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您上次说今天要讨论自由吧?
哲人:是的,你考虑过自由是什么了吗?
青年:这我己经仔细考虑过了。
哲人:得出结论了吗?
青年:哎呀,没得出结论。但是,有一个不是我自己的想法,而是从图书馆发现的这么一句话,就是:“货币是被铸造的自由。”它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屮出现的一句话。“被铸造的自由”这种说法是何等的痛快啊!我认为这是一句非常精辟的话,它一语道破了货币的本质。
哲人:的确如此。如果要坦率地说出货币所带来的东西的本质的话,那或许就是自由。这大概也可以被称为名言。不过,也不可以据此就说“自由就是货币”吧?
青年:完全正确。也有能够通过金钱得到的自由。而且,那种自由一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因为事实上,衣食住行的一切都是由金钱来支撑。虽说如此,但是否只要有巨额财富,人就能够获得自由呢?我认为不是,也相信不是。我认为人的价值、人的幸福不是可以用金钱买到的东西。
哲人:那么,假设你得到了金钱方而的自由,但仍然无法获得幸福。这种时候,你所剩的是什么样的烦恼和什么样的不自由呢?
青年:那就是先生再三提到的人际关系了。这一点我也仔细想过了。例如,尽管拥有巨额财富,但却找不到爱的人;没有能够称得上是知己的朋友,甚至被大家所厌恶。这都是极大的不幸。
另一个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的就是“羁绊”这个词语。我们其实都挣扎般地活在各种各样的“羁绊”之中——不得不和讨厌的人交往,不得不忍受讨厌的上司的嘴脸等。请您想象一下,如果能够从烦琐的人际关系中解放出来的话,那会有多么轻松啊!
但是,这种事任何人都做不到。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被他人包围着,都是活在与他人的关系之中的社会性的“个人”,无论如何都逃不出人际关系这张坚固的大网。阿德勒所说的“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这句话真可谓是真知灼见啊。一切的事情最终都会归结到这一点上。
哲人:这的确很重要。请你再深入考虑一下,到底是人际关系中的什么剥夺了我们的自由呢?
青年:就是这一点!就是先生您上次说的是把别人当成“敌人”还是“伙伴”这一点。您说如果能够把别人看成“伙伴”,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随之改变。这种说法我完全可以接受。我上次回去的时候也已经完全认可了这一看法。但是,再仔细一想,觉得人际关系中还有些无法仅仅用这一道理来解释的要素。
哲人:比如呢?
青年:最简单易懂的就是父母的存在。对于我来说,无论怎么想“父母”都不是“敌人”,特别是在孩童时代,他们作为最大的庇护者养育和守护了我。关于这一点,我真心实意地满怀感激。
不过,我父母是非常严厉的人。上一次我也说过,父母常常拿我和哥哥比,并且毫不认可我。同时,对于我的人生,他们也总是指手画脚。比如常常说些“要好好学习”“不要跟那样的朋友来往”“至少得上这个大学”或者“必须选择这样的工作”之类的话。这种要求是一种极大的压力,也是一种羁绊。
哲人:最后你是怎么做的呢?
青年:在上大学之前,我一直认为不能无视父母的意愿,所以总是既烦恼又反感。但事实上,我在不知不觉间就把自己的希望和父母的希望重合在了一起。虽然工作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的。
哲人:这么一说才想起来,我还没有问过你的职业是什么呢?
青年:我现在是大学图书馆的管理员,而我的父母则希望我像哥哥一样继承父亲的印刷工厂。因此,自从我就职以来,与父母的关系就多少有些不愉快。
如果对方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敌人”一样的存在,那我就根本不会苦恼吧。因为无论对方怎么干涉,只要无视就可以了。但对我来说,父母不是“敌人”。是不是伙伴暂且不论,但至少不是应该称为“敌人”的存在。因为关系实在是太亲近了,所以根本不能无视其意愿。
哲人:当你按照父母的意愿选择大学的时候,你对父母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青年:很复杂。虽然也有怨气,但另一方面又有一种安心感。心里想:“如果是这个学校的话,应该能够得到父母的认可吧。”
哲人:那么,“能够得到认可”又是指什么呢?
青年:哈,请您不要兜着圈子地做诱导询问。先生您应该也知道,就是所谓的“认可欲求”,人际关系的烦恼都集中在这一点上。我们在活着时常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正因为对方不是令人讨厌的“敌人”,所以才想要得到那个人的认可!对,我就是想要得到父母的认可!
哲人:明白了。关于现在这个话题,我要先说一下阿德勒心理学的-个大前提。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
青年:否定认可欲求?
哲人:根本没必要被别人认可,也不要去寻求认可。这一点必须事先强调一下。
青年:哎呀,您在说什么呢!认可欲求不正是推动我们人类进步的普遍欲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