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际沟通分析练习法 » 人际沟通分析练习法全文在线阅读

《人际沟通分析练习法》第10章 人生脚本的本质和起源

关灯直达底部

你已经写下自己一生的故事。

你从一出生就开始写,在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写好剧情的大纲。

七岁时,已经完成了故事内容的主要细节。从七岁到十二岁,你把内容润饰好并加添一些情节,青少年期你会重审自己的故事,更新它,使其符合真实生活的特性。

就像所有的故事一样,你的故事有开头,有中间的剧情,还有一个结尾,其中包括了各种角色,有男女英雄,有反派人物,有配角,还有跑龙套的角色。剧情包括了主题和次要的情节。可能是喜剧,也可能是悲剧;或是引人入胜,烦闷无趣;可能振奋人心,也可能不太体面。

现在,你已经长大成人,故事是怎么开始的都已不记得了,到目前为止,你可能还不知道整篇故事都是自己写下来的,可是多年来你却很自然地把这个故事活出来,这个故事就是你的人生脚本。

﹡假设你以前真的把自己的生活写成故事,请拿起笔和纸写出下列几个问题的答案。凭直觉很快地写,不要多想,接受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答案。

这个故事的标题是什么?

它属于哪一类故事?快乐或悲伤?胜利还是悲伤以终?有趣或无聊?用你自己的话,把所有想到的都写下来。

用几句话来描述最后一幕:你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把这些答案保留好,在你读了下文,更了解人生脚本的本质以后,再拿出来参考。

平常谈TA的时候,我们把人生脚本简称为脚本。

本质与定义

人生脚本的理论最早是由伯恩和一群同事(最有名的就是史坦能)在六○年代中期发展出来的,之后有许多人在原有的观念上继续建构,而成为TA理论中很重要的一环。到现在,自我状态模式和人生脚本这两个部分被认为是TA的核心观念。(注一)

在《团体治疗的原则》(Principles of group treatment)一书中,伯恩把人生脚本定义为:“潜意识对一生的计划。”之后,在《语意与心理分析》(What do you say after you say hello)一书中,他做了更完整的定义:“人生脚本是童年时针对一生的计划,被父母亲所强化,从生活的经验得到证明,经过选择而达到高潮。”

要想彻底了解人生脚本的意义,就要仔细探讨它的定义。

人生脚本是一生的计画

“成人的生活型态会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这个观念,不只是TA,许多心理学派都认为很重要。与别人不同的是,TA理论认为小孩就已为自己的一生订下了特别的计划,而不只是有一个对世界整体的看法而已。这一生的计划被安排得像一出戏,有明显的开场、剧情和结尾。

人生脚本会走向预定的结局

人生脚本理论还有一个与其他学派泾渭分明的看法,就是人一生的计划会经过选择而达到高潮。当小孩写下自己生活的剧情时,也包含了结尾那一幕,所有其他的场景,从一开场,为的就是这最后一幕。

以专业用语来说,我们把这最后一幕称为脚本的结局。这个理论认为人在生活中,会不自觉地把脚本活出来,并且表现出会把自己带向结局的行为。

人生脚本是一种决定

伯恩说人生脚本是童年期针对一生的计划,也就是说,是小孩自己决定了一生的计划,而不是单纯受到外力(如父母、环境)的影响所造成的。以TA的专业用语表达的话;就是“人生脚本是一种决定”。

不同的小孩在相同的环境长大时,他们会各自决定不同的一生计划。伯恩举一对兄弟为例,他们的母亲告诉他们:“你们的命运就是一辈子住在疯人院里。”其中一人真的发疯长期住在精神病院,另一个却成为精神科医师。

在脚本理论里,“决定”有其特别的意义,不同于字典的定义。小孩对脚本的决定并不是出于深思熟虑,如同我们所想的大人做决定的情形。最早期的决定是从感觉出来的,在小孩还听不懂语言的时候就有了,他们对现实的了解也是经由与大人完全不同的方式而得的。

