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类的故事 » 人类的故事全文在线阅读

《人类的故事》第三十七章 中世纪的世界

关灯直达底部

中世纪的人们是如何看待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的

日历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发明,没有它,我们将一事无成,但是如果一不小心,它们往往会戏弄我们。它有一种使历史过分精确的天性。比如,当我谈到中世纪人们的思想和观点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在公元476年12月31日那天,所有的欧洲人都说:“啊,现在罗马帝国灭亡了,我们现在生活在中世纪。真是很有意思啊!”

在查理曼大帝的法兰克宫廷里,你可能发现这样的人物,他们在生活习性、言谈举止甚至对生活的看法上,完全像一个罗马人。另一方面,当你长大以后,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的有些人还处于原始穴居的水平。所有时间、所有年代都是相互交叠的,而人们的思想总是世代相传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做截然的区分。如果想要研究中世纪许多真正有代表性的人物的思想,给出一个平常人如何对待生活,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难题的概念,这项工作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首先,中世纪的人们从未将自己视为生而自由的公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能力、精力或者运气来安排他们的命运。正相反,他们统统把自己看作是周围所有事物的一分子,不论是皇帝还是农奴、是教皇还是异教徒、是英雄还是恶棍流氓、是穷人还是富人、是乞丐还是盗贼,这再正常不过了。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上帝的这一安排,从不质疑。在这方面,他们当然和现代人截然不同。现代人勇于质疑,什么都不轻易接受,永远想着升官发财。

对于生活在13世纪的男人和女人们来说,死后的世界——美妙幸福充满着金色光线的天堂,还是恐怖苦难燃烧着充满恶臭的地狱——绝非是空洞的词汇或模糊难懂的神学言辞。它们是真实的事实。无论是中世纪的骑士,还是自由民,他们都花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来为它做准备。我们现代人从容走过一生,将以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特有的平静安详对待生命的轮回。经过60年的工作和努力,我们怀着一切都会安好的希望悠然长眠。

在中世纪,死神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人们,人们甚至可以看到骷髅的微笑和咕咯咯作响的死神。他用恐怖刺耳的琴声将睡梦中的人们惊醒;他悄然坐上温暖的餐桌;当人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外出散步时,他躲在树林和灌木丛后面冲他们微笑。如果你童年的时候没有听安徒生和格林讲的美丽动人的童话,而是听关于坟墓、棺材、瘟疫等令人毛发倒竖的奇谈,你肯定会一生生活在对世界末日和最后审判的恐惧之中。这正是发生在中世纪孩子身上的事情。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妖魔鬼怪的世界里,天使总是昙花一现。有时,这种对未来的恐惧使他们的灵魂充满谦卑和虔诚。这使他们走向另一个极端,恐惧使他们变得残忍而感伤。他们会先把刚刚攻下的城市中所有的妇女儿童杀掉,然后带着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双手,虔诚地前往圣地,祈求仁慈宽厚的上帝赦免他们所有的罪行。是的,他们不只祈祷,他们还流下悔恨的泪水,承认自己是所有的罪人中最邪恶的,但是第二天,他们又会去屠杀整整一营的撒拉森敌人,心中并没有丝毫的怜悯之情。

当然,身为十字军战士的骑士,他们遵循着一套与普通人不尽相同的行为准则。在这些方面,普通人与他们的主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平常人就像一匹生性敏感的野马,一个影子或一张纸片就能把他们吓倒。他们任劳任怨、忠心耿耿地工作,可当他在狂热的幻想中看见鬼怪时,就会立即逃之夭夭,或进行严重的破坏。

不过,在评判这些善良的人们时,应该明白他们生活的环境是相当恶劣的。他们表面上是文明人,其实是野蛮人。查理曼大帝和奥托皇帝虽然被称为“罗马皇帝”,可他们和一位真正的罗马皇帝相比,比如奥古斯都或马塞斯·奥瑞留斯,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就像刚果皇帝旺巴·旺巴和受过高度教育的瑞典或丹麦统治者之间的差别一样。他们是生活在罗马帝国辉煌废墟中的野蛮人,不能享受古老的文明带来的好处,因为那些文明已经被他们的父亲和祖父们给毁灭了。他们粗浅鄙陋,没有文化。今天一个12岁的小孩都耳熟能详的事实,他们却一无所知。他们不得不到唯一的一本书上寻求所有的全部知识,这本书就是《圣经》。但是《圣经》中曾对人类历史有作用的是《新约全书》中的章节,它教导我们爱心、仁慈和宽恕。这是中世纪的人们所不大读到的。至于作为天文学、动物学、植物学、几何学和其他所有学科来说,这本古老的书并不完全可靠。

