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杂释 » 读书杂释全文在线阅读

卷一 周易

关灯直达底部

童牛之牿

《說文·告部》:「告,牛觸人,角箸橫木,所以告人也。從口,從牛。」《易》曰:「僮牛之告。」今本僮作童。按《九家易》、《鄭志》、虞氏《易》,僮俱作童,是也。《釋名·釋長幼》云:「牛羊之無角者曰童。」楊雄《太玄經》云:「童牛角馬。」明童牛者,無角之稱。又,今本告作牿。《釋文》引劉歆注云:「牿之言角。」按牿為牛馬牢,非角也。九家《易》、虞氏《易》作告,也《說文》同。鄭本作梏,謂施梏於前足,是也。《鄭志》:「冷剛問:『《大畜·六四》「童牛之梏,元吉。」注:「巽為木,互體震,震為牛之足,足在艮體之中,艮為手,持木以就足,是施梏。」又《蒙·初六》疏云:木「在足曰桎,在手曰梏。」今《大畜·六四》「施梏於足。」不審桎梏手足,定有別否?』答曰:『牛無手,以前足當之。』」今按:童牛無角,施梏於前足,亦與許氏義不相背。則告、梏俱會意、轉注之字。今作牿者,非也。

信及豚魚

《爾雅·翼》曰:「河豚每三頭相連,號為一部。諺云:『得一部,典一袴。』冬至日輒至,應《中孚》十一月卦。『信及豚魚』,河豚也。」解最新奇。

祇既平

《易·坎卦》:「祗既平。」《釋文》云:「京本作禔。」虞仲翔注亦云:「禔,安也。」《說文·示部》云:「禔,安福也。」引《易》曰:「禔既平。」據叔重、仲翔說,知孟氏本作禔也。王弼作祗,祗與禔古字通。《復卦》:「無祗悔。」《釋文》云:「王肅本作禔。」《史記·韓長孺傳》:「禔取辱耳。」注云:「禔一作祗。」是古字通之證也。張參《五經文字》則作袛,謂作祗者非。鼒按:《五經文字》之說非也。《說文·衣部》:「袛,袛裯,短衣。」義迥別,無可通。惠定宇《本義辯證》信之,過矣。又《釋文》引康成注云:「祇當為坻。」按《爾雅》、《毛傳》、《說文》三書訓坻為小渚。《詩·甫田》:「如坻如京。」箋云:「坻,水中之高地也。」與坎相對,為義實勝諸家。

寘於叢棘

《周官》:「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虞翻注《易·坎卦》「寘於叢棘」云:「坎多心,故叢棘。獄外種九棘,故稱叢棘。」是九棘不獨外朝有之矣。鼒按:仲翔獄外種九棘之說,經典雖無所考,而漢、唐間說經者,亦群以叢棘為外朝之左右九棘。鄭康成注云:「天子外朝,左右九棘之象也。」「上罪,三年而赦。中罪,二年而赦。下罪,一年而赦。不得者,不自思以得正道,終不自改而出諸圜土者殺,故曰凶。」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九家易》曰:「坎為叢棘,又為法律。按《周禮》:『王之外朝,左九棘,右九棘,麵三槐,司寇、公、卿議於其下。害人者加明刑,任之以事。上罪,三年而赦。中罪,二年而赦。下罪,一年而赦也。』」劉表作「示於叢棘」云:「眾議於九棘之下。」範甯引《易》作「繼作徽纆,示於叢棘」云:「古疑獄三年而後斷。」又後漢陳寵上疏云:「文王重《易》六爻,而列叢棘之聽。」說並相同。鼒謂:外朝九棘,《周禮》列之《秋官》,則為聽獄之所,無可疑者;不獨《王制》「大司寇聽之棘木之下」一語,足為證也。

百穀草木麗乎土

《說文·艸部》:「{艸麗},艸木相附,麗土而生。從艸,麗聲。《易》曰:『百穀艸木{艸麗}於地。』」今作「百穀草木麗乎土」。按虞氏《易》作「麗乎地」,《釋文》云:「王肅本作地。」又《一切經音義》引作:「麗於地」。經典皆以天地對言,則引當作地,王弼本妄改之耳。又草,古皂字,今為艸木字。

