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匮要略白话译文 » 金匮要略白话译文全文在线阅读

《金匮要略白话译文》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十

关灯直达底部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十  (论一首 脉证十六条 方十四首)

趺阳(1)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2),两胠(3)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以温药服之。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月去。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病者痿黄(4),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夫中寒家(5),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6)者,善嚏。 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一云痛)。 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7),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也。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厚朴七物汤方

 厚朴半斤 甘草三两 大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腹中寒气,雷鸣(8)切痛(9),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附子粳米汤方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三日服。

 痛而闭(10)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厚朴三物汤方

 厚朴八两 大黄四两 枳实五枚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枳实四枚(炙) 大黄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五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扑半斤(去皮,炙)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内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11),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大建中汤方

 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12),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13),温覆之。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方

 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炮) 细辛二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寒气厥逆(14),赤丸主之。

 赤丸方

 茯苓四两 乌头二两(炮) 半夏四两(洗)(一方用桂) 细辛一两《千金》作人参

 右四味,末之,内真朱(15)为色,炼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

 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16)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

大乌头煎方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口父 咀)

 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乌头桂枝汤方

 乌头 右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取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剉,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数弦者,当下其寒;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

附方

《外台》乌头汤:治寒疝腹中绞痛,贼风入攻五藏,拘急,不得转侧,发作有时,使人阴缩(17),手足厥逆(方见上)。

《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18)者。

 柴胡四两 黄芩 人参 芍药 桂枝 生姜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 半夏二合半 大枣六枚

 右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外台》走马汤:治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

 杏仁二枚 巴豆二枚(去皮心,熬)

 右二味,以绵缠,搥令碎,热汤二合,捻取白汁,饮之当下,老小量之,通治飞尸(19)鬼击(20)病。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下利不饮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

(见前痉病中)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黄) 赤小豆一分(煮)右二味,杵为散,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钱匕,温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吐为度而止。(亡血及虚者不可与之)。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 脉紧,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一云寸口脉紧)

注释:

(1)趺阳:即足阳明胃经冲阳穴。在足背上五寸骨间动脉处。

(2)便难:大便秘结。

(3)胠(qū区):即胸胁两旁当臂之处。

(4)痿黄:面色枯黄,黯淡无神。

(5)中寒家:常易感寒者。

(6)色和:面部气色正常。

(7)谷气不行:大便不通。

(8)雷鸣:形容肠鸣的声音之大。

(9)切痛:形容腹痛的厉害。

(10)闭:大便闭结不通。

(11)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形容腹中寒气攻冲,腹皮突起如头足样的块状物上下冲动。

(12)如一炊顷:约莫烧一餐饭的时间。

(13)食糜:吃粥。

(14)厥逆:既指病机,又言症状。

(15)真朱:即朱砂。

(16)白汗:剧痛而出的冷汗。

(17)阴缩:生殖器因受寒而内缩。

(18)心腹卒中痛:突然感受外邪而致心腹疼痛。

(19)飞尸:其病突然发作,迅速如飞,症状是心腹刺痛,气息喘急,胀满上冲心胸。

(20)鬼击:不正之气突然袭击人体,症状是胸胁内腹绞急切痛,或兼见吐血、衄血、下血。

译文:

跌阳部的脉象微而弦,应当有腹部胀满的症状,如果腹部不胀满,一定会出现大便困难,两侧腋下、腰以上部位疼痛,这是由于下焦阳虚,寒气从下上逆的缘故,应当用温药治疗。病人有腹部胀满的症状,按之不痛的为虚证;按之痛的为实证。实证当用泻下法治疗。如果腹满而舌苔黄,没有用泻下法的,用泻下药后黄苔消退而病愈。腹部胀满有时减轻,随即又依然如故,这是寒证,当用温药治疗。病人面色痿黄,烦躁而口不渴,阴寒实邪结于胸中,而又下利不止的,这是死证。寸口脉象弦的,则两胁下拘急而疼痛,并有畏寒怕冷的症状。素体虚弱,常易感受寒邪的人,喜欢打呵欠;如果病人鼻流清涕,发热,面色正常,则好打喷嚏。如果寒邪直中于里,发生腹泻,这是脾胃虚寒所致,想打喷嚏又打不出,这是腹中受寒的缘故。(一说痛)身体瘦弱的人,肚脐周围疼痛,一定感受了风寒,因大便不通,忘用苦寒泻下法通大便,则伤下焦之阳,阳不制阴,则下焦阴寒之气必然上冲;其气不冲的,邪气陷于心下则为痞。病人腹部胀满,伴发热十天,脉象浮而数,饮食正常的,用厚朴七物汤治疗。

厚朴七物汤

〔组成〕厚朴半斤甘草大黄各三两大枣十枚枳实五枚桂枝二两生姜五两〔用法〕以上七味药,用水一斗,煮取四升,每次温服八合,一日三次。

伴有呕吐的加半夏五合;伴有腹泻的去大黄,寒多的加生姜至半斤。腹部受寒邪侵袭,出现肠鸣腹痛,胸胁胀满,呕吐,用附子粳米汤治疗。

附子粳米汤

〔组成〕附子一枚(炮)半夏半升甘草一两大枣十枚粳米半升〔用法〕以上五味药,用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三次。腹部疼痛而见大便秘结不通的,用厚朴三物汤治疗。

厚朴三物汤

〔组成〕厚朴八两大黄四两枳实五枚〔用法〕以上三味药,用水一斗二升,先煮厚朴、枳实,取汁五升,加大黄煮取三升,每次温服一升,以大便通利为度。用手按心下胃脘部位,感觉胀满疼痛的,这是实证,应当用攻下法,宜用大柴胡汤治疗。