12世纪初,中世纪的图书馆里又多了一本书,那就是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编纂的实用知识大百科全书。基督教为什么会在谴责所有其他的希腊哲学家为异端邪说的同时,却愿意把这份殊荣授予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亚里士多德?个中的原因,我就不知道了。除《圣经》以外,亚里士多德被视为唯一值得信赖的导师,他的著作可以放心地交在真正基督徒的手中。

中世纪的世界

经过一番辗转,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传到了欧洲。它们先是从希腊传到埃及的亚历山大城,然后由伊斯兰教徒把他翻译成阿拉伯文传入西班牙(伊斯兰军队曾在7世纪征服过埃及)。在科尔多瓦的摩尔人的大学里,这位伟大的斯塔吉拉人(亚里士多德的家乡在马其顿的斯塔吉拉地区)的哲学思想被当作教材使用。随后,阿拉伯文的亚里士多德著作又被越过比利牛斯山前来接受自由教育的基督教学生们译为拉丁文。经过几次的翻译之后,最终在西北欧的许多学校成为了教材。其确切的事实虽然不是很清楚,但是这让事情更加有趣。

在《圣经》和亚里士多德的帮助下,中世纪最杰出的人士开始着手解释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试图去探索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如何体现上帝的伟大意志的。这些所谓的学者或导师,他们确实很有智慧,但是他们的知识仅仅来源于书本,很少来自实际的观察。他们如果想在课堂上讲授鲟鱼或毛虫的相关知识,就会让学生阅读《新旧约全书》或者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然后自信满怀地告诉学生们这几本好书对于鲟鱼或毛虫的所有描述。他们不会走出图书馆,去最近的小河捉住一条鲟鱼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番。他们也不会到后院去抓几条毛虫,或在自然的环境中研究它们。即便是艾伯塔斯·玛格纳斯或托马斯·阿奎那这样的一流学者,他们也不会询问巴勒斯坦的鲟鱼和马其顿的毛虫与西欧的鲟鱼和毛虫在习性上有什么差异。

偶尔地,也会有一个像罗杰·培根那样特别好奇的人物出现在学者们的讨论会上。他用放大镜或者看起来相当滑稽的显微镜来观察鲟鱼和毛毛虫,证明它们跟《圣经·旧约全书》和亚里士多德所描述的不一样,学者们摇了摇头否认了这个事实。培根走得太远了,他竟然提出了这样的看法,1个小时的实际观察,比花10年的时间研究亚里士多德的书更有价值。还说虽然那些著名的希腊书籍有用,但还是不要被翻译出来的好。学者们非常害怕,他们急忙去找警察,说:“这个人对国家安全已经构成莫大的威胁。他想让我们学习希腊文,以便阅读亚里士多德的原著。为什么他对现在的拉丁—阿拉伯译本心怀不满呢,这可是我们的人民几百年来一直深爱的文字。还有,他竟然对鱼和昆虫的内部构造如此着迷,他很可能是个险恶的巫术师,妄图用他黑暗的魔法把现有的社会秩序搞乱。”他们极力主张自己的理由,有理有据,把负责捍卫和平秩序的警察也吓住了,赶紧颁布禁令:迫使培根在10年内不再写一个字。可怜的培根深受打击,当他重新开始他的研究时,吸取了以前的教训。他开始用一种奇怪的符号进行研究和写作,让自己同时代的人像掉进烟雾里一样。当教会更加严厉地阻止人们问出一些可能导致怀疑现存秩序或动摇信仰的问题时,培根这个奇怪符号的把戏就更加流行。

