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流行歌曲说“需要人的人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需要”是我们的立足点,因为那是神和别人与我们相会的起点。只有从需要中,我们可以接受及满足。“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五:3)
如果相连就是治疗的方法,为什么我们不去做呢?如果这么简单就好了。人类堕落以后,有许多阻碍我们与人相连的问题。让我们来看看。
过去的伤害
当我在读研究所时,班上同学发现了一只在街上流浪的德国牧羊犬。小狗脱水又营养不良,满身伤痕。我们把它带回家照顾。它已学会人的手是用来打它的。它所知道的世界令它害怕。
小孩也是一样。当我们来到世界,我们完全依靠父母。肚子饿了他们喂,尿布湿了他们换,害怕时他们安慰。从他们身上,我们发展对世界的观念及对人的信任。我们爱因为父母先爱我们;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约壹四:19)。
如果照顾者爱我们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就会发展出“信任的肌肉”。我们看世界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地方。用发展的术语来说是“基本的信任”。
但如果我们的需要没有被满足,如果我们被忽视、遗弃、毒打、虐待、批评、厌恶,我们信任的能力就被伤害了。而我们与人相连的能力是基于我们需要别人。如果这个能力受损我们就有麻烦了。这可说是生命之钥。
反言之,如果我们发现世界是可信任的,我们会学习到有需要是一件很好的事,它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东西,像爱。我们会得到越来越多,因为我们越来越信任和依靠。有的还会更多;爱人的会寻到更多爱。
如果我们发现世界是不可信任的,我们会学习到信任别人及表示有需要,是一件愚笨的事。我们会相信要生存就不能依靠别人。
神给我们记忆,使我们去再得好东西而避免坏东西。如果我们碰了火炉会避免再碰;小狗挨打再看到人把手举起来会躲。
我们学习到世界是什么样的,于是我们去适应。我们建立一个人际关系的蓝图,并知道它如何运作。问题是我们建立的蓝图可能在受伤的基础上,后来我们长大了,却忘了更新数据。二十岁的蓝图成为我们与人相连,活得更丰盛的阻碍。
扭曲的思想
我们对世界的观念有时像过时的地图。虽然曾经对过,但不再如此。然而由于缺乏经验或知识,我们不会更新它,仍用它来找寻道路与方向。
对自己的看法
“我是坏的”
我们前面说过一个孤单的我会觉得自己是个坏的我。而缺乏相连是罪恶感的根源。孤立的人在单独时会感觉不好;而他们感觉不好就会离开人。离开人感觉就更不好,这是恶性循环。
“我不可爱”
这个人感到爱的需要,但同时也觉得自己不配。事实是,这人感到自己“不被爱”而将之解释为“我不可爱”,世界上有些最可爱的人觉得自己不可爱,只因他们从未被爱过;其结果就是孤立。
“我里头有些东西把人吓跑了”
许多人确信自己里面有些内涵是不好的,而这样的内涵使得别人远离他们。这样的感觉可能可以追溯到许久以前,那里他们是一个在不被欢迎的情形下诞生的婴孩,单是他们的存在就足以将他们那累昏了的母亲“赶跑”了。这世界对他们的反应因此内化成为他们对自己的确信。
“我的罪比别人的罪更坏。”
许多人在治疗团体中,终于敢敞开自己,是因为发现他们不是唯一想把孩子抓去撞墙或是吃了三个巧克力派之后去呕吐,或有手淫习惯的人。他们发现“别人都没我这么坏”的信念是不对的。觉得自己比别人坏会成为很强的孤立者。
“我不配获得爱”
我们常觉得:我们能得什么,取决于我们配得什么。“罪的工价乃是死”一律在此适用。我们以为“如果我们不为人爱,必是因为我们未能赚得它。实情是,我们不能赚得爱。爱,是他人决定是否要对我们有的一种感觉。我们可以赚的赞赏,但不能赚得爱。我们不会配获得爱,也不会不配获得爱。配不配和爱无关。
“我的需要会让任何人都受不了。”
觉得自己有需要是一种罪的人,可真有麻烦了。因为就是我们的需要能救我们。“虚心的人有福了”当人认为需要会坏了人际关系,他们就会停留在孤立中而不让需要被对方知悉。事实上情形刚刚相反,别人希望看到我们的需要,使他们有机会爱我们,以为回报。
“我对人的需要是不对的。”
很多人觉得对人有相连的需要是一种不该有的感觉。他们觉得这种需要不合圣经或不健康。他们想,我应该靠自己。
“我的感觉会让任何人都受不了。”
