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6月12日,这是暮春的一个近似完美的日子。天已破晓,阳光触摸着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美国大部、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在期待着阳光明媚的蓝天、只是气象雷达显示雷暴云团即将来临,估计会从平原伸向田纳西河谷。已经有预报,从白令海峡移动过来的阵雨云可能覆盖阿拉斯加的西沃德半岛。
这个6月12日几乎在各个方面都与以往的6月12日没什么两样,只有一个奇怪的迹象除外。有三件全然互不相关的事发生了,并且会使三个有关的人的生活悲剧性地交错在一起。
上午11:36
阿拉斯加,戴德霍斯地区
“嗨!狄克!过来!”罗恩-哈韦顿一边喊,一边拼命挥手,以便引起自己以前的室友注意。这个小型机场一片混乱,他不敢走下吉普车。从安克雷奇开来的早班737刚刚降落,保安人员对于随便停在装卸区的车辆毫不客气。几辆大客车和出租汽车正在等候游客和返回的石油公司雇员。
狄克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他认出是罗恩,便也挥了挥手,开始挤过拥塞的人群。
罗恩看着狄克走到近前。自从去年两人大学毕业以后罗恩就没见过他,可他还是老样子:身穿拉尔夫-劳伦衬衫,防风夹克,盖司牛仔裤,肩上挎着一个旅行小背包。不过,罗恩了解真正的狄克:一个雄心勃勃抱负不凡的微生物学者,只要有希望发现一种新的微生物,他就不会把从亚特兰大飞到阿拉斯加当回事。这是一个热爱细菌和病毒的家伙。他收集这些东西就和别人收集棒球卡一样。罗恩笑了,摇了摇头,他记起在科罗拉多大学念书的时候,狄克甚至在他俩合用的冰箱里放了一些微生物培养皿。
进大学第一年,罗恩就认识了狄克,可是却花了不少时间才习惯了和他相处。狄克无疑是一个忠实的朋友,但却有一些让人很难想象的怪癖。一方面,他是校内一个令对手畏惧的运动员,也是那种如果你误入某些街区时最需要的同伴;另一方面,在一年级的生物实验课上,他却对一只青蛙下不了手。
罗恩回忆起狄克的另一件出人意料的尴尬事,不由得笑出声来。那是在他们上大二的时候,一群同学挤进小车,准备搞一次周末滑雪郊游。是狄克开的车,偶然压死了一只野兔,他居然就落泪了。大家都不知说什么好。结果,有人开始背后议论狄克,尤其后来大家达成共识,狄克会把在大学生联谊会的房子里抓到的蟑螂拿到室外放走,而不是像每个人都会做的那样踩死它们,再扔进厕所冲走。
狄克走到车旁,将旅行包扔进后座,一把握住罗恩伸过来的手。
他俩兴冲冲地相互问候。
“我简直不敢相信,”罗恩说道,“我意思是,你在这儿!在北极。”
“嗨,无论如何我也得来,”狄克说,“我真的很激动。那个爱斯基摩人的遗址离这儿有多远?”
罗恩神情紧张地回头看去。他认出了好几个保安人员。罗恩转向狄克,压低声音说道:“小点声。”他嘟哝着说,“我跟你说过,这事真的很敏感。”
“噢,得了吧,”狄克嘲弄地说,“你不可能当真。”
“千真万确,”罗恩说道,“我向你透露这事。没准会被开除的。别折腾了。我意思是,这事我们要么悄没声地干,要么就根本别干。你不能告诉任何人,绝对不能!你保证过的!”
