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严经合论 » 华严经合论全文在线阅读

卷第三十四

关灯直达底部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三十四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梵行品第十六

【论】将释此品约作三门分别一释品名目二释品来意三随文释义第一释品名目者何故云梵行品梵者此云净也云以其净行利众生故常居世间行一切行法化利众生无行可得则无行不净是故名为梵行也又约能问之主名曰正念无念之念名为正念随行无念名为正念行念总无以斯益物名第一义天以天有慈名为天子又约能说之人名为法慧随行无念名之为法以法简情名之为慧起情乖理名无法慧达理情亡名为法慧今约能问之主所说法人及所说法总名净行品品者均分理教义第二释品来意者前品明住佛无所住之门故还行无行之行是故此品须来无住之住名为佛住无行之行利益无众生之众生名为净行是故此品须来第三随文释义者科此一品经约作七门分别。

【经】尔时正念天子白法慧菩萨言佛子一切世界诸菩萨众依如来教染衣出家云何而得梵行清净从菩萨位逮於无上菩提之道。

【论】第一尔时已下三行经是正念天子所请分。

【经】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修梵行时应以十法而为所缘作意观察所谓身身业语语业意意业佛法僧戒。

【论】第二法慧菩萨已下至佛法僧戒可两行半经正举十法以为所观之缘分。

【经】应如是观为身是梵行耶乃至戒是梵行耶若身是梵行者当知梵行则为非善则为非法则为浑浊则为臭恶则为不净则为可厌则为违逆则为杂染则为死尸则为虫聚若身业是梵行者梵行则是行住坐卧左右顾视屈伸俯仰若语是梵行者梵行则是音声风息唇舌喉吻吐纳抑纵高低清浊若语业是梵行者梵行则是起居问讯略说广说喻说直说赞说毁说安立说随俗说显了说若意是梵行者梵行则应是觉是观是分别是种种分别是忆念是种种忆念是思惟是种种思惟是幻术是眠梦若意业是梵行者当知梵行则是思想寒热饥渴苦乐忧喜若佛是梵行者为色是佛耶受是佛耶想是佛耶行是佛耶识是佛耶为相是佛耶好是佛耶神通是佛耶业行是佛耶果报是佛耶若法是梵行者为寂灭是法耶涅盘是法耶不生是法耶不起是法耶不可说是法耶无分别是法耶无所行是法耶不合集是法耶不随顺是法耶无所得是法耶若僧是梵行者为预流向是僧耶预流果是僧耶一来向是僧耶一来果是僧耶不还向是僧耶不还果是僧耶阿罗汉向是僧耶阿罗汉果是僧耶三明是僧耶六通是僧耶若戒是梵行者为坛场是戒耶问清净是戒耶教威仪是戒耶三说羯磨是戒耶和尚是戒耶阿阇棃是戒耶剃发是戒耶着袈裟衣是戒耶乞食是戒耶正命是戒耶如是观已。

【论】第三应如是观已下至如是观已有二十六行半经是正行观法分。

【经】於身无所取於修无所着於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名为梵行梵行从何处来谁之所有体为是谁由谁而作为是有为是无为是色为非色为是受为非受为是想为非想为是行为非行为是识为非识如是观察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无取着故心无障碍故所行无二故方便自在故受无相法故观无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为清净梵行。