然而这样做并不是出于什么恶意。那个时代的搜寻者们心里,其实涌动着一种非常善良的感情。他们坚定不移地相信,今生的生命是为了来世的美好生活做准备的。他们深信,了解过多的知识反而使人感到不安,因为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了危险的念头,让怀疑的火种在脑中慢慢滋长,然后走向毁灭。当一个中世纪的学校老师看到他的学生偏离《圣经》和亚里士多德的权威学说,走入危险的迷途,想独立学习一些东西,就像一位慈爱的母亲看见年幼的孩子正在走近炽热的火炉,感到异常不安。她知道,如果任由孩子触摸火炉,就会烫伤他的小手,于是她必须千方百计地把孩子拉回来,如果情况危急,她就会采取强制措施。不过她是真心疼爱他的孩子,只要他乖乖听话,她就会尽可能对他好。同样,中世纪人们灵魂的守护者在对待信仰这一问题上,要求非常严格。他们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为教会成员提供最好的服务。这些成千上万的虔诚的男女倾尽全力使世人在变化无常的命运面前,学会最大限度的忍耐。他们对社会的影响也是随处可见的。

农奴就是农奴,他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虽然上帝让中世纪的农奴终生成为奴隶,同时也赋予了这个卑微生命一个不朽的灵魂。他的权利必须受到保护,让他也能像一个善良的基督徒那样从生到死。当他们年老力竭无法再承担繁重的劳役的时候,那么他们为之卖命的封建领主就负有照顾他的责任。因此,中世纪的农奴虽然过着单调、沉闷和平庸的生活,但是他们从来不用为明天担心。他们知道自己是“安全的”,不会被赶出门,落得孤苦无依的境地。他的头顶上总会有一片挡风避雨的屋顶(可能有点儿漏雨,但也是个屋顶吧),他们总会有东西吃,至少不会饿死。

这种“稳定”和“安全”的感觉在中世纪社会的各个阶层中普遍存在。在城镇中,商人和工匠成立起行会协会,确保每一个成员都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行会不鼓励那些雄心勃勃的人比他们的邻居做得好,相反它常常给那些“得过且过”的“懒汉”而提供保护。但是,行会却在整个劳动阶层中建立起一种无忧无虑的满足感和普遍的安全感。这种感觉在我们这个普遍竞争的时代是不存在的。

中世纪非常明白我们现代人所说的垄断的危险,也就是一个富人控制了能买到的全部谷物、肥皂或腌鲱鱼等,迫使人们花高价在他那儿购买,因此由政府出面限制批发和大宗贸易,并规定价格,强迫商人必须照规定价格出售商品,并且对商人出售的商品价格进行严格规定。

中世纪的市场是不喜欢竞争的。为什么要鼓励竞争呢?那只能使世界变得非常混乱,善良的农奴终将进入金光灿灿的天堂之门,而罪恶的骑士会被打入地狱的深渊接受审判和救赎。那么竞争还有什么必要吗?

总之,中世纪的人们被要求放弃一部分思想与行动的自由权,以使他们可以从身体和灵魂的困苦中感受到最大的安全。

除少数人以外,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反对这种安排。他们坚信,自己只不过是这个星球上的匆匆过客。他们来到此地就是为了另一个更幸福、更重要的来生做准备的。他们故意不理睬这个痛苦、邪恶、不公的世界,以便不扰乱他们灵魂的平静。他们拉下百叶窗,遮挡住太阳的炫目的光线,好让自己能一心一意地阅读《启示录》中的章节。这些文字正在告诉他们,只有天堂之光才能照亮他们永恒的幸福。面对着尘世大部分的欢乐,他们闭上眼睛,不闻不问,为的是能够享受到那在不远将来等待他们的欢乐。他们视现世的生命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罪恶,他们欢迎死亡,并把死亡当做灿烂时代的开始。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从不为未来担心,他们努力生活与创造,试图在这个世界上创造一个自己的天堂。他们做得非常成功,使那些碰巧没有成为奴隶的自由人过上极其幸福的生活。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中世纪的另一个极端。他们在高不可及的云端最高处建立起自己的天堂,无论高贵低贱,富有贫穷,还是睿智愚蠢。现在,终于到了钟摆朝另一个方向摆动的时候了。具体情形我将要在下一个章节告诉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