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统纪卷第二十八
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净土立教志第十二之三
往生高尼传
法盛。居金陵道场寺习十六观想。一夕礼像。遇病假寐。见大士乘杂华云出宝色光前来相迎。时诸尼款门问疾。咸见光明迸溢。盛曰。佛及菩萨放光度我。言竟而绝。
道爰。丹阳人。先于诸寺造大像七躯。务极精丽。又冶金铜造无量寿佛像。忽于眉间放大光明。地皆金色。像与爰记曰。汝舍此身必生我国。即于像前端坐而化。
法藏。居金陵勤志念佛。夜间见佛菩萨求慰问光明照寺奄然迁化。
净真。居长安积善寺纳衣乞食。诵金刚经十万遍。专志念佛。语弟子曰。五月内十度见佛。两度见净土宝莲花上童子游戏。吾已得上品生言讫加趺而化祥光满寺。
悟性。居庐山念佛愿求往生忽闻空中音乐。谓左右曰。我已得中品生。见同志念佛精进者。皆有莲华生宝池中以待其生。言毕而逝。
能奉。钱唐人。专修净业。常梦佛光照身。或闻诸尼善言开发。一日无疾告其徒曰吾往生时至。少顷闻奉诵佛声厉。奔往视之。则合掌面西坐逝矣。异香满室乐音西迈。
慧安。居四明。下水大魁姚颖之属也。住小溪杨氏庵专业西方。诵金刚般若寒暑不易节。常于室中佛光下烛。一日示疾。端坐以手摇曳。戒众人勿諠。移时曰佛至矣。令众念佛倏然脱去。寿九十六。
往生杂众传
隋汶水二沙弥。同志念佛。经五年大者先亡。得生净土。见佛欣庆即白佛言。有小沙弥与我同修。不识可得生不。佛言。汝本无心念佛。由彼劝汝。汝今宜还益勤净业。三年后可同来此。至期佛与众圣自西来迎。大地震动天华飘舞。是二沙弥一时俱化。
魏师赞。雍州人。为僧童年十四。念佛不绝。遇疾而亡。忽再苏白父母曰。阿弥陀佛来此儿当随行。邻人见空中宝台五色异光向西而没。
何昙远。钱唐人。持菩萨戒修净土业。夜中念佛忽谓师曰。见佛身金色幡华满空异香盈室。俄忽化去。
越大善寺童行。常随师善辉念佛礼拜。一夕梦妇人持数珠卖。童曰。欲得一串恨无钱买。妇曰。我当与汝。汝可开口。即以数珠投口中。童以告师。辉曰。此是大势至菩萨授汝念佛三昧也。过数日童见二大士持华座与之。曰七日当乘此来生净土。童逢人即说。我七日当往生也。至期忽自唱曰。菩萨来矣。即座而化。
倪道者。仁和人。弃家作道者。建小庵专意念佛。欲焚身代一切受苦众生供养诸佛。久之有朱藤三窠生卧榻前。谓众曰。此藤若焦我当西去。临终半月。集众念佛。至于万人。焚身前一夕。其地忽有光明金色。高半尺许。以手掬之随浮掌上。又谓众曰。我焚身时。必有紫云青云从东北过西南。是我往生之相。乃四面发炬。端坐其中。果有二色云瑞。
往生公卿传(居士附)
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官太子太傅。初劝一百四十八人结上生会。行念慈氏名。坐想慈氏容。愿当来世必生兜率。晚岁风痹。遂专志西方祈生安养。画西方变相一轴。为之愿曰。极乐世界清净土。无诸恶道及众苦。愿如我身病苦者。同生无量寿佛所。一夕念佛坐榻上。倏然而逝(唐)。
韦文晋。位观察使。建西方道场念佛发愿。一日正念佛中。忽面西加趺而化。异香满室(唐)。
张抗。仕石晋为翰林学士。课大悲咒十万遍。愿生西方。一日寝疾唯念佛号忽谓家人曰。西方净土秖在堂屋西边。阿弥陀佛坐莲华上。见翁儿在莲华池金沙地上礼拜嬉戏。良久念佛而化翁儿抗之孙也。
钟离瑾。会稽人。位至少师。幼事母任夫人。夫人精修净业。年九十八起居如常。忽戒瑾曰。人人有个弥陀。奈何抛去。念念无非极乐。不解归来。翌日予将行矣。及晨起焚香诵佛过于常课。合掌而化。瑾日课利益二十事。后宰吉水置一妾。从其女嫁审之。则旧令之女。报所亲缓纳采。拟先遣前令女。所亲复书曰。公安得独为高谊。予有犹子。请平分奁具俾同亲迎。公从之。忽梦旧令来谢曰。贱息荷收录。已告之上帝。当十世有土。然公更一纪应生净土。寻为浙西宪。与慈云忏主论往生指要。清修弥笃。自夫人有栴檀佛像。常顶戴行道。公继其志。像眉间忽迸出舍利数粒。未几知开封府。忽夜半起谓家人曰。夫人报我往生之期至矣。即加趺而逝。前一日举家梦公乘青莲华座。仙乐异香。海众迎之西去。计其年正一纪(宋)。