【论】第四从於身无所取已下至名为清净梵行於中可有十行经通观三世及身受想行识佛法悉平等具足一切佛法分。

【经】复应修习十种法何者为十所谓处非处智过现未来业报智诸禅解脱三昧智诸根胜劣智种种解智种种界智一切至处道智天眼无碍智宿命无碍智永断习气智。

【论】第五复应修习十种法已下至永断习气智於中可三行半经正举如来十种智力令修习分。

【经】於如来十力一一观察一一力中有无量义悉应谘问闻已应起大慈悲心观察众生而不舍离思惟诸法无有休息行无上业不求果报。

【论】第六於如来十力已下至不求果报於中可三行经劝修十力有迷谘问并起大悲分。

【经】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若诸菩萨能与如是观行相应於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初发心时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论第七了知境界已下可四行半经明了法如幻观终获益成佛分如是依如上观行令身口意业佛法僧戒色受想行识身边二见三世远近总无又无能观所观心不沈不掉不生不灭任理无思如来十种智力因斯而现夫佛智非深只为迷心逐相情亏也智隐一体也智现非遥智现执障都亡十方廓然自在处尘不为小周空不为大穷其迹也十方无纤毫之纵兴其用则不出剎那之夫身行徧周等虚空而无尽若存其有即一切剎海现色像重重若置其无万境不可窥其体以不思不惟而知众法将不造不作而办大功非生死知其志非苦乐移其性若非神之称理者不可以情想知不可以灭心得以此如来设净行之教观法尽也始正法当兴诸见亡也佛智方起是知见亡智应名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具足慧身不由他悟是故后学之士应法修行不可以逐境沈沦迷流永劫更欲解其上义虑将言丰障理以乱后学之心但如上所说之经多少自然恰中如一百四十愿名净行者是十信位中以愿成世间知见万法以为净行此十住位中以行体无为无性名为净行以此净行用成智用自在此净行品成十住中初发心之佛果亦为已后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作佛果故从此无性之行行清净故一切诸行皆清净故诸行净则智慧净智慧净则其心净其心净则诸法净诸法净名法界净法界净即众生净众生净则佛国土净行此法平等者名为净行也。

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

【论】夫以初发心之士功德难量举等虚空无以比其类磨尽剎尘无以酬其匹虚空但明无相之大一切剎尘但明形碍之广焉能对其菩提心福智之境其智也於剎那之际满十方现身如云状因陀罗网妙像相入光影重重各各以一言音普周法界说等众生教门如雨洒众生心得清凉乐尔其福也妙相庄严与华藏而同其体为初发心之际与十方诸佛等住无尽劫海在剎那之中延促相似如一小流入大海中与大海等以水体不别故如初发心菩萨才入诸佛大智慧流中等佛功德故为初入与究竟时无延促又智慧一故为誓度众生悉令成佛志愿等故又如十方世界尽抹为尘一一尘中有无量佛剎无量众生如菩提心大智慧身於一剎那际等一切剎尘供养诸佛教化众生一时等徧但以智慧力故法如是故智徧周故亦不作神通变化之想初发心菩萨志乐广大与佛界众生界等无限量故故今此品所叹初发菩提心以十种功德广大难量无比不可喻於此佛果根本不动大智不思议法界乘而发心者如轮王太子初生之时具足王相如师子王之子威势与父相似体不异故如初发菩提心菩萨初生如来智慧种性家时智慧所知不异佛故三世时劫无延促见不异佛故志乐广大教化众生不异佛故从初发心乘如来一切智乘不出剎那际成等正觉教化众生不异佛故设於三乘顺世情教说三祇劫而成佛者毕竟回心入此一切智境界乘方得成佛如法华经即是所回三乘入一切智境界之教如龙女一剎那际一生成佛者是也一切众生总须悟如此法方得成佛不可取如来三乘中顺世方便之言以法如是故如此品下文云初发心菩萨才发心时即为十方一切诸佛所共称叹即能说法教化调伏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乃至示现成佛等广如此品下文所说此品之内长行总有四十段经意也颂有二百四十二行以叹初发心菩萨之功德其文如下将释此品约作三门分别一释品名目二释品来意三随文释义第一释品名目者此品名初发心功德品者创始发心见无古今名之为初无心智应名之为发身边见尽名之为心不为而成大果名之为功但化利一切不忻来报自获无边妙相庄严故名之为德又福智徧周名之为功事无不达名之为德品脉均分教义第二释品来意者前品既有净行之功此品所明净行之中无边功德是故此品须来第三随文释义者复分二门第一长科经意第二随文解脱第一长科经意者从初尔时已下至品末已来长科为四十段。

