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杂释 » 读书杂释全文在线阅读

卷十四

关灯直达底部

鐘鼎彝器款識

諸旅鬲敕字說

薛尚功《鐘鼎彝器款識》載《諸旅鬲》文曰:「諸旅作尊鬲,其子子孫孫,永寶用敕。」薛釋云:「敕,得非人君所賜,而著其敕命邪!然敕自唐朝方用,此周器也,而謂之敕,不可得而考矣。」鼒按:《詩·楚茨》「既匡既敕」。箋:「天子使宰夫受之以筐,祝則釋嘏辭以敕之」云云。《說文》云:「敕,誡也。」蓋敕者自上命下之辭,周時已有之,見於經籍者,如:《易·噬嗑》之「剌法」、《書·多士》之「剌殷命終於帝」、《周禮》「飭百工」、《月令》「飭有司」,知周時已有此語也。至漢時人,官長行之掾屬,祖父行之子孫,皆曰敕。《漢書》凡數十見。《陳咸傳》言:「公移敕書。」孫寶之告督郵,何並之遣武吏,俱載其文為「敕曰」。又,《晉書·何曾傳》:「人以小紙為書者,剌記室勿報。」則晉以前,固上下通用之。至北齊,樂陵王百年習書數敕字見殺,則是南北朝時,朝廷始專之,而臣子不敢用此。鬲或祭祀用之,託於祖考,命子孫者;或出於尊長之賜,亦可云敕,不必人君所賜,而始著其敕命也。《釋名·釋書契》曰:「敕,飭也。使自警飭,不敢廢慢也。」然則敕固書契之一事邪。又,《詩毛傳》:「敕,固也。」《書孔傳》:「敕,正也。」《廣雅·釋言》:「敕,謹也。」其或戒子孫以正,固警飭之義,尤於古人銘器之道為得也。

漢碑

後漢人訛敕為勑

鼒又按:敕之從束,從攴,蓋取約束,而加以攴,誡之至也。後漢人始訛為勑,今《易》、《書》、《詩》經文皆作勑者,沿蔡邕《石經》而未嘗改也。《說文》敕字在《攴部》。勑字在《力部》,曰:「勞也,從力,來聲。」陸德明《釋文·條例》曰:「來旁作力,俗以為約勑字,《說文》以為勞俫之字。如此之字,改便驚俗,正不可不知爾。」顧南原《隸辨》云:「誡敕之勑,從攴,從束;擊馬之刺乃從朿,本是兩字,後人訛敕為敕,又訛朿為來,展轉相訛,遂以勞勑之勑為敕」。此說足以破《六經正誤》之謬矣。蓋此字前漢人猶作敕,《漢書》諸列傳數十敕字可考。《後漢書》始變為勑,今《華山廟碑》、《史晨後碑》、《唐公房碑》、《衡方碑》作勑,碑皆後漢人所書;西漢石刻絕少,無可考耳。徐浩《古跡說》以《華山廟碑》為蔡中郎書,知其作勑者,與《石經》同誤也。

癘字借為砥厲字

厲字借為疵癘之癘,經典多有之矣。而借癘字為砥厲之厲,則漢碑中多有之。《衡方碑》「砥仁癘□」,武斑碑「□癘吏士」,鍾繇建安廿四年閏月九日上表有云:「今征南將軍運田單之奇,癘憤怒之眾。」皆癘為厲,知古人通之例最博也。

假爾遐邇省文

漢碑中凡遐了多作「假爾」,蓋假為遐形聲相近之字,爾為邇之省文。《詩》「假樂」,《禮記》作「嘉樂」。《左傳》「傅瑕」,《史記》作「甫假」。

醵錢

漢碑中多列醵錢人姓名,或稱字,今鄉里修建祠、宇、橋、閣多用此例。又,子孫置買塚地,多刻石紀其原起,並立條約,漢碑已有之。《隸續》載《真道塚地碑》中有「真道字直中,以錢八千」云云,是紀原起之例也。又有「子孫但得宿山居留,不得爭舍地」云云,是置條約之例也。

