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楞严经义海 » 首楞严经义海全文在线阅读

首楞严经义海卷第三

关灯直达底部

首楞严经义海卷第三(经一之三)翦三

(凡遇圆相即是标辞与?同其上文)。

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

(?心目是本尘劳为末若迷本之依处群末难除染污故名尘扰恼故名劳即通指二障也○标尘劳者通指烦恼所知二障)。

譬如国王。

(?真性也)。

为贼所侵。

(烦恼迷真也)。

发兵讨除。

(用智也)。

是兵要当知贼所在。

(兵人所执器也○标穷尽妄源也○解孤山曰发兵讨除喻修止观)。

使汝流转心目为咎。

(?示过也)。

吾今问汝唯心与目今何所在。

(总问所依也○标心为万法之源见为六根之首若知心见根本尘劳即清净也)。

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十种异生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

(?下文有十二类今举大数凡夫造业不同感果差别名为异生一切世间者举依显正也前举凡心在内后指佛眼在面欲取例已亦复然也○标圣凡心目亦同译人巧略凡夫识心在身内眼在面上文略其眼圣人青莲相眼在佛面识心亦在身内文略其心也)。

我今观此浮根四尘只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

(?以眼根色是不可见故指浮根圣凡既尔在己必然面与身中心眼定处也○标浮尘根假地水火风内外八法成体如蒲桃朵胜义根元一精明净色不可见心也○解槜李曰浮根四尘即外五根名浮尘根然内五根皆清净四大所造属不可见有对色也又内外五根皆具八法所成能造四大地水火风所造四尘色香味触今浮尘眼根中能造四大性不可见故指所造也)。

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只陁林今何所在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今只陁林实在堂外。

(?堂在园中林居堂外内外既分计宗危矣)。

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世尊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

(?定先后者欲破阿难在内之心不能如此次第见故)。

阿难汝瞩林园因何有见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

(讲堂身也阿难心也如来大众五脏也户牖根也○解孤山曰此三问将破心目之执故先定之)。

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

(?以慈摄也如父嘱子拊背而告此有三意一安慰其心令无恐惧二嘱其谛受令无忘失三示令许说无有虚妄故舒其手现慈相也下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盘门直道无异通至宝所故云一门清净果海众德具足故曰庄严真三摩提因行所履故名为路)。

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破妄意欲显真故略标宗叹德令其忻慕岂谓徒然谴责问知所归于是阿难伏而谛受○解阿难向以三名为请今如来但举三摩提者圆融三止举一即三故下云奢摩他路其意亦尔)。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反常理以致问引庆喜以直答)。

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

(只知据理直中不觉计宗危矣○解欲破执心在内故泛指其人以例之案定阿难之答也身喻内心堂喻人事林喻外物)。

阿难汝亦如是。

(?心在身内如人在堂)。

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

(解如人在堂先见如来)。

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

(?心能虚鉴内外俱缘故云一切明了向外既了万缘在内合知五脏○颇犹可也亦语辞也汝观众生可有此者○解以无有人先见身内故兹责问即是破也)。

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

(?腑脏内密设使不知筋脉肤浅宁容难了)。

必不内知云何知外。

(五脏同居最为亲昵万象离异诚谓疏遥若使不了身中岂合能观外物○解身内至近尚不见知况外物至远乎)。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境风外动妄想内熏识浪潜生为自心相空花幻化起灭无从不了本如遂成久执及推所在妄谓身中反覆穷研理无所据故佛结指令悟其非)。

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

(?身中无救身外必然不遇尊言莫悟斯旨故稽首于佛谢非立是以头至地稽留少时名稽首)。

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

(引喻例法伏受前非也)。

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

(室外之烛不及内明身外之心何能反照此计心有离身之过故下破之)。

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身外之理法喻正齐以此观之合无疑暗佛说了义可得同乎)。

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只陁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

(前云赴请此云乞食者乞食乃是常仪泛举为喻又前虽赴请未必僧尽余人乞食故此举也宿预也)。

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

(前问一食众饱今答躯命不同反前问也意显心若离身即同他食他食既非我饱心知何关我身身心相外自他可例○解孤山曰提奖阿难在赴请日为他演法事应隔宵故指即日循乞为例)。

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

(?牒也)。

身心相外自不相干。

(定其相外外犹离也心既离身不相干涉如前所答一人食时不令众饱)。

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

(释成其相心若在外理合如是文显可见○标眼见心不知也)。

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阿难答言如是世尊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