钟离景融。少师第七子。官朝请大夫。常诵观经念佛不辍。挂冠弃仕结茅仪真东园侧。尝曰。识得弥陀。弥陀弥陀。不识弥陀。奈何奈何。不识弥陀。弥陀更在西方外。识得弥陀弥陀秖在自己家。一夕命僧妙应诵普贤行愿品。炷香敬听毕。两手作印而化。自任氏少师大夫。三世得生净土。曾孙松居于婺。乾道中奉祠吴郡。与宝积实师东平吕洎等。结社念佛。无所疾忽端坐西向合掌而化。
杨杰字次公。无为人。官尚书主客。遍历禅林参寻知识。晚年画西方佛像随行观念。舍寿之日感佛来迎。端坐而化。
马亮。官侍郎守杭。诣灵山学净土业。慈云为撰净土行愿法门净土往生略传。临终念佛而逝。
子玕朝奉。又依十疑论用心。在官阅教藏。诵经念佛皆有常课。忽一日易衣念佛端坐而化。有气如青盖。出户腾空西去。几筵时现瑞光。
玗之子永逸。官宣义。每习十六观历三十年。忽见三圣来迎。结印而化。顶热有异香。
玗之妻王氏。修十念法持破地狱真言。尝梦地狱主者。谢以持偈咒之赐。后因寝疾念佛而亡。亲戚侍妾咸梦。王氏言得生净土。
胡闉。官宣义侍郎。胡则之子。晚年致仕笑傲西湖。与清照律师相善。一日有疾问律师曰。一称佛名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何也。师曰。佛大威德众生一称其名罪垢自消如赫日正中。霜露何有。闉大感悟一心。念佛请僧为之助一日律师至。闉曰。荷二大士降临甚久。师为忏悔发愿。忽厉声念佛安坐而化。
葛繁。澄江人。少登科第官至朝散。凡官居私舍。必饰净室安设佛像。每入室礼诵。舍利从空而下。普劝道俗同修净业。皆服其化。有僧定中游净土。见繁与王古侍郎同游宝池行树之间。俄闻繁无疾而化。
王古。仪真人。官礼部侍部。与晦堂杨岐为禅侣。尝作直指净土决疑集。杨杰为序。又增补往生净土传。皆行于世。平时志在往生西方。临终无所苦。忽满室光明端坐而化。有梦古乘莲华西去者。
江公望。钓台人。官司谏。少年登科蔬食清修。述菩提文念佛方便文。以劝道俗。有子蚤亡。托梦舅氏曰。欲禀大人。乞就天宁寺看宝积经。庶得生善处。大人修行功业已成。冥府有金字牌云。严州江公望。身居言贵志慕苦空。躬事熏修心无爱染。动静不忘于佛法。言谈罔失于宗风。名预脱于幽关。身必归于净土。宣和末知广德军。一旦无疾。面西端坐而化。
王衷。居钱唐孤山。即林和靖之故迹。隐居自适。政和间举隐逸。朝廷旌以处士。后官至朝散大夫。潜心净业有大感悟。日诵弥陀经七过。佛号万声。十九年未尝间绝。一日无疾。沐浴面西加趺而化。
张迪。居钱唐。官助教。从圆净律师授菩萨戒。咨问净业法门。然臂香以为誓。每念佛扬声勇猛。至失音犹不已。一日谓圆净曰。弟子近于静室见白色频伽飞舞于前。又观想中见婴孩绿发合掌问讯。后三年念佛西望而化。
贾纯仁。霅川人。官至郢倅。潜心净业长斋念佛。因微疾西向宴坐而逝。顶上白光圆相。异香满室。
梅汝能。常熟人。仕至县令。尝有志净业。忽梦僧授纸百幅凿破为二八字。以问东灵照师。师曰。二八十六也。岂十六观经之谓乎。适一僧以经与之。忽不见。自是诵经念佛。取名为往生。以见志。因邑中破山道生师造丈六弥陀像。汝能施财百万。为之敉饰。设斋庆忏。殿前池中生双头白莲一朵。其花百叶。当年冬汝能无疾而终。未几道生亦亡。
凭楫遂宁人。号不动居士。由太学登第。初访道禅林。晚年专崇净业。作西方礼文弥陀忏仪。归乡郡作净土会。感香炉中白光亘天舍利应现。靖康兵厄名山藏经多毁。楫积俸资造大藏经四十八藏。小藏四大部者亦四十八藏。造栴檀像弥陀九品化生。随身奉供。后以给事中出帅泸南。率道俗作系念会。及镇长沙。于厅事设高座。著僧衣登座。谢官吏横柱杖于膝上而化。
吴秉信。四明人。筑庵城南坐禅。制一棺夜卧其中。至五更令童子击棺而歌曰。吴信叟归去来。三界无家不可住。西方净土有莲胎。归去来。闻唱即起禅诵。桧相亡。召为礼部侍郎。后被召至萧山驿令。家人静听空中闻天乐之声。即曰。清净界中失念来此。金台既至吾当有行。言讫而逝。
