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南社社员,所撰人物掌故,未免有些偏私,记述了好多南社人士。宋教仁也籍隶南社,当然是记述对象之一了。《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编》中,有《民国人物传》,即宋教仁列入卷端,言之甚详,我在此再述,岂不赘余,但《民国人物传》能记的是荦荦大端,属于正史,而我这篇则记其他,以及牵涉到的人物,属于侧面,就不惮烦而涉笔为之了。
宋教仁一名炼,字钝初,又作遁初,别号桃源渔父、抱膝长吟客、第十姓子孙之一个人等。一八八二年四月五日,出生于湖南桃源县上坊香冲村,这里山峦起伏,溪水环回,可称地灵人杰。
宋教仁是父亲起龙的次子。教仁幼入私塾读书,非常颖慧,老师很喜欢他,说他将来必成大器。他极爱好地理,但却找不到这方面的书看。一天,得到一把折扇,上面印着地图,他如获至宝,此扇不离左右。后来的间岛问题,凭他的地理知识,解决了国界,向日本争回了地权,立了大功,这与他自幼爱好地理,亦不毋是潜在因素。原来间岛是吉林省光霁峪图们江中之小沙洲,一称夹江,属于我国领土,自日俄战争结束,日本方面侵占间岛,并把附近一带的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四县,全部纳入了间岛地区。教仁爱国心切,化装成日本人,改名贞村,冒险摄取了日方许多伪证,又在东京帝国大学图书馆翻阅了大量资料,写成一书《间岛问题》,共七章,并写了一篇序文,叙述了间岛的来龙去脉,及该地区的历史沿革,同时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途径。时袁世凯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凭着这本书和日本谈判,铁证如山,终于争回了主权。清政府认为教仁有功,大加赏赞。不料从事民族革命的其他同志,误会他变志屈节,教仁因此遭了嫌疑。他愤懑之余,大哭一场,把赏金全部散发给贫困的留日学生,自白曰:“我著此书,为中国一块土,非为个人之赚几文钱。”日本政府将他看作是清政府派来的密探,使他在日本处处遇到麻烦,进退维谷,因之,一度曾比较消极。
后来,教仁来上海,当时于右任创办的《民立报》是起到革命的号角作用,右任即登门拜访,请教仁主持笔政。民立报社曾遭火灾,迁至法租界之茅阁桥,教仁开始用“桃源渔父”的笔名发表了八十多篇锋利无比的文章,切中当局时弊,乃遭袁世凯之忌恨。当时各种宣传革命的报纸风起云涌,都带着“民”字头,以《民立报》最早,之后有《民生报》《民权报》《中华民报》等等。且“民”字均书写成“”字,以示人民已经出头。我当时曾为《民权报》写稿,该报自辛亥革命后反对袁氏恢复帝制甚激,教仁被刺逝世后,《民权报》首先揭布应洪之密电及其他证据,时何海鸣执笔政于该报,发其秘较早。未几,《民权报》亦被袁氏查封,乃改成期刊《民权素》,月出一期,我仍为此刊写稿,且辟专栏《慧心集》,每期连载。
宋教仁墓在上海市共和新路,辟地若干亩,杂栽卉木,因称宋公园。墓前立一像,手执一卷,作俯首冥思状,闻出名雕塑家江小鹣之手。一碑刻着于右任的题语,另有章太炎篆书“渔父”二大字。自浩劫来临,墓被毁,有目睹者仅见白骨一堆及皮鞋一只而已。及后重建墓园,像较矮小,太炎两篆文尚在,右任题语,由康宝忠仿写重刻,则今非昔比了。园易称闸北公园,我曾往瞻谒,提议园中设一纪念馆,罗列一些教仁遗物及手迹,俾来园参拜者有所观摩,奈人微言轻,迄今犹未实现。
教仁能书,在日本为永井德子书横幅,又在沪和我师程瑶笙同执教于某校,为师书件多幅;高天梅亦索其书,曾转赠一幅给我。我友高吹万,虽与教仁同隶南社,却未谋面,心殊仰慕,乃作访之,谈笑甚久,不料翌日即得教仁噩耗,使高吹万成为最后见到宋教仁一面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