㠯事遄往

《說文·辵部》:「遄,往來數也。從辵,耑聲。《易》曰:『㠯事遄往。』」今文㠯作已。按《廣雅·釋言》云:「已,㠯也。」知㠯與已通。《釋文》云:「㠯本作以。」知古本亦作以,以、已皆得能㠯也。虞翻本作「祀事遄往」。注云:「祀祭、祀坤為事謂二也」。張惠言曰:「二簋用享,故舉祀事。」又注云:「祀,舊作已也。」知虞氏所見本,亦有作已者矣。

其人天且劓

宋胡瑗謂《易·睽卦》「其人天且劓」,「天」當作「而」。鼒按:瑗說是也。黥額為天,雖馬融、虞翻舊注如是,而他書更無可證。篆書「天」字作�,「而」字作�,形本相近,故「而」誤作「天」也。「而」為「耏」之省,《漢書·高帝紀》:「耏以上請之。」注引應劭曰:「輕罪不至於髡,完其耏鬢,故曰耏。」又曰:「耏字從彡,髮膚之意也。」《後漢書·陳寵傳》注亦曰:「耏者輕刑之名也。」鼒又按:《說文》曰:「而,頰毛也」,故省彡亦通。

其形渥

《易·鼎卦》:「其形渥。」九家、虞氏作「其刑渥。」九家注云:「渥者厚大,言罪重也。既覆公餗,信有大罪,刑罰當加,無可如何也。」虞注云:「謂四變時,震為足,足折入兌,故鼎折足,兌為刑。渥,大刑也。鼎折足,則公餗覆,言不勝任。象入《大過》,死凶:故鼎折足,覆公餗,其刑渥,凶。」鄭氏作「其刑剭。」注云:「糝謂之餗。震為竹,竹萌曰筍,筍者餗之為菜也,是八珍之食。臣下曠官,失君之美道,當刑之於屋中」。《周禮·司煊氏》:「邦若屋誅,則為明竁焉。」注云:「屋讀為『其刑剭』之剭。屋誅,謂所殺不於市,而以適甸師氏者。」又,《漢書·敘傳下》述哀紀「底剭鼎臣」,注引服虔云:「底,致也。《周禮》有『屋誅』,誅大臣於屋下,不露也。《易》曰:『鼎折足,其刑渥,凶』,謂誅朱博、王嘉之屬也。」義與康成《易》、《禮》兩經注同。鼒謂服、鄭之說,必有師承。《曲禮》曰:「刑不上大夫。」《文王世子》云:「若有罪,則磬於甸人。」《天官·甸師氏》亦云云。知「誅在臣屋下,不露」之義甚可據矣。顏師古以服言「屋下」為失其義,蓋去古遠,而於漢經師之說不能盡通。然云「剭者,厚刑」,謂重誅也,則於九家、虞氏之說猶合。若王弼改「刑」為「形」,而以渥為沾濡之貌也,殆謬妄無足道矣。

艮其輔以中正也

《易·艮卦·六五象》詞曰:「艮其輔,以中正也。」朱子《本義》曰:「正字,羨文,葉韻可見。」蓋以孔疏有「位雖不正,以居得其中,故不失其正」之言,春解正字,以中字為義,復用韻葉之,遂疑正字為羨文。鼒謂「以中正也」當作「以正中也」。《集解》引虞注云:「五動之中,故以正中也。」是虞本自作「正中」,不作「中正。」張惠言據今本《集解》謂「中正」誤為「正中」,不知今本《集解》乃校書者以意改也。