文選

揚雄甘泉賦

《文選·甘泉賦》「正瀏濫以宏惝兮」注:「孟康曰:『瀏,清也。』服虔曰:『惝,大貌,音敞。』善曰:『瀏濫猶言清淨而汎濫也。』」鼒按:服云「惝,大貌」,蓋以惝字為敞之借字。李善承孟康「瀏,清也」之注,而謂「瀏濫猶言清淨而汎濫也」,望文生義,殊為不詞。上云:「仰撟首以高視兮,目冥旬而亡見」,下云:「徒徊徊以徨徨兮」,又云:「據令軒而周流兮」,皆從眺望生義。此句下云「指東西之漫漫」,亦當從眺望生義。《淮南·原道訓》:「劉覽遍照」,高誘注云:「劉覽,回觀也。」又云:「劉讀留連之留。」此瀏濫,即劉覽之通字,正謂高視而亡見,回觀而宏敞者又「東西之漫漫也。」舊說非。又「皋搖泰一」,如淳注:「皋,挈皋也。積柴於挈皋頭,置牲玉於其上,舉而燒之,欲近天也」。張晏曰:「招搖、泰一,皆神名。」鼒按:《選注》當云:「張晏作招搖」,才分明。蓋如淳《漢書》本自作皋搖,故有挈皋之訓。張晏《漢書》本自作招搖,故有神名之訓。《文選》從如淳本錄注家,又采張晏注,故謬亂耳。今《漢書》作「招繇泰壹」。繇與搖同,壹與一同。又,「登椽欒而羾天門兮,馳閶闔而入淩兢」注:「服虔曰:『椽欒,甘泉南山也。淩兢,恐懼貌。』」鼒按:登椽欒、羾天門、馳閶闔,皆指地言;則「入淩兢」,亦當指地言。若云:入恐懼貌,則不詞。《漢書》顏師古注曰:「入淩兢者,亦寒涼戰栗之處也。」得之矣。蓋由椽欒,則天門,而閶闔,而淩兢,皆等而益上之詞。

司馬相如上林賦

《上林賦》「載雲䍐」句,《漢書注》引張揖云:「䍐,畢也。」《文選注》曰:「車也。」鼒按:此畢,非《詩序》「齊襄公好畢弋」之畢,彼乃《爾雅》「濁,謂之畢」,所以掩兔也,此則車名。按《晉書·禮志》:「今當臨軒遣使,而立五牛旗,旄頭畢䍐並出。」《西京雜記》:「輿駕祠甘泉、汾陰,備罼䍐、御馬。」亦曰旗名。蔡邕《獨斷》:「前驅有九旒雲䍐,闟戟皮軒。」《梁武帝紀》:「齊帝命帝乘金根車,駕六馬,置旄頭雲䍐。」又,張平子《東京賦》:「鸞旗皮軒,通帛綪旆,雲䍐九斿,闟戟翏轕。」注云:「雲䍐,旌旗之別名也。」潘嶽《藉田賦》:「五輅鳴鑾,九旗揚旆。瓊鈒入蕊,雲䍐唵藹。」注云:「雲䍐,幡也。晻藹,盛貌。」又,梁簡文帝《大法頌序》:「雲䍐乘空,句陳翼駕」,《南郊頌序》:「雲䍐徐回,鳴鐃韻響」,皆車旂之名。

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射干有二

按「射干」之說有三:《文選·子虛賦》:「其上則有鵷雛孔鸞,騰遠射干。」注引張揖云:「射干,似狐能緣木。」又,《一切經音義》十四引《子虛賦》司馬彪、郭璞等注亦云:「射干,似狐而小,能緣木。」又,《一切經音義》六引《廣志》云:「射干,巢於絕岩高木也。」此皆解為獸名。《楚詞·湣命》:「握荃蕙與射干兮。」注云:「射干,香草。」《上林賦》:「稿本射干。」《選注》郭璞注云:「射干,十一月生香草也。」引司馬彪亦云:「射干,香草。」又,《高唐賦》:「青荃射干。」注引郭璞《上林賦注》云:「射干,今江東呼為烏箑。」此皆解為草名。《神農本草》云:「射干,亦名烏扇,一名烏蒲。」《名醫別錄》云:「射干,一名烏翣,一名烏吹,一名草薑。」《廣雅·釋草》云:「鳶尾,烏箑。」皆不言其香。鼒謂:射干為香草,王逸、郭璞、司馬彪之注非漫言也。《易通卦驗》云:「冬至,蘭、射干生。」《後漢書·陳寵傳》云:「冬至之節,陽氣始萌,故十一月有蘭、射干、芸、荔之應。」蘭與芰、荔皆香草,知射干固其類也。又,《大戴禮·勸學篇》:「西方有木,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西臨百仞之淵,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荀子·勸學篇》語與《大戴禮》同。楊倞注云:「《本草》藥名有射干,在草部中。又,生南陽川穀。此云『西方有木』,未詳。」鼒按:《本草圖經》云:「高二三尺」,而《戴記》、《荀子》俱云:「莖長四寸」,抑同名而異物歟?