【经】尔时天帝释白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初发菩提之心所得功德其量几何。

【论】一尔时已下至其量几何有一行半经是天帝请证发心功德分。

【经】法慧菩萨言此义甚深难说难知难分别难信解难证难行难通达难思惟难度量难趣入虽然我当承佛威神之力而为汝说。

【论】二法慧菩萨言已下至而为汝说可三行半经明初发心功德甚深十种难知许说分。

【经】佛子假使有人以一切乐具供养东方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於一劫然后教令净持五戒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於汝意云何此人功德宁为多不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其余一切无能量者。

【论】三佛子已下至无能量者可五行经明一人所供十方各一阿僧祇世界众生并令净持五戒且举功德广大难量分。

【经】法慧菩萨言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如是亿分百亿分千亿分百千亿分那由他亿分百那由他亿分千那由他亿分百千那由他亿分数分歌罗分算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论】四法慧菩萨已下至亦不及一有五行半经明将前所有广多供养功德不可比对初发心功德无比近喻分正明将人所供养不可校量如歌罗分者是将多比少不如喻如折人身上毛作百分将前人所作功德不如初发心菩萨百分毛中一分毛许功德又云优波尼沙陀分者谓少许相近类之无限善根不可将有限比对余如文自明。

【经】佛子且置此喻假使有人以一切乐具供养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於百劫然后教令修十善道如是供养经於千劫教住四禅经於百千劫教住四无量心经於亿劫教住四无色定经於百亿劫教住须陀洹果经於千亿劫教住斯陀含果经於百千亿劫教住阿那舍果经於那由他亿劫教住阿罗汉果经於百千那由他亿劫教住辟支佛道佛子於意云何是人功德宁为多不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

【论】五佛子已下至唯佛能知有十行经明且举如上功德广大分云教住十善道者身三口四意三是欲界生天善上者出世善云四禅色界业也初禅灭忧二禅灭苦三禅灭喜四禅唯寂静云教住四无量心此是有为中慈悲喜舍云教住四无色定此是无色界定已上是三界中善业云教住须陀洹果谓初断见惑舍异生性初获圣性入圣行流故故名入流云教住斯陀含果此云一来谓此圣者虽断欲界六品惑然为有余三品未断令此圣者一度来欲界生故名一来果云教住阿那含果此云不还谓断欲界九品惑尽从此生色界更不来欲界受生故名不来此十使中见道疑未能明了不入罗汉果如十使烦恼一身见二边见三见取四戒取五邪见已前五为利使已后五钝使见谛断六贪七瞋八痴九慢十疑此五钝使能迷随行之事此之十使前五利使须陀洹见谛之后伏之不起后五钝使薄贪瞋痴斯陀含断欲界六种惑非无色界贪於瞋痴慢三种微而且薄现行不生非种无故为上二界报且无瞋为修定伏而现行不起为须斯二果有厌患而不令增长常求出世之心以此不成三界沈沦种子阿那含厌令永息唯有见道疑以见道不分明不能顿超三界业果阿罗汉为见道无疑三界业果一时尽故望前三果设断九种烦恼唯有疑在不得名为断烦恼为见谛无明未明总名厌伏不得名断又罗汉辟支佛但忻出世净土菩萨及空观菩萨为但忻出世行六波罗蜜总是折伏现行无明不得名为永断烦恼为且以空观折伏无明不了无明从本已来是不动智佛为不了根本以空折伏使令不起乃至十地但得意生身等不名如来一切种智生以作十真如等观断十种粗重不了无明本是如来根本智故大用恒寂故一乘佛果教中依佛果发心初发心时达根本无明是根本无分别智成差别智大用法门初心之上圆满一切诸佛共所乘门名乘一切智乘若智悲愿行毫厘不似佛信心亦不成何况住佛所住生在如来一切种智家生为佛真子具诸佛事以智不异愿行平等大悲不异无限境界不异过去未来劫差别与一念不异应如是定慧照之可见此是名依佛菩萨正善知识依根本智发心如下文才发心菩萨能十方示身成佛者为初发心时乘如来不思议一切智乘得佛种智生如来法界之家乘佛一分之智慧大慈悲势分即能如是示身成佛如下颂云菩萨於佛十力中虽未证得亦无疑菩萨於一毛孔中普现十方无量剎如是总明初发心菩萨之德为得如来一分智力势分如是如轮王太子权统王政亦得自在一分与父王相似。