(?具云兜沙罗此云霜佛手柔软如兜罗绵三十二相中一相也眼属身分心若离者合不分别若分别者应不离身以不离故名为相知故此责云若相知者云何在外○解槜李曰兜罗此云细香)。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可知)。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

(双叙别立文显易知)。

佛言处今何在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

(知外而不知内非根如何此即妄计识心潜立五根里)。

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

(?琉璃喻根眼喻于识眼根色净不能碍心同琉璃碗不碍于眼随照一境心随根知若此成立乍观可尔洎乎推破同喻不成)。

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无障碍者潜根内故。

(但知妄计不觉随语过生下文即破)。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

(略牒语简可以意知)。

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不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

(远观物象近见琉璃问答极成故云如是)。

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

(喻则近远俱见法则唯见山河既失近观何成同喻法喻不等潜根理亏下更纵破今无所据)。

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

(设使见眼即成敌对云何前言随即分别此有自语相违过也)。

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

(结成法喻不齐过也二过既彰潜根理丧○标若不见眼法喻不齐○解真际曰喻见琉璃法不见根纵许见根根即是境若是境者不得言随以前文云彼根随见随即分别故)。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

(标已上破潜根境)。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众生身腑脏在中窍冗居外有脏则暗有窍则明我今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

(?此中立意复宗归内最初所计心在身中佛即推徴不合在内以不能见身中物故由此转计身外潜根及至穷研二俱不当再思理道在内义长遂立脏暗窍明责无不见内过七窍明露五脏黯然开窍缘明合眼对暗明暗若见内外俱缘由是在内决无所惑○标白虎通云五脏即肝心肺肾脾六腑者即五脏之宫府也胃为脾之府膀胱为肾之府三焦为命之府胆为肝府大小肠为心府肺府○解私谓初计心在身内佛以不见腑脏为破次计在外复招身心相离之难又计潜根且乖琉璃笼眼之喻今立内外欲免前之三过也何者良以有脏则暗故见暗时即名为内何必须见身内之物耶有窍则明故见明时即名为外岂应更责外不相干耶内外若成自显此心不在一处亦异潜根也然虽云见外所执心体还成在内以开眼见明不同灯在室外故)。

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对眼。

(??讫标对与不对俱不成理)。

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

(?对眼在前前岂成内)。

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

(若谓不论前后但是见暗便即内者汝处幽室无三光时此室黯然应是汝内以同暗故焦腑即内也应立量云汝处幽室应汝焦腑以是暗故同汝见暗)。

若不对者云何成见。

(未曾见有境不对眼而称见物)。

若离外见内对所成。

(牒转计也此计由前以暗室暗例眼前暗不合成内恐彼计云我所见暗与暗室暗二体不同何也彼暗室暗是身外暗名为外见以是开眼之所缘故我所见暗是身内境名为内对以是合眼之所缘故今取合眼所对之暗名为见内非同所见室中暗尔如何不得见暗名内故此牒也然诸师叙计殊不分明盖谭人巧略但牒而已有智请详无执麻矣○解此纵计也)。

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见面若不见面内对不成。

(?夺破也设许合眼对暗名见身中亦应开眼对明而见自面内属于暗尚许返见面属于明岂无返见一成则俱成一破则俱破故云若不见面内对不成○解牒计难之若谓合眼见暗名为内对焦腑义者何不开眼见明亦有外对面目之相乎外相既无内义安在)。

见面若成。

(复以前难纵其所计)。

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何成在内若在虚空自非汝体。

(?设汝执言能见面者汝心及眼应处虚空以眼境相对方成见故若许处空显是在外如何复执心居身内又若在空即同他人自然不是汝之心体此之二过应立量云汝之心灵定不在内见汝面故犹如他人破次过者但改宗云定非汝体同喻如前)。

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

(汝或执言虽见我面定是我体即复破云佛亦见汝应是汝身应立量云如来之身定是汝体见汝面故如汝心眼设或不许佛身是汝汝之心眼亦非是汝便同前文自非汝体也)。

汝眼已知身合非觉。

(又若汝心能见面者本分身处应无知觉以在眼根处虚空故身若有觉眼必无知在一不在一经文巧略故不言也○解汝眼在空空中有知知既离身身合无觉)。

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

(?必汝现今眼根自知身处自觉非互阙者须有二心知即心也凡有心者皆当作佛岂汝一身成两佛耶此之四段展转破逐皆由前文内对所成见面之执妄情纷扰执计多端故尽破之令无所救○解所执与难岂其然乎盖防至纯者耳)。

