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芸编指痕 » 芸编指痕全文在线阅读

《芸编指痕》《寄庵随笔》作者汪东

关灯直达底部

称汪旭初为词人,未免浅乎言之,狭乎言之吧!实则他的资望是多方面的。他是新闻界老前辈,诗古文辞家,书画高手,大学名教授,同盟会会员,早期日本留学生。

他是江苏吴县人,出身于书香簪缨的家庭。祖父和卿,官镇江府训导。父凤瀛,字荃台,从定海黄以周学,通群经大义,清总督张香涛(之洞)聘入莲幕,后任长沙知府。辛亥革命,任大总统府顾问,袁世凯野心勃发,设筹安会,谋称帝,凤瀛为文述七不可,反对美新的“六君子”,不畏逆鳞遭殃之祸,会袁氏死,竟得安然无恙。长子荣宝,号衮甫,任驻日大使,又出使比利时,一度任法律馆总纂,董绶经(康)任提调,当时颁布之刑法,即荣宝、绶经二人所修订。于民国二十二年逝世,年五十有六。旭初行三,名东宝,一八九〇年生,与荣宝均诞生于金焦京口间,因乃祖任镇江府训导达数十年之久,不啻第二故乡哩。旭初和荣宝友于殊笃,荣宝卒,他有感雁行折翼,改单名为乐,取旭日东升之意,以旭初为字。又于气候喜秋令的爽朗,及读汤卿谋文“秋可梦乎?曰可”,遂署梦秋,镌刻“秋心”二字小印,钤诸书札。厥后又署寄庵,他所著《梦秋词》《寄庵随笔》,都是以别署为书名的。

他早岁肄业于上海马相伯所办的震旦学院,—九四〇年,东渡日本,先后入东京成城学校及早稻田大学,结识孙中山,翌年参加同盟会。当时同盟会人,认为鼓吹革命,首在文字,因在东京创办《民报》,由陈天华、胡汉民、章太炎先后任主编。旭初为《民报》撰稿,自署寄生,自谓具三种意义:“人生如寄,一也。栖息客帝之下,等于物之寄生,二也。象译之名,东方曰寄,三也。”一九〇六年,太炎离去,由旭初继任笔政,这时撰文者,济济多士,如廖仲恺笔名“无首”,寓群龙无首之义。汪兆铭笔名“扑满”,扑满原系贮钱土罐,满则扑之,暗含扑灭满清之义。黄侃笔名“信川”,《说文》侃字从信从川等等。时梁启超主编《新民丛报》,主张君主立宪,和《民报》主张革命,两相抵忤,引起笔战,有徐佛苏笔名佛公其人,阴助立宪派,而劝《民报》转变舆论,两相息争,旭初以“弹佛”为笔名,撰文抨击,自《民报》十期起,直至二十期止,论战甚剧。

清廷嫉视《民报》,派溥伦去东京交涉,日方出动便衣侦探,监视同盟会活动。孙中山首当其冲,被迫出境,黄兴、宋教仁、田桐、章太炎、胡汉民、汪兆铭、刘申叔、张继、汪旭初及宫崎寅藏等齐集东京赤坂区红叶馆为孙中山饯行。翌年《民报》被封。同盟会陈陶遗由日乘轮返国,即在上海轮埠被逮(按陈陶遗本字道一,幸由端方释放,因改为陶遗,端方别署陶斋),旭初先一班船抵沪,便去镇江省亲,常镇道刘燕翼派人到训导处查问,旭初又回苏州,未遭缧绁。