这是很多他们的感觉在过去曾被否定者的信念。如果他们表露情绪,就觉得会破坏关系。他们害怕自己的愤怒、悲伤、及恐惧。
对别人看法
“没有人靠得住”
如果我们在过去信赖过他人并将真实的自我与之分享,但他们却出卖了这样的信赖,我们就会相信没有人是靠得住的。我们不再将我们那易受伤的心交给任何人,因我们想他们会误用它。
“人总是会离开我。”
若我们曾经被抛弃过,我们就怕其他人也会抛弃我们。我们对人际关系的看法便是:它永远结束于我们开始信赖对方的时候。我们打心里相信这回事,因为它是我们的经验。
“人是卑劣且好批评他人的”
如果别人曾因我们的需要而说过我们的坏话或批评过我们,我们就不太可能会再向人谈到我们的需要。我们不大会令自己再度暴露于这种凌辱。
“人会对我不以为然”
有人觉得别人会对自己的需要不以为然。因此,为着怕被论断,那真实的自我就不能与别人紧密相连。它必须藏躲于人际关系之外。孤立的人常将他们最需要的部分隐藏起来。过去,别人曾对他们的需要不以为然,他们就是觉得现在也不会有任何人会接纳他们。这使得他们被孤立。记得早先瑞比的例子吗?他甚至没想过别人有可能想要培育他。对他而言,这是个傻主意。
另有人觉得他们有些部分不令人想要与之相连,譬如说:他们愤怒的部分,他们悲伤的部分,他们性的部分。这些部分因人而异。
“人会来控制我”
许多孤立的人会在人际关系中被人侵害与控制,因此他们学到:孤独是他们唯一真能有自由的地方。他们不相信在关系中能有自由,因他们从未经历过。他们自己的选择从未在一个关系中受到礼遇,所以他们放弃了相连以选择自由。
“人们的关心是装出来的”
父母若以“尽责心态”抚育孩子(以“爱”孩子为一种义务),孩子长大后就以为别人的爱是不真诚的,因这是他们的经验。他们怀疑每一个人。
对神的看法
“祂并不真爱我。”
孤立的人极少觉得神爱他们。在人际关系中觉得不被爱的人,也觉得不被神爱。既然神爱我们的方法之一是透过信徒的团体,与此团体隔绝的人就不能感觉到祂的爱。孤立的人通常没有多少温暖相爱的经验可资倚靠。
“神并不关心我的感觉。祂只要我做个好人。”
人的内在生命常被别人忽略到一个地步,以致他们认为别人对他们的感觉并无兴趣。他们以为,他人较有兴趣的是他们“表现如何”。他们也将这形象移到神身上。
“祂只要‘好基督徒’。”
孤立的人相信,那些看来与神相近或行为顺服的人是比自己好的人。因他们自觉无法改变,就以为自己注定活在外围。
“神会以怒气待我”
许多孤立者曾被别人的愤怒打击过,因此才会在情绪上孤立起来。他们学习到这些攻击者是很愤怒,或是快要发怒了。他们觉得神也会对他们发怒,这样的期望使他们不信靠神。
“神听不见我。”
神以与我们同在显明祂的爱,虽然祂并不以超自然的方式来干预我们的生活。但孤立者不能意识到神的同在。既然他们没看到神做任何事,他们推论神一定也听不见他们。
“神不回答祷告”
神知道不能与人相连者的根本问题。因此神以与人接触的机会作为祷告的回答。但这样的回答并非他们所期望的,因此在他们看来神似乎不回答祷告。
“神会控制我,让我失去自由”
人怕神的控制正如怕人的控制。
“神不会原谅我,因为:”
孤立的人通常相信神已丢弃他,他注定要下地狱了。他们想自己犯了不可原谅的罪。其实他们是在企图把神学与经验配合,因为他们已经感觉在地狱里了。因为他们与人疏离,他们无法感觉恩典或赦免。即使在理智上他们知道,没有一个罪是神不赦免的(除了拒绝耶稣),但他们需要与人相连才能感受到。
有时候别人说“只要改变思想”就好。但这不容易,因为我们所说的是比思想还深的东西。我们所说的是信念,是深藏在心里的。我们对人际关系的看法,早在我们能理解之前。它刻在我们心中,正如旧约说的“胸怀”里。所有真实及深的改变,都不会发生在关系之外,因为那儿是心所存在之处。人们通常说,“我头脑知道,心却不知道。”要让心知道,必须转回会需要,会受伤的情况。这是所有规条首次被刻上的地方,也是经由这样的需要,我们才会学习新规条。
我们必须在一个安全的关系中,才能察觉我们是否有扭曲的思想应改变。要一只小狗对虐待它的人敞开心是很笨的。但神若给我们机会建立好关系,我们必须面对扭曲的真理,而让我们的真我与人相连。
如果我们肯谦卑自己,使自己成为有需要的,神应许会帮助我们。“你们要愁苦、悲哀、哭泣。将嬉笑变作悲哀,欢乐变作愁闷。务要在主面前自卑,主就必叫你们升高。”(雅四:9、10)我们必须在祂面前自卑,让祂藉祂的灵和祂的肢体,对我们的扭曲作工,听听戴维如何为自己祷告:“神啊,求祢监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练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一三九:23、24)
防卫行为
我们不但对神,自我,别人有扭曲的认识,并因此而受伤,我们也建立起一道防卫的墙对抗关系。起初这看来很有道理,因为我们周围都是令我们受伤的关系。