【经】法慧菩萨言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论】六法慧菩萨言已下至亦不及一可两行半经明前功德不可比对初发心功德喻分。

【经】何以故佛子一切诸佛初发心时不但为以一切乐具供养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於百劫乃至百千那由他亿劫故发菩提心不但为教尔所众生令修五戒十善业道教住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教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故发菩提心为令如来种性不断故为充徧一切世界故为度脱一切世界众生故为悉知一切世界成坏故为悉知一切世界中众生垢净故为悉知一切世界自性清净故为悉知一切众生心乐烦恼习气故为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为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故为悉知一切众生三世智故为悉知一切佛境界平等故发於无上菩提之心。

【论】七何以故已下至无上菩提之心有十四行半经明初发心菩萨为起无限心教化一切众生不断佛种性分。

【经】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顷能过东方阿僧祇世界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此诸世界无有能得知其边际有第二人於一念顷能过前人阿僧祇劫所过世界如是亦尽阿僧祇劫次第展转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此十方中凡有百人一一如是过诸世界是诸世界可知边际。

【论】八佛子复置此喻已下至可知边际有七行经明且举速行边际广大可知喻分。

【经】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有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往尔所世界得了知故发菩提心为了知十方世界故发菩提心所谓欲了知妙世界即是粗世界粗世界即是妙世界仰世界即是覆世界覆世界即是仰世界小世界即是大世界大世界即是小世界广世界即是狭世界狭世界即是广世界一世界即是不可说世界不可说世界即是一世界不可说世界入一世界一世界入不可说世界秽世界即是净世界净世界即是秽世界欲知一毛端中一切世界差别性一切世界中一毛端一体性欲知一世界中出生一切世界欲知一切世界无体性欲以一念心尽知一切广大世界而无障碍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论】九菩萨初发心已下至三藐三菩提心可十五行经明初发心菩萨所知世界境界无限难知分。

【经】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顷能知东方阿僧祇世界成坏劫数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此诸劫数无有能得知其边际有第二人於一念顷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劫数如是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此十方阿僧祇世界成坏劫数可知边际。

【论】十佛子复置此喻已下至可知边际可六行半经明且举速知劫数成坏广多可知分。

【经】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世界成坏劫数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悉知一切世界成坏劫尽无余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知长劫与短劫平等短劫与长劫平等一劫与无数劫平等无数劫与一劫平等有佛劫与无佛劫平等无佛劫与有佛劫平等一佛劫中有不可说佛不可说佛劫中有一佛有量劫与无量劫平等无量劫与有量劫平等有尽劫与无尽劫平等无尽劫与有尽劫平等不可说劫与一念平等一念与不可说劫平等一切劫入非劫非劫入一切劫欲於一念中尽知前际后际及现在一切世界成坏劫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初发心大誓庄严了知一切劫神通智。

【论】十一菩萨初发心已下至了知一切劫神通智可十六行经明初发心菩萨了劫成坏难知分。

【经】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顷能知东方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解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有第二人於一念顷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众生诸解差别如是亦尽阿僧祇劫次第展转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此十方众生种种差别解可知边际。