司馬相如封禪文㔻字

鼒嘗言㔻字,一在不字之中間,字本作㔻。偶讀司馬相如《封禪文》:「王者之丕業」句,《文選五臣注》作平,今本作卒。按:此本作㔻,與平字、卒字形近故訛也。武進李兆洛《駢體文鈔》從㔻。

嵇康養生論豚魚解

《養生論》「豚魚不養」句,注引《神農本草》曰:「豬肉,虛人不可久食。」又曰:「豬肉損人,與豬同。」又曰:「豚魚無血,食之皆不利人也。」鼒按:注皆誤,此豚魚謂河豚魚也;有毒,殺人,故曰不養。

雜記

庚信對燭賦

庚信《對燭賦》:「銅荷承淚蠟。」吳江吳兆宜注引《拾遺記》:「周穆王有鳳腦之燈,水荷以蓋其上。」按:所引非也。彼雲荷蓋其上,則非承淚蠟之物,今人於燭筌下,以圓銅片承之,即此物。形圓故得名銅荷,與下句「鐵鋏染浮煙」為類。

庚信小園賦

《小園賦》云:「鎮宅神以薶石。」吳兆宜注云:「《荊楚歲時記》:十二月暮日,掘宅四角,各埋一大石,為鎮宅。」鼒按:此即史遊《急就篇》所謂石敢當也。《急就篇》注云:「衛有石碏,鄭有石葵,齊有石之紛如,其後亦以命族。敢當,言所當無敵也。」按《淮南萬畢術》:「埋丸石於宅四隅,搥桃核七枚,則鬼無能殃也。」《繼古叢編》云:「吳民廬舍、街衢、直衝必設石人,或植片石,鐫曰『石敢當』,以寓厭禳之旨。」今居民於牆隅置片石,刻「泰山石敢當」五字,其由來遠矣。

澑字活用

今人以澑為霤,自宋人始。偶思澑字有活用者,甚妙。《摭遺》載江南李氏宮中詩:「紅錦地衣隨步縐,佳人舞徹金釵澑。」范石湖詩:「不管低鬟釵燕澑」,皆謂釵墮也。又澑字皆謂自上垂下,有作橫轉用者。蕭至忠詩云:「幣地金聲初度曲,周堂玉澑好傳杯。」言杯之周一轉也。又按:霤字力救切,無讀作平音者,今村俗師儒讀如畱音,誤也。然考《淮南子》「牢籠天地」注云:「牢讀如屋霤之霤。楚人謂牢為霤」。是古亦有此音矣。

塑字不見經傳

今世捏土,肖鬼神象曰塐,亦作塑。此字不見經、傳,漢魏六朝碑版亦不見。始見於《廣韻》,云:「像也。」元稹詩有「匡床坐如塑」之句,宋以後詩人多用之。又,《程子語錄》:「謝顯道云:明道端坐如泥塑人。此唐人俗字也。」

當家

《酉陽雜俎》:「魏貞謂周告曰:『汴州周簡老義士也,復與郎君當家,今可依之,告因拜之為叔。」今北人皆呼同姓為當家,是古語猶存。又,范石湖詩:「村莊兒女各當家。」

說文無巔字

《說文》無巔字,所云山顛,猶之山頂、山腰、山額、山足也。徑作巔字,有何意味?山領亦然。

杜詩船字作衣領解

錢牧齋箋杜詩「天子呼來不上船」云:「舊注以船為衣領,不上船,是披襟見帝,大謬。」又引《字書》引《續演繁露》云:「蜀人呼衣繫帶為穿,俗因改穿作船」,以證杜詩舊注之誤。按:此皆不識衣領訓船之故,而相與駭而怪之。舟之為言,周旋也。《詩》曰:「何以舟之。」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