人生脚本会被父母强化

虽然父母不能左右小孩的决定,但他们有很大的影响。从小孩刚出生,父母就传递许多讯息给他,他会根据这些讯息形成对自己、对别人、对世界的看法。这些脚本讯息的传递包括了口语和非口语的方式,小孩以此为架构,做出脚本里的重要决定。在第13和14章会谈到各种脚本讯息,以及这些讯息如何影响小孩的决定。

就成年人而言,幼年的记忆可能只存在幻想和梦境里,除非花时间来挖掘并了解自己的人生脚本,否则无法察觉早期所做的决定,但它们会在日常生活的行为中表现出来。

说到人生脚本会经由生活的经验得到证明时,最好把证明这两个字用引号括起来,因为我们所做的,是以自己的参考架构来解释发生的事实,使事实看起来可以证明我们所决定的脚本。这么做的原因是在我们的儿童自我里,会把不符合人生脚本的观点视为一种威胁,这种威胁会影响我们,使我们的需要不得满足,甚至危及生存。后面的章节会谈到漠视、再定义和参考架构,这些都会扭曲事实,进而形成生活里的问题。

起源

为什么我们会在婴儿时期就对自己、对别人、对世界做出这么彻底的决定呢?这些决定有什么作用?答案在于形成人生脚本时的两个关键特征:

1.人生脚本的决定,代表当生活在看起来充满敌意、甚至会危及性命的世界时,婴儿想求生存的最好策略。

2.人生脚本的决定是出于婴儿的情绪和他对现实的经验。

关于这部分的讨论,我们主要取材自史坦·伍伦恩(Stan Woollams)的研究。(注二)

对充满敌意的世界的反应

婴儿太小了,身体也很脆弱,对他来说,世界上好像到处都是巨人似的,一个出乎意料之外的声音都可能代表他的生命遇到危险。他不具备语言和逻辑思考的能力,只知道如果妈妈和爸爸走掉的话,他就会死掉,如果他们对他很生气的话,就表示他们可能会摧毁他。婴儿也没有成人对时间的认识,如果他觉得饿了或是冷了,而妈妈不在场,可能就是她永远不过来了,这种情形的结果就是死路一条,甚至可能比死还糟——永远孤独地活着。

长到两三岁时,可能有了弟弟或妹妹,这个比较大的幼儿已经了解不会因为妈妈没来就会死,可是妈妈的注意力却转移到刚出生的婴儿身上。是不是她不爱我了呢?小婴儿是不是会夺走我的一切呢?这个年龄所感受到的威胁是失去母亲的爱。

在形成人生脚本的这几年中,小孩一直是在卑下的地位,父母对他来说,拥有完全的控制力。对婴儿来说,这个力量是攸关生死的,对大一点的小孩来说,这个力量则关乎他的需要是否能得到满足。

所以他的反应是要决定用什么策略可以存活下来,并尽可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早期对现实的经验和情绪

小孩的思考不像成人的思考方式,情绪的经验也不同。人生脚本的决定是根据小孩独特的思考和感觉方式。

婴儿的情绪经验包括暴怒、痛苦、恐惧、狂喜,他根据这些强烈的感觉做出早期的决定,难怪所做的决定都这么极端。比如,他住院接受手术,这种经验对成人来说都会很不舒服,对婴儿来说简直是恐怖的灾难。他不只觉得害怕,还为了妈妈没有陪他感到非常伤心,怀疑她可能永远消失了,并为了她没有阻止这些事感到非常生气。这时他可能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这些人想杀我,而妈妈允许这种事发生,所以表示她也想杀我,我最好在他们得逞之前先杀了他们。

以婴儿的逻辑,他会把特定的事推广成普遍的原则,比如妈妈对婴儿需要的反应不一致,也许在他哭的时候,有时会过来照顾他,有时却忽略他,婴儿不会只下个“妈妈不可信赖”的结论,而会认为“所有人都不能信赖”,或是“所有女人都不能信赖”。一个四、五岁的女孩发现爸爸不再像她两、三岁时那样注意她时,她不只会决定“我对爸爸很生气”,而是“我对所有男人很生气”。

