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净土十要 » 净土十要全文在线阅读

卷第三(附)

关灯直达底部

灵峰大师选定净土十要卷第三(附)

述曰。净要一书。皆历代善知识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摧邪显正之大闲也。灵峰铨衡一字不滥。成时何物敢浪参耶。窃以十六观经净土胜典。以非凡夫境界属想。无从论者。非妄劝修持。便概杜措意。然妄修则堕落坑堑。概杜则壅塞源流。进退两乖均失佛旨。不知经为利钝二性平分胜劣两门。利者修前十二观。感三辈生。钝者唯修第十三一观。亦分三辈九品。是则人虽钝观虽劣。而作是一心之宗。如来夙愿之力原无钝劣。故名此为杂想观者。指杂乱垢心即是阿弥陀佛不思议身土也。敬宗此义述观经初心三昧门。既无妄修之虞。又免概杜之过。觉韦提哀请。再启今时。而王宫法流重通末运。关系匪小。避忌未遑。又以小本弥陀。字字是行人真归。字字是行人妙观。归观会一即是行经。谬辑受持行仪。自作往生左劵。同学修之。佥谓有四利焉。持名行人二障均重。一行三昧未可要期。今即持名具破二障因缘。令其速成一心不乱。一利也。人多谓大本是广文。观经是深境。不知小本文虽约而义甚广。境虽近而观甚深。深广秪在一心。以此弘通宝王。庶几允可。二利也。净土依正皆不思议境。慈云忏法略於观境。且宗唐译。未尽秦本之致。今宗秦本。专就观境。具修事理二行。身居忍土而瞻依礼觐。如已生乐邦。法巧趣幽。人怀悦慕。尘尘皆趣阿弥法身真体。将见往生。品位必高。而花开见佛亦易。三利也。六方诸佛恩德无涯。护念保绥神力莫测。二大士及海众皆我现在加持。临终救济。当来教授之师。今悉并切投诚。革除慢易。使无障碍而有感通。无忝受持之轨。四利也。四利匪虚。并出请益。已上二种初门。续观经已断之慧命。行仪立持名妙行之准绳。皆前古未扬。实叔季甘露述而非作。附入净要。或者其有当乎。本拟寄西方合论前以行。而二皆行经。与大小怀法同一部类。遂窃附慈云后为第三册。兼申法门旨趣略阐刍言。而语涉游扬倍增丑拙。前修同学其尚愍而教之也哉。成时和南识。

观无量寿佛经初心三昧门

古歙后学沙门 成时 依经录辑

观经境胜。卒难受持。经谓。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於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先当二字对前胜观而言。非对后二侍)。如先所说。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凡夫心力所及。然彼如来夙愿力故。有意想者必得成就。则知舍胜观劣。正是佛力所加。纵根钝。修必成。像观若成。具相亦现。故钞谓观佛入门要术也。又经前明胜相毫量千六百五十万里。疏仅取一丈五尺。盖胜劣佛观皆发轫白毫。故疏胜相毫量豫取后劣相文而释。良以忍界末流。纵大机胜种。皆当创归池像。决无顿契一切色身相者。韦提希等於前见佛。经中盛明佛加。非通涂修证教意。复次。虽观劣身亦圆符胜观。钞云。境有胜劣。观皆顿照。即空假中胜身心作心是。丈六非作是耶。经云。阿弥陀佛神通如意。於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明示人大身小身无先无后。非所及非所不及也。依第十三杂想观。述初心三昧门。下笔故序。

(行者面西。如三昧法治室。但供观经一卷。专令心想现像。称阿弥陀佛出入。入时投地默白云)。

(南无释迦牟尼佛。无忧恼处我当徃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白已起。於问讯时复想云。释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宝莲华。佛顶有金台。状如须弥。极乐世界及十方净土主伴悉於中现。 想已。次互跪拈香。复想云)。

