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人帮”兴亡 » “四人帮”兴亡全文在线阅读

《“四人帮”兴亡》江青出任“中央文革”第一副组长

关灯直达底部

“文革”,为江青在政治上的崛起,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她再度成为活跃的演员,只是如今她活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

在《五一六通知》中,有这么一段话:“撤销原来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及其办事机构,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常委之下。”

这个新的“文化革命小组”,毛泽东指定陈伯达为组长,要陈伯达“组阁”。

陈伯达知道“第一夫人”的分量,便跟江青商议名单,决定以原《五一六通知》起草小组作为基础,加以增删。

原起草小组除陈伯达组长外,组员共十人:康生、江青、张春桥、关锋、戚本禹、吴冷西、尹达、穆欣、陈亚丁。

内中陈亚丁换成了谢镗忠,因为陈亚丁是总政文化部副部长,而谢镗忠是部长。把陈亚丁列为组员,不列谢镗忠,不合适;倘两人都列入,则总政方面的人太多。因此,删陈亚丁,加入谢镗忠。

在组员之中,把康生列为顾问,江青、张春桥提为副组长。吴冷西被删去。

此外,增加王任重、刘志坚为副组长。增加刘志坚,是因为他参与了《纪要》的起草。增加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除了因为王任重是省委书记中的“秀才”,写了不少杂文(常以笔名“龚同文”发表),而且由于他1966年1月24日在中共湖北省委常委会上关于政治挂帅的讲话,颇受毛泽东重视,于1966年4月10日经中共中央批发下达全党。

江青的目光,仔仔细细扫视着名单,发觉这一回又少了重要的“左”将姚文元。

虽然陈伯达瞧不起姚文元,说他的父亲姚蓬子是叛徒,不过碍于江青的情面,还是让姚文元“忝居末座”——按级别,按资历,姚文元是最低最浅的一个。

两“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和《评〈三家村〉》的发表,使姚文元连升三级,从《解放日报》的编委,一跃成为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然而,这个把别人的肋骨当作向上爬的阶梯的刀笔吏,还没有到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就任,便飞往北京,出任“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姚文元第一次成了“京官”。

“中央文革小组”名单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同意,报毛泽东批准。

1966年5月28日,中共中央下达《关于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名单的通知》,全文如下:

中央决定设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常委领导之下。现将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名单通知你们。

组长:陈伯达

顾问:康生

副组长:江青、王任重、刘志坚、张春桥

组员:谢镗忠、尹达、王力、关锋、戚本禹、穆欣、姚文元

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四大区参加的成员(四人)确定后,另行通知。

1966年9月15日,毛泽东、周恩来与部分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江青、张春桥、姚文元、戚本禹、王力、关锋、穆欣)合影。(孟昭瑞 摄)

从此,江青有了一个重要的实职——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副组长。这个小组,通常被人们简称为“中央文革小组”或者“中央文革”。

在四个副组长之中,江青名列第一。但在中共中央的文件上,并无“第一副组长”之称。

据陈伯达对笔者说,有一次“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和群众见面时,主持者逐一介绍,介绍到江青时说了句“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第一副组长江青同志”,由此也就传了开来。

不过,她其实不只是“第一副组长”,连组长陈伯达都怕她三分。后来,她实际上成了“中央文革小组”说一不二的组长。

四个大区的成员,增补如下:

郭影秋,中共北京市委文教书记(前任邓拓于1966年5月17日深夜自杀),代表中共中央华北局;

郑季翘,中共吉林省委文教书记,代表中共中央东北局;

杨植霖,中共青海省委第一书记,代表中共中央西北局;

刘文珍,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部长,代表中共中央西南局。

这四人工作仍在原单位,只是在“文革”初期前来北京,参与“中央文革小组”一些文件的起草。

1966年8月2日,中共中央下达通知,全文只一句话:

中央决定陶铸同志兼任中央文化革命小组顾问,特此通知。

这样,“中央文革小组”有了两名顾问,陶铸排名于康生之前。

这样,“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增至18人。

据王力回忆:“‘中央文革小组’成立之初,既无机构,也无制度,向中央反映情况,陈伯达靠《光明日报》总编穆欣,穆欣靠《光明日报》的内部刊物。当时办公地点在钓鱼台16楼,就是最初起草文件的那个地方。穆欣当办公室主任,另有收发文件的机要秘书一人。”

最初的“中央文革小组”,是个真正的“小组”,常务机构不过一个组长、一个办公室主任、一个秘书而已,何况组长、办公室主任还是兼职的。

“中央文革小组”后来大大“膨胀”起来:机构膨胀、权力膨胀。那是在江青从南方回到北京之后。

1966年8月下旬,陈伯达患肺炎,发烧至摄氏40度,不得不住入北京三〇一医院。

王力晚年在上海(叶永烈 摄)

8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江青代理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组长职务的通知》,正式称江青为“第一副组长”。这一通知全文如下:“陈伯达同志因病经中央批准休息。在陈伯达同志病假期间或今后离京外出工作期间,他所担任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组长职务,由第一副组长江青同志代理。”

待陈伯达病愈出院,江青在“中央文革小组”的权力已大大膨胀,“代理组长”已成为“实权组长”。

在中共党史上,“中央文革小组”——中央文化革命领导小组,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怪物。在“文革”中,“中央文革小组”竟取中央书记处而代之。查遍中共80年的历史,唯有那十年非正常时期,才会有这般非正常的现象。

毛泽东倒颇为赞赏,甚至说了这样的话:“古之民,不歌尧之子丹朱(丹朱不肖)而歌舜;今之民,不歌中央书记处而歌中央文革。”

江青这位“实权组长”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跃为“中央首长”,成为仅次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的人物——虽然她的职务只是那么个“小组”的“第一副组长”而已。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