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众哲学 » 大众哲学全文在线阅读

《大众哲学》一六 岳飞是怎样死的 对立统一的规律

关灯直达底部

岳飞是中国宋朝时候的民族英雄,中国人民都知道他的故事。他本来有能力可以打退当时的侵略者——金人,但是因为政府里当权的是投降派,用计谋杀害了他,使当时的抗金军队失去了主脑,大半个中国就沦陷在侵略者的手里。所以中国人民对于岳飞的死,直到现在一提起来就觉得惋惜。中国人民痛恨陷害岳飞的汉奸秦桧,给他铸了一个铁像,跪在岳飞的墓前,让千万人来唾骂。现在离岳飞的死已一千多年了,到浙江杭州去游玩的人,还可以看见那秦桧夫妇的可耻的跪像。

岳飞是怎样死的?自然是被汉奸害死的。岳飞为什么会被汉奸害死?因为他是民族英雄,他坚持要反抗民族敌人,所以汉奸把他害死。这是一般人对于岳飞的死的看法。我们能够怀疑这种看法吗?当然不能。如果你说岳飞不是民族英雄,说害死他的人不是汉奸,那你的思想就大有问题。但是,倘若我们把问题更深入的研究一下,就可以发现仅仅这样的看法,还是不够圆满,还不算全面认识了岳飞死的原因。我们应该还要有些补充。

据说,岳飞的死,是因为秦桧用了种种阴谋,假借皇帝的命令把他从战场上调回去,然后害死了他的。倘若他坚决不服从卖国政府的调动,他就可以不致陷入奸人的网罗,也就不至于断送自己的性命和那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族事业。但岳飞却不能不服从调动,不能不走上那条死路,因为岳飞一方面虽然是民族英雄,另一方面却又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一分子。他所处的阶级地位,使他不能不服从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的调动。因此,岳飞的死,直接的原因固然是由于汉奸的出卖,但岳飞自己的阶级所具有的本来的弱点,也是使他致死的一个重大原因。

读者诸君,你们一定想象得到,当岳飞接到调动命令的时候,一定非常痛苦。在他的心里,两种思想在激烈地发生冲突。一方面在他前面摆着民族的任务,要他留下来抵抗敌人。另一方面又要服从皇帝的卖国命令,让几年的抗金功绩变为泡影。要坚持完成抗金的事业呢?还是依照专制独裁君主的命令来办事呢?正相反对的两个念头,同时存在于岳飞的心里,这就是他内心必然要发生激烈冲突和痛苦的原因。但岳飞究竟还是封建专制时代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分子,他在当时的情况下不能坚决违抗专制君主的命令,虽然眼看着民族抗敌的事业就要前功尽弃,虽然内心里有着激烈的矛盾,虽然是十分出于无奈,但君主的命令究竟还是占着上风,于是就产生了岳飞的悲剧。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互相反对的许多对立方面,这是对立统一的规律

读者诸君,我们讲了一大篇岳飞的事情,和我们的哲学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的目的,是想用岳飞的这一个事例,来引出一条辩证法的规律。这条规律叫做对立统一的规律,又叫做事物的矛盾规律,它的意思就是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互相反对的许多方面,这些互相反对的方面经常发生冲突、斗争,这叫做事物自己本身的矛盾。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这些对立方面斗争的表现,或者说,这些对立方面的斗争情形,决定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前途。又要做民族英雄,又要服从封建皇帝的命令,这是岳飞自己思想上的两个互相反对的方面,是岳飞自己本身的矛盾。我们说一般人对岳飞的看法不圆满,就是因为他们只看到岳飞的一个方面,把岳飞只看做一个简单的民族英雄,他们没有看到岳飞的另一方面,没有看到这个民族英雄又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分子,他的阶级地位决定他在当时一定要服从皇帝的命令。他的悲剧的产生,不仅是由于汉奸的陷害,也是由于他自己的阶级地位的弱点。他的民族英雄的事业和他的阶级的弱点,是互相矛盾的,是在他一个人身上的两个互相对立的方面,这两个对立方面互相斗争的结果,他的阶级的弱点占了上风,才使他遭受秦桧的陷害。