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全国响应,太炎在上海筹办《大共和日报》,章任社长,旭初为总编辑,钱芥尘经理其事,沈泊尘主插画,日出两大张,金松岑日撰论文。李涵秋的成名作,即排日刊载报端,取名《广陵潮》。章又办《华国月刊》,清旭初任编辑,旭初有侄汪星伯为助编(星伯工书法,晚年与费新吾、祝嘉、蒋吟秋,为吴中四大书家),共编二十七期,旭初著有《法言疏证别录》等,甚为精审。不久,江苏省都督程德全(雪楼)聘旭初为秘书。二次革命,都督府取消,他任总统府内务部佥事,礼制馆主任及编纂等职。一九一七年,他出任浙江象山、于潜、余杭等县知事。在余杭时,曾探索杨乃武与小白菜档案,未有所得,为之怅然。一九二五年,去南京,任江苏省长公署秘书,越年,南京东南大学合并江苏各公立专门学校,成为国立中央大学,聘旭初任文学院教授,兼中国文学系主任,其时文学院院长为谢次彭。一九三〇年,次彭奉命出任比利时公使,旭初代理院长,此后,次彭归国,别有他职,旭初便为正院长,擘画经营,增聘名教授,校誉益著。

旭初性耽风雅,秉锋之余,常和同事吴瞿安听曲论艺,觞咏秦淮画舫中。又组织畸社,同社有张冷僧、傅抱石、郑曼青、张书旂、彭醇士、商藻亭、黄君璧、冯若飞、陶心如、陈之佛、金南萱等,旨在聚友朋,纵谈辩,道郁闷,陶性情,旭初谓:“每会或携书画,或歌皮黄,饮必极欢,醉或相忤,虽所业不同,而交契无间,于此一刹那,信足以泯人我之分,忘斯世之忧,以其行类畸士,故名为畸。”会友合作画幅,大抵花卉为多,山水则非笔墨较近者不能强合,余偶写半幅,君璧为补成之,几不可辨,因戏题其上云:“溪山随处足清游,载笔还欣得胜俦。异日有人征画派,岭南江左亦同流。”此外,旭初又参加如社,该社提创词学,林半樱(铁尊)主其事,该社起始于春二月,取《尔雅》“二月为如”之意。同社有吴瞿安、陈倦鹤、乔大壮、唐圭璋、卢冀野、仇述庵、石弢素、蔡嵩云、吴白匋等,皆一时俊彦。每月一会,饮秦淮老万全酒家,地与邀笛步近,故临水一轩,榜为“停艇听笛”,会期经常在此轩中。他又参加正社,与吴湖帆、张大千同隶社籍。又参加西山画社,同社有汤定之、吴待秋、陈师曾、金拱北、陶宝如、陶心如。他和吴江柳亚子有戚谊,亚子拉之入南社,历时甚久。

一九三七年,抗战军兴,旭初辗转入蜀,旋任重庆行营第二厅副厅长,与邵力子(震旦学院同学)、叶元龙(中央大学同事)交往甚密。翌年十月,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一九四三年,在重庆黑石冲养病,改任为礼乐馆馆长。

旭初在蜀时,常莅陶园,园本品茗听书之所,在上清寺,又名茞园,政府西迁,监察院与考试院,即以该园为办公室。又访鹅项岭、浮屠关之胜,随处布置亭林,因地造屋,园林山水,兼而有之。旭初谓:“平生所见览,以此为第一佳地。”又赴成都万里桥边枕江酒楼,啖醉虾羹鱼,朵颐大快。又和叶元龙在晋临酒家进姑姑筵,馔味醲厚,以煎炒为上。所谓姑姑,传说不一,他亦莫知其所以。

抗战胜利后,他返苏居住,家在东北街道堂巷,更于老宅北墙后筑楼屋一座,题名寄庵。院内植有海棠、黄梅、樱桃、篁竹,垒以丘石,极芬敷掩冉之致。友有来访,先询其径迹,他撰了一阕《踏莎行》为答:

骚客词心,绛唇歌谱,吴城合共天随住。新巢原与老巢临,飞来燕子知门户。拙政园东,华阳桥堍,深深曲巷通蔬圃。杖藜若叩寄庵家,隔墙先见樱桃树。

苏沪近在咫尺,他时常往还。一日,在宴会席上,晤见了《新闻报》副总编辑严独鹤,独鹤兼主副刊《新园林》,连载刘成禺所撰《世载堂杂忆》,历年余完毕,独鹤以读者欢迎掌故性笔记,便请旭初排日撰《寄庵随笔》,凡一百数十则,兴尽始辍。《随笔》词藻斐然,清淑深博,又多入蜀名流的活动情况,和《杂忆》相媲美,有加以品评的,谓《杂忆》以质胜,《随笔》以文胜,一为荆山之璞,一为灵蛇之珠。《随笔》条目精彩,所涉的面是很广的。

我是爱读《随笔》的一分子,当时逐日剪存,奈以事冗,往往遗漏,粘之于册的,仅十之三四,过后深悔,然欲补无从了。越若干年,偶于邻人韩非木(中华书局编辑)家发现他曾剪存一部分,自第一则至六十则止,后半亦付阙如,我就在六十则以内的藉来补钞。既而探知陆丹林也有剪贴本,又相藉补钞六十则以外的,总算拼拼凑凑,成为全稿。但丹林剪贴时,每则截去小标题,因失顺序,我乃随意加题,并为排列先后,与原编稍有出入,势所难免。至于手民之误,可改者改之,有怀疑者,姑存之,不敢妄事变易,致失其真。我这个本子草草率率,有剪贴的,间有钞录的,给上海书店刘华庭看到了,认为和《随笔》称一时瑜亮的《杂忆》,早已印成单本行世,这个《随笔》独未付梓,引为遗憾。他就向我藉去,重行誊钞清楚,拟谋出版,果能成为事实,则引领而望,海内外一定大有人在哩。

旭初的长短句,脍炙人口,凡一千余首,乃一生精力所萃,便亲自用工楷缮录,选辑为二十卷,署名曰《秋梦词》。这部词稿,由其后人汪尧昌什袭珍藏,经过十年浩劫,尧昌守秘掩护,几遭秦火,外间传说已付劫灰者,不毋有因哩。直至一九八五年,才归山东齐鲁书社影印问世,闻由南京大学教授程千帆介绍,千帆是旭初大弟子,他的夫人沈祖棻《涉江词》,人比之为李清照,也从旭初游。当时旭初有一小文,谈及祖棻:“余女弟子能词者,海盐沈祖棻第一,有《涉江词》,传钞遍及海内,其《蝶恋花》《临江仙》诸阕,杂置《阳春集》中,几不可辨。余尝年余不作词,沈尹默以为问,遂戏占绝句云:‘绮语柔情渐两忘,茂陵何意更求凰。才人况有君家秀,试听新声已断肠。’君家秀,指祖棻也。冯若棻飞获《明妃出塞图》,乞余题高阳台,词成,若飞甚喜,不知亦祖代作。惜体弱多病,常与医药为缘。婿宁乡程千帆,于十发老人为从孙辈(此程十发与当今画家程十发为别一人),学术文辞,并有根。老人名颂万,字子大,有《美人长寿词》行世。”祖棻与千帆同车出游,不料突遭车祸,千帆受伤轻,经治疗痊愈,祖棻伤重死。其时旭初已逝世,否则不知要怎样恸惜呢。海上吕贞白擅版本目录学,以诗词自负,但倾倒旭初,每见新什,必录之于册,日久盈箧,且有崔灏上头之欢。时人论旭初词:“蜡泪蚕丝消费尽,不辞垂老近辛刘”,贞白许为的当。旭初尚有《梦秋诗》,亦由尧昌保存,珍重世泽,可能也归齐鲁书社出版。