日中則昃

《易·豐卦》:「日中則昃。」《釋文》云:「昃,孟本作稷。」《左·字十五年傳》:「日下昃」,《穀梁》作「日是稷」,音同借之字也。緯書多用此字,《中候握河紀》:「晚報勿明禮備,至於日稷。」《孝經鉤命訣》:「日稷而赤光起。」注並云:「稷,讀為側。」《郙閣頌》:「劬勞日稷兮」,蓋用古語也。引伸其義,亦得為獨用之字。楊子《太玄·應》:「君子應以大稷。」注云:「稷,側也。」《呂覽·下賢篇》:「齊桓公見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見。」注云:「稷,不見之也了,亦與日昃之義相近也。」

天際翔也

《易·豐卦》:「天際翔也。」孟氏作「天降祥也」,曰:「天降下惡,祥也。」鄭亦作「祥」。鼒按:作祥是也。《左·僖十六年傳》:「是何祥也?」注云:「吉凶之先見者。」疏云:「吉之先見謂之祥。惡事亦稱為祥。」故《昭十八年傳》:「鄭之未災也,裏析告子產曰:『將有大祥。』」是即惡祥之說也。李鼎祚《集解》引干寶注亦同此義,較王弼說實長。

得其資斧

《易·旅卦》:「得其資斧。」《釋文》云:「資,如字。《子夏傳》及眾家並作『齊斧』。張軌云:『齊斧,蓋黃鉞斧也。』虞喜《誌林》云:『齊當作齋,齋戒入廟而受斧也』」《漢書·王莽傳下》:「司徒尋初發長安,亡其黃鉞,尋士房揚素狂直,乃哭曰:『此經所謂「喪其齊斧」者也。』自劾去。」注引應劭曰:「齊,利也。亡其利斧,言無以復斷斬也。」《敘傳下》述《荊燕吳傳》曰:「雖戒東南,終用齊斧。」注引張晏曰:「齊斧,越斧也,以整齊天下也。」蔡邕《太尉橋公碑》:「爰將度遼,亦由齊斧。」陳琳《檄吳將校部曲》:「孫權小子,未辨菽麥,要領不足以膏齊斧,名字不足以洿簡墨。」《晉書·樂志》:「乃整元戎,以膏齊斧。」注說並同《易釋文》。惟沈約《宋書·文帝紀》,元嘉二十九年丙申詔曰:「未勞資斧」,與王氏本同。鼒按:李鼎祚《周易集解·旅卦》引虞翻注云:「離為資斧,故得其資斧。」《巽卦》引虞翻注雲;「巽為齊,離為斧,故喪其齊斧。」是虞本《旅卦》為「資斧」,《巽卦》為「齊斧」,較然不同。又《王莽傳》所云「喪其齊斧」亦引《巽卦》文,非《旅卦》文,則或資斧、齊斧交各有當也。又按:讀「齊」為「齋」,良是。《卦例》:「上為宗廟。」《集解》引荀爽曰:「軍罷師旋,亦告於廟,還斧於君,故喪齊斧,正如其故,不執臣節,則凶。故曰:喪其齊斧,貞凶。」受斧、還斧,均因齋戒入廟。據此則與《旅》之「資斧」迥別,不得以此而溷彼矣。