辩证法的对立统一的规律,要求我们在研究事物时,要看到它的各个对立方面

对立统一的规律是一个普遍的事物发展规律。任何事物都不是简单的,都包含着自己的矛盾,包含着互相对立的各个方面。如果看不到这些对立的各个方面,而只看到一个方面,而且把这一个方面误认为是事物的全部,以为事物就是单纯地只有这一个方面,而不在自己的内部包含着矛盾,包含着对立的方面,那就是形而上学的看法。形而上学的看法是不合事实的,或者是不完全合乎事实的,一般人对于岳飞的看法,就是不完全合乎事实的形而上学的看法。这种看问题的方法也叫做片面的看法。片面的看法是一般人在思想上最容易犯的毛病。这种方法使我们看不到事物的全部真相,因此也就常常要把我们的认识引向错误。

所谓对立的方面,就是正面和反面、过去和将来、生长的方面和没落的方面

我们要使自己的认识正确,就必须丢掉形而上学的看法,应用辩证法的方法。这就是对于任何事物,都要看到它的对立方面,要研究它的矛盾。所谓对立的方面,具体说来,就是正面和反面,过去的方面和将来的方面,腐朽没落的方面和生长发展的方面。就岳飞来说,作为民族英雄,是他的积极的方面,是他的正面,而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一分子所具有的弱点,对于他的民族英雄事业却是一个消极的反面。不只岳飞有这样的对立的两个方面,我们现在的许多进步的革命的人,也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对立的方面。我们有革命的思想和行动,我们努力为广大人民服务,这是我们的正面和有远大的将来发展前途的一面;但是我们又往往带着许多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的残遗,甚至于有其他剥削阶级意识的残遗,我们常常有些自私自利的打算,它妨害我们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又是我们的反面,是必须克服的腐朽的方面。不只人的思想意识有这些相反的方面,一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事物,也有这些相反的方面。鸡蛋是正面,鸡蛋内的胚胎发展是反面和将来发展的方面,水是正面,加热的水渐渐转化为蒸气,又是水的反面;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地主和封建统治者是代表这个社会的正面,也是要走向腐朽没落的方面,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于封建社会来说则是反对的方面和具有将来发展前途的方面。就旧中国的情形来说,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来说,与帝国主义勾结的买办官僚资本家(目前是美国买办)和大地主的统治是现状的正面,是腐朽没落的方面,工农群众及要求民主的广大人民是反面,是发展的方面。在解放了的中国,情形却相反,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为主体的广大人民掌握了政权,成为现状的正面,和发展的方面,而封建的残遗势力,却只是走向完全没落的反面。

没有内部对立或自己矛盾的事物,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

我们看,无论就什么事物来说,都可以找出它的正面和反面,过去方面和将来方面,发生发展的方面和腐朽没落的方面。我们在以前讲发生发展和没落的规律的时候,曾说过世界上有的东西在生长,有的东西没落和消灭。

对立方面的互相依赖

现在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生长的东西和没落的东西并不是互相隔绝的,两者常常是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同一事物的两个相反的方面,或者说,它们就是同一事物本身分裂的表现。蛋壳和胚胎,是同一鸡蛋的两个方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同一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对立阶级;在同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一方面有帝国主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封建地主的统治,另一方面有广大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一切反帝反封建的民主势力。一定的事物,都由某些互相反对的方面所构成,都有某种内部矛盾。毫无矛盾的事物,在世界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没有胚胎,就不可能成为活的鸡蛋;没有无产阶级,就不可能有资产阶级,也不可能有资本主义社会,反过来说,无产阶级革命成功,把资产阶级完全消灭了,那无产阶级也不成其为无产阶级了。有光明的地方,一定也有某些黑暗、阴影,有了某些黑暗,就愈更衬出光明。有流水的地方,一定有某些地方水被堵塞了。有了适当的堵塞,就可以确定水流的方向(中国老话叫“不塞不流”)。一只脚向前走的时候,另一只脚一定要踏稳在地上不动(中国老话叫做“不止不行”)。这样,对立的两方面不仅是互相矛盾的,而且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成为统一在事物内部的不可分的两面,缺了一方,对方也不能成立。这叫对立的互相依赖,也叫做对立的同一性。也就是中国老话所谓的“相反相成”。我们说对立的统一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就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都具有自己的内部的矛盾。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通过自己内部对立方面的冲突和斗争