旭初和贞白时常往还,曾绘梅花册并附之以词,赠贞白夫人。一次,贞白以夏敬观为彼所绘的《碧双楼图卷》,请旭初撰一跋文,旭初携置车中,不意下车时遗忘失掉了,乃向贞白致歉,贞白不以为意,谓:“此亦一佳话。”旭初之画法钱叔美,钱有《燕园八景册》,燕园本常熟蒋氏园(后归张鸿,称燕谷老人,著《续孽海花》),图存蒋家,旭初从吴湖帆处转藉得之,留玩数月,从事临摹,及向义宁陈师曾问六法,师曾致力石涛、石溪,主雄浑。谓“钱叔美笔弱,为闺秀画,不足学”,旭初作一诗云:“气力应难到莽苍,不辞妍色赋春光。凭君为诵蔷薇句,淮海新诗是女郎。”但旭初终好叔美谓:“钱亦一代名手,以气息胜,不能厚非。”他喜画梅花,曾以画梅扇赠吴湖帆,湖帆力誉其清逸可人。他为了画梅,到处访梅,在南京中山陵,观赏一种作姜黄色的梅花,大为称述。又观明孝陵的梅。有一次,黄季刚、胡小石、王伯沆等结伴来苏,观梅邓尉香雪海,旭初和吴瞿安作东道主,酣饮联咏,作了许多梅花诗。他自己家园中,也植梅花,有小记:“寄庵植红绿梅数株,顷盛开,余游宦时多,在家看花,尚为第一次也。平生观梅胜处,孤山最清,邓尉最盛,冷香阁(在虎丘)兼有之,然清不若孤山,盛不及邓尉也。重庆则南岸之清水溪,江北之杨园(杨少吾之家园),皆所常至。”旭初姊春绮,为师曾夫人,娴雅能文,尤工刺绣,当旭初娶妻费氏,陈师曾画百合梅花,倩春绮绣之,持以为贺,乡里传为韵事。

旭初书法绝隽佳,吴中韩家巷,有鹤园,具水石之胜,本为洪氏产,词翁朱古微曾息隐其间,琴剑书囊,寄其啸傲,凡二寒暑。后归庞蘅裳,复加修葺。池畔有一巨石,兀立亭亭,镌有“掌云”二字,便出于旭初手笔。记得某岁中秋之夜,星社诸子在此作赏月雅集,当时摩挲是石,同社吴闻天忽嚷:“请赵眠云走远些,以免被掴。”大家都为失笑。又留园一名涵碧山庄,结构疏密有致,那一座冠云峰,嶙峋透剔,为海内奇石之一。峰畔有“林泉耆硕之馆”这六个字篆文匾额,也是旭初书写的。又清初陈迦陵客冒辟疆家十年,递传至辟疆嫡系冒鹤亭(广生),因乞朱古微书“陈楼”二字为榜,旭初为赋《金缕曲》,有“水绘佳名传奕世,别起陈楼堪配”,写作俱佳,鹤亭为之大喜。