钱象祖天台居号止庵。守金陵日。问道于保宁全无用。尤以净土真修为念。尝于乡州建接待十处。皆以净土极乐等名之。创止庵高僧寮。为延僧谈道之所。自左相辞归。益进净业。嘉定四年二月微疾。书偈曰。菡萏香从佛国来。琉璃地上绝纤埃。我心清净超于彼。今日遥知一朵开。后三日僧有问疾者。公曰。我不贪生不怖死。不生天不为人。唯求生净土耳。言讫加趺而逝。时天鼓震响异香芬郁。未终之前。子侄郡人同梦。空中有云钱丞相当生西方莲宫为慈济菩萨王仲回。无为人。官司士参军。因杨杰为说净土之法。念佛益进。未亡前七日。预别故旧。端坐而化。时杰守丹阳。梦仲回来谢云。向蒙指示今得往生。再拜而去。已而讣至。
庾诜。新野人。蔬食布衣不事产业。少与梁武帝善。诏为黄门侍郎不赴。宅内立道场。六时礼忏诵法华经。忽后夜见一道人自称愿公。容止甚异。呼诜为上行先生。授香而去。后寝病惊觉曰。愿公复来不可久住。举室咸闻空中唱上行先生。已生弥陀净土。诏谥贞节处士。
王日休。龙舒人。为国学进士。著六经训传数十万言。一旦捐之曰。是皆业习非究竟法。吾其为西方之归。即布衣蔬食惟佛是念。日课千拜夜分乃寝。尝为净土文十卷。简易明白览者无不信服。一夕厉声念佛。久之忽曰。佛来接我也。屹然立化。邦人梦二青童引之西去。
房翥。暴亡入冥府。王曰。据善簿。君曾劝一老人念佛。彼已得生净土。君乘此福亦合得生。翥曰。尚欲诵金刚经万卷。既而放还。后卒偿其愿。临终异相。不违先报。
孙抃。武林人。号无诤居士(母龚氏别有传)幼学易。因曰。易所以穷理尽性。何必区区为进取计。掩关晦迹居绝俗务。沙门守宁与之交。谓曰。白乐天以儒修身。以释治性。君闻之乎。抃深契僧语。日阅华严金刚弥陀经。尝梦至莲池与清照亨律师同立其侧。又梦一人持书金字梵体。读之不解。人曰。请十三日斋耳。十二月十三日忽得疾。请妙光律师欲为祈祷。抃曰。生死已定何必祷之。乃与开导往生净土之旨。即加趺作印西向坐化。翌日清照至为入龛归庵。三日亦坐亡。应同立莲池之谶。
王阗。四明慈溪人。号无功叟。凡禅林宗旨天台教门无不洞达。著净土自信录。以明三身四土之旨。晚年专心念佛。西向加趺而化。异香满室。焚龛获舍利。如菽者百八粒。
孙忠。四明人。蔬食持戒蚤慕西方。于郡城东筑庵。凿二池种白莲。临池建阁。月集道俗念佛。期以三日。后于病中请道俗百人凿念。忽仰视虚空合掌问讯。手结双印怡然而化。阖城皆闻天乐异香渐向西没。二子相继念佛坐化。尝因念佛见佛身现空中。即白佛言。惟愿我佛少驻。使我二子同获瞻礼。即走外寻二子归。佛为驻立良久。后人因名其地曰驻佛巷(又有事迹见久法华传)。
咎定国号省斋。为州学谕。常念佛读净土诸经。结西归社以劝人。嘉泰初于小江慧光建净土院。结石塔于池心。为乡民火焚藏骨之所。印施念佛图。月二八集僧俗。就净土院。讽观经念佛以为常。嘉定四年梦青童告曰。佛令召君。三日当生彼国。至日沐浴更衣。端坐念佛而化。
楼汾。四明昼锦名门也。因兄宝洲究明佛理。每与沙门谈道。汾必从旁乐听。年二十二。忽得疾。乃一志西归。谓父母曰。但得生净土见佛。此道最高。仍令请僧说法开导讽观经设像[巾*(穴/登)]对卧床。喜曰。真我师也。复请僧念佛千声。即曰。吾已身在西方。乃瞑目面西念佛而化。
往生庶士传
宋满。隋时恒州人。念佛以小豆记数。满三十石。设斋庆赞。佛二大士化作三僧。至会乞食。满曰。弟子愿生西方师来赴食。深副本心。事毕即见天花异香乘空而行。未久满遂面西坐化。
高浩象。东平人。杜门静坐专诵无量寿经。观中泛红蕖于玉沼。初未见佛。乃即华上倾心致敬。遥睇佛之金容光辉远映。一夕见众菩萨来迎。奄忽而化。
并州汾阳老人。于法忍山借房止宿。念佛忽大光遍照。人见其登莲台而去。
郑牧卿。荥阳人。举家念佛。唐开元中病笃。有劝进鱼肉者。确乎不许。手执香炉求愿往生。忽异香蔚充。奄然长逝。舅尚书苏颋梦宝池莲开。牧卿坐其上。
张元祥。长安人。常念佛不辍。一日催家人云。西方圣人待我斋毕同往净土。及事讫。果索香火。加趺面西而化。
李知遥。长安人。率众为五会念佛(唐大历中。法照师于衡州开五会念佛。今李知遥为五会。应是师法于照。五会者。当是五日为一会也)忽出堂向空顶礼。空中有声云。报汝李知遥功成果自招。引君往净土同汝上金桥。即就床端坐而化。天香郁然。
元子平依京口观音寺念佛诵经。忽闻空中音乐。即西向坐化。异香数日不绝。
