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评语
在城市建设方面,我们有极其沉痛的教训。其中,最触目惊心的案例,恰恰是首都北京的明清古城之遭到严重破坏。事实上,从建国初开始,围绕北京的城建规划,一直存在着两个相反方案的激烈斗争。一方面,梁思成力主把“北平城全部”作为全国重要建筑文物加以保护,与陈占祥共同提出保护旧城、在郊区另建新市区的方案。另一方面,在中央政府支持下,前苏联专家和部分中国建筑师坚持以改造旧城为主导方向的方案。众所周知,终因敌不过无比强大的长官意志,梁陈方案宣告失败,导致北京的城楼和城墙先后被拆除,旧城风貌遭到了第一次严重破坏。
本书聚光于这一段历史事实,作者王军尽十余年之努力,掌握了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并向几乎所有健在的当事人和知情人作了认真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写成这本辛酸的北京城市变迁史。关于梁思成为保护北京旧城的努力及失败,此前已有许多文章谈及,但本书第一次生动具体地展现了整个过程。全书写得情真意切,令人感动,也引人深思。作者有明确的价值取向,但并不武断,他同时也充分表述了与梁陈方案对立一派的人的意见,为读者提供了分析比较的资料。本书文字流畅,图文并茂,极具可读性。
本书并非停留在为昨天的错误悲伤,读者可以感觉到,全书贯穿着强烈的现实关切,是在警示我们吸取昨天的教训,制止今天仍在犯的错误,为北京的明天负责。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在今天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昔日的错误仍在可怕地延续。在本书的开头部分,作者对此点到为止,但已足以令人震惊。在这些年的城建开发热潮中,在昨天的破坏中幸存的大片胡同、四合院、胡同里的文物建筑未能逃过劫难,已经和正在被粗暴地拆除,旧城风貌遭到了进一步破坏。考虑到这种拆毁旧城、兴建毫无特色的所谓现代国际城市的模式横行全国,本书无疑具有普遍的警世意义,它促使我们思考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按照健康的可持续的方式进行,我们将给子孙留下什么?
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