(阿弥陀佛从金台出。住立空中。观音侍左。势至侍右。皆炽盛金色。佛相八尺。大士不及八尺。○起。至心倡和云)。

一切恭敬。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想云)。

(三宝三德如虚空。众生三障亦如是。是故平等普归敬。愿速同入法界海。○应归命三处三宝。谓导师.本师及金台中十方诸佛。下除别礼。余通礼。供养赞叹忏悔三归共六拜。同此运想。同用上偈。想已起。主者白云)。

是诸众等  各各互跪  严持香华  如法供养

(众散华和云)供养十方法界三宝(执炉。想我此香华徧十方云云。想已复云)。

愿此香华云  徧满十方界  供养无量寿  金台百宝莲  如是佛世尊  佛法及佛子  普熏诸众生  皆发菩提心

(起倡和云)。

供养已。一切恭敬(拜起。置炉合掌正立。赞云)。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诸佛正徧知海从心想生。是故一心系念谛观。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拜。心想生之上徧缘三三宝。是故下偏缘阿弥陀佛。次起立。复云)。

以此叹佛功德。修行净业正因。奉感(拈香)释梵护世诸天。普雨天华持供养者。又感(问讯)南无逆顺起教五百思惟主伴娑罗阇世.月光耆婆.天授恶友。及步虚以来好持是语无忘失者。咸降密室大慈受熏。愿一切世间增长增损大兴末法息诤扬宗。禅教律三会归秘藏。(次拈香云)。

一心顶礼身紫金色坐百宝莲华本师释迦牟尼佛(想云。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释迦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归命礼)  一心顶礼佛顶妙高台中十方无量诸佛净业正因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前偈改释迦为诸佛。此中应想无量主伴。次拈香云)  一心顶礼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二大士侍立左右无量寿佛(应极感切求哀救接。偈改阿弥陀佛影现中。想偈已。次即就地默想云。室内净池涌三金莲。佛同二侍下立华上垂手接引。复对佛前涌一金华。自身住其上对佛作礼)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住宝莲华现八尺身形真金色圆光映彻圆光中无量化佛菩萨阿弥陀佛(圆光化佛及宝莲华。悉从八尺像身而观)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阿弥陀佛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住宝莲华阿弥陀佛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住宝莲华现八尺身阿弥陀佛(丈六之文姑且莫礼。令八尺之观成就)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住宝莲华现八尺身形真金色阿弥陀佛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住宝莲华现八尺身形真金色圆光映彻阿弥陀佛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住宝莲华现八尺身形真金色圆光映彻圆光中无量化佛菩萨阿弥陀佛(次拈香云)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身同众生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摩诃萨(偈改二大菩萨影现中。我身影现菩萨前)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天冠立佛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偈改二大为观音)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肉髻宝瓶大势至菩萨摩诃萨(偈改二大为势至)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於一切处身同众生助佛普化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摩诃萨(前身同众生谓同凡夫。人中之身七尺有零。此身同众生。谓一切处身。乃九法界身也。次拈香云)  一心顶礼观无量寿佛经(想云)(真空法性如虚空。常住法宝难思议。我皆影现法宝前。一心如法归命礼)  一心顶礼净除业障得生佛前经(偈如上下同)  一心顶礼第十三杂想观及十方三世一切尊经(若非此章则忍界末流妙观绝分。故应顶礼。又此中重在顺扶观道。故法宝结归末位。次长跪叩云)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叩]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我等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偷僧祇物。现前僧物。不净说法。以诸恶业而自庄严。乃至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应堕恶道受苦无穷。[○@叩]唯愿观世音及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我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令我闻已发菩提心。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得见佛身及二菩萨。豁然大悟逮无生忍。临命终时。[○@叩]阿弥陀佛授手迎接。不离金台徧十方界。於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觐百宝莲。广为多众宣说佛语。僧那大悲尽未来际。(三说。次起云)。

忏悔发愿已。归命礼三宝。

(拜。次起拈香执炉如三昧法。至心行道。想降莲华行池水面。举足下足莲华出没。三像肩背及天衣痕等。一一谛想极令明了。称云)。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七称或多称。次诵杂观章七遍或多遍。次复如上三称。想归本位华上。结三归)。

