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好说话2:简单有效的高情商沟通术 » 好好说话2:简单有效的高情商沟通术全文在线阅读

《好好说话2:简单有效的高情商沟通术》第二节 权利对等,才能享受亲密关系

关灯直达底部

情商高,并不是单纯“讨人喜欢”那么简单。如果只是屈己从人的隐忍,情商对你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事实上,高情商的人最擅长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诉求。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他们总能找到平等交流的方法,既不伤害对方,也不委屈自己。

该不该向伴侣坦白

判断该不该向伴侣坦白,

要先分辨他是想“了解”你还是想“控制”你。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的另一半总想知道我过去的事,比如我为什么跟前任分开。我该不该对他坦白呢?

常见的做法:直接向伴侣坦白,或拒绝向伴侣坦白。

更好的做法:先判断对方是想“了解”你还是想“控制”你,再决定要向伴侣坦白到什么程度。

?•为什么要这样说

我们在跟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种情况:随着两个人的距离越来越近,对方会想要知道更多关于你的信息,他会想知道你的人际关系、会想知道你过去发生的事情,甚至会想知道一些属于你的隐私。

这种现象,在人际沟通中被称为“要求坦诚”,这是一种建立亲密感的过程。而在感情沟通中,判断该不该向伴侣坦白的一个标准,是要先学会去分辨,你的伴侣究竟是想要“了解”你,还是想要“控制”你。

人与人之间,权利跟信息是息息相关的。你对一个人的信息拥有得越多,你对他的控制力就会越强。所以,即便有的时候你没有要控制对方,他的行为也会被你影响。你可以试想一下,你的另一半在看了你的手机之后简简单单地问了你一句:“这个最近老在找你聊天的男生是谁?他是你同事吗?”

他只是这样问了一句,并没有要跟你吵架的意思,而且也可能只是单纯想知道你发生了什么。但是你听完之后,却可能会因为担心伴侣生气,怕他胡思乱想,以致你下次跟这位同事说话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开始拉开距离。

所以,即使是在最不经意的情况下,这依然会造成一种最典型的控制,以致那些在感情中控制欲很强的人,往往都会用“我只是想了解你”的理由来要求你坦白隐私。爸妈可能会拿这个理由看你的日记,伴侣可能会拿这个理由检查你的手机。

那么,是不是为了怕被别人控制,所以我们在关系中就应该尽量保留隐私,不向对方坦白呢?不是的,因为分享隐私这种事,可以让我们在关系中彼此感觉更亲密。如果对方是“真心”想要了解你,打开这扇门,会让你们彼此都轻松很多。

所以,这件事的关键,不在于我们该不该向伴侣袒露自己的隐私,而是在于我们要如何分辨,对方这么做的目的究竟是要“了解”你还是“控制”你。这两者之间最明显的一种区分方法是:如果对方是因为想要拉近彼此的距离,是为了要增进你跟他之间的信任感与亲密度,那么你们之间的对话就一定会是双向的。

比如,对方会一边津津有味地想要打听你的过去,知道你生活的细节,同时自己也会忍不住,会主动分享一些相关信息。你们之间的对话通常会是这样的:

“你那时候跟你前女友是为了什么而分开啊?哇,是这样啊,太夸张了,不过我跟你讲,我那时候的前男友,也很让人受不了,有一次他居然跟我说……”

像这种对话,就是典型的只是想要“了解”你的对话。对方听到了你的隐私,也主动分享自己的隐私,这个过程就是在逐渐拉近你们的距离。但如果你们的对话是这样:

“你那时候跟你前女友是因为什么分开的啊?那后来她跟你道过歉吗?所以你都没有再跟她联络了?你干吗这么小气啊,我只是想多了解你一点。”

像这种模式的对话,就不只是想要了解你。因为了解一定是相互的,是听对方讲了几句后,你就会开始忍不住也来分享一点自己的故事。但是,如果对方的心态是更倾向于控制,你在说的时候,就不会主动去分享自己的部分。

除了伴侣之间,亲子之间的袒露,也分以“了解”为目的的关心和以“控制”为目的的打探。比如,如果父母总是询问孩子的情况,但极少分享自己的事情,这可能就是为了控制而非了解。

举个例子,爸妈都会问孩子最近在学校怎么样,如果孩子抱怨说考试很难、老师很凶,爸妈几乎从来不会顺势跟孩子分享最近自己总加班、老板也很凶。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知道你的情况,而你不知道我的情况”的形势,这也是为什么父母教育子女时,总有东西可讲,而子女往往无法反击,因为子女没有父母的资讯。一言以蔽之,通过了解可以获得信息,而信息就是权利。

+•延伸思考

在跟别人聊天的时候,那种“了解欲”特别强的人,其实有时也希望你去了解他。甚至很多人向你提问的目的,就是在等你去问他。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目的不是控制你。所以,“了解”和“控制”不需要被一刀切,而应去体会它在每一个人身上程度的不同。不过,你可以以对话频率、主动与否、分享的意愿等作为衡量的指标,高情商的聆听能力就体现在这里。

怎么说服父母

你之所以觉得被父母要挟,

是因为你给了他们要挟你的权利。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爸妈反对我的决定,用亲情要挟我,比如不同意我跟现任在一起,反对我的就业选择,我该怎么说服父母?

