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升泰站在屋檐角上微微躬身,道:“送客!”钟万仇在屋顶上吐了一口唾沫,忿然道:“假惺惺,装模作样,没一个好人!”一提气,飞身一间屋、一间屋地跃进去,眼见将到围墙,他提气跃起,伸左足踏向墙头。突然之间,眼前多了一个人,站在他本凝落足之处的墙上,宽袍缓带,正是送客的高升泰。此人本在钟万仇身后,不知如何,居然神不知、鬼不觉地抢到了前面,看准了他的落足点抢先占住。
钟万仇人在半空,退后固是不能,转向亦已不得,喝道:“让开!”双掌齐出,向高升泰击去。他想我这双掌之力足可开碑裂石,对方若是硬接,定须将他震下墙去,就算对方和自己功力相若,也可借他之力,转向站上他身旁墙头。眼见双掌便要击上对方胸口,高升泰身子突向后仰,凌空使个“铁板桥”,两足仍牢牢钉在墙头,却已让开了双掌的扑击。
钟万仇一击不中,暗叫:“不好!”身子已从高升泰横卧的身上越过,这一着失了先机,胸腹下肢,尽皆门户大开,变成了听由敌人任意宰割的局面。幸喜高升泰居然并不乘机袭击,钟万仇双足落地,暗叫:“还好!”跟着钟夫人和秦红棉双双越墙而出。
高升泰站直身子,转身一揖,说道:“恕不远送了!”钟万仇哼了一声,突觉裤子向下直坠,急忙伸手抓住,才算没有出丑,一摸之下,裤带已断,才知适才从高升泰身上横越而过时,被人家伸指捏断了裤带。若不是对方手下留情,这一指运力戳中丹田要穴,此刻已然尸横就地了……
这一段《天龙八部》,金庸先生寥寥数笔,就刻画出了高升泰精明干练的形象,让人忍不住赞一声——好一个大理善阐侯!
在《天龙八部》中,善阐侯高升泰是大理王段正明兄弟的忠臣兼好友,历史上高升泰确有其人,不过如果搜一下网上的介绍,就会发现此人形象与《天龙八部》中的描写很不相同。历史上的段正明为人忠厚但无所作为,朝政多委丞相(清平官)高升泰。在群臣拥戴下,段将王位禅让给高升泰。
这整个儿一个大理曹操啊!于是,有网友不无讥讽地写道——“禅位这东西,读中国史的人都晓得是怎么回事。”
不过这种看法其实是有点儿片面的。原因是不了解这其中前后的历史。根据历史记载,大理国内民族主要为白蛮和乌蛮,段、高两氏同为白蛮,相对来说文化比较先进,高氏世代辅佐段氏。上明帝(即《天龙八部》中“恶贯满盈”段延庆之父)当政期间,乌蛮杨义贞反,灭段氏自立,大理国亡。白蛮余众多投奔高升泰,高苦心经营,终于打败杨义贞,重建大理国。此时,高任国主是顺理成章的,高升泰却推举段正明为帝,自己仍任清平官。不过,由于段氏的地位当时类似明灭元时的赵宋后裔,于复国并无功绩,群臣多不买账,以致国家政治动荡,最终在群臣推举下高升泰称帝,稳定了局面。从当时的情况看,确有些大势所趋的意思。
然而,高升泰称帝后始终努力恢复段氏的威信,并在临终前告诫儿子高泰明——“段氏不振,国人推我,我不得已从之,今其子已长,可还其故物,尔后人勿效尤也。”高泰明遂还皇位于段氏,此时继位的,就是《天龙八部》中的风流镇南王——段正淳,而高泰明自己则甘当臣子。
由这段描述,推断高升泰所说“国人推我,我不得已从之”似乎并非纯粹的托词。
对于这段历史,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高氏是高明的阴谋家,真正的大奸臣,大理的岳不群;也有人认为高秉性正直忠厚,有自己的原则。或认为两者兼而有之。
我个人比较推崇后一种观点,至少认为两者兼而有之。大理当时是一个相对比较单纯的社会,而且高升泰治政轻徭薄赋,是对民众有益的。我们可能比较容易接受阴谋说,因为这和社会现实比较接近。但是,我总是相信人世间存在着君子、正直和忠诚这类东西的,只是我们把它们抛弃得太久,以至于无法信任它们的存在。
大理段氏复国后不久,乌蛮再反,高泰明率军平叛,高升泰的孙子高明清战死。
自高量成(高升泰侄)起,高氏不干朝政,退居封地,爱护百姓,被人称做“彝中君子”。
蒙古兴起后,高升泰后代高禾率军抵抗,战死灵关,南宋曾派人吊唁。
忽必烈进攻大理,相国高泰祥率军于金沙江与蒙古军相持。元军绕道吐蕃直逼大理国都,高泰祥回军保护国王段兴智,和蒙古军交战失利被俘,坚强不屈,被斩于大理国都五华楼下。传说当时时值正午,风和日丽,突然风雷大作,忽必烈大惊,叹道:“真是忠臣啊!”以厚礼相葬。
高氏世代都可说是对得起段氏,对得起大理的。
当然也会有朋友认为他们是世代的野心家和阴谋家,这种可能也不是不存在。
忽然说起了高升泰,有些突兀。原因是有日中午采访两位入缅远征军后人,其中一位女士态度温和,知无不言,其父在远征军期间所作诗词,单凭记忆就可写出。中间吃饭时方知其为少数民族,是云南彝族出身的。新奇之余随口问道:“您的父亲当时也习汉诗吗?”
对方随口吟道:“铁血三千洒桃花,英雄半属女儿家”,接着问道,“您可知道这是谁的诗?”
隐约可以猜出是女子的笔触,但这文字端的不凡,气魄可比辽后萧观音的“灵怪大千俱破胆,哪教猛虎不投降”了。
但谁写的却漫无记忆,只好承认。
“那就是我们彝族人写的啊。”女士微笑。
原来,这首诗写于抗战期间,作诗的是永胜土司高长钦之女高玉柱。永胜高氏就是善阐侯高升泰的后代,在当地担任土司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高玉柱,生于1906年,因排行第二,民间称她“高二小姐”。玉柱美丽多才,自幼智力超群,博览群书,善琵琶洞箫,喜骑马打猎,被称做“滇西才女”。1930年龙云的儿子龙绳武从永胜路过,看到高玉柱惊为天人,请他父亲出面作伐。却不料撞了南墙。玉柱辞以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而对龙“未见英雄”。龙绳武出身讲武堂,是武元甲的同学,也是法国圣西尔军校骑兵科的毕业生,这样的人物“未见英雄”,让很多人瞠目结舌。
然而高的确眼界甚高,走遍昆明南京,竟然终生未嫁。
在南京,由于高玉柱精彩的演讲,出色的学识,引起中央政府看重,任命她为彝族驻京代表。
1937年抗战爆发,高玉柱感于亡国之危,主动请缨,前往西南安抚各地土司,鼓励他们出钱出人支持抗日。由于她的才华和土司女儿身份,高玉柱的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为了表彰她的功绩,国民政府授予她陆军少将的军衔,担任“西南边疆宣慰团”团长。
“铁血三千洒桃花,英雄半属女儿家”就是在此期间她写下的一首长诗中的两句。
1942年,高玉柱不幸因在个旧深入深山险地做抗日动员,患上急病,而当地医疗条件差,竟至瞑目,为国捐躯。
这样一位才华卓绝的少数民族女将军,竟然从不曾耳闻,真令人一叹,因此忍不住写下了这篇文章,纪念一下这位善阐侯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