【论】十二复置此喻已下至可知边际可六行经明且举所解广大犹可能知分。

【经】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众生解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解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欲知一切差别解无边故一众生解无数众生解平等故欲得不可说差别解方便智光明故欲悉知众生海各各差别解尽无余故欲悉知过现未来善不善种种无量解故欲悉知相似解不相似解故欲悉知一切解即是一解一解即是一切解故欲得如来解力故欲悉知有上解无上解有余解无余解等解不等解差别故欲悉知有依解无依解共解不共解有边解无边解差别解无差别解善解不善解世间解出世间解差别故欲於一切妙解大解无量解正位解中得如来解脱无障碍智故欲以无量方便悉知十方一切众生界一一众生净解染解广解略解细解粗解尽无余故欲悉知深密解方便解分别解自然解随因所起解随缘所起解一切解网悉无余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论】十三菩萨初发心已下至三藐三菩提心可二十行半经明初发心菩萨知解广大难知分。

【经】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一切众生诸根差别念念如是经阿僧祇劫有第二人於一念顷能知前人阿僧祇劫念念所知诸根差别如是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此十方世界所有众生诸根差别可知边际。

【论】十四佛子复置此喻已下至可知边际可六行经明且举知众生根广多犹能可知分。

【经】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世界众生根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中一切众生根种种差别广说乃至欲尽知一切诸根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论】十五菩萨初发心已下至三藐三菩提心可五行半经明初发心菩萨善知众生根性广大难量分。

【经】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欲乐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次第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此十方众生所有欲乐可知边际。

【论】十六佛子复置此喻已下至可知边际可四行经明且举所欲乐广大犹可知分。

【经】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众生欲乐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欲乐广说乃至欲尽知一切欲乐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论】十七菩萨初发心已下至三藐三菩提心可六行经明初心菩萨所知一切众生欲乐广大难知分。

【经】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方便如是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此十方众生种种方便可知边际。

【论】十八佛子复置此喻已下至可知边际可四行经明且举所知众生方便广大犹可知分。

【经】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世界众生种种方便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方便广说乃至欲尽知一切方便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论】十九菩萨初发心已下至三菩提心可六行经明初心菩萨善知一切众生种种方便广大难知分。

【经】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心广说乃至此十方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心可知边际。

【论】二十佛子复置此喻已下至可知边际可三行经且举所有一切众生心广大犹可知分。

【经】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众生心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悉知尽法界虚空界无边众生种种心乃至欲尽知一切心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论】二十一菩萨初发心已下至三菩提心可五行半经明初发心菩萨知一切众生差别心广大难知分。

【经】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业广说乃至此十方众生种种差别业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根边际不可得知。

【论】二十二佛子复置此喻已下至不可得知有四行经明且举所有众生业广大犹可知分。

【经】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众生业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悉知三世一切众生业乃至欲悉知一切业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论】二十三何以故已下至三菩提心可三行半经明初心菩萨知众生差别业广大难知分。

【经】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烦恼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此诸烦恼种种差别无有能得知其边际有第二人於一念顷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众生烦恼差别如是复尽阿僧祇劫次第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此十方众生烦恼差别可知边际。

【论】二十四佛子复置此喻已下至可知边际有七行经且举如众生烦恼广大犹可能知分。

【经】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根边际不可得知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世界众生烦恼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烦恼差别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欲尽知轻烦恼重烦恼眠烦恼起烦恼一一众生无量烦恼种种差别种种觉观净治一切诸杂染故欲尽知依无明烦恼爱相应烦恼断一切诸有趣烦恼结故欲尽知贪分烦恼瞋分烦恼痴分烦恼等分烦恼断一切烦恼根本故欲悉知我烦恼我所烦恼我慢烦恼觉悟一切烦恼尽无余故欲悉知从颠倒分别生根本烦恼随烦恼因身见生六十二见调伏一切烦恼故欲悉知盖烦恼障烦恼发大悲救护心断一切烦恼网令一切智性清净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论】二十五菩萨初发心已下至三藐三菩提心有十六行经明初心菩萨所知一切众生烦恼广大难知分。