在酷寒的冬天里穿上一件温暖的外衣来保护自己是合宜的;但是当夏天来临时,我们就应当脱去外衣来享受那温暖的阳光。我们常穿着心理上的外衣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但是当神将我们迁到了一个温暖的地方,一件厚外衣就会制造问题而非解决问题。我们已不再需要它了。
神应许在祂家中赐给我们新的关系,但我们必须着力于脱去我们的外衣以享受这新的温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外衣”来保护他们避免相连。以下是一些较常见的。
否认
否认是种心理防卫的机制,人们藉否认某一个人的问题或某一情况的存在来避免面对之。一个最常见的避免相连的防卫法就是否认自己需要别人。如果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是长大后,未能获得好的、安全的关系,他们就学会否认对这样的关系之需要。为什么要去得那得不着的呢?他们遂逐渐泯除了对这需要的认知。
注意我说的是泯除对这需要的认知,而非需要的本身。只要他们一息尚存,这需要总是在那儿,因为他们是按着神的形像造的。但这些人可以对此需要的呼喊聋哑以待。
我永不能忘记一位律师病患,他因忧郁与暴怒症状而入院治疗。他在住院的第二天说:“需要是什么玩意儿?我不需要任何人。”然而当一星期一星期逐渐过去,我们发现他那一组只要一谈到孤单这题目,他就会离席去要颗镇静剂!许久以后,他开始体认到这些讨论之所以对他困难,是因为使他近乎经验到他那久已遗忘的对别人的需要。当他逐渐放弃否认他对关系的需要,他开始与人相连。他发现到“无敌金刚也需要爱”!
贬低爱的价值
贬低可得到的爱的价值,是许多挣扎于情感孤立的人所用的一种卫。其运作情形如下:“爱”会出现在他们面前,但这些人并不回应之,反倒贬低其价值或减低其重要性。有时他们会将具正面意义的事物改为负面的事物。他们会说:“你并不真的关心。”这是一个很可怕的防卫,因他们是将他们所最需要的推开。
在福音书中,亵渎圣灵是唯一不得被赦免的罪。圣灵,恩典的灵,在第一世纪的世界中借着证实耶稣是谁来吸引人归向祂。但人不但拒绝圣灵的恩典,他们把好的变成坏的,对爱离得远远的。这样的罪不得赦免,因为这罪使人远离恩典。拒绝人的爱不会不得赦免,但结果一样受害。当我们拒绝或亵渎人的心灵,就是贬低爱的价值。就如我们执意停留在孤立中,而让爱痛苦的看着我们。又像我们快饿死时,有人给我们一块牛排,而我们说:“恐怕有毒吧!”因我们的贬低爱的价值,我们停留在饥饿状态中,无法获得食物。我们孤立是因为爱的风险太大。
投射
投射是把自己的想法、感觉、及态度归因于别人。有时候我们会投射我们的需要在别人身上,而不自己掌握之。圣经上说我们要“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林后一:4)。这是假设我们已经掌握了自己的需要,并知道这需要是什么。有时候我们的需要只得到一种替代性的满足,是因为我们将需要投射在别人身上,而非自己掌握之。而给予者的付出,也并不是因为自己已经领受得很丰盛了,他只是因为有需要而付出。我们必须小心掌握自己的需要,不把它投射在别人身上,因为我们无法因此得到满足。
相反反应
相反反应是一种防卫机制,人会表现出与需要(常常是无意识的)完全相反的感觉。举例而言,孤单的人表现得特别孤立。他们看来特别坚强并反对依赖或需要别人。这样的人可能建立一种拒绝关系的神学,对自己的背道而驰。
狂热
狂热是心理上的一种兴奋,以生理心理过动,行为失序,情绪起伏表现之。如果一个人够忙,他就可以否认自己对关系的需要。他们如果可以做一切事,他们必定没有需要了。有些工作狂就是有狂热的倾向。
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是把事务理想化的一种行为。这种防卫机制与我们前面谈到的幻想很像。很难坠入情网或维持爱情的人,有时候是受理想主义之苦。他们找寻一个理想的对象,期望他能满足自己一切的需要。这些幻想填补了他们的空虚。一个非常孤单的人会迷失在自己的幻想中,而一个理想主义者是在寻找“理想”的另一位。
替代
替代就是以另一个人或物取代。当人不能得到真正的关系,他们会找一些别的来代替。正如前述,沉溺是对真我需要的取代。药物、食物、或性是对爱的一种替代。人用这些替代来防卫自己对神与人真正的需要。
告诉别人要悔改及停止某种行为是件好事,但除非那人的需要满足了,不当的行为还是会回来(路十二:24-26)。这人需要神及人的爱来满足心灵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