“好了,好了,”狄克和解地笑了笑,“你说得对,我保证过的。我只是没有想到是这么大一桩买卖。”
“非常大的一桩买卖,”罗恩断然说道。他已经开始后悔,或许请狄克来考察是个错误,不管见到他是多么令人开心。
“你是老板,”狄克说着在朋友胳膊上戳了一下。“我永远守口如瓶。现在需要冷静和松弛。”他一猫腰钻进吉普车。“还是让我们直接赶往现场,核实这一大发现吧。”
“你不想先看看我住的地方?”罗恩问。
“我有一种感觉,我就是不想看也得看。”他笑着说。
“我琢磨这时机不错,大家都在忙着接送安克雷奇的航班,检查旅客。”他伸手发动了引擎。
他们驶离机场,开上往东北方向去的唯一公路。这是一条石子路,谈话时他们得高声喊叫,压过引擎的响声。
“到普鲁德霍湾大约有八英里,”罗恩喊道。“但我们再开一英里左右就转向西边。记住,要是有人拦住我们,就说我是带你去新油田。”
狄克点了点头。他无法相信自己的老朋友对这件事如此紧张。望着窗外平坦、单调的沼泽地和浓云密布的铅灰色天空,他有些纳闷,不知道这是不是罗恩说的那个地方。他想活跃一下气氛,便说道:“天气不坏。温度是多少?”
“你运气真好,”罗恩说道,“刚才还出了太阳.也就是零下50来度。上这儿来,这算暖和的了。抓紧时间享受享受吧。很可能今天晚些时候就会下雪。通常都是这样。有一句说不够的笑话,问这到底是去年冬天的最后一场雪,还是今年冬天的头一场雪。”
狄克微微一笑,点点头,却不禁想到,如果这儿的人觉得有那么好笑的话,他们也太惨了点。
几分钟后,罗恩向左转,驶上西北方向一条更小的新修公路。
“你是怎么碰巧发现这个爱斯基摩圆顶小屋遗址的?”
“不是圆顶小屋,”罗恩说道,“是一间用泥炭砖盖的房子,又用鲸骨加固。爱斯基摩圆顶小屋盖的时候只是作为临时的栖身之地,比方当人们外出到冰上打猎时用的。因纽皮阿特爱斯基摩人住的是泥炭屋子。”
“我明白了,”狄克说,“那你是怎么发现的?”
“纯属偶然,”罗恩说道,“我们是在为这条路挖土石方的时候发现的。我们凿穿了入口的地道。”
“所有的东西都还在里边?”狄克问道,“我担心白白飞到这儿来。我的意思是,我不希望这次是空跑一趟。”
“别担心,”罗恩说道,“什么也没有碰,我可以向你保证。”
“这一带也许还有别的房子,”狄克说,“谁知道呢?可能是个村子。”
罗恩耸了耸肩。“可能是吧。但没有人想到去查一查。如果州里什么人听到风声,他们就会停建我们到新油田的输油管道。那可就大难临头了,因为我们必须赶在冬天以前开通铁路支线,这一带冬天八月份就开始了。”
罗恩开始减速,一边扫视着路边。最后他在一堆小石子前将车停住。他拍了拍狄克的肩膀,要他坐着别动,自己调过头,朝来路看了看。他确信路上没有人便走下吉普车,并示意狄克下车。
他把手伸进车里,取出两件满是泥污的皮猴和工作手套,递了一套给狄克。“你用得着这些,”他解释道,“我们要下到永冻层下边去。”随后他又伸手从车里拿出一个强力手电筒。
“行了,”罗恩紧张兮兮地补充说,“我们不会呆太久。我可不希望有什么人顺着公路走过来,琢磨这儿出什么事了。”