【经】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顷以诸种种上味饮食香华衣服幢幡伞盖及僧伽蓝上妙宫殿宝帐网幔种种庄严师子之座及众妙宝供养东方无数诸佛及无数世界所有众生恭敬尊重礼拜赞叹曲躬瞻仰相续不绝经无数劫又欢彼众生悉令如是供养於佛至佛灭后各为起塔其塔高广无数世界众宝所成种种庄严一一塔中各有无数如来形像光明徧照无量世界经无数劫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论】二十六佛子复置此喻已下至亦复如是可九行半经且明供养广大难知犹可知分。

【经】佛子於汝意云何此人功德宁为多不天帝言是人功德唯佛乃知余无能测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论】二十七佛子於汝意云何已下至亦不及一可四行半经明初发心供养广大难知分。

【经】佛子复置此喻假使复有第二人於一念中能作前人及无数世界所有众生无数劫中供养之事念念如是以无量种供养之具供养无量诸佛如来及无量世界所有众生经无量劫其第三人乃至第十人皆亦如是於一念中能作前人所有供养念念如是以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供养之具供养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及尔许世界所有众生经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劫至佛灭后各为起塔其塔高广乃至住劫亦复如是。

【论】二十八佛子复置是喻至亦复如是有十行半经明且举供养及起塔广多犹可知分。

【经】佛子此前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佛子菩萨摩诃萨不齐限但为供养尔所佛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供养尽法界虚空界不可说不可说十方无量去来现在所有诸佛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是心已。

【论】二十九佛子此前功德已下至发是心已有七行经明初心菩萨供养功德广大难知分次直就法说分。

【经】能知前际一切诸佛始成正觉及般涅盘能信后际一切诸佛所有善根能知现在一切诸佛所有智慧彼诸佛所有功德此菩萨能信能受能修能得能知能证能成就能与诸佛平等一性。

【论】三十能知前际一切诸佛已下至能与诸佛平等一性可四行经是初发心已能知三世诸佛成佛及涅盘智慧平等分摄佛功德分。

【经】何以故此菩萨为不断一切如来种性故发心为充徧一切世界故发心为度脱一切世界众生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世界成坏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垢净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世界三有清净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心乐烦恼习气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三世智故发心。

【论】三十一何以故已下至三世智故发心可九行经明菩萨初发心志意所求甚深深广分。

【经】以发心故常为三世一切诸佛之所忆念当得三世一切诸佛无上菩提即为三世一切诸佛与其妙法即与三世一切诸佛体性平等已修三世一切诸佛助道之法成就三世一切诸佛力无所畏庄严三世一切诸佛不共佛法悉得法界一切诸佛说法智慧。

【论】三十二以发心故已下至说法智慧有六行经明菩萨发心已得三世一切诸佛忆念与法及自力升进分得果佛因佛分。

【经】何以故以是发心当得佛故应如此人即与三世诸佛同等即与三世诸佛如来境界平等即与三世诸佛如来功德平等得如来一身无量身究竟平等真实智慧才发心时即为十方一切诸佛所共称叹即能说法教化调伏一切世界所有众生即能震动一切世界即能光照一切世界即能息灭一切世界诸恶道苦即能严净一切国土即能於一切世界中示现成佛即能令一切众生皆得欢喜即能入一切法界性即能持一切佛种性即能得一切佛智慧光明。

【论】三十三何以故已下至智慧光明有十行半经明才初发心菩萨成佛利生同三世诸佛分化用分无着分。

【经】此初发心菩萨不於三世少有所得所谓若诸佛若诸佛法若菩萨若菩萨法若独觉若独觉法若声闻若声闻法若世间若世间法若出世间若出世间法若众生若众生法唯求一切智於诸法界心无所着。

【论】三十四此初发心菩萨已下至心无所着有四行半经明初发心菩萨志乐所知世间出世间无限分瑞分。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三十四

音切

(式之切)。

(直弓切)。

(是音)。

(古悟切)。

(式视切)。

(矦音)。

(武粉切)。

(於力切)。

(信音)。

(羊洳切)。

(揭音)。

(他计切)。

(发音)。

(苏早切)。

(才音)。

(去颈切)。

(去随切)。

(里之切)。

(苦洽切)。

(苦郭切)。

(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