自归於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  自归於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自归於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和南圣众

次习坐即观立佛白毫。毫中空。周围二寸五分。外八棱。右旋宛转在眉间。莹净明彻显映金颜。分齐分明。复起。舒毫下垂。长不及华台一尺。显映金躯及与华足。耀琉璃水照触自身。此观久久坚住。

或将前行仪端坐想礼一遍亦妙。

问。所礼佛位何故重繁。答。为炼观道。令开目闭目了了现前。当知习观不出总别二法。初则总不如别。以总略别详故。久则别不如总。以别渐总顿故。问。入坛已白释迦。忏时何又白弥陀。答。欣厌绵切方得往生故。意业白本师。又口业白导师。文以重而表专。能白之业所白之佛以不重而无过。问。何故亦观白毫。答。胜劣两观皆以白毫为初步。所以智者於胜相毫中详劣相毫状。疏意正在此章。后世慈云忏主等皆扶此观以妙契经旨故。又末世根钝虽劣观或有难习之者。故将本观事境详在行仪。令行者不觉其难而自纯熟其白毫观。以经中前文义通。故专令坐时修习。且恐不善观白毫者。又令坐中默然想礼行仪。既甫行行仪想礼。尤易成就是法也。动静绵拶事理互研。仪观等熏通别巧锻(白毫为通本观为别)。以斯应末世。庶可称善顺机宜也欤。其一心三观详在妙宗。兹不赘。

观无量寿佛经初心三昧门

受持佛说阿弥陀经行愿仪

古歙后学沙门 成时 依经录辑

(行者西向治室。称阿弥陀佛出入。入时想云)。

(佛告舍利弗。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想已。即想对本师导师十方一切三宝至心倡和云)。

一切恭敬。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想云)。

(  三宝三德如虚空  众生三障亦如是  是故平等普归敬  愿速同入法界海)

(次起。主者白云)。

是诸众等  各各互跪  严持香华  如法供养

(众散华和云)供养十方法界三宝(执炉。想我此香华徧十方云云。想已复云)。

愿此香华云  徧满十方界  供养一切佛  世间难信法  及诸上善人  普熏诸众生  皆发菩提心

(法宝僧宝语局义通。次起云)。

供养已一切恭敬(拜。用前总观偈。下赞叹忏悔三归拜处皆用上偈。次起置炉。赞云)。

身光不思议  徧照於十方  无量光如来  西方大慈父  寿命不思议  无边阿僧祇  无量寿如来  西方大导首  国土纯清净  功德所庄严  一切诸群生  悉登不退地  十方恒沙佛  共赞於此邦  故我与众生  愿生极乐国

(拜。想已。次起拈香云)。

一心顶礼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本师释迦牟尼佛(想身及众生业重生恶世。本师大慈入恶世中说难信之法。应极愍伤感此恩德。想云)

(  能礼所礼性空寂  感应道交难思议  我此道场如帝珠  释迦如来影现中  我身影现如来前  为求往生接足礼)

一心顶礼东方世界阿閦[鞥-合+(白-日+田)]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下偈皆同上。但逐位改名号。想诸佛出广长舌覆大千界。说诚实语劝发徃生。应极信受不散疑贰。下六拜悉同)  一心顶礼南方世界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  一心顶礼西方世界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  一心顶礼北方世界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  一心顶礼四维世界最上广大云雷音王佛.最上日光名称功德佛.无量功德火王光明佛.无数百千俱胝广慧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略准唐译及净土忏。总补一礼)  一心顶礼下方世界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磨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  一心顶礼上方世界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清旦所供十万亿佛及一切时中所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想西方一切众生竖穷横徧而作佛事。如是重重无尽功德。我皆随喜等修供养。次拈香云)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阿弥陀佛(一往作即报即法之想。我及众生心性照而常寂。本与弥陀契同一体)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光明无量照十方国阿弥陀佛(一徃作即法即报之想。普与众生拔九界苦。得佛界乐等蒙光照)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现前导引阿弥陀佛(一徃作即真即应之想。愿一切处乃至临终。分明睹见亲聆法音。倍应雨泪哀切。又拈香云)  一心顶礼佛说阿弥陀经(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今得信受。应极敬重。想云)