大柴胡汤

〔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枳实四枚(炙)大黄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五两〔用法〕以上八味药,用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药渣,再煎煮后,每次温服一升,一日三次。腹部胀满没有减轻的时候,即使有时减轻,也微乎其微,当须用泻下法,可考虑用大承气汤治疗。

大承气汤

方见前痉病中。心胸部位寒邪盛,出现剧烈疼痛、呕吐、不能饮食;腹中寒气攻冲,致使腹壁隆起象头足样肿块,上下攻冲疼痛而不可触摸的症状,用大建中汤治疗。

大建中汤

〔组成〕蜀椒二合(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用法〕以上三味药,用水四升,煮取二升,去药渣,加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二次温服,约过烧一顿饭时间,可饮稀饭二升,以后再服,当天只能食米粥之类食物,当盖被温暖使其微汗出。胁下一侧疼痛,兼有发热,脉象紧而弦的,这是寒实证,应当用温下法治疗,宜用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

〔组成〕大黄三两附子三枚(炮)细辛二钱〔用法〕以上三味药,用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次温服。如果体质好的人煮取二升半,分三次温服,服药后如人行走四五里路的时间,再服下次的药。阴寒内盛而四肢厥冷的,用赤丸治疗。

赤丸

〔组成〕茯苓四两半夏四两(洗)(一方用桂)乌头二两(炮)细辛一两《千金》作人参〔用法〕以上四味药,共研细末,加入珠砂染成红色,炼蜜为丸如麻子大小,饭前用米酒服三丸,白天服二次,夜晚服一次,效果不明显的,渐渐增加用量,以见效为原则。病人腹部疼痛,脉象弦而紧,弦脉为阳虚,卫气不行,所以怕冷;紧脉为胃中有寒,故不想吃东西,内外寒盛与正气相搏结,就成为寒疝。寒疝病脐周疼痛,发作剧烈时而伴有冷汗出,甚至手足厥冷,脉象沉紧的,用大乌头煎治疗。

大乌头煎

〔组成〕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NE048))咀)〔用法〕以上一味药,用水三升,煮取一升,去药渣,加蜜二升,煎煮到水分尽去,取二升。体质强壮的人服七合,体质弱者服五合。病不愈,第二天再服,一日内不能服二次。寒疝病人,腹部疼痛拘急,牵连两胁下疼痛的,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疗。

当归生姜羊肉汤

〔组成〕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用法〕以上三味药,用水八升,煮取三升,每次温服七合,一日三次。如果寒盛的,加生姜至一斤;疼痛剧烈而伴有呕吐的,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加生姜的,再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用。寒疝病人,腹部疼痛,四肢发冷,手足麻木不仁,如果又有全身疼痛的症状,艾灸、针刺及一般各种药物不能治疗的,用抵当乌头桂枝汤治疗。

乌头桂枝汤

〔组成〕乌头〔用法〕以上一味药,用蜜二斤,煎煮至一半量,去药渣,用桂枝汤药液五合溶解之一升后,开始服二合,效果不明显的,服三合,还不见明显效果,再加量至五合。如果有效,则见如酒醉状;出现呕吐的,为药到病除。

桂枝汤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用法〕以上五味药,切碎,用水七升,小火煮取三升,去药渣。病人脉数兼紧的是弦脉,象弓弦那样按之挺直不移。脉数兼弦的,应当用温下法祛其寒邪;脉紧大而迟的,一定会出现心下胃脘部坚实痞硬之症;脉大兼紧的,为阳中有阴,可用下法。

附方药三两半夏半升(洗)枳实四枚(炙)大黄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五两〔用法〕以上八味药,用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药渣,再煎煮后,每次温服一升,一日三次。腹部胀满没有减轻的时候,即使有时减轻,也微乎其微,当须用泻下法,可考虑用大承气汤治疗。

大承气汤

方见前痉病中。心胸部位寒邪盛,出现剧烈疼痛、呕吐、不能饮食;腹中寒气攻冲,致使腹壁隆起象头足样肿块,上下攻冲疼痛而不可触摸的症状,用大建中汤治疗。

《外台》乌头汤

治疗寒疝病腹部绞痛,贼风入攻五脏,腹中拘急不能转侧,发作有定时,使人阴器内缩,手足厥冷。方见上。

《外台》柴胡桂枝汤

治疗心腹突然疼痛。〔组成〕柴胡四两黄芩人参芍药桂枝生姜各一两半甘草一两半夏二合半大枣六枚

〔用法〕以上九味药,用水六升,煮取三升,每次温服一升,一日三次。

《外台》走马汤

治疗脘腹胀痛,大便秘结不通。〔组成〕巴豆二枚(去皮心,熬)杏仁二枚〔用法〕以上二味药,用绵缠绕后槌碎,热汤二合,捻取白汁,服后当大便通下,老小用量各异。通治飞尸,鬼击诸病。有人问道:人患了宿食病,在脉象上怎样辨别呢?老师说:寸口的脉象浮而大,重按反而脉涩,尺部也见微而涩象,所以知道有宿食,用大承气汤治疗。脉象数而滑的,是实证,这是有宿食内积,用下法治疗则愈,宜用大承气汤。泻泄不想吃东西的,是有宿食,应当用下法治疗,宜用大承气汤。

方见前痉病中。宿食停留在上脘的,应当用催吐的方法治疗,宜用瓜蒂散。

瓜蒂散

〔组成〕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煮)〔用法〕以上二味药,捣为散剂,用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药一钱匕,温服,不吐的,药量增加少许,以能赶快呕吐为度而停药。失血及虚证的不能用此法。脉象紧如转索那样变化无常的,是有宿食。脉象紧,患头痛,好象外感风寒一样,这是腹中有宿食停滞不化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