左伸。天台人。从神照授菩萨戒。刻三圣像。诵法华三千四百部。金刚二万过。后卧疾。命男沙门净圆。唱法华首题。增受菩萨戒。梦三伟人立江皋召伸登舟。复请僧诵弥陀经。遽曰。我已见佛光。即端坐作印而逝。
范俨。家武林。读法华经念弥陀佛常日不废。忽见普贤菩萨来报当生净土。越一夕佛菩萨来迎。家人闻其谦谢云。俨是何人实为难当。就座合掌而化。
孙良。家钱唐。隐居阅大藏。尤得华严之旨。尝依大智律师受菩萨戒。日课佛万声。二十年不辍。忽语家人令请僧念佛以助往生。方半日望空合掌云。世尊菩萨已荷降临。即退坐而化。
姚约。家霅川仙潭。潜心内典。有僧来谒。必逊居东道。谓不当以俗先僧也。觉海友师劝里人结净业社。约实主其事。忽告友曰。久厌浮生不日西去。师可助我系念。友遂日与持诵。一日就座而化。既而梦于友曰。约已往生师之力也。友曰。欲从公游可乎。约曰。师世寿未尽。寺中景懿行当先至。阅月果终。懿盖同社友也。
梅福。松江人。诵经持戒系念净土。临终预知。即绝食饮水念势至菩萨。至七日澡浴更衣。端坐告众曰。势至菩萨今来迎我。即座化去。
胡皓。家霅川。平时多作佛事。忽梦佛呼曰。汝可造屋迎我。皓乃往明因。建弥陀阁。以协此梦。临终之夕忽云。佛放光照我。言讫而化。
唐世良。会稽人。持戒茹素念佛礼拜。年老疾病犹不就枕。诵弥陀经十万过。谓家人云。佛来接我。言讫作礼即便坐逝。欲别利行人。时在道味山。夜梦西方异光幡华天乐。空中声云。唐世良已归净土。
陆伟。钱唐人。为州都掾。中年厌世念佛。率众结法华华严二社。各百许人。其法各人在家诵经一卷。日终就寺读诵。终日而散。如是二十年。遂成大会。尝手书法华华严楞严圆觉金刚金光明等经。晚年子孙雕落更无余累。忽一日易衣端坐。念佛而化。
李彦通。家会稽为锻师。因开元系念往预其会。忽悟世无常。归心净业。一朝得疾。遽云。我游行净土见二门扃鐍甚固。逡巡之际。见利行人开门引入。见莲池楼阁佛菩萨众。遂请睎经道果二行人。至卧榻前说法策道。举家念佛西向坐逝。
陆浚。家钱唐。少事公门。久之弃去。以净土为业。预西湖系念会。每对佛忏悔必至垂泪道友相见说净业因缘。才十余句。便悲咽感叹。惟恐此生之不度。三昧之不成。往生之未谐。我佛之未见也。临终得病。请圆净律师说净土法门讽观经至上品。净谓之曰。此时好去。浚曰。众圣未齐且待少时。即起就竹床面西端坐。顷刻化去。
冯珉。上虞人。少事游猎。有巨蛇为乡民害。珉持槊往从之。见蛇在岩下与黄特相持。珉推巨石压之。蛇竟死。后每思之虑蛇为怨对。乃求佛解释。投志西方修忏念佛。如是十载。一夕请同修社人。相助讽弥陀经念佛号。次诵普贤忏罪偈愿往生偈。即端坐合掌而终。
潭州黄打铁每用工时。常念佛不绝。一日无病。托邻人书偈云。日夜丁丁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即座而化。
计公。四明桃源铁工也。年将七十两目丧明。里中昝学谕。以擘窠图印施劝人念佛。计公初受一图念满三十六万声。念至四图两目了然。如是三载。念满十七图。一日念佛忽气绝。半日复苏曰。我见佛菩萨令分六图与昝学谕。是劝导之首分。一图与李二公。此是俵图之人。嘱其子往谢学谕。言讫沐浴西向坐逝。
徐六公。嘉兴农夫也。翁婆蔬食设像系念。如是四十年。屡梦游净土。预作一龛。临行之日易布衣草屩。入龛端坐。顷之即曰。佛来迎我。泊然而化。
沈三郎。家临安。商贾为业。晚年回心念佛。一日病请僧讲弥陀经设尊像。日夕西顾。忽易衣而终。须臾缩膝欲起坐。二子以易龛为难。曳胫令直。经半日欲敛。忽举手出帛被矍然而坐。举家惊避。二子急前扶卫。恐其子曳胫以肘节捶之。子曰。助父坐脱耳。荼毗有白鹤二十九只飞翔云表。久之西去。
往生女伦传
隋文帝皇后。心敬大乘常持佛号。临终之夕异香满宫。时尼大明与后最爱。每念佛时。先著净衣口含沉香。忽众闻沉香气满室异常。顷之有光明如云来迎。向西而去。
