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 »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全文在线阅读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东山再起的弗兰克

关灯直达底部

1984年收到一本从法国寄来的罗伯特·弗兰克选集,才知道这位早在1958年就放弃静照而转向电影制作的摄影家,竟然又开始发表照片了。这批新照片十分特异,尺寸和电视屏幕的比例类似,一看就知道不是用135或120相机拍的。他要不是用拍立得相机,就是直接由影片胶卷单格放大的。有的以单张形式出现,有的两三张并排,有的是整条胶卷的连续影像,有的还在上面写字:“Good bye”“Make Love To Me”“New Year's Day 1981”……字迹潦草粗暴,和照片的诡异气氛颇为吻合。

弗兰克,这位只以一本《美国人》(1985,法国Delpire出版)就奠定大师地位,而与布列松分庭抗礼,成为各执报道摄影两大派别之牛耳者,自然在影史上是个不可捉摸的异数。

他的创作生涯极短,前后只有十年(1948—1958),而完成《美国人》这本划时代巨作的时间更短——只有两年(1955—1956)。然而他的每一张照片都像一枚炸弹,把传统的摄影法则都炸碎了。他拍摄的手法极其随兴、草率,品质极其粗糙,焦距也不很精准,构图也极不稳定——换句话说,充满了缺憾。然而正由于这股“缺憾”的特质,才完全反映了作品的内容——破碎的美国、孤立的美国人、无情的人间、绝望的年代。

至于弗兰克在声誉日正中天之际,毅然放弃摄影的真正原因,始终没有较合理的解释。不过有一件巧合的事是不容否认的,那就是当他的一架使用多年的莱卡相机丢掉时,他就干脆把其他相机也锁在储藏室里,与静照挥手告别,次年(1959)发表了一部电影《拉扯我的雏菊》。也许从电影中得到了创作的满足吧,弗兰克从此很平均地每两年出产一部影片,而在摄影圈内销声匿迹。直到这批新照片出现之前,大家都以为他绝对不会再发表静照了。

我们很难理解弗兰克再度露脸的真正用意,他到底打算东山再起呢,还是兴之所至地玩那么一票而已?不管怎么样,弗兰克又在影坛上掷下一枚炸弹,这次的威力更大,令人不得不重新对他注目——罗伯特·弗兰克宝刀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