但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既然任何事物都有它对立的各方面,有自己的内部矛盾,因此每一事物经常都会有内部的冲突和斗争。任何事物在发展当中,都不是风平浪静、顺利无阻的,而是要通过不断的对立方面或对立势力之冲突和斗争。只要看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民主自由,是经过了多么长期多么艰苦的斗争,才得到了今天的胜利。我们由此可以知道:新生的势力决不是可以毫不费力的向前发展,腐朽没落的势力也不会毫无抵抗和挣扎的走向消灭,它对于生长的势力一定要给以一切可能的阻碍和破坏,以便延缓自己死亡的时限。生长的势力也必须克服一切阻碍和破坏,必须经过斗争和大叫大喊,才能向前发展。

在事物发展中,其对立的斗争愈更加强,矛盾愈更暴露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对立的斗争一般地并不是愈更减弱,而是愈更加强,其矛盾不是愈更隐晦,而是愈更暴露,直到矛盾得到解决为止。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斗争,比起辛亥革命时革命与反革命的战争来,其规模就大了许多倍,比起一九二六至一九二七年国民革命军讨伐北洋军阀的战争,也大了好多倍,这就说明中国革命愈向前发展,斗争就愈更尖锐和激烈。

新生势力全胜,腐朽势力死亡,就叫做解决了矛盾

但是,在发展中,新生的势力和腐朽的势力,虽然互相都有增长,而新生的势力是在斗争中愈更受到锻炼,愈更坚强而不可抵抗,腐朽没落的势力虽然也千方百计努力使自己增大增强,比较起来却日愈变得脆弱,日愈接近坟墓,不管它在进坟墓之前如何疯狂挣扎,也不能挽救其没落的命运,不能避免终有一天要为新生势力所打倒。当新生的势力在斗争中获得了全胜,发展中的困难全被克服,腐朽没落的势力归于死亡或者被压倒,这就叫做解决了矛盾。

不能解决矛盾,事物的发展就停滞不进,或者暂时后退

这时事物就要发生根本的变化,就要向前发展,由较低的质进到更高的质。如果新生的势力一时不能克服腐朽势力的阻碍和破坏,甚至于暂被压倒,那就是没有解决矛盾。这时事物的发展就停滞不进,甚至暂时后退,如像岳飞的被杀害,使宋朝人民不能把侵略的金人赶走。但在这时,并不是说矛盾消灭了,或者矛盾不再暴露,相反的,矛盾仍然存在,并且还要继续暴露,对立的斗争仍然要尖锐化起来,不到克服矛盾不止。岳飞虽然死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侵略的斗争,迟早还是要胜利。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一九二七年的大革命虽然先后失败,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还是继续发展,继续前进,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成功,决不会停止。

发展就是对立的斗争。发展的过程,就是事物内部矛盾的暴露和解决的过程。对立统一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发展就是互相对立方面的斗争”,这是列宁说过的一句辩证法的名言。由生长到没落,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由新生的代替腐朽的,这是发展的过程。这些过程中间,自始至终,都包含着对立的斗争。发展的过程,就其根本内容来说,就是事物内部矛盾的暴露和解决的过程。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自己发展的根本的原因。所以,对立统一的规律,是事物发展规律中最根本的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不了解对立统一规律,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事物的发展。中国革命的发展中间,自始至终,都贯串着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买办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广大人民与买办官僚地主阶级的分裂一天比一天显著,矛盾一天比一天尖锐,直到完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止。

正确的思想方法,就是要研究事物的矛盾和解决矛盾

正确的研究方法,必须以对立统一的规律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方法,这就是要研究事物的矛盾和解决矛盾。因此列宁有这样一句名言:“辩证法按其本义来说,就是要研究对象自身内部的矛盾。”怎样研究矛盾?就是要把我们所要研究的事物加以分析,认清楚它的对立的各方面,揭露它的矛盾,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形而上学的方法不揭露矛盾,而要掩盖矛盾

