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桥抓“样板戏”之“乐”、之“甜”,是人所皆知的:张春桥正是借助于这条捷径,迅速地接近了“第一夫人”,博得了她的好感,从此扶摇直上。
可是,内中的苦、酸、辣,却是外人莫知。向来守口如瓶的张春桥,大约是太累了,大约是太烦了,偶然地吐露真言。
那是张春桥的一位熟友,回忆往事,对笔者谈及有趣的一幕:
康平路,他遇见多日未见的张春桥。
他拍了张春桥的肩膀:“老兄交鸿运啦!”
“唉!”张春桥竟喟然长叹。
“怎么,还叹气?”他感到奇怪。
“一言难尽,太累了!”面对老朋友,张春桥这一回并不掩饰。
“日夜写文章?”他问道。
“不是写文章,是做记录。她的每一句话,我都要记下来。特别是在看戏的时候,她喜欢看到哪里说到哪里。剧场里那么暗,我记的时候看不见字,回家以后要重新整理,怎么不累?”张春桥叹毕,忽然意识到什么,马上闭紧了嘴,急匆匆走了。
倘若当年他不对老朋友说出这番真话,今日的人们恐怕很难想象张春桥那时候的苦、酸、辣。
“女客人”是个咋咋呼呼的女人。她的话,一天可以装一箩筐。她随时随地都要发表“指示”,而她的“指示”又往往那么琐碎,那么拉杂,从演员的衣服上要不要露出一点儿棉花,到背卡宾枪呢还是拿“三八式”,她全要发表“指示”。而她又是一个喜欢耍脾气的女人,一点她讲过的“指示”没有照办,哪怕是她提出的门帘上多打一块补丁的“指示”没有照办,她都要发火,要训人。
伺候这么个“女客人”,真把张春桥弄得苦不堪言。
她,“淌着心上的血”,“培育”着“革命样板戏”。张春桥这位“两出戏书记”,笔不离手,本子不离手,只要她讲一句,他就记一句。每一回,张春桥向京剧院传达“江青同志指示”的时候,总是详详细细,一字不漏。
也真“难为”张春桥,在笔者所看到的各“样板戏剧团”整理的“江青同志指示”中,唯有来自张春桥整理的那几份最为详尽。
张春桥所整理的《江青同志对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指示》,长达万言,几乎达到“有言必录”的程度。
舞台调度,杨子荣一上来就来了个武生的亮相,这样不好。应该跟着锣鼓点子上来,把相亮在报告、敬礼的地方,灯就打在他的脸上。
在李妻被土匪打死的时候,老太太要用低的声音喊出“孩子他娘……”这要过硬,声音低,又要送到最后一排观众的耳朵里。不能大喊大叫。
杨子荣可以从容地脱掉大衣。脱大衣要注意方法,不能顺便一放,杨子荣可以搞一个姿势,表现隐蔽自己。
白茹要急着去救孩子,可以用葡萄糖合炒面,给孩子吃。
演员中没有一个搓手表示天气冷的。
小分队要改名字,小分队是苏联的称号,当时东北常用的是剿匪队或追剿队。
光是“有言必录”、“句句照办”还不行。江青常常坐一个主意,站一个主意。昨儿个这么说,今儿个那样讲。辛辛苦苦、战战兢兢的张春桥,少不了挨她的剋。
就在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举行的日子里,1964年6月22日,山东京剧《奇袭白虎团》剧组与众不同,应江青之邀,进入了中南海。
江青很关心来自她家乡的京剧剧组,观看了《奇袭白虎团》。用她跟剧组见面时的第一句话来说:“《奇》剧我第一天看了演出,喜出望外。这个戏准备请主席看,但要修改后才能请主席看。”江青把《奇袭白虎团》剧组接进中南海,就是为了商讨修改事宜。她的用意是很清楚的,她要把《奇袭白虎团》树为“样板”——一旦请毛泽东观看,毛泽东一鼓掌,这个戏马上就可以在全国打响。
在江青会见《奇袭白虎团》剧组时,她的一侧坐着一位神情严肃、不苟言笑的戴一副近视眼镜的上海代表。
怎么忽地把上海代表请来呢?待江青点明之后,《奇袭白虎团》剧组才明白:江青要此人“挂帅”,主持《奇》剧的修改工作。
山东的戏,怎么由上海人来“挂帅”修改?
这位47岁的上海代表一开口,哦,原来他并非上海人,却是道地的山东人——他乃山东巨野人氏,只是如今担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成了上海代表。
正因为这样,江青才请张春桥“挂帅”,主持京剧《奇袭白虎团》的修改工作。
江青接见《奇袭白虎团》剧组,说了一番意见:“这个戏反映了朝鲜战场上的真实战斗故事,但艺术概括不算好,生活真实和艺术概括是不同的。艺术概括应比生活更高,要概括当时整个形势和时代精神,艺术创作政治第一。这个戏需要从政治上加强,朝鲜人民和我们的关系很好,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很强,要照顾到两国的关系,我们谦虚一点好。”
张春桥变得颇为忙碌。江青让他“挂帅”改《奇袭白虎团》,又要他“过问”《智取威虎山》剧组,按照毛泽东看戏时说的意见修改。如此这般,连张春桥自己也说:“我成了京剧书记了。”
难忘、难忘,《智取威虎山》折腾了一年多,江青在1965年4月27日再一次看了,竟批评起张春桥缺乏“牛劲”,使张春桥捏了一把汗!
江青那天的讲话记录,依然是张春桥整理的。她对上海“基地”的批评,火辣辣的:
上海是一个战略重地,各方面进步很大,上海人民是有革命传统的,但是,京剧弄不好,恐怕是:
一、劲头用得不对;
二、发现了问题,不能及时改;
三、缺乏点牛劲。
我是外行,但是还有点牛劲,要坚决贯彻党中央文艺方针政策、毛泽东思想。不达到目的,难下火线。医生命令我休息,可是放不下心。……
《智取威虎山》的问题是一平、二散,三乱。要收缩。
去年看还满新鲜,今年看,不新鲜了……
唉,唉,去年6月,毛泽东和江青看了《智取威虎山》,鼓了掌,说了好,和剧团合了影,张春桥喜开心。今儿个怎么“不新鲜”了?她的讲话的口气,是那么的不满意。张春桥的脊背都冰凉了!
要知道,在那光度不足的剧场里,她一边看《智取威虎山》,一边喋喋不休地品头评足,那每一句话都变成文字,记在张春桥的本本上。她的每一条“指示”,张春桥都坚决照办。怎么又落了个“发现了问题,不能及时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