旭初家有一砚,那是吴中耆宿沈挹芝赠给他的。原来这砚镌“寄庵”二字很工致,挹芝以旭初号寄庵,便把这砚归诸寄庵,实则那寄庵不是这寄庵,亦在所不顾了。旭初赋《江南春》谢之,有:“要助我梅窗记曲,竹屋分图,端溪小砚如笏”语。旭初喜啖桃,其友罗良鉴居苏葑门东小桥,隙地二十余亩,植桃都属佳种,约旭初桃熟时举行啖桃会。奈旭初旅游在外,未克践约,及听到良鉴去世,大为嗟叹。旭初又和画家吕凤子友善,一日,吕为卢冀野画人物,既成自视,这画中人,酷似汪旭初,谓“相念之极,故下笔逼肖”。姚鹓雏和旭初交谊也很深,鹓雏诗集,即请旭初撰一序文。当时诗集没有付梓,直至前数年,始由其女婿杨纪璋为之蜡印,惜序文已散失,旭初文稿,于浩劫中付诸一炬,成为遗憾。旭初所娶费氏,为费仲深(韦斋)自族,早卒,续娶陶孟斐,白头偕老。旭初诗,有那么一句:“一生受尽美人怜”,或许他尚有些罗曼史呢。旭初生于花朝,有花木癖,喜海棠,有地名海棠溪的,专程往访,岂知有名无实,大为失望。他从天龙禅院,移植紫竹。早年嗜酒,晚年戒绝,每晨必煮茗,七碗风生,助其诗兴。他善顾曲,时昆曲旦角韩世昌,声誉几和梅兰芳相伯仲,赴白下演剧,吴瞿安邀往听之,旭初评为:“容态有余,唱白终带北声,不能尽合法度。”既而,世昌拟往吴中献艺,旭初私语瞿安劝阻谓:“吴人擅昆曲者多,往不利。”世昌不听,果铩羽而归。他赏识孙菊仙,谓:“菊仙行腔极简,几类念诵,然敛之若游丝,放之若震霆,喷礴而出,无不如意。”的是行家之言。民初有“冯党”“贾党”之分,所谓“冯党”,捧旦角冯春航,所谓“贾党”,捧旦角贾璧云。旭初和璧云相往还,人便目为“贾党”。他在昆乱外,又好川剧。谓:“其腔简直,其声激楚,朝猿夜鹤,同此悲吟。”深许川剧旦角筱蕙芳演《拜月亭》《白蛇传》诸剧,静穆闲雅,无太过不及之病。时大鼓名手董莲枝,亦在陪都,胡小石人为称誉,旭初戏占两句:“爱莲周茂叔,揽蕙屈灵均。”

我在苏时,赁庑胥门外枣墅,旭初居道堂巷,相隔城厢,无缘把晤,闻声渴慕而已。抗战胜利,旭初由渝东归,苏沪相距不远,常来海上,访旧小住,藉以疏散。那孙家鼐殿撰的后嗣孙伯群,和旭初有世谊,辟屋莫干山路,闹中取静,室宇轩畅,每次旭初来沪,伯群辄下陈蕃之榻。伯群留学异邦,和胡适之同一班级,学成返国,从事货殖,办阜丰面粉厂。可是人极风雅,沉酣文史,素标缃帙,烂然照眼,作魏碑书,熔铸入古。又富于收藏,旭初与之论文谈艺,乐且宴如,事有巧合,缘有后先,伯群哲嗣,从我读书,因此我和伯群亦相识有素。我喜书画扇,伯群藏扇以千计,如明代文徵明、唐伯虎、陶宗仪、王盂端、杨士奇、沈石田、祝允明、文嘉、王宠、海瑞、陆深等,清代的王渔洋、傅青主、王夫之、顾炎武、陈洪绶、王觉斯、金俊明、邵僧弥、吴梅邨、周亮工、徐俟斋、毛奇龄、褚廷琯、笪重光、王鸿绪、朱竹垞、姜宸英、张得天、李复堂、高其佩、郑板桥、金冬心、丁敬身、刘石庵、翁方纲、钱竹汀、王梦楼、钱南园、邓石如等,更较明代为多,伯群把它部居类汇,各有其次,镜框凡数十具,每框装配四扇,悬诸壁间,过若干时日,换置一批,一新展玩,我常往观赏。一次,适旭初在座,由伯群介绍,握手言欢,这时我谋刊《味灯漫笔》,蒙他宠题一诗:

月旦评量古有之,偶拈世说亦堪师。

多君闲话淞云后,又对青灯忆旧时。

他所著的《寄庵随笔》,又提到了我的《小阳秋》,殆所谓翰墨因缘吧!

某年,旭初主持文艺会堂的词学讲座,我和王佩诤(謇)教授同往听讲,旭初滔滔不绝,上下古今,佩诤提上一条,请他作倚声的传统唱法,他引吭高吟,极抑扬顿挫之妙,满座为之击节。

旭初同母为行三,异母为行八。他尚有集外词,存上海图书馆。他又有《辛亥革命前后片段回忆录》。我在《南社丛谈》中,列有一小传。沈延国别有《吴门二汪》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