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方法。形而上学的方法就是不去分析事物的各个对立方面,而只注意某一个片面,不去揭露矛盾,而要掩盖矛盾。只看见岳飞是民族英雄,而不注意他同时又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分子,看不见由此所产生的他的本身的弱点,这是在岳飞问题上的形而上学方法。只看见日本帝国主义者是强国,而不分析它的许多弱点(退步、小国、寡助),这是抗战开始以前亡国论者的形而上学方法。说中国内部只有大贫小贫,而不承认中国内部也有贫富非常悬殊的各种阶级对立,掩盖了中国社会内部矛盾,这是孙中山的思想中的形而上学方法。一个做领导工作的人,对于自己所做的事和自己的干部,只看见优点而不承认缺点,这就是一种宗派主义的片面看法。日本投降后在政治协商会议期间,有些人以为由此一定可以走上和平前途了,忽视了美帝国主义正在帮助蒋介石调兵遣将,开向解放区,就是一种对和平的片面的看法。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所谓兼听,就是说在研究问题的时候,必须设法把正反两方面的意见都打听清楚;所谓偏听,就是说只听一方面的意见。兼听则明,就是说听了对立的意见,才能明白认识事物的真相,所谓偏听则暗,就是说如果只听一方面的意见,就会糊里糊涂,对事情认识不清。这也不外是说,要有正确的思想,必须分析事物的对立方面,揭露矛盾。

在社会生活和革命问题的研究上,最主要的就是要揭露阶级矛盾。在每一问题或每一事件发生时,就要研究与这事件有关的是一些什么阶级,各阶级对这事件的主张和要求有何不同。例如,我们要打垮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彻底消灭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力量,对于这一伟大事件,中国的各阶级所采取的态度是不同的。工人农民是最积极斗争的主力军,其中工人阶级又是领导的力量,地主阶级是站在反对革命的地位上,民族资产阶级是能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参加革命的,但是不坚决的,其中有人甚至幻想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得到和平、民主以及经济的发展。这就是在中国革命问题上各阶级的简单的分析或矛盾各方面的大体上的揭露。

揭露矛盾,就有可能解决矛盾

揭露矛盾,就有可能解决矛盾。揭露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认清楚一方面有垄断政权、卖国专制的大地主大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四大家族,另一方面有要求中国独立、民主、自由的以工农为主的广大人民,就知道要使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就必须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发动后者的一切力量,推翻前者的独裁统治。

解决矛盾,就是要站在新生的势力方面,与腐朽的势力斗争到底

这样,所谓解决矛盾,根本上说来,就是要知道怎样发展新生的进步的东西,消灭腐朽的没落的东西。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站在新生的进步的势力方面,与腐朽的没落的势力进行斗争。必须把斗争进行到底,不能幻想与腐朽没落的势力和平共居。不坚决清除个人自私的或剥削人民的思想,不可能希望发展进步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坚决斗争,不可能希望发展民主势力;不把地主恶霸在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势力和威风打下去,不可能希望农民群众抬头。

互相对立的势力在一定情形下可有某种统一、某种妥协

互相敌对地斗争着的对立势力,在一定的情形之下,可以有某种形式的联合,某种的统一和妥协。以共产党为领导的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势力,与中国的一部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即官僚资产阶级在抗日战争中建立统一战线;半殖民地的中国,与帝国主义的美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建立同盟关系;社会主义的苏联,与帝国主义的英美为反对法西斯国家也建立过同盟关系。在这种情形下,对立势力相互间作了某些让步,相互间的斗争有某些和缓。

对立的统一、妥协是有条件的,并且只限于一定方面,在其他方面仍继续斗争

但是,这种统一和妥协,是有一定的条件,是由于双方都有一个更大的共同斗争目标,即反对法西斯的侵略战争,是为了要解决更大的矛盾,即法西斯势力与反法西斯势力的矛盾。所以,首先必须有这个条件或其他什么重大原因的存在,才能建立敌对势力之间的统一和妥协,同时正因为是有条件的,所以统一和妥协也只是限于一定的方面,并不是说完全没有斗争。

对立的斗争是绝对的,对立的统一、同一性是相对的

中国人民在抗日的共同目标下,与一部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即官僚资产阶级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对于后者的专制独裁与抗日的不彻底性,仍不断地加以揭露、批评,并对此进行必要的斗争。这种斗争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不但不会破裂统一战线,而且还阻止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即官僚咨产阶级几次对敌人投降的企图。斗争反而成为巩固和维持统一战线的保障。所以说:“对立的斗争是绝对的,对立的统一、同一性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就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来说,在一定的条件之下,如果不知道与对立势力建立某些必要的联合行动,找出某些方面的妥协点,往往就要犯过左的冒险主义错误;但是,在建立统一战线和实行某些必要的妥协的时候,如果不懂得继续进行必要的斗争,会成为右倾机会主义,就是对腐朽势力采取投降主义的态度。