为了弥补无能的感觉,小孩可能会想象自己是全能的或是会变魔术。当他发现爸爸和妈妈处不好的时候,特别是独生子,可能会决定“这是我的错”。如果爸爸妈妈打架,他也可能认为自己有责任保护某一方。

如果小孩觉得被父亲或母亲排斥,他会归咎到自己身上,而决定“我有问题”。

小孩不懂得区分愿望和行为的差别,如果他觉得“我想杀了这个夺走所有注意的小宝宝”,对他来说,就等于“我已经杀了这个小宝宝”。他可能会下个结论:我是个又坏又可怕的凶手。长大以后,他可能会模模糊糊地为自己从没犯过的罪行背负罪恶感。

应用TA有个核心的技巧,就是要发展对婴儿这种逻辑的感受力,我们称之为“感受到的语言”,特别是如果你想运用TA来治疗别人的话,就需要培养对儿童形成人生脚本所用的语言的感受力。

要增强对这种语言的了解,可以阅读艾瑞克森(Erikson)、皮亚杰(Piaget)和其他研究儿童发展的学者著作(注三)。如果你想感受到这种语言对自己的意义,就去注意你的梦。幼时对充满敌意的世界所留存下来的记忆,在长大以后最容易感受到的方法就是在做梦的时候。

﹡练习:了解自己的人生脚本

梦、幻想、童话、儿童故事都能提供线索告诉我们自己的人生脚本是什么,这里有几个练习帮助我们了解。

当你做这些练习的时候,让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奔驰,不用担心为什么会想到那些东西,也不用去想那些东西有什么意义。不要预先设想自己该说什么,只要单纯地接受对那些想象的第一印象和感受就好了。之后,才去解读其中的涵义。

如果你能在团体里或是有同伴一起练习的话,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不论是以团体或是个人的方式进行,可以用录音机把过程录下来,只要打开录音机就不要再注意它,结束后,重复听几次,用直觉来体会个中的涵义,你会很惊奇地发现对自己和自己的人生脚本竟有这么大的收获。

做下列这些练习的时候,你可能会有一些强烈的情绪,这些情绪是人生脚本的记忆浮到表面时所引发的童年感受。这时你可以决定要停下来或是继续做下去。如果你选择停下来的话,就先不做练习,把注意力转移到房里醒目的东西上,告诉自己(或是你的同伴)那个东西是什么,有什么颜色,有什么用处。也可以想一些生活中的例行公事,比如明天想要吃什么,工作上还有什么需要处理的事。同时可以站起来或坐正,把头和身体绕着中心线转并保持平衡。这些做法都可以用来转移注意力。

英雄或英雌

你最喜欢的角色是什么?可能是童话故事里的某个人,也许是记忆中某出戏、某本书或某部电影里的英雄或英雌,也可能是某个真实人物。

选择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角色。

然后对着录音机或是同伴、团体,扮演你所想到的角色,向他们谈论你自己,想说多久就说多久,记得要用第一人称“我如何如何……”

例如,假设我的英雄故事是超人,找可以开始说:“我是超人,我的工作就是帮助人解决问题,会在大家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做各种神奇的事,然后再度消失。大部分时间,没有人知道我就是超人,因为我把自己的真面目隐藏起来……”

不管你选的角色是谁,现在开始进行,扮成他,开始谈论自己。

故事或寓言

讲故事和寓言其实类似前一个练习。选任何一个你喜欢的故事(最好是你第一个想到的故事),也许是童话故事,也许是神话寓言,或是任何一种你喜欢的故事都可以。

你可以这么开始:“从前从前,有一个美丽的女孩,被邪恶的继母变法术睡着了,睡了很久很久。她躺在一个城堡里的房间,城堡被荆棘包围着,国王和王子到处找她,却没有一个人有办法穿过这些荆棘……”

然后你可以扮演故事里的任何角色或东西,以第一人称来谈自己,好从故事里得到更多启示。像上面的故事,你可以扮演那个美丽的女孩、继母、房间、城堡、某个王子、荆棘。

比如你扮荆棘说:“我是荆棘,我很顽强、粗糙、有很多刺。所有刺都指向外面,所以没有人可以靠近我,我的任务就是保护那个睡在里面的美丽女孩……”

选一个梦,最好是最近刚做过,或是经常重复的梦,不管选哪个梦都可以做这个练习。

就像刚才说故事的方式。你扮成梦境中任何一个人或是东西,然后谈自己。

回想从梦中醒来时当下的感受,是愉快还是不愉快的感觉?