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

(不言见明为外者略也又见外为成见内从正计结也)。

阿难言我常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引教也第八本识变生三境故云心生法生境界风动能起识浪故云法生心生今虽通举要取后句法生心生以为据也○解孤山曰心生法生境从心起也法生心生心逐境迁也)。

我今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亦非内外中间三处。

(?现今思惟诚有缘虑及推所止三处元非应知随境而生心与境合境既不一心亦随多颇合佛言必无虚论○解根与尘合故心随生亦非三处翻前四计也内即在内见内外即在外中间即潜根)。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

(?牒前计也)。

是心无体则无所合。

(既言因法有心应知心本无体无体言合理必不然一法云何合斯之谓矣)。

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

(若汝坚执无体能合十九界第七尘体毕竟无亦应有合世间学者谁信有之故云不然○解心既随合而有则自无体若本无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与七尘一俱无体亦应能合彼既不尔此云何然以界但十八尘唯有六故)。

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

(?挃犹触也以手触身必先知觉既言有体不无所止内外二处必从一缘故今双诘难同前破○解既无来处心体自无)。

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

(?转救也若如前难令见而等理恐不然以心能鉴觉但名为知眼有照明方称曰见若将心知为眼见者必无此理故云非义○解真际曰阿难意谓见自是眼心但能知不可以心为见故云非义而不知根不自见心依根见故下破其眼独能见)。

佛言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

(?引喻难也如世间人称见外者必待出门方名人见若人居室门岂自见门眼也人心也汝称眼见理恐不然)。

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

(举事破也若眼名见死者眼存心识离体岂说有见有见非死死必无见称见在眼不其谬哉)。

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为复一体为有多体今在汝身为复遍体为不遍体。

(一多心体也遍局身体也余文可知)。

若一体者则汝以手挃一肢时四肢应觉若咸觉者挃应无在若挃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

(破一也心体若一四处咸同一肢受触四应俱觉设许俱觉失本触处故云无在若觉元所触处一体之义岂存○解孤山曰挃应无在者谓非定在一肢也)。

若多体者则成多人何体为汝。

(?破多也汝心唯一岂合言多若许多心汝亦多体多体之内谁为阿难故云何体为汝○解若言四肢各自有心故触一肢余肢不觉则成四人何肢是汝)。

若遍体者同前所挃。

(?破遍也挃一肢时四肢应觉故云同前○解同一体也)。

若不遍者当汝触头亦触其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今汝不然。

(?破不遍也若汝执心不遍身者头足之触同时而下一合有觉一当不知今汝咸知孰成不遍故云今汝不然○解既俱触俱觉则非不遍)。

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

(标已上破随合竟)。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

(?引教文也)。

如我思惟内无所见外不相知内无知故在内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义。

(合教理也不相知者合云外又相知恐文误耳)。

今相知故复内无见当在中间。

(正立中也○解相知故不在外尘内无见故不在内根)。

佛言汝言中间中必不迷非无所在今汝推中中何为在为复在处为当在身。

(?若心在中中应无惑必有所在何者为中故举身处以定中位○标在身在处义无所取)。

若在身者在边非中在中同内。

(?若汝于身立中位者身有中边若居身中与内何别应合见内若就身边边则非中便有自语相违过也○标身中如前执心在内)。

若在处者为有所表为无所表无表同无表则无定。

(解若无表示心则无体若有表示中则无定)。

何以故如人以表表为中时东看则西南观成北表体既混心应杂乱。

(?若身外处立中位者必须约表何处见中若不可表即毕竟无犹如兔角若可表示即成不定东西南北皆可道故能表既乱心应混杂理应不然○标无表同龟毛兔角有表中位四望不定)。

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眼有分别色尘无知识生其中则为心在。

(?身处二种非我立意眼色为缘生眼识者岂非尊言今约根境两楹之间以立中位心在此也根能照境故云分别)。

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之心体为复兼二为不兼二。

(以此为中为复兼带根尘二法为不尔耶○标兼与不兼义无所取也)。

若兼二者物体杂乱。

(?因心所兼根尘相杂尘亦分别根亦无知物即尘也体即根也○标物是境亦有心分别体是根亦带心有分别世间不成安立)。

物非体知成敌两立云何为中。

(?今若不杂物自无知体自照境宛成相敌但有二相中云何存○标阿难救云虽兼于二物体不杂物非体知者物不知体自知若如此佛破云物是境境既无知体是根有知一知一不知成敌如牛角相对也○解资中曰物无所知体有所知故云物非体知知与无知相形而立故云成敌两立)。