研究矛盾和解决矛盾,必须注意其具体性,特殊性。不同的矛盾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在研究矛盾和解决矛盾时,必须注意矛盾的具体性、特殊性。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和不同的对立势力之斗争。要正确解决矛盾,就必须依照不同事物的不同对立情形,采取不同的斗争方法。中国的革命与反革命的矛盾,广大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势力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的矛盾,是经过各种严重的斗争方法来解决,而主要的是经过军事斗争的方法来解决的。这种矛盾的双方是完全敌对的,它的发展结果不能不引起冲突性的或对抗性的斗争,这种矛盾就叫做对抗性的矛盾。还有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在中国的革命营垒内,也有自己的内部矛盾,例如在共产党员中间,有无产阶级思想和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剥削阶级)思想残遗的矛盾。这种矛盾也要经过尖锐的斗争来解决,然而解决不是用武装的形式,而是用说服、教育。开会批评以至于某些场合的纪律处分。工作与疲劳,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矛盾,要继续工作,必须克服疲劳,要与疲劳斗争,所采取的方式,就决不是思想检讨,更不是武装冲突,而是适当的休息。但对于一种不正常的疲劳情绪,即懒惰的行为,我们又要采取批评、教育等等思想斗争的方式。正确的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必须具体研究每一种矛盾的特殊性质和解决这种矛盾的具体方法,切不可把解决一种矛盾的斗争方式,作成一个死的公式,用到其他一切矛盾中去。

要研究矛盾和解决矛盾,必须注意什么是一定情形下的主要矛盾

在研究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时候,又必须注意,什么是一定情形下的主要矛盾——即在许多矛盾之中首先要解决的矛盾。任何事物的联系都是复杂的,都包含着许多对立的方面。中国的革命问题中,就包含着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国民族的矛盾,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与工、农、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在这许多矛盾中,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矛盾成为主要的东西。从“九一八”到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对立是主要的矛盾。日寇投降以后,这主要矛盾是解决了,一个新的主要矛盾代替了它,那就是中国广大人民对美帝国主义和四大家族(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大买办,大地主、大官僚资产阶级)的对立。就世界的范围来说,第一次大战后不久,各资本主义国家与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对立,曾是主要矛盾;德国希特勒上台以后,这主要矛盾就被另一主要的矛盾所代替:即法西斯国家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其中包含帝国主义国家如英、美)及其广大人民的对立。德、意、日法西斯倒台以后直到现在,帝国主义反对民主反对世界和平的势力和全世界反对帝国主义要求民主和平的势力的对立又成为主要矛盾。认识事物的主要矛盾,是很重要的。认识主要矛盾,就能够抓着首先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就能够提出斗争中的中心任务。要正确的指导斗争,就是要善于抓着一定时期的中心问题、中心任务,并使用最大的力量来解决它、完成它。

解决次要矛盾,必须服从于解决主要矛盾的任务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做事要分轻重缓急”,这就是要用最大的力量来首先解决主要矛盾,而对于其他比较次要的矛盾,则必须在服从于主要矛盾的原则之下来加以解决。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对后者作了重大的让步,停止了没收土地的政策,采取了减租减息的改良政策,这就和缓了当时国内的矛盾(全国人民与四大家族、农民与地主的对立),而把全国最大的力量推动起来解决主要的矛盾(中国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日寇投降以后,情形改变了,中国人民就发动了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人民解放战争,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土地改革的政策,这就是因为要解决的当前的主要矛盾改变了,这时的主要矛盾是变为全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矛盾。为着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把其他矛盾的解决方法也加以适当的调整,以服从于主要的目的。

革命斗争必须有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导,才能得到胜利,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导,其中心要点,也就是要能抓着主要矛盾,认清主要斗争的对象。而在解决次要矛盾的时候,必须服从于主要矛盾,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以便有利于配合主要矛盾之解决。不学会这一点,就不能算懂得辩证法的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