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张作霖大传:一个乱世枭雄的崛起与殒落 » 张作霖大传:一个乱世枭雄的崛起与殒落全文在线阅读

《张作霖大传:一个乱世枭雄的崛起与殒落》我什么也不当了

关灯直达底部

张学良的副官站在门厅里,隔着窗户静听父子俩争吵,激辩中,张作霖的嗓门特别大,而且越来越大:“我们兵工厂库房有二三十万条好枪,有一千多门迫击炮,还有山炮、重炮、加农炮,北伐军天上没有飞机下蛋,地下没有四条腿的骑兵,我怎么就不能统一中国?你小六子带领几十万大军不打仗,跑到我面前要撤兵。我一辈子没打过败仗,我不撤!”

张学良也早就准备了一盆浇头的冰水:“儿子哪有欺骗爸爸的,咱们东北军统一不了中国是真话!咱们只有几十万军队,现在过了黄河,再打就过了长江了。孤军深入是兵家大忌,后边没有预备队和援军。冯玉祥、阎锡山要是抄了咱们的退路,再想撤也撤不回来了。”

他还不忘提醒张作霖:“中国打内战,日本最高兴,日本对各方都支持,这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意思是在冯阎抄东北军退路的同时,日本也可能会乘东北军主力入关,关外空虚之机,趁机抢占东三省,从而令东北军有家难归。

张作霖没有被吓住,在他看来,冯、阎是手下败将,日本人也没什么可怕的:“我就是不怕日本鬼子!”他估计南满路的关东军顶多也只有一万三千多人,一旦想打这群“日本鬼子”,只要先召集南满路沿线各县县长、公安局长开个会,定个日期,一夜之间就可以把南满路的铁轨都扒了,“拉走埋在地下”。然后再出动三十万东北军,重兵占领旅、大,“一万多日本鬼子不就交待了?咱怕日本鬼子干吗呢!”

张学良费尽半天唇舌,张作霖仍不为所动。见谈话没有结果,天色已经不早,张学良只得先退出居仁堂回去休息。

第二天傍晚,张学良再次前来劝说父亲撤兵。张作霖有一股倔强不服输的性格,你越说他怎么不行,他可能越要坚持,知父莫如子,所以这次张学良没有跟他辩论能不能统一中国的问题,而是改换策略,用了另一种说法:“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不都是中国人嘛,都是中国人,地盘也是中国的,谁占的多点儿,谁占的少点儿,有什么关系?他怎么占,不还是中国人占中国地嘛!”

对于张学良的这些话,张作霖倒是挺能听得进去,和吴佩孚、曹锟、段祺瑞等北洋政要一样,对于内争外斗之间的区别,他分得非常清楚。

张学良告诉张作霖,如果他执意不肯撤兵,极可能与他的愿望和初衷相反:“咱东北要是丢了,就不是中国人占了,而是日本人占了,那就成了千古罪人,咱就要当亡国奴了!东北要是丢了,咱们就没有立锥之地了!现在,东北军都在关内,东北唱空城计了,不撤不行!”

张作霖听了大为动容。事到如今,他又岂能真的看不清局势,不过是不愿意承认现实罢了,更何况,他虽然不怕与日本人干仗,但那毕竟是不得已而为之,乃最后才能采取的下策。

“好,咱们撤!东北的高粱米子儿我还没吃够呢,北京的大米饭我可吃够了。现在就是请我在北京当大总统我也不当了,我什么也不当了,我回东北去!”

就在张作霖下决心息兵罢战,退出关外的时候,1928年4月19日,田中内阁突然以“就地保护侨民”为由,下令出兵山东,日军随即侵入济南。蒋介石急于北伐,既对日军的武装行动缺乏警觉,又随时准备与日军讲和,致使北伐军在冲突中极为被动,从而酿成了“济南惨案”。

日军制造“济南惨案”,往深里说,其实就是为了落实东方会议的既定方针,即阻止蒋军北上,并尽可能将国民党的势力范围限制在南方。这对张作霖维持其北京政权当然是有帮助的,看到北伐军因受日军阻挠而暂时停止不前,张作霖也重新燃起了希望,他派人到南京游说,希望双方停战言和,同时准许他“同参政事”,一致对外。

当时的南京政府主要由谭延闿、李烈钧、蔡元培三位大员当家,蔡元培不常来政府办公,谭延闿、李烈钧都主张接纳张作霖讲和,这样就形成了一份名为“请准许张作霖同参政事案”,谭延闿、李烈钧以及军方在宁代表都在上面签了字。

本来这份提案是有可能通过的,但是在即将开会讨论前,有新闻记者把消息提前泄露给了蔡元培。蔡元培得知谭、李在他缺席的情况,就想趁机通过提案,不由大为光火,当即跑去问谭、李:“是谁主张准许张作霖参政的?我们革命政府,难道从此不革命了吗?”蔡元培为人耿直,有威信,谭、李都有几分怕他,于是提案只能宣告寿终正寝。

其实谭、李、蔡都不过是毫无实权的政客,真正能够做主的还是前线的几位军方大佬。在蒋介石、冯玉祥联合召开的紧急会议上,蒋介石同意放弃北进,与张作霖划江而治,但遭到冯玉祥的坚决反对,最后会议决定绕开济南城,继续向北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