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埋头于小山一般的“文革”档案之中,终日阅卷,感到有点倦怠。正在这时,信手翻开的一卷档案中,那短短的几行字,使我忍俊不禁,倦意顿消。
那是上海师范大学在1976年9月21日向中共上海市委文教组送去的《情况反映(五)》,内中写道:“……我校分部附小二年级学生(八岁)在看电视时说:‘张春桥参加追悼会时,一只眼闭着,一只眼睁着,要复辟’。”
这里所说的追悼会,当然是指1976年9月18日首都百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追悼毛泽东的大会。按规定,连小学生都必须收看现场转播的电视。
一个八岁小学生在看电视时说的一句话竟会印在呈报中共上海市委的内部文件上!
更令人吃惊的是,当时中共上海市委的三个头目,居然在这份文件上,为小学生的一句话写下三条批示:“继续追查,并报公安局。”“对传谣攻击者,应当严肃批判。”“严防扩散,进行追查,严肃批判后处理。”
随着这“追查”,我看了一卷又一卷“炮打张春桥”的档案,进而又查阅了有关张春桥的档案。我走访了众多的“炮手”,也走访了当年张春桥的亲朋故旧……
1968年4月12日。清晨。
刚从睡梦中醒来的上海市民们,惊喜地发现,一夜之间,街头巷尾刷出了许许多多“炮打张春桥”的大字标语:“揪出叛徒张春桥!”“打倒臭名昭著的老牌叛徒文静!”
文静何许人也?上海人人皆知,文静乃张春桥之妻。文静是叛徒,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至于张春桥是叛徒,小道消息亦有所传闻,甚至说某人敢以脑袋担保等等。
然而,如今用比斗还大的字,写在要道通衢,众目睽睽,人们个个称快。
谁都明白,刷出这样的“炮打”大字标语,需要多大的勇气。因为在那年月,张春桥是上海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大人物,用手轻轻一指,就可以把人碾得如同面粉。他的头上,闪耀着“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之类炫目的光圈。“炮打”这样的“无产阶级司令部里的人”,那还得了!
早在1967年1月28日,正处于“一月革命风暴”之中,张春桥尚未夺得上海的领导权,立足未稳,以复旦大学年轻学生为主,曾经掀起第一次“炮打张春桥”的高潮,被称为“一·二八事件”。不过,那一次的“炮打”,还只是低水平的,只不过向张春桥提出一连串为什么:既然上海市委是“修正主义”的,为什么身为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的张春桥是“革命”的?既然上海文艺界“毒草丛生,群魔乱舞”,为什么身为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的张春桥是“干净”的?……
“一·二八事件”被定为“反革命事件”。张春桥残酷地镇压了那些年轻的“炮手”。
这一回“炮打张春桥”,事先经过二十多天的准备,炮火比第一次要猛烈得多,被称为“四一二”事件。真是历史的巧合:41年前——1927年,也是在4月12日,上海人民跟独夫民贼蒋介石展开了激烈的肉搏……
张春桥上台以后的倒行逆施,上海人民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地火在运行。张春桥如同坐在火山口上。
地火终于在“四一二”喷发了!上海在怒吼!
徐景贤紧急电告张春桥。
张春桥强装镇定,复电:“要沉着,不反击”,“事情过去就算了,不要压,不要整人,有些材料也不要紧。”
张春桥真的如此“虚怀若谷”?如此“大慈大悲”?
不,不,我在1978年3月13日《人民日报》上,看到如下惊人的数字:“张春桥对曾经参与炮打张春桥的人,要搞所谓‘秋风扫落叶’,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仅上海大专院校因‘炮打’张春桥而受到拘捕、隔离、批斗或者作检查、写鉴定的达三千多人……”
我又从档案中,查到徐景贤当年在“四一二”事件发生后的讲话记录稿,切齿之声,跃然纸上:
“四一二”事件的发生,是蓄谋已久的。去年(指1967年——引者注)就有一批人,把矛头指向张春桥,斗争形式虽有所改变,但更加隐蔽,而且外地也时有谣言。他们选择了张春桥开刀,正是符合国民党反动派的利益。4月11日,正是在贯彻最新指示时,他们在夜里向我们发动了进攻。这不能单单看成炮打张春桥一个人,这是直接破坏了党中央伟大的战略部署……
事件发生后,春桥很关心,文元也很关心……
“四一二”事件,是适应了走资派、叛徒、特务和牛鬼蛇神的利益。有人不是说,“张春桥倒了,你们也要倒。”这是反动思潮向我们反扑。这次进攻,是不折不扣的右倾翻案风,右倾分裂主义,分裂中央文革小组,分裂市革会,分裂革命造反派,是右倾投降。有人说,对张春桥“吃不准”。实际上是对中央讲话“吃不准”,而对反动言论吃得很准。
现在,我们已处于掌权地位,要慎重。有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乱。复旦的右派又动了(指参加“一·二八”第一次“炮打”的复旦大学师生——引者注)。
“四一二”事件,检验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立场。广大的工人、贫下中农是坚定的。文教系统不坚定,到现在还有人提出“为什么”。
总之,有人灰心,有人说没有什么了不起,有人幸灾乐祸。要总结教训。犯错误的人,要找到错误的根源,要进行阶级分析,要从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找根源——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组织上的宗派主义、闹独立性,思想上的主观唯心主义……
好家伙,炮打张春桥,还得从那么多“主义”中“找到错误的根源”!
在“四一二”事件中,有一颗“杀伤力”颇大的“新式炮弹”,不仅引起了上海全市的注意,而且使张春桥颇为惊慌——揭了张春桥的疮疤!
那大字标语的内容,是前所未闻的:“狄克攻击鲁迅,罪该万死!”“打倒狄克!”“狄克就是张春桥。打倒张春桥!”
说实在的,狄克就是张春桥,连张春桥的档案上也无此记载。张春桥也从未向人透露过这一“机密”。
是谁泄露了这一重大“机密”?主炮手何在?
显然,这主炮手深知内情,而且必定是“长胡子”的家伙!
此人不除,乃是隐患。
一道密令自京来。张春桥要查明主炮手究竟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