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係詞上傳》:「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虞注云:「雷霆,霆艮,風巽,雨兌也。日離,月坎,寒乾,暑坤也。運行往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歲成焉;故一寒一暑也。」惠定宇《周易述》疏之曰:「震為雷,艮為廷,廷與霆通。巽為風,兌為雨,謂兌澤為雨。《祭義》云:『天時雨澤』,是也。知『兌為雨』者,《昭元年春秋傳》曰:『天有六氣,陰陽風雨晦明也。』賈、服之義,以雨屬西方,兌正秋西方之卦。虞注《小畜》『自我西郊』云:『兌為西,雨生於西』,故知兌為雨也。離為日,坎為月,乾為寒,坤為暑,鼓之潤之,日月往來,寒暑相推,皆八卦相蕩之義。」王引之《經義述聞》駁虞義曰:「霆艮、雨兌、寒乾、暑坤者,以上文言八卦相蕩,非此則八卦不全也。然遍考書傳,無以霆為艮、雨為兌者。疾雷為霆,不得分以為二。《說卦》曰:『雨以潤之』,此曰:『潤之以風雨。』雨皆謂坎,非謂兌也。傳意但以雷霆為震,風為巽,雨與月為坎,日為離,而艮、兌則從其略。孔穎達本霆為電,云:『鼓動之以震雷離電,滋潤之以巽風坎雨,或離日坎月,運動而行,一節為寒,一節為暑。直雲震巽離坎,不雲乾坤艮兌者,乾坤上下備言,艮兌非鼓動運行之物,故不言之,其實亦一焉。雷電風雨亦出山澤也。』《孔子閑居》曰:『天降時雨,山川出雲。』《象傳》曰:『山下有風』、『山下有雷』。又曰:『澤中有雷』、『澤上有風』。則山澤為雷霆風雨所自出,言雷霆風雨足以該山澤矣,何須以霆艮雨兌備八卦之數乎?寒暑亦謂坎離,《易·通卦驗》所謂坎主冬至,離主夏至也。虞氏以《說卦》有『乾為寒』之文,遂謂『寒乾暑坤』,不知乾道、坤道下文始言,此則但言坎離,非謂乾坤也。」鼒按:王氏《述聞》一書,其說《易》多駁虞說,亦未盡通乎虞氏之例,故排擊處義多拘泥。然此條本孔氏《正義》,謂傳詞直言「震巽坎離」,不言「艮兌乾坤」,則非無據。謹按《說卦》:「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煊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艮兌乾坤直舉卦名,更不象,明是此處之例。且雨潤既係之坎,不應此處又屬之兌;至「艮之為霆」,惠氏以字與「廷」通,然象須有至理,不得以形聲通之例無端牽合。張氏惠言以艮為倒震之象,謂「雷自上反」。又云:「雷動於下,霆擊於上。」亦似從而為之辭。九家《易·說卦》注云:「雷與風寸變化不常,而日月相推,遞有來往,是以四卦以義言之,天地山澤恒在者也,故直說名矣。孔穎達《正義》曰:「上四舉象,下四舉卦者,王肅以為互相備也。」此二說足以證王氏所言之不謬矣。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易·係詞上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孔疏曰:「初始無形,未有營作,故但雲知也。已成之物,事可營為,故云作也。」望文生義,說殊淺陋。李鼎祚《周易集解》於「乾知大始」句,引九家《易》曰:「始謂乾稟元氣,萬物資始。」「坤化成物」句,引荀爽曰:「物謂坤任育體,萬物資生。」惠定宇《周易述》本之為義,引伸曲暢。其注云:「大始,元也。復以自知,故知大始。坤稱化,乾而成物。故化成物,此天地之合也。」其疏云:「《乾·彖傳》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釋詁》云:『元,始也。』董子《對策》曰:『謂一為元者,視大大始而欲正本』,故知大始,元也。元,初九也。《係詞下》曰:『復以自知』,故知大始。《大戴禮·天圓》云:『曾子曰:吐氣者施,而含氣者化。陽施而陰化。』故知坤稱化,謂構時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承乾而成物,故化成物也。《樂記》曰:『地氣上躋,天氣下降,陰陽相摩,天地相蕩。鼓之以雷霆,奮之以風雨,動之以四時,暖之以日月,而百化興焉。』蓋據此傳為言。而云『天地之和也』,先王法之以作樂,天地合,故和為天地之合也。」又張惠言述虞氏義曰:「陽稱大,資始未來,故曰知。神以知來也。承開成物,故曰化也。」細玩惠、張二君之說,理大物博,唐以後說經者,所萬不能逮也。

吉凶者貞勝者也

《易·係詞下傳》:「吉凶者,貞勝者也。」《釋文》引姚信本作「貞稱」,惠棟《周易述》從姚作「稱」,引《考工記注》、韋昭《晉語注》,以為古文通之證。鼒謂勝、稱,古文自通,然說《易》則不當以稱字為義,此自以虞注義為長。虞注云:「貞,正也。勝,滅也。陽生則吉,陰消則凶者也。」張惠言曰:「陰生滅陽,陽動貞之。」其義是矣。勝即陽勝陽、陽勝陰之義。虞云「滅」者,引伸字義,謂陰勝則滅陽也。古訓詁簡直多類是,凡滅國稱勝國,亦此義也。