(  真空法性如虚空  常住法宝难思议  我皆影现法宝前  一心如法归命礼)

(下二拜同)。

一心顶礼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说及十方三世一切尊经(想导师本师及诸佛法宝炳现道场)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光明众宝无量真净色尘(应预观成。令礼想时顿现。下五尘皆阿弥陀佛从我净心中变化所作。一一即导师全体法性。想云)

(  如来法身如虚空  化事住世难思议  我皆影现化事前  一心如法归命礼)

(下四拜偈同上)。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和雅微妙无量真净声尘(想天乐众鸟行树罗网无量妙音。及佛菩萨等所有一切法音。悉现道场)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身云华雨无量真净香尘(想依报正报一切众香悉现道场)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饭食禅法无量真净味尘(想今道场如在西方饭食行坐念佛念法念僧时不异)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德水微风无量真净触尘(想今道场如在西方澡浴经行盛华衣食禅触等时不异。次拈香云)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同佛授手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及诸圣众菩萨摩诃萨(愿一切时及临命终分明睹见)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一生补处菩萨摩诃萨(想无量无边阿僧祇等觉大士同时安慰授手)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无量无边诸大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阿[鞥-合+(白-日+田)]跋致同佛寿命十方往生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无量无边声闻弟子诸大菩萨摩诃萨(虽证小果。实似位菩萨)  一心顶礼极乐世界栏楯行树中诸菩萨摩诃萨(想无量栏楯行树炳现道场。我同在其中顶礼受法。已下悉同此意)  一心顶礼极乐世界宝池莲华中诸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极乐世界阶道楼阁中诸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极乐世界黄金地上娱天华乐诸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极乐世界盛众妙华广修佛事诸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极乐世界饭食经行诸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极乐世界闻音正念诸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一切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如是等诸大菩萨及十方三世一切菩萨摩诃萨(诸菩萨同受佛语同生西方同垂接引。下同)  一心顶礼舍利弗尊者.迦叶尊者.阿难陀尊者如是等诸大弟子及十方三世一切圣僧(想偈已。复想云)

(我及众生无始常为三业六根重罪所障。不见诸佛不知出要。但顺生死不知妙理。我今虽知犹与一切众生同。为一切重罪所障。今对弥陀十方佛前。普为众生归命忏悔。唯愿加护令障消灭。○想已跪云)。

普为法界一切众生。悉愿断除三障归命忏悔。(叩想云)。

(我与众生无始来今。由爱见故。内计我人 外加恶友。 不随喜他一毫之善。 唯徧三业广造重罪。 事虽不广恶心徧布。 昼夜相续无有间断。 覆讳过失不欲人知。 不畏恶道。 无惭无愧。 拨无因果。 故於今日深信因果。 生重惭愧。 生大怖畏。 发露忏悔。 断相续心。 发菩提心断恶修善。 勤策三业翻昔重过。 随喜凡圣一毫之善。 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拔我及诸众生。从二死海置三德岸。 从无始来不知诸法本性空寂。广造众恶。今知空寂为求菩提。为众生故广修诸善徧断众恶。唯愿十方诸佛弥陀世尊慈悲摄受听我忏悔。 想已仍跪於地。复叩云)。

至心忏悔。我弟子(某甲)及法界众生。从无始世来无明所覆颠倒迷惑。而由六根三业习不善法。广造十恶及五无间一切众罪。无量无边说不可尽。十方诸佛常在世间。依正庄严法音不绝。妙香充塞法味盈空。放净光明照触一切。常住妙理徧满虚空。我无始来六根内盲三业昏暗。不见不闻不觉不知。以是因缘长流生死经历恶道。百千万劫永无出期。经云。毗卢遮那徧一切处。其佛所住名常寂光。是故当知一切诸法无非佛法。而我不了随无明流。是则於菩提中见不清净。於解脱中而起缠缚。今始觉悟今始改悔。奉对[○@叩]诸佛弥陀世尊发露忏悔。当令我与法界众生。三业六根无始所作。现作当作自作教他见闻随喜。若忆不忆。若识不识。若疑不疑。若覆若露。一切重罪毕竟清净。我忏悔已。六根三业净无瑕累。所修善根悉亦清净。皆悉回向庄严净土。普与众生同生安养。[○@叩]愿阿弥陀佛常来护持。令我善根现前增进不失净因。临舍命时身心正念视听分明。[○@叩]面奉弥陀与诸圣众。手执华台接引於我。一剎那顷生在佛前。具菩萨道广度众生同成种智。(应三说。次起倡和云)。