狄克跟着罗恩离开公路,向北走去。一大团蚊子神秘地出现,毫不客气地向他们发动了攻击。狄克朝前看去,只见大约半英里外有一段雾堤,便猜想那可能便是北冰洋海岸了。在另外几个方向,还是那么单调乏味,疾风扫荡下的平坦沼地荒无人迹,一直延伸到天边。海鸟在头上盘旋,发出刺耳的叫声。
走下公路十多步,罗恩停了下来。他又一次观察有没有过往车辆,然后弯下腰,抓住一张漆成与周围的沼地不同颜色的胶合板的边缘。他把胶合板拖到旁边,底下露出一个四英尺深的洞穴。这个洞穴的北墙有一个连接一条小地道的入口。
“看来,这个小房子是让冰给埋住了。”狄克说道。
罗恩点了点头。“我们估计,大量的冰在一次猛烈的冬季风暴中从海边给刮过来了。”
“一个天然的坟墓。”狄克说道。
“你真的想这么做?”罗恩问道。
“别说傻话了,”狄克说着穿上皮猴,戴上手套。“我可是万里迢迢才来到这里的。咱们走吧。”
罗恩爬进洞里,弯腰看了看四壁。他躬着身子,进了地道。狄克脚跟脚地也下去了。
狄克往里爬的时候,除了前边罗恩那阴森可怕的身影,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一进洞口,黑暗像一张冷冰冰的毯子似的裹住了他。在昏暗的灯光下,他发现自己呼出的气变成了透明的。谢天谢地,他可没有幽闭恐惧症。
爬过大约六英尺,地道变宽了,也开始斜着往下延伸,他们的头上多了一英尺的空问。这里有一片三英尺半大小的空地。罗恩爬到一侧,狄克爬过去,紧挨着他。
“这下头比女巫的xx子还冷。”狄克说。
罗恩将电筒光移向角落,观察那几个白鲸骨作成的矮小支架。
“冰雪折断了那些鲸骨,就像它们是牙签一样。”罗恩说道。
“这家人在哪儿?”狄克问。
罗恩将电筒光转向前边,那儿有一大团从这间小屋的天花板下来的三角形冰块。“在那一头,”说着,他把手电筒递给狄克。
狄克拎着手电筒,开始向前爬去。尽管很不愿意承认,但他确实开始感到不舒服了。“你敢说这地方安全吗?”他问。
“我什么都不敢说,”罗恩说道,“只是这儿75年以来就是这个样子。”
要绕过中间那一大块污秽的冰,得使劲挤才行。狄克走到一半,顺手用电筒照了一下周围。
狄克抽了一口冷气顿时屏住呼吸。虽说他自信有所准备,但电筒光下的东西还是比他想象的更为可怕。一个身穿兽皮、满脸短髭的白人男性僵尸正注视着他。此人坐得笔直,冰一样的蓝眼睛睁得大大的,轻蔑地凝视着狄克。嘴和鼻子周围有一些冰结了的粉红色唾沫。
“三个你全看见了?”罗恩在黑暗中说道。
狄克将电筒光在屋子里转了一圈。第二具尸体是仰卧着的。下半身全部埋在冰里。第三具的姿势与第一具相似,背靠墙壁半坐着。从外貌特征看,两个都是爱斯基摩人,黑头发,黑眼睛。嘴角和鼻子周围也都有粉红色的唾沫冰渣。
狄克突如其来地感到一阵恶心,不禁哆嗦起来,他没有料到会有这种反应,幸好很快就过去了。
“你看见那张报纸了吗?”罗恩叫道。
“还没呢,”狄克说着,将电筒放在地上。他看到的所有东西都冻在一块,包括鸟的羽毛和动物的骨头。