荆王夫人王氏。元祐中事西方甚精。恪独一妾懈慢。夫人将逐之。其妾悲悔极加精进。一夕异香遍室。无疾而终。夫人忽梦。妾起居叙谢。因夫人训责今获往生。夫人曰。西方可往不。妾曰。但随妾行。夫人随之。见二池皆白莲华。或荣或悴。妾曰。此皆世间发心修西方人也。人间才发一念池中即生一花随其勤堕荣悴各异。中有一花朝服而坐。其衣飘扬随风消散。即见宝冠璎珞庄严其身。妾曰。此杨杰也。又有一花朝服坐上。其花稍悴。曰此马玗也。复前导数里。遥望金坛光明交彻。妾曰。此夫人化生处上品上生也。徐访杨杰则已亡。马玗则无恙。后夫人于生日秉炉焚香。观音阁伫立而化(荆王楫徽宗之子)。
吴氏县君。都官吕宏妻。宏因异僧劝发妙悟佛理。吴氏阅金刚经颂亦契空寂。夫妇斋戒四十年。吴氏忽见巨迹三双。皆金莲花。数日又见其膝。又数日见其身。数日见其面目。即佛菩萨三圣人也。及见殿阁境界清净。男子人问彼。佛如何说法。曰我得眼通未得天耳。如是三年。一夕微恙。自言。吾将西归。言讫而逝。尝事观音列瓶缶数十以水满中。手持杨枝诵咒必见观音放光。灌诸器中。病者饮之必愈。世因号观音县君。
蔡氏县君。居武林。早年孀居。持经念佛。每旦礼像。逾二十年。忽见金莲花现空中。遽索平时修行课目。卷而怀之。安坐而逝。
冯氏。少师珣之女。承宣使陈思恭之妻。少多病。从慈受深禅师受教持斋。诵佛逾十年益精进。谓族党曰。清净界中失念至此。支那缘尽行即西归。一夕语侍者曰。吾神游净土获礼三圣。夫闻其语即相陪念佛。右胁安卧而逝。三日之间妙香芬馥。
陆氏宜人家钱唐。朝请王玙妻。常诵法华晚年尤笃。净土礼忏一会念佛万声。凡三十载因微疾忽闻天鼓自鸣。人方惊异。即面西端坐而化。两手结印。续净土传陆师寿者即其侄也。
朱氏如一。钦成朱后之侄。归于四明薛君。绣法华经一部十年而成。至化城喻针锋缀舍利如粟连获数十粒。一字一拜。礼法华者三。于经首题别致八万四千拜。诵法华经三月而通。刻擘窠图劝人念佛。满十万声。所化二十万人。独朱氏。旦夜诵之不可以数。绍熙四年为宝幢藏绣经。迎归南湖。饭千僧为庆赞。是年微疾。请僧念佛。忽起加趺。薛君曰。吾家无是法。于是右胁吉祥而化家人梦乘彩云向西而去。
楼氏慧靖。四明扬帅楼璹之孙。适寺簿周元卿。尝披味传灯发明见地。尤以净业为真修。晚年被疾忽见莲台紫色化佛无数。异香满室。以语家人亟令念佛顷刻而化。
周氏妙聪。周元卿之女。每感母氏华台往生之瑞。尝诵经念佛愿生安养。病中请僧行忏。自见其身著新净衣在楼阁上作礼念佛。谓家人曰。汝辈当勤修净业。吾当于净土待汝。即右胁吉祥向西而亡。
秦氏净坚。家松江。厌恶女身与夫各处精持斋戒。阅华严经法华光明般若无虚日。晨昏修弥陀忏。日礼佛千拜。久之有光明入室中。面西念佛安坐而化。
郑氏净安。家钱唐。念佛诵经日无虚度。后得疾祷之于佛。闻空中声云。汝行有期无得自怠。又见佛身金色。即奋身起面西端坐。令男僧义修讽阿弥陀经。倏然而化。其女梦母报曰吾已得生净土。可说修师令知。
于佛子秦氏净乐。家钱唐。其夫姓于。卖鱼为业。有男贩私商。常遭官事。秦氏愁苦。几欲沉身于江。遇净住寺照师。劝之曰。有此烦恼宿世怨家。枉自沉江不如念佛。秦氏醒然回心。即烬一指誓长斋三白。念佛十年不怠。见一切人皆称佛子。一日请戒行人讽观经。每一观诵佛千声。至像观忽焉而化。
四明黄氏。早丧夫归父舍修净业。临终称佛结印履地徐行。俨然立化。家人筛灰于地以验生处。见莲花一朵生于灰中。
钱唐袁氏。因往灵芝受菩萨戒。即断晕酒进修净业。一家皆服其化。二十年不渝初志。一日病中请圆净律师说法。忽见佛菩萨众现前。端坐而化。
钱唐陈氏媪。从灵芝受菩萨戒。专心念佛日课千拜。常有舍利散经案上。临终见化佛来迎。顾旁人语未及半。已凝然不动矣。
武林王氏。常诵法华念佛求度。一旦见菩萨大身住立空中。遂连声称菩萨高大菩萨高大。又云。恐女人足秽难升花台。语毕而化。
四明孙氏。寡居斋戒。礼诵念佛三十年不懈。手制衣衾鞋袜施僧不记其数。一日微恙。见异人立床前曰。宜勤精进。又梦八僧绕行忏室。身挂缦衣随僧行道。遂沐浴净衣。请僧行忏。于大众前端坐诵经。至一心不乱。左手结印奄然而化。远近皆闻空中奏乐。
上虞胡长婆李氏。夫丧后。日夜高声诵弥陀经。凡十余年。一旦有僧覆以绯盖。告之曰。汝今月十五日夜子时去。问师何人。答曰。我是汝念者。婆遂会别诸亲。至时果有异香光明。即端坐而逝。七日火化。齿如雪玉。舌如红莲。睛如蒲萄。皆精坚不坏。舍利不可以数。次日焚处生一花。如白罂粟然。