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无体性中何为相。

(?不兼根故名为非知不兼境故名非不知二义既非将何以表心之体性体性不有中位自无○标其义转疏也非知者去根也非不知者无境也根境既无非犹无也自无中位云何分中○解离知不知之外复以何相表心有体既无体性将何为中)。

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

(标已上破中间竟)。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昔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法轮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着名之为心则我无着名为心不。

(?既非内外中间即知心无所着而不知佛意破妄无体令识本真如云三际求心心不有心不有故妄元无妄心无处即菩提生死涅盘本平等不了此意谬指其文妄立无着○便谓合教举世修行多作此计但一切时都无所着即我真心而不如执此无着亦是妄想楞伽经云无心为心量我说为心量故下破之)。

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着者为在为无。

(汝言一切无着一切不出水陆空行即汝无着之心决定于彼一切法上为在不在在即着也若在不在二俱有过如下破之○解私谓欲破无着先以外境定之在即有也)。

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云何不着。

(?无者不在也若此决定不着诸法何处是心名为不着便同世间龟毛兔角毕竟无体体既全无而欲名谁为不着耶○解无者心不见境也境既本无心何所离而云无着耶)。

有不着者不可名无。

(?若此不着之心是有体者则不可言不在一切无犹不在也○解有不着者心见其境也境若是有心则成着岂名为无耶)。

无相则无。

(?指初过也无即不在也相即一切也不在诸相即是无体如兔角等)。

非无则相。

(指次过也非无有体也体若必有即在一切故云即相)。

相有即在云何无着。

(结前非也相若有心则名为着云何安立不着义耶○解谓境亡则心灭心存则境生夫相不自有由心在故有心不自无由相尽故无是以有相而言无着者理不可也昔支慜度云但无心于万境万境未尝无诘其所谈稍似今计肇师破云此得在神静失在物虚以经验之亦未为得)。

是故应知一切无着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此上七段破妄所依竟然凡情所计虽复万差因依之处不过此七欲推妄体先破所依其犹城?则贼亡巢倾则卯覆徴虽有七处则唯五第四第七无别处故随合无着似破能依正意在所详之可见○解孤山曰总此七番似破四性在内潜根见内似自性在外似他性中间似共性随合无着似无因性故龙树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是知如来七番逐破使介尔妄心无逃避处妄贼既除真王得显无生之理于兹见矣利根上智已合潜悟但为中下之辈更广说耳私谓若四性未破此觉了心世而非谛破性执已乃名世谛世谛虚假犹存于相若破此相方名真谛亦曰第一义谛故天台云世谛破性真谛破假假破即相空性破即性空由是言之经文七番义舍三空也资中判经从初至第二卷破心见二执以显人空从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至第三卷破阴处界等以显法空余爱流师善分义趣但未知人法皆有性相耳洎下富楼那章只是总显前之二空故曰令汝会中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一乘寂灭场地)。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此下皆咨求法要恭敬之仪也梵汉两仪听众咸坐欲有所问从座而作如理请益则起更端则起将有承听必须复坐经有退坐一面儒有居与汝言皆令摄仪受法无谬也言座起者从法空体起悲济用也)。

偏袒右肩。

(袒肉袒也致敬之极西方俗仪见王者必肉袒示非敢有犯佛教亦随此用然此以表将荷大法之重担耳)。

右膝着地。

(胡跪也屈智就理期悟入故皆言右者顺而无逆)。

合掌。

(信解冥符俾悟入也已上皆身业)。

恭敬。

(意业也谨肃曰恭仰重曰敬)。

而白佛言。

(此上皆是经家缀葺叙敬仪也下即口业)。

我是如来最小之弟。

(斛饭之子得道夜生于诸弟中是最小故)。

蒙佛慈爱虽令出家犹恃憍怜所以多闻未得无漏。

(见惑虽除俱生全在至下方得第二果故○解孤山曰犹在预流未得四果永无三漏又于大乘未得初住中道无漏)。

不能折伏娑毗罗咒为彼所转溺于淫舍当由不知真际所指。

(?真实边际即至极义此即大教所指示处悔过责躬遭难未证盖由不知此所指处即如来藏体也)。

惟愿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诸阐提隳弥戾车。

(涅盘经云一阐云信提云不具信不具足名曰阐提或云焚烧善根此即断善根众生也弥戾车此云乐垢秽人此等全不识佛法即边邪不正之见由不正见即谤正法死堕边地永不识佛隳毁也阿难请意自得正修识知真际即离邪见庶几成佛亦冀展转令无信根断善众生毁灭邪见识佛正法自利利他始为正请○解阐提正云阿阐底迦此翻无欲谓不乐欲涅盘也亦言一阐底柯此翻多贪谓贪乐生死不信正法也弥戾车恶见也)。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钦闻示诲。

