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活得滋润,得理也要让三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得了理,也别不饶人,让别人三分,给别人留条退路,也是给自己留余地。
王朝是一家事业单位的老员工,仗着自己在单位工作时间长,就自居为领导,经常指使新来的员工帮自己做事。同时王朝是一个“直性子”,不高兴了就会说新来的实习生几句,还经常得理不饶人。
李多多是今年新招进来的应届毕业生。刚参加工作,王朝让她干活,她就干,也不敢说什么。但时间久了,李多多发现,这些其实不是自己分内的工作。
李多多找到王朝,对他说:“这些工作不是我分内的,我不想再帮你做了。我自己的工作也很多。”
王朝听了这话,很不开心。他觉得自己的“权威”被挑战了,但是除了苛责李多多几句,他也不能做什么。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几天后,李多多上班吃零食被抓到了。领导让王朝跟李多多说一下,以后不要这样了。王朝开心坏了,狠狠地骂了李多多一通,见到谁,就跟谁说这件事。
李多多知道了,并没有说什么。她改掉了自己的毛病,努力工作。后来,李多多通过考试,成了王朝的领导。
故事中的王朝记恨李多多不帮自己干活,挑战自己的“权威”。于是,在抓到李多多的痛处之后,他“得理不饶人”。我们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给别人留点余地,日后也好相见啊。
得理让三分,一是给自己留退路。言辞不要太过于极端,这样才能从容自如地处理彼此的关系;二是给别人留条退路。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不要把别人逼向绝路。如果对方没了退路,也许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当然这样的结果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得理让三分,不让别人为难,同时也是不让自己为难。别人轻松了,自己也可以获得解脱。
而得了理不让人的人,大多都是有主见的“直性子”,他们自认为自己占了理,所以就毫无顾忌地教训别人。如果对方辩驳,也许还会引发争吵。因为他们不允许对方发表不同的意见。而这种做法,除了让双方关系破裂,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得理让三分并不是怯懦,而是真正的大度和得体。
得理不饶人,看起来好像是在坚持“正义”,可实际上,这是不合理的。正义是什么,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自然对正义也就有着不同的看法。所以下次遇到了占理的事情,别太过分“讲理”。
唐代有一位名臣叫郭子仪,历经四朝,权倾朝野。他常常向帝王直言进谏,却一次又一次安然地躲过政治事件,一生安享富贵。
而他这样的“直性子”,却能在国君昏庸的时代享尽富贵,并安然离世,这都是因为他做事的原则:得理让三分。再加上他性格豁达,能长寿,也就不足为奇了。
郭子仪在担任兵马大元帅时,皇帝身边有一位宦官叫于朝恩。于朝恩擅长拍马屁,深得皇帝的喜爱。他十分嫉妒郭子仪的权势,经常在皇帝面前说郭子仪的坏话,但是皇帝并不是很相信他。
愤懑之下,于朝恩指使自己的手下,挖了郭家的祖坟。此时,郭子仪并不在京城。
当郭子仪从前线返回京城的时候,所有的官员都以为他会杀掉这名宦官。但是他却对皇帝说:“我多年带兵,士兵们也曾盗挖过别人家的坟墓。我郭家祖坟被挖,是我的不忠不孝,并不能过度苛责于别人。”
祖坟被挖,在历朝历代都被视为奇耻大辱。而郭子仪在占理的情况下,却还能这么大度,可见,他是一个胸怀开阔的人。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才得到了官员们的敬重,每次都能从政治事件中全身而退。
现代社会,人们喜欢谈“真诚”,强调直言不讳。这就导致了,很多人有什么说什么,不太在意别人的感受。而这些“直性子”的人,好胜心也强,他们常常锱铢必较,喜欢与对方辩驳,以此证明自己是对的才善罢甘休。如果在某一件事情上占了理,他们可能就会变本加厉。
但每个人都会做错事,既然自己也会犯错,就要允许别人犯错。换位思考一下,假如自己犯了错,别人揪住不放,你心里又会是什么感受呢?
得理不饶人,其实就是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和复杂的事情。而这样的人,太过于主观,会在学习、生活中吃亏。人们常说,我敬人一尺,人敬我一丈。做人做事,留三分余地,对己对人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