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可不止一种功能,你可以用它抓、搔、挠,还可以用它挖鼻孔,被锤头砸,让美甲师以及指甲油小商贩发财。科学也把这种表皮性组织拖进了流行病理学的研究中,因为指甲也是一种健康指示器,它可以记录人暴露于不同事物、环境、元素和有毒物质(比如砷、硒、尼古丁)的时间。剪下的指甲碎片对于你的身体就好像树的年轮之于气候:一种中期的记忆。
为了用对这个工具,必须量化它,也就是要很清楚地知道指甲长得有多快(准确地说应该是有多慢)。简而言之,就是要对它了如指掌。手的指甲和脚的趾甲生长速度是一样的吗?左手和右手指甲的生长速度是一样的吗?每根手指的指甲的生长速度是一样的吗?不同年龄、性别、种族以及气候下的指甲生长速度又是怎样的?指甲测量协会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在尝试回答这些问题了。
关于这一主题的最新研究发表在2010年《欧洲皮肤病学与性病学会志》(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上。这项研究在2008年4月至7月关注了22位美国年轻人的手和脚,实验过程体现了极简主义:在实验开始时,参与者在指甲的角质层处划下一道细痕,等表皮性组织——指甲长长之后,以最精确的方式测量出切痕和角质层之间的空间。结果是,对于每根手指而言,无名指指甲生长速度最快(每月平均3.65毫米),小拇指指甲生长速度最慢(每月平均3.08毫米)。但是还有更不着急的,脚趾甲的生长速度比手指甲的生长速度要慢两倍。专家们还强调:大脚趾的趾甲作为人体最德高望重的部位,生长速度很慢并且还不好剪,却是流行病研究的最佳选择,因为它很可能储藏了将近一年的信息。
不过,我们不正经科学专栏觉得吧,年轻人,4个月的时间是不是太短了点儿。我敢说,在威廉·宾(William Bean)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科学家面前,你们只能算是跑龙套的。这位美国医生生于1909年,死于1989年,他几乎把生命的一半时间都奉献给了这绝妙的研究对象——他左手的大拇指。1941年11月,他在大拇指指甲上刻下了第一道切痕,紧接着,他的祖国就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他则一直在注视大拇指指甲的生长。10年后,他发表了这个主题下的第一篇论文;20年后,第二篇;25年后,第三篇;30年后,第四篇;35年后,最后一篇。
他很清楚,自己的采样只是一个人的一只手的一根大拇指,有点儿局限。这位专家证实了他指甲生长的速度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慢,从32岁时的每天0.123毫米到35年后的每天0.095毫米。他还意识到,生病的时候,指甲的生长速度几乎为零。好啦,这位憨豆先生(MR BEAN)得过的腮腺炎也应该受到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