安吉王氏女。日诵弥陀观音金刚诸经念佛求度。母病亡。既敛恶血流滴。女发誓曰。若我孝心真实。愿臭气不生。言讫流血即止。以舌舐漏处。绝无秽气。父娶后室与同修净业。女得疾请僧说净土观法。忽索衣吉祥而卧。手揽观音手中幡。寂然不动。继母筛灰于室以验受生。见灰中印出莲花数朵。
钱唐盛氏。日课观经诵佛不辍。一日病中浴毕面西。问家人云。闻磬声乎。净土众圣且至。已而合掌喜跃曰。佛菩萨已至。观音手执金台。如来接我登座。即奄然而化。
钱唐沈氏。念佛十余年。日加精进。命工画八尺弥陀像。病中安设床前。欣然曰。我何多幸。即请僧念佛相助。忽曰。见一僧长大授我金座。遂座前方执锦褥角。其座即行。恐有障缘。望众更为念佛。众皆勇猛厉声。良久复云。念佛功德已登金台。此去不回矣。即瞑目而逝。
长安姚婆。因范行婆劝念佛。临终见佛菩萨来迎。婆言。未与范婆相别。请暂驻少时。须臾范至。佛尚住空中。具言所见胜异。执手而化。
汾阳约山翁婆。每日嗟叹。世间无常无一可乐。月晦必请僧二员永夜念佛。翌旦设斋婆手自营办。临终之夕。咸见佛光入室。宝盖覆于庭上。婆忽迁化。
汾阳裴氏女。专心念佛。以小豆为数。积满十三石。报尽之日。索火烧香。口云。佛以花台与我。今当往生。
汾阳温静文妻。病在床上。夫劝令念佛。二年不绝声。谓夫曰。我已见净土佛菩萨。后月当去。至期见金莲花如日轮。
醴泉孟氏女。久缠重病。沙门劝令念佛三年。谓夫曰。可急报诸亲令来相送。暨毕集女焚香与众念佛。见空中执锡沙门曰。汝当往生。已而佛菩萨至幡华排空。忽然迁化。
汾阳梁氏女。两目俱盲。遇沙门劝令念佛。越三年双目开明。后忽见佛菩萨幡盖来迎。即日命终。
念佛道者陈氏。赜禅师之母。师住广平普会。迎侍方丈东室。翦发为出家相。朝夕念佛。四众称为道者。后病中集缁素鸣磬念佛。两日忽合掌瞻像。泊然而化。明日顶温面色鲜白。师前一日梦母谓曰。我见尼师十余来相召。师应之曰。此往生之祥。言已坐灭。面色变白。至是果然。
吴兴陈氏。受持斋戒。诵法华五千部。金刚弥陀诸经各一藏。念佛满三十年。一日不食。家人问欲何所须。答云。欲求见佛。言讫右胁而化。
会稽胡氏净安。礼阿弥陀佛八万四千相好者四会。偶微疾。见佛来迎。安庠坐逝。路人闻空中乐声隐隐西去。
钱唐孙氏女。常念佛持咒。因病请清照律师至。谓曰。久病厌世愿求往生。师为谈净土因缘大喜。至夜梦师持药一盏。服之流汗。身心轻安。三日后语侍人曰。迦叶尊者来此。好金莲华座。即瞑目结印而化。
仁和郭氏妙圆。长斋念佛。诵法华弥陀经及二忏。常谛观落日对想西方。忽空中告云。郭妙圆决生净土。清照亨律师。即其兄。尝往寺中建系念会。作百僧斋庄严净土。临终之际请亨师说法。求佛接引。即时端坐凝然不动。
周行婆。家太平州。蚤年念佛专注。一夕互跪念佛。泊然而化。邻人见数僧自婆家出引婆腾空而去。
钱唐龚氏。昼夜念佛诵弥陀经。偶得疾。请亨律师指示西归。讲说未终端坐而化。老妾干氏亦念佛不辍。一夕梦龚氏告曰。我已得生矣。汝后七日亦当往生。至期果逝。
嘉禾钟婆。日诵弥陀经十卷。余时念佛。二十年为常课。一日语其子曰。见大白莲华无数。一妇人端正好衣立我前。又众僧在此何以供养。子云不见。遂无语端坐耸身而化。
潮山黄婆。持金刚法华专心念佛。暑中忽得痢疾。但饮水不食。邻庵沙门善修常建念佛会。婆病中欲请修。修梦婆来。谓曰。将往西方。修未以为异。越二日婆西向念佛十声。端坐而化。远近皆见红霞覆婆之屋。
霅川朱氏。念佛三十年。每读金刚经以为圣贤在此不敢踞坐。后忽不食四十日。唯饮水念佛。先梦三僧入室各执莲华谓曰。我先为汝种此莲华。汝却归来。既觉喜悦。乃请僧众念佛为助即就座而化。
四明净心女。不知姓。刺血自画佛菩萨三圣像于罗木板凡一千片。普散与人。上有正信女净心题云。愿所修净业速获成就。不入母胎化生莲沼。后不知所终。
嘉禾周氏。适庶民孙氏。同翁婆常时念佛。感室中佛像有光如萤。或现鲜华。或现佛菩萨像。三时必闻天乐或空中诵经声。
常熟陶氏。寡居常持普门品。梦白衣人授以莲华令食之。又梦梵僧授以弥陀经。觉即能诵不假师授。一夕帐幌光明有弥陀像立经函上。每诵经时必于卷上迸出舍利。积以成合(已上三人。生前胜相若此。临终必得往生。殆不能委知耳)。