(?请罢展礼深乐闻也倾心渴仰翘诚伫望敬闻开示诲令得入)。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

(将陈法利宜先表报警动令信也前放顶光表体无说此从口放欲显言诠声色用中无非智体种种百千具足众德破无明闇如日之照)。

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三种世间不离本觉名佛世界四大分湛诸根妄生故云六种无明坚厚土石成形震动既属佛光妄本必为智?六种动相如华严经说)。

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

(六情妄隔国土殊形妄执既融十方开现)。

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

(妄执未融六情殊隔真智一发法界洞然唯为自他故成一界即欲说如来藏心之先瑞也)。

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因果不二不二之体本周法界名大菩萨无明即明无所移动皆住本国冥合此理随顺不逆名合掌承听大众将悟斯理故今预此表示法华说一乘竟十方世界通为一佛国土亦表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第三未经大众领悟是此表也○解此中现瑞凡有四意谓教行人理也口放种种光表从一理演出众教即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也六种震动表依教修行破六根惑即一根既反源六根成解脱也十方合成一界表十界染净同一真心即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也诸大菩萨皆住本国表行门虽殊各证本理即归元无二性方便有多门也○标初破妄心者心有真妄见有正邪一法二义由众生一念而起故先破妄心心为万法之源是体见为六根之首是用苟得体用即寂而照或迷心逐物即生死轮回故破妄显真如来藏即当人一真法界绝缘绝相法身之体如如之境)。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又聚。

(?凡夫外道常等四例声闻缘觉无常等四故云种种无始无明熏习成种种必有果子子相生熏习不断如线贯珠次第相连名恶又聚恶又梵语此云线贯珠经云诸法于识藏藏于法亦然更?为果性亦常为因性应法师云恶又树名其子形如没石子彼国多聚以卖之如此间杏仁故以为喻喻惑业苦也)。

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

(失正堕邪也不叙五道故云乃至二乘心行理外亦同邪见不入正理名外但修邪因名道梵云魔罗此云杀者)。

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明失所以也迷真习妄种苦求甘沙饭异因宁论劫数心期正觉果入迷伦自谓真修焉知妄习不循至教但纵臆谈一失通涂莫返幽径悲夫○标业惑苦三不出四谛十二因缘也净意菩萨所造此论云因缘所生法彼唯三所摄烦恼业及苦次说应当知烦恼初八九无明爱取业二及以十行有余七说为苦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三摄十二法从三故生二从二故生七从七复生三是故有轮转一切世间法唯因果无人声闻观此十二因缘为四谛无明爱取行有此五缘为集谛识至老死七缘为苦谛彼十二断灭为灭谛若于缘生如实能知为道谛)。

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标指也)。

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正显也众生受身轮回五道莫穷初际故云无始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故曰攀缘造善恶因受苦乐报死此生彼皆因此心故云根本不了是妄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故云为自性者吁嗟世人莫不用此攀缘妄心以为真性执妄心为佛心恃此修行转增我慢涅盘经云是诸外道无有一法不从缘生计为常者悉是颠倒○解槜李曰攀缘心即有为缘生生灭心也此心揽妄尘为体缘会即有缘散即无)。

二者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

(?标指也菩提智果涅盘断果二果本具故云无始所依之性本来不与妄染相应故云元清净体何者是耶下云)。

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正显也第八梨耶于诸识中最极微细名为识精此微细识有二种义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觉义即是此文元明元明者本觉也不觉即是无明生灭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识精从此变起根身种子器世间等名生诸缘识相既现元性即隐名缘所遗者遗失也故下文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对法经云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盘证得斯之谓矣○解孤山曰菩提了因佛性也涅盘缘因佛性也元清净体正因佛性也识精犹心性也其性本来即寂而照故曰元明随染缘则成九界随净缘则成佛界故曰能生诸缘虽染净俱缘而得失两异净得真性染失真性今别指染缘故曰缘所遗者)。

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本明周遍含里无余妙觉湛然斯须匪离步步是道故云虽终日行○日用罔知故云迷不自觉真所谓持珠乞丐怀宝迷邦枉受沦踬诚可怜愍○解日用不知是谓不觉)。

首楞严经义海卷第三

音释

(之欲切视也)。

(尼质切进也)。

膀胱

(膀音傍胱音光)。

(陟栗切撞也)。

(许规切坏也)。

弥戾车

(梵语也亦云蔑隶车此云恶见戾郎计切)。

(胡误切与互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