你喜不喜欢这个梦的结局?如果不喜欢,可以继续做这个练习并重写梦的结局,以这个重写的结局来叙述原来的梦,记得要用现在式。

试看看自己是否对新的结局感到完全满意?如果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再重写一次,想重写几次都没关系。

房间里的物品

环顾四周,选一个你看到的物品,最好选第一个想到的物品,然后当那个物品来谈自己。

例如:“我是门,我很硬,方形的,木头做的,有时我会挡到别人的路,可是遇到这种情形,他们只是一把将我推到旁边……”

若想更进一步做这个练习,可以请同伴与你所扮演的物品对话,同伴只需把你当成、火炉或是任何你选的物品来谈话,不要做任何解释。例如:

“我是门,当我挡到别人的路时,他们就一把将我推开。”

“门,别人把你推开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我觉得生气,可是我只是一扇门,不会说话,只好让他们这么对我。”

“嗯,那你有没有什么想要改变的,好让自己觉得好过些?”

把一生当成一出戏

要做这个练习,你需要别人当“引导者”,在放松以后对你说引导语。如果找不到人当引导者,可以把引导语先录下来,等放松以后再播放出来。一个引导者可以带整个团体来做这个练习。

引导者不需要把下面所写的引导语照本宣科、一字不漏地念出来,只要把引导语的大意和顺序记下来就好,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讲。每一段话之间要空出足够的时间,好让接受引导的人可以尽情地想象。

全身放松坐在椅子或地板上,把眼睛闭起来比较好,引导者开始念:

“想象你在戏院里,正等一出戏开演,这出戏就是你一生的故事。”

“你看到的是哪一类的戏?是喜剧,还是悲剧?背景是高尚的家庭还是一般劳工家庭?有趣或是无聊呢?剧情高潮迭起还是枯燥无味?或是有什么其他特别的部分?”

“戏院里坐满了人,半满,还是空荡荡的?观众看得入迷还是觉得无聊?他们觉得快乐还是伤心?他们准备鼓掌还是想要离席?或是有别的反应?”

“这出戏的名字是什么?这是你自己一生的故事。”

“现在灯光渐暗,帘幕拉起来了,你一生的故事要开始上演了。”

“你看见第一幕,是一生的第一幕,你还很小很小,周围有些什么?你看到还有谁在那里?能不能看清楚他们的脸,或是脸的一部分?如果你看到人的脸,注意脸上的表情。你听到什么?注意自己的感受,也许你身体有某种感觉,也许你有某种情绪。有没有闻到或尝到什么味道?给自己一些时间来体会这第一幕。”(休息)

“现在换到第二幕,你是个小孩,大约三到六岁,你在哪里?周围能看到什么东西?有没有其他人在场?有哪些人?他们有没有对你说话?你有没有对他们说话?还有没有听到别的声音?在这一幕里你做何感想?身体有没有什么感觉?有没有感到什么情绪?有没有闻到或尝到什么味道?现在花一些时间来注意你在第二幕里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觉到什么、尝到什么、闻到什么,这时你大约三到六岁。”(休息)

接下来引导者以同样的方式进行一幕又一幕,包括:青少年时期,约十到十六岁:现在的景象,也就是目前的年纪:十年以后的景象;最后一幕——死亡的景象,做这一幕的引导语时,记得要加上:“在最后一幕里你几岁?”

最后引导者请你回到现在的情境(你希望想象多久才回来都没有关系),向团体或同伴分享你愿意分享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