后,担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的蒋百里对袁世凯统治下的政治腐败深感愤慨,竟然当着一群学生的面开枪自杀,子弹穿过腹部。正是因为这次未遂的自杀事件,才有了蒋英的诞生。在保定医院养伤期间,蒋百里爱上了一名日本护士,并最终与其结婚。她为他生了5个可爱的女儿,邻居们将她们称做“五朵金花”。蒋英在家中排行第三,她于1920年出生于北京。
年仅3岁的蒋英就已经能歌善舞,花样百出,为家里增添了不少乐趣。钱家治非常喜欢她,于是向蒋百里请求收养蒋英。这多少有点替钱学森定下一门娃娃亲的意思。蒋百里慨然应允。这样,蒋英便和保姆一道,搬进了钱家,改名钱学英。12岁的钱学森既是蒋英的大哥哥,也是她的老师。他给她讲故事,教她科学知识。没过多久,在蒋英的心目中,这个“哥哥”就成了一个无所不知的化身。没人确切知道蒋英到底在钱家待了多久,但的确没过多少年,蒋英和钱学森就分道扬镳,走上了各自的人生道路。
20世纪30年代,当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时,蒋英考取了上海的一所私立贵族学校中西女中。10多岁的蒋英享受着财富与权力带给她的种种特权。在那些通常只有贵族出身的女孩子才有机会接触的运动项目中,她表现得非常出色。她是一名优秀的骑手和游泳健将。此外,她还学习声乐和弹奏钢琴。蒋百里非常鼓励蒋英在音乐上发展,因为他本人便是古典音乐迷,常常在家里高歌瓦格纳(Wagner)的歌剧片段。
在上海,也许没有比蒋家更好的接受文艺复兴熏陶的所在了。这里简直是文化的天堂。当蒋英诵读着唐诗宋词时,蒋百里在一旁撰写着关于西方历史、宪政和战略战术的著作。身为一本文学期刊的编辑,蒋百里与当时知名的作家和艺术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定期邀请世界级的文坛巨匠如约翰·杜威(John Dewey)、伯纳德·罗素(Bertrand Russell)和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等人访华演讲。毋庸置疑,蒋英因此得以时常亲炙大师风采。耳濡目染这些本地名流和国际精英的举止风范,蒋英因此拥有了一种常人所难及的见识气度。
1936年,16岁的蒋英与家人一道,历时3个月,周游欧洲。身为蒋介石资深军事顾问的蒋百里此行另有任务,便是考察意大利、德国和其他国家的军备状况。他深深地为欧洲领导人对空中力量的重视所撼动,于是上书国民政府,敦促尽早成立三军联防指挥部,统筹陆海空三军。在蒋百里考察欧洲防御系统的同时,蒋英却为那里的建筑和音乐所迷醉。在意大利,她游览了梵蒂冈,仔细研究了一番那里的文艺复兴时期雕塑与绘画,在古罗马城的废墟中,蒋英流连忘返。
刚到柏林,蒋百里就帮蒋英注册了一所以纪律严明著称的贵族高中。蒋英决定留在德国读大学,专攻声乐。这之后,她被柏林大学音乐系录取,拜在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赫尔曼·韦森伯恩(Hermann Weissenborn)的门下。
蒋英在柏林度过的前几年是她一生中最安逸的时光。她白天学习语言,练唱,弹奏钢琴,晚上则到音乐厅去欣赏歌剧、交响乐和独唱会。“一进大学,我就感觉仿佛掉进了知识的海洋。”几十年后,蒋英回忆道。柏林大学是一个灵感迸发、充满诗意的理想环境。而蒋英逐渐变成了校园里的风云人物。在一张年轻时代的照片上,她的头发黑亮如漆,脸部线条精致柔美,犹如天鹅绒的皮肤完美无瑕。她常常身着旗袍在学校的派对上演唱,美丽颠倒众生。
然而,国际风云的突变令这段迷人的时光戛然而止。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欧洲卷入战争。在混乱与恐惧笼罩柏林的时候,蒋英在一家德国报纸上读到了父亲的讣告。在一次国内旅行中,蒋百里因为心脏病突发而去世。尽管蒋英非常希望回国见父亲最后一面,但战争却将她困在了德国。接下来的一年里,她逃到了瑞士,在卢塞恩的一所艺术学院跟随一位匈牙利小提琴演奏家继续学习音乐。尽管战争肆虐欧洲,蒋英却并未放弃学业。不久之后,她又辗转到了慕尼黑,在慕尼黑艺术学院专攻瓦格纳歌剧。
1946年,战争结束,地中海恢复通航。蒋英回到中国,与暌违11年之久的家人和朋友重聚。她决定在上海开始自己全新的音乐生涯,首场演出便选在了兰心戏院。她优美的音色在上海本地报纸上引起了轰动,乐评家称她为中国最优秀的女高音之一。南京和上海的艺术学院争相延请她到校任教。只演出过一场之后,蒋英便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照亮中国乐坛。
就在那场大获成功的演出后不久,蒋英与钱学森见面了。她的“大哥哥”和童年时代的老师此时已经成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梦寐以求,只盼能够娶她为妻。
不幸的是,钱学森对求爱技巧十分不在行。以他惯常的那种单刀直入的风格,钱学森对蒋英说:“怎么样?你跟不跟我走?”期待更浪漫的事情发生,同时也不愿与家人再度分离,蒋英拒绝了钱学森。几天之后,钱学森又试了一次,和第一回一样直接:“怎么样?你重新考虑过了吗?我们结婚吧。去不去?”
钱学森已经下定决心,非蒋英不娶——如果她拒绝他,他将打一辈子光棍。为他的诚意所打动,蒋英最终接受了钱学森的求婚。1947年9月17日,两人在上海举行婚礼。
钱学森一周之后就要返回美国,蒋英计划几个月后再赴美与他会合。对于蒋英来说,前往美国是一个喜忧参半的选择。意大利的一家大型歌剧院不久前刚邀请她前去演出,为了钱学森,她回绝了。她并不知道在美国是否还能找到类似的机会。
与此同时,钱学森却似乎因为中国的糟糕状况而改变了最初留在国内的主意。他给冯·卡门写了一封伴有手绘图片的长信,描述蒋介石统治下的种种苦难。看起来,钱学森还劝过他的朋友们,既不要留在中国,也别回到中国,因为政局实在太不稳定了。官员的贪腐无能、耽于内斗、浪费成风、挪用公款已经够令人难以忍受的了,更何况,现在又加上了前途未卜的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