“就在那个络腮胡的附近。”罗恩又叫道。
狄克照了一下那个白人冻尸的脚边,立刻看到了那份安克雷奇出版的报纸。头条新闻全都是有关欧战的。即便是从他所在的位置,他也能看清日期:1918年4月17日。
狄克一扭一扭地退回到前室。刚开始时产生的恐惧已经消失,他现在很兴奋。“我想你是对的,”他说,“看来三个人都是死于肺炎,日期也对得上。”
“我就知道,你会发现这很有意思。”罗恩说道。
“这可不光是有意思,”狄克说。“可能一辈子也只有一回这种事。我去拿把锯子。”
罗恩的脸唰地变白了。“拿把锯子?”他惊愕地重复道,“你在开玩笑。”
“你以为我会错过这次机会吗?”狄克问,“又不是要你的命。我要取一些肺部组织。”
“耶稣基督!”罗恩嘟哝着说,“你最好再保证一回,这事可一点也不能说出去。”
“我已经保证过了,”狄克夸张地说,“只要我认为是自己正在寻找的东西,我就要找到它。不过别担心,只是为我自己收集,没人会知道。”
罗恩摇了摇头。“有时候我真认为你是个怪人。”
“我们拿锯子去。”狄克说着,把电筒递给罗恩,自己朝入口爬去。
下午6:40
芝加哥,奥里尔机场
玛里琳-斯特普尔顿看了看结婚十二年的丈夫,不禁一阵心酸。她知道,这些突发的变故已经毁了他们的家,特别是对约翰压力极大。尽管如此。她还是不得不考虑孩子们。她扫了一眼两个女儿,两人正坐在候机室的长椅上,眼巴巴地看着这边,还以为生活仍旧是她俩以往所了解的那样四平八稳。约翰希望她们搬到芝加哥去,他在那儿刚开始接受病理学培训。
玛里琳又一次将目光转向面带恳求的丈夫,几年功夫他变了。她以身相许的那个胸有成竹、含蓄谨慎的男人现今变得愤世嫉俗,不大靠得住了。他体重下降了25磅,以往红润、丰满的面颊凹陷下去,这一副消瘦、憔悴的样子倒是与他新的个性很吻合。
玛里琳摇了摇头。真是不堪回首,仅在两年前,他们还堪称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幸福美满。他的眼科医生事业欣欣向荣,而她在伊利诺斯大学任英国文学终身教授。
可紧接着,那家保健品大公司,美利坚保健中心出现在地平线上,以惊人的速度横扫伊利诺斯州的香槟县和无数其他的城镇,夺走了大批医院和医生的业务。约翰竭力撑持,但最终还是失去了患者。要么投降,要么落荒而走,约翰选择了逃跑。一开始他想另找一个眼科医生的职位,可一旦情况变得明朗,眼科医生过剩,他面临的只能是为美利坚保健或一家类似的机构干活,他便作出了决定:重新学一门医科专业。
“我想你会喜欢芝加哥的生活,”约翰恳求地说,“我会很想念你们。”
玛里琳叹了口气。“我们也会想你,”她说,“但这不是问题所在。如果我放弃工作,姑娘们就不得不上市内的公立学校。凭你的住院医生的薪水,我们根本付不起私立学校的学费。”
广播系统噼噼叭叭一阵响,宣布所有持有到香槟县机票的乘客立即登机。这是最后一次呼叫。
“我们得走了,”玛里琳说,“会误机的。”
约翰点了点头,抹去一滴眼泪。“我知道,”他说,“可你会考虑这事的,是吗?”