项氏妙智。四明鄞人。寡居二女悉令为尼。同居杨氏庵。见人唯劝念佛。晚岁偶疾。谓女尼曰。多有尼僧相待西归。乃请人念佛。忽曰。我欲坐化错与作棺也。女曰。佛用金棺无嫌也。母喜讽上品观。转身面西。两手作印微笑而逝(绍定六年)。
沈氏妙智。四明慈溪居。自幼蔬食念佛。长归章氏。未尝中废。施米贷被以济饥寒。常诵弥陀经为日课。一夕微病念佛尤力。忽见佛菩萨居士长者拥立目前。灯光千点累累然状如虹桥。即日右胁吉祥凝然不动(端平二年)。
沈铨家钱唐。同妻施氏专心净土。请照律师依观经绘九品往生图。印施般若经。供佛饭僧。径山天宁五刹皆建大殿像。平时诸善悉用回向铨及施氏前后命终。皆感化佛持锡接引西去。
往生恶辈传
长安京姓本为屠。因善导和上劝人念佛。满城断肉京嫉之持刀入寺。兴杀害意。导指示西方现净土相即回心发愿上高树念佛。堕树而终。众见化佛引天童子从其顶门而出(天童即其识神)。
长安张钟馗杀鸡为业。命终见绯衣人驱群鸡至唱言啄啄即四向上啄两目。血流痛不堪忍。有沙门弘道。见之为设像劝令念佛。忽觉香气满室群鸡散去。即端坐化云。
长安张善和。杀牛为业。临终见牛数十来云。汝杀我。善和告妻。急请僧即为说观经。若有众生作不善业应堕恶道善友告令至心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善和大叫云。便入地狱也。即以左手擎火右手捻香。转身向西厉声念佛。未足十念即云佛来也。已与我宝座。言讫而终。
金奭。家会稽业网鱼。因天华寺利行人结生莲社。蒙劝念佛。顿弃前业。日持佛万声。久之告家人云。我已见佛菩萨至门。已见金莲华来迎我矣。即坐竹床结印而化。远近皆闻异香。
吴琼家仁和。先为僧。因家务还俗。两娶生二子。屠酤庖脍无所不为。遇造食杀鸡鸭以手提起。唱云。阿弥陀佛子好脱此身去。每切肉时。口常念佛。及教村人念经修忏。忽眼上生瘤如鸡子大。常切忧怖。乃造草庵独居。旦夜系念。依普贤行法发露忏悔。一日无病往诸家言别。来日去也。次日请道友念佛相助。将布衫换酒。饮讫大叫云佛来也。即便命终。
往生禽鱼传
裴氏鹦鹉。唐成都尹韦皋记曰。人有献鹦鹉者 河东裴氏谓。此鸟名载梵经。智殊常类常狎而敬之。始告以六斋之禁及午后非时。终夕不食。或教以持佛名号。仰首奋翼若善承听。每清晨永夜发和雅音。阿弥陀佛声声相续。一日有憔悴容。训养者鸣磬而告之曰。将去此而西归乎。每一击磬一称佛。十击磬而十念成。敛翼委足掩然而绝。案释典十念成往生西方。又云。得佛惠者没有舍利。遂命火焚之。得舍利十余粒。贞元十九年九月记。
长沙鸜鹆。元祐间长沙郡人养一鸜鹆。俗呼八八儿者。偶见僧念阿弥陀佛。即随口称念。旦暮不绝。因以与僧。久之鸟亡。僧具棺以葬之。俄口中生莲华一枝。人为颂曰。有一灵禽八八儿。解随僧口念阿弥。死埋平地莲华发。我辈为人岂不知。
天台鸜鹆。黄岩正等寺观师畜一鸜鹆。常随人念佛。后则常念阿弥陀佛不待教导。一日立死笼中。乃穴土以葬之。舌端生紫色莲华。大智律师为颂之。有立亡笼闭浑闲事化紫莲华也大奇之句。
刘成鱼。唐天宝中当涂渔人刘成李晖。载鱼往丹阳泊舟浦中。李他往。刘遽见舡上大鱼振鬣摇首称阿弥陀佛。刘惊奔于岸。俄闻万鱼俱跳跃念佛。声动天地。刘大恐尽投鱼于江。李至不信。刘即用己财偿之。明日于荻中得钱万五千(十五贯也)题云还汝鱼直。
往生续遗
慧海。隋大业时居江都安乐寺。专心净业。得齐州道诠所遗无量寿佛像。殷勤礼忏。像忽放光。自是恳求往生愈切。一日面西趺坐。念佛而化。
马子云。唐时举孝廉为泾县尉押租纲。赴京遇风船溺被系。乃专心念佛五年。后遇赦因入南陵山寺持一食斋。忽谓人曰。吾一生坎轲。遂精持内教。今西方业成。行当往生安养。明日沐浴新衣。端坐合掌。异香满户。喜曰。佛来迎我。言毕而没。
于昶。唐天后朝任并州录事。昼决曹务夜判冥司。每知灾咎阴为之备。都不形言。凡六年。丁母艰。持金刚经。更不复为冥吏。至八十四将终。忽闻奇香。遽谓左右曰。有圣人迎我往西方。即念佛而没(报应记)。
魏世子。宋时梁郡人。奉佛精进。唯妇不信。女病死七日再省。即升高座诵无量寿经。下启父言。儿去便往无量寿国。儿及父兄池中已有芙蓉大花当生其中。唯母独无。不胜此悲。故归启报语竟复绝。母自是亦信法教(冥祥记)。