忏悔发愿已。归命礼阿弥陀佛及一切三宝。

(想导师处中为我作忏悔主。一切三宝同为证明。想偈已。次起立执炉。想上三宝畟塞道场。我身语意如影响焰。若一若多无杂无障。旋绕法座安详而转。称云)。

南无十方佛(悉称赞净土者)  南无十方法(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即法界海。十方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  南无十方僧(此土西方十方一切僧宝悉趋向净土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三称。诵弥陀经诵毕复三称。称诵时随文入观历历分明。然名句文犹空鸟迹不可思议。故能徧十方界而作佛事。次归位置炉云)

自归於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  自归於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自归於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和南圣众(次别处西向如法端坐。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其观道略引要解於下)

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即助缘。声闻.独觉菩提名少善根。人天有漏福业名少福德。唯以信愿持名。则一一声悉具多善因福缘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闻慧)。执持名号(思慧)。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修慧)。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要解云。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行。至简易至直捷也。闻而信信而愿乃肯执持。不信不愿与不闻等。虽为远因不名闻慧。执持则念念忆佛名号。故是思慧。然有事持理持。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理持者。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也。利根一日。钝根七日。中根二三四五六日。而得不乱(此初学要期法。亦是随乐克期之法)。又利根七日。钝根一日。中根六五四三二日。而能不乱(此久学炼习法。上二种若七日未办。乃至多七。一一七中咸分利钝。此长期克办之法)。一心亦二种。不论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烦恼乃至见思先尽。皆事一心。又不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理一心(一心是所显。非所生。盖不论杂乱垢心。从来是一心。本不可乱。但迷强不显耳)。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理一心不为二边所乱。即修慧也。不为见思乱故。感变化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娑婆界中三有颠倒。往生同居.方便二种极乐世界。不为二边乱故。感受用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生死涅盘二见颠倒。往生实报.寂光二种极乐世界。当知执持名号既简易直捷。仍至顿至圆。以念念即佛故不劳观想。不必参究。当下圆明无余无欠。上上根不能踰其阃。下下根亦可臻其阈。可谓横该八教竖彻五时。所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且深叹其难信也。盖所持之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持一声。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也。余如要解所明。须悉研之。

受持佛说阿弥陀经行愿仪

二行合跋

余向於观经妙典蕴四疑焉。机收三辈九品逆恶不遮。而境细观深唯收胜种。一疑也。经既有先当观之。观文解亦判为初入门之要术。而观道却在第十有三。二疑也。利人日观成就。仅齐下品下生。亦是凡夫。诸观中细境广高。凡夫如何注想。三疑也。利人已成十二胜想。复令作於杂想。何异压良为贱。虽为曲解终未恰然。且本观经文。何又专属心劣凡夫。四疑也。 坚师初门一出顿释四疑。而修此初门胜观决可成就。然后妙典不付空言。如昏夜中落日重出。兴成破暗有大功勋。至於弥陀行仪。只就小本具足若观若行。随文入观是真受持。随观归诚是真信受。述而不作厥旨愈彰。末世弘经罕有其匹。因手录二行为跋其后云。

戊申夏同邑弟子胡净睿谨识

净土十要卷第三

(菩萨戒弟子刘学志捐资合刻观无量寿佛经.初心三昧门及弥陀经受持行愿仪。为荐亡室杨氏.李氏。早生安养。广度众生。同登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