“我当然会考虑!”玛里琳厉声说道,接着便打住了话头,又叹了口气。她并不想一开口就火气冲天。“我现在考虑的全是这事。”她温柔地补充了一句。
玛里琳举起双臂,拥抱着丈夫。他也猛地抱住了她。
“当心。”她气都透不过来了,“你快把我肋骨折断了。”
“我爱你。”约翰含糊地说。他的脸埋在玛里琳脖子根儿。
玛里琳重复着他的表白,一边挣脱开去,拉起莉迪娅和塔玛拉就走。她将登机牌递给检票员,领着女儿走向舷梯。她一边走,一边不时透过玻璃隔板看一眼约翰。踏上机场跑道的时候,她挥了挥手。这是她最后一次挥手了。
“我们真的要搬家?”莉迪娅嘀咕着说。她10岁,上五年级。
“我不走,”塔玛拉说。她11岁,已经有主见了。“我要到康妮家去。她说过我可以住在她那儿。”
“我敢肯定她和她妈妈商量过这事。”玛里琳不无讽刺地说。她正在拼命忍住眼泪,不想让女儿看见。
玛里琳听任两个女儿争先恐后登上这架螺旋桨小飞机,安排她俩在指定座位上坐下来,接着又不得不排解一场她俩谁单独坐的纠纷。座位是双座一排的。
两个女儿热心地问起不久她们会面临什么,对孩子们的请求,玛里琳只能给予笼统而模糊的回答。说真的,她也不清楚这个家会是什么光景。
飞机发动了,引擎发出轰鸣,很难再谈下去了。飞机离开停机坪滑向跑道,玛里琳向舷窗转过脸去。她真不明白,自己居然还有力量作出决定。
西北方向上的一道亮光打断了她的思路。这可恶的亮光让她想起自己对这种定期往返的短程班机总不喜欢。她对小飞机不如对喷气机那么放心。她不觉紧了紧安全带,又检查了一下女儿们的。
起飞了,玛里琳用力抓住座位扶手,仿佛自己的力量能帮助飞机飞起来。地面明显地向后退去,直到这时她才发觉自己一时屏住了呼吸。
“爸爸要在芝加哥住多久?”莉迪娅在过道对面问。
“五年。”玛里琳回答,“到他完成学业的时候。”
“我跟你说过,”莉迪娅对塔玛拉大声说,“那时我们都老了。”
机身突然颠簸了一下,玛里琳又一次死死抓住扶手。她四下看了看。事实上,谁也没把这当回事,她宽心了一点。她朝窗外看去,只见飞机已经让云层整个包了起来。一道可怕的闪电划破长空。
随着飞机继续向南飞去,颠簸越来越厉害,闪电也越来越密。机长发出了一则简短通知。他们将要增加高度,设法找一个比较平稳的气层。这一点也没有减轻玛里琳的焦虑,她越来越担心,只盼望这次飞行早点结束。
真正的灾难发来了第一个信号,机舱里闪出一种奇怪的亮光,紧接着是剧烈的颠簸和震动。好几名乘客发出压抑不住的尖叫声,玛里琳感到血都凉了。出于本能,她伸出手去,将塔玛拉搂到身边。
飞机痛苦地向右倾斜,震动越来越剧烈。与此同时,引擎的轰鸣变成一种刺耳的悲嗥。玛里琳感到自已被压在了座位上,已经失去了方向感。她朝舷窗外看去,一开始,什么也看不见,只有云。然而当她朝前看去的时候,她的心立刻跳到嗓子眼上。大地正以惊人的速度迎面扑来!他们正笔直地往下栽……
晚间10:40
曼哈顿总医院
纽约市
特瑞西-哈根竭力吞咽,但是很困难,她感到焦渴难熬。几分钟后,她霍地睁开了眼睛,却一时分不清东南西北。她这时意识到自己是在一间手术恢复室里,刹那间一切都想起来了。
问题来得很突然,一点预兆也没有。那天傍晚,她和马休正准备出去吃饭。没有疼痛,她先是感到身上发潮,特别是大腿内侧。她走进浴室,才发现出血了,不由得感到沮丧。并且还不是一点一点地出血,而是大出血。她已怀有五个月的身孕,因此担心会出麻烦。
由此开始,事情接踵而来。她强撑着给卡罗尔-格兰茨大夫打了电话,大夫提议在曼哈顿总医院急诊室为她检查一下。一到医院,特瑞西的怀疑得到了证实,随即安排了手术。大夫说,看来胚胎好像是在输卵管里,而不是进入子宫——就是宫外孕。
恢复知觉后几分钟,恢复室一名护士来到她身边,告诉她一切正常。
“我的孩子怎么样了?”特瑞西问。她能感觉到,一床硕大的床单盖住了自己那平坦得令人不安的腹部。
“您的医生比我了解情况。”护十说道,“我会通知她,您醒了。我知道她想和您谈谈。”