葛济之。句容人。稚川之孙。故世事神仙。妻纪氏存诚佛法。旦夜不替。方织之次见云日开明。投梭仰望。见西方如来真形幡盖映天。心独喜曰。经说无量寿佛今得瞻见。便头面作礼。及引济之同瞻。尚见半身。俄而隐没。厥后夫妇念佛相继而化(冥祥记)。
释文慧。居嘉禾青龙。诗律高古与北峰印公为友。北峰亦好吟。慧夺笔责之曰。吾兄大法柱石。何必为此。北峰感之遂折节为学。卒为闻人。慧专志净业。至老益厉。临终闻空声。云中品中生。
释慧明。号晦庵。学于慧光僧录。晚依菁山常照寺。与至叶修净业。日课法华楞严圆觉。持弥陀圣号以万数。庆元己未春示疾。谓弟子曰。吾学大乘求生净土。今遂愿矣。乃累足坐逝。众闻天乐西来徘徊顶上。荼毗之余。五色舍利。不可以计。
释智廉。居上虞化度寺。初遍参宗门。晚节一意西方。庆元改元秋八月。书偈别众曰我梦中见阿弥陀佛大众围绕而说法云。诸上善人当须专修净业。来生我国。说已即隐。我既见相往生必矣。即回身西向作印坐逝。
李秉。绍兴中官也。领御药院。初学禅于净慈辉自得有省发。晚阅龙舒净土文。日课佛号。与其子阁长元美殿长林师文等数十人。结净业会于传法寺。久之感疾。忽见弥陀佛以金圆光戴其首。越七日又见金华满房。乃嘱付亲眷。书偈端坐。结印而终。
阎邦荣。池州人。因僧劝修西方。持决定往生咒。每旦向西一诵千遍。或率众同持。如是二十年。绍熙元年春。偶闻异香连日不消。家人夜梦二青衣侍立邦荣之侧。其子又梦。弥陀放光遍照堂宇悉作金色。数日面西趺坐课佛。忽起曰。我去矣。行数步。舒手结印。微笑立化。
佛祖统纪卷第二十八(终)
往生高尼传
宋道场法盛法师 宋丹阳道爰法师 宋金陵法藏法师 唐积善净真法师(长安) 唐庐山悟性法师 宋钱唐能奉法师 宋四明慧安法师
往生杂众传
隋汶水二沙弥 宋雍州童行师赞 宋钱唐童行昙远 宋会稽大善童行 宋仁和倪道者
往生公卿传
唐太傅白居易 唐观察使韦文晋(石晋) 翰林学士张抗(翁儿附) 宋少师钟离瑾(母任夫人附) 宋朝请钟离景融(瑾之子) 宋崇道钟离松(附景传) 宋主客杨杰 宋侍郎马亮 宋朝奉马玗(亮之子妻王氏附) 宋宣义马永逸(玗之子) 宋宣义胡[門@重]能 宋给事中冯[木*戰] 宋侍郎吴秉信 宋丞相钱象祖 宋司士王仲回 宋处士庾诜 宋龙舒王日休 宋居士房翥 宋儒士孙抃 宋居士王阗 宋居士孙忠 宋学谕晷定国 宋昼锦楼汾
往生士庶传
隋恒州宋满 梁东平高浩象 唐法忍山老人 唐荣阳郑牧卿 唐长安张元祥 唐长安李知遥 唐京口元子平 宋天台左伸 宋武林范俨 宋钱唐沈铨(妻施氏附) 宋钱唐孙良 宋仙潭姚约(景懿法师附) 宋松江梅福 宋霅川胡皓 宋会稽唐世良 宋钱唐陆伟 宋会稽李彦通 宋钱唐陆没 宋上虞凭珉 宋潭州黄打铁 宋四明计打铁 宋嘉兴徐六公 宋临安沈三郎
往生女伦传
隋文帝皇后 宋荆王夫人王氏(侍妾附) 宋马朝奉妻王氏(见马玗传) 宋吕都官妻吴氏 宋武林县君蔡氏 宋陈承宣夫人冯氏 宋王朝请妻陆氏 宋钦成后侄朱氏 宋周寺簿妻楼氏 昼锦楼君妻周氏 宋松江秦氏 宋钱唐郑氏 宋钱唐于佛子 宋四明黄氏 宋钱唐袁氏 宋钱唐陈媪 宋武林王氏 宋四明孙氏 宋上虞胡长婆 宋安吉王氏 宋钱唐盛氏 宋钱唐沈氏 宋长安姚婆 宋汾阳约山婆 宋汾阳裴氏 宋汾阳温氏妻 宋醴泉孟氏 宋汾阳梁氏 宋念佛道者陈氏(迹禅师母) 宋吴兴陈氏 宋会稽胡氏 宋钱唐孙氏 宋仁和郭氏 宋太平周行婆 宋钱唐龚氏(侍妾于氏附) 宋嘉禾钟婆 宋湖山黄婆 宋霅川朱氏 宋四明净心女 宋嘉禾周氏 宋常熟陶氏 宋四明项氏 宋慈溪沈氏
往生恶辈传
唐长安京姓(屠业) 唐长安张钟旭(杀鸡) 唐长安张善和(杀牛) 宋会稽金奭(渔捕) 宋仁和吴琼(屠酤)
往生禽鱼传
唐裴氏鹦鹉 宋长沙鸜鹆 宋观师鸜鹆 宋刘成鱼
本朝飞山戒珠始集往生传。厥后侍郎王古加以续传。南渡以来钱唐陆师寿又增续之。四明默容海印复为续于后。凡二儒二释继成此书。今并删削繁文。独著平时念佛临终往生之验。俾修净业者有所慕焉。
往生续遗
·隋江都慧海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