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

《易·係詞》曰:「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虞翻《易注》引孔子曰:「回也,其庶幾也。」今《論語》作「子曰:『回也,其庶乎!』」皇侃《義疏》云:「庶,庶幾也。」朱子《集注》云:「庶,近也。言近道也。」按《爾雅·釋言》:「庶幾,尚也。」又云:「庶,幸也。」《釋詁》云:「幾,近也。」則《集注》當作「庶,庶幾。幾,近也。」《吳志》:「張昭子承能甄識人物,勤於長進,篤於物類,凡在庶幾之流,無不造門。」又顧雍子邵好樂人倫,自州郡庶幾及四方人士往來相見,或言議而去,或結厚而別,風聲流聞,遠近稱之。觀二傳用庶幾字,皆言其為可造就之材,似不足盡顏氏子。鼒按:虞《易注》云:「幾,神妙也。顏子知微,故殆庶幾。」如此解《論語》,則顏子以知微之神妙,而能安貧樂道,較賜也「億屢中」之明為高遠矣。似可為「聞一知十」、「聞一知二」作一證據。

天地絪縕

《易·係詞》:「天地絪縕。」《釋文》云:「縕,一作氳。」《說文·壺部》云:「㚃,壹㚃也。從凶,從壺,不得泄,凶也。《易》曰:『天地壹㚃』。」張氏《復古編》云:「壹從壺、吉,於悉切;㚃從壺、凶,於云切;吉凶在壺,不得泄也。」鼒按:許氏於㚃字下云「不得泄,凶」,則壹字為不得泄,吉,可以意推,《復古編》之說是也。《漢書》、《文選》或作「煙煴」,蓋「壹㚃」古字,「煙煴」為今字,「絪縕」借之字。朱子《本義》謂「絪縕,交密之狀」,是殆以字從系為義,不知此借字,不得據為義也。郭忠恕《汗簡》云:「古《周易》,縕作�。」與《說文》同,是不妄也。晁氏以「絪縕」為古文,可謂無知而妄作矣。又「氤氳」亦俗體字,漢以前所無,德明所睡,亦是當時俗本。

其於人也為寡髪

《易·說卦》:「其於人也,為寡髪。」《釋文》引鄭康成注作「宣髪」。李鼎祚《集解》引虞翻注云:「為白,故宣髪。馬群以宣為寡髪,非也。」蓋宣、鮮之同音借字。鮮訓白,故宣亦訓白。《說卦》云:「巽為白。」作「宣髪」是也。又宣、寡形近,亦易相訛。劉向《列女傳》「衛宣夫人」,《太平御覽》引作「衛寡夫人」,與《傳》中魯寡陶嬰、梁寡高行、陳寡孝婦義例相同。作宣者,形近之訛耳。衛宣夫人事,具見《毛詩》、《左傳》,豈《貞順傳》中人哉!

易逸象離為牝牛

陸德明《經典釋文》載《易·九家逸象》:《離》後有一,為牝牛。虞仲翔不以為然,故說《易》皆主坤為牛。然《左·昭五年傳》:「卜楚邱曰:『純《離》為牛。』」則不獨《九家逸象》有之。又荀爽《離卦》注云:「牛者,土也。生土於火。《離》者陰卦,牝者陰性,故曰『畜牝牛吉』矣。」干寶《革卦》注云:「《離》為牝牛。《離》爻本坤,黃牛之象也。」《禮·坊記》「東鄰殺牛」注亦云:「《離》為牛。」是鄭氏亦以《離》為牛矣。惠棟曰:「《離》,一陰居二陽之間,中美能黃,故六二謂之黃離,牝牛之象。」鼒謂牛本坤象,《離》之二五,即《坤》之二五,故《離》亦牛象,仲翔之說泥矣。又仲翔注《睽䷥》卦「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