护士离去之前,特瑞西抱怨说喉咙很干。护士给了她一些刨冰,这种清凉饮料真像是甘泉玉露。
特瑞西闭上眼睛。她想自己打了个盹,因为她知道的下一件事是卡罗尔-格兰茨大夫在叫她的名字。
“你感觉如何?”格兰茨大夫问。
特瑞西告诉她,自己喝了刨冰感觉很好。接着她便问起了孩子的事。
格兰茨大夫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伸出手,放在特瑞西肩上。“我恐怕会带给你两个坏消息。”她说。
特瑞西感到自己紧张起来了。
“是宫外孕。”格兰茨大夫转而使用医生的行话,打算把一件困难的事变得容易说一些。“我们被迫中止妊娠,当然,孩子就保不住了。”
特瑞西点点头,表面上毫无感情。她本来就预料到了,并且尽量有所准备。她毫无准备的是格兰茨大夫接下去说的事。
“很不幸,手术不够顺利,有些并发症,这就是你进急诊室的时候出那么多血的原因。我们不得不切除你的子宫。我们不得已做了子宫切除手术。”
乍一听,特瑞西脑子里根本抓不住对方说的话。她点了点头,满怀期待地看着大夫,仿佛正等她说更多的信息。
“这对你肯定是很难过的。”格兰茨大夫说道,“希望你理解,为了避免这一不幸的结局,一切我们能做的都做了。”
特瑞西突然明白了大夫对她说的话,她像是给击中了。沉默已久的声音突然爆发出来,她大叫一声:“不!”
格兰茨大夫同情地抓住她的胳膊。“既然这是你的第一个孩子,我知道这对你意味着什么。”她说,“我非常遗憾。”
特瑞西呻吟起来。听到这样一个毁灭性的噩耗,她一时欲哭无泪。她麻木了。她一辈子都在想自己会有孩子,这已经成了她自身的一部分。现在已经不存在这种可能了,这一想法让她无法接受。
“我丈夫怎么样了?”特瑞西勉强问道,“他知道了吗?”
“知道了,”格兰茨大夫说,“手术一结束,我就和他谈过了。他在楼下你的病房里。我估计你很快就可以回到那儿。”
格兰茨大夫还说了一些话,但特瑞西什么也想不起来。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而且再也不会有了,这一双重打击令人痛不欲生。
一刻钟后,一个侍应生进来,将她推回病房。这段路很快就过去了。她对周围环境视而不见,内心乱成一团。她需要鼓励,需要支持。
她进入病房时,马休正在打手提电话。作为一个股票经纪入,这是他形影不离的伙伴。
几个值班护士熟练地将特瑞西挪到床上,在她身后一根柱子上挂好了输液瓶。她们把这一切弄得井然有序,说她如果需要什么就叫一声,随即便离去了。
特瑞西望着马休。打完电话之后,他的目光一直躲躲闪闪。她想知道马休对这场灾难的反应。他俩结婚毕竟才三个月。
“啪”的一声,马休合上电话,放进上衣口袋。他转向特瑞西,久久地注视着她。他的领带松开了,衬衫领口也没扣上。
特瑞西也竭力想读懂他的表情,但却无能为力。他正在咬着腮帮子。
“你好吗?”他终于开口了,几乎不带一丝感情地问。
“你可以想像,”特瑞西强打精神说道。她最需要的是他来到身边,搂住自己。然而他保持着距离。
“这种情况来得稀罕,”他说道。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特瑞西说。
“很简单,我们结婚的主要原因已经比为乌有了。”马休说,“我是说,你的计划出岔子了。”
特瑞西慢慢张开嘴。她目瞪口呆,不得不奋力使自己重新开口。“我不喜欢你的言外之意,”她说道,“我不是故意怀孕的。”
“行了,你有你的现实,我也有我的。”马休说道,“问题是:我们怎么了结这事?”
特瑞西闭上眼睛。她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仿佛是马休扎进她心里的一把尖刀。她知道自己从此已不再爱他。事实上,她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