常见的做法:以弱势的姿态恳求。

更好的做法:以平等的心态对话。

?•为什么要这样说

遇到跟父母意见不同的时候,我们常会觉得爸妈是强势的一方,自己是弱势的一方,被爸妈用亲情要挟,进退两难。这时候,你应该先问自己两个问题:(1)在和父母的关系中,你真的是弱势的一方吗?(2)如果是,那么你是在这件事情上才处在弱势的一方,还是一直都是弱势的一方?

要问自己这两个问题,是因为有些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爸妈总是干涉我们的生活,对我们做出的决定指手画脚,可能是因为你依然把自己当作一个小孩。在和父母的相处中,你仍然“以为”自己是弱势的一方,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成年人。

在我们还小的时候,衣食住行都要依靠父母,他们可以很轻易地用一些条件来要求我们,比如:“你这次要是考不进班级前十,就不给你买滑板。”“你要是再不写作业,我就把你的漫画书扔了!”但是这种情况只能发生在你小时候,你没有经济来源,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才不得不听从爸妈的要求。

而当你成年后有了工作,不再需要依靠父母就能独立生存的时候,其实他们也就没有了可以威胁你的条件。试想一下,爸妈总不能说:“如果你再和他交往,我就断了你的生活费。”实际上,父母并不能拿你怎么样,很多你觉得需要征求他们意见的事情,其实没有他们的同意,你也照样能做。

所以说,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并不是弱势的一方。而你之所以觉得被父母要挟,并不是因为他们真有什么权利,而是你给了他们要挟你的权利。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如果父母坚决反对,甚至要和我断绝关系怎么办?我没办法做到完全不在乎父母的感受。”这就是你要判断的第二个问题:在你和父母的相处中,你是单单在这件事情上处在弱势的一方,还是一直都是弱势的一方?

如果你希望父母能同意你和男朋友继续相处,是因为你想要得到他们的祝福,那么在这件事情上,你可能是弱势的。可是要注意,你并不是一直都处于弱势地位,因为亲人之间的需求是相互的。

在这个时候,你需要得到爸妈的支持,可是在其他时候,爸妈也需要得到你的关心和照顾。你不想让爸妈不喜欢你,你的爸妈也不希望看到你不喜欢他们。当我们意识到,爸妈也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平等地和他们沟通。

举个例子,在填大学志愿的时候,有位同学的爸妈坚决反对他读中文系,觉得这个专业将来不好找工作,一定要让他去念金融系。可是他是一个非常喜欢文学的人,对于学金融根本提不起兴趣。

而他的应对方法是,跟父母说:“如果我学了我不喜欢的专业,我大学四年一定会过得非常痛苦,你们忍心看到我每天都过得不开心吗?说不准我还会一直埋怨你们。”

面对爸妈的要求,这位同学采取的措施是和爸妈表明:如果你们这么做,会让我伤心,我也就没那么爱你们了。最关键的就是最后这句,因为他会意识到,虽然在这件事情上他需要得到爸妈的支持,可从另一方面说,爸妈也不希望失去他的爱。所以父母会想通一个道理,那就是逼迫孩子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而且,你还可以提醒父母,尽管在选专业这件事情上,我的选择没有让你们满意,可是在其他时候,我还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会关心和照顾你们。如果仅仅因为这件事情闹翻,我们彼此都会有很多损失。

总之,如果你因遭到父母的反对而感到困扰的话,你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1)你真的是弱势方,还是你“以为”自己是弱势方;(2)你是在某件事情上处于弱势,还是一直都处于弱势。你需要意识到,你和父母之间除了是亲人,还是成年人与成年人的关系,而成年人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平等的。

+•延伸思考

一般人的想法是:我与父母之间是不平等的,所以我需要的,是在权利不对等时,能说服对方的话术。而情商高的人想的是:我与父母之间是平等的,所以我需要的,是在权利对等时,方便彼此沟通的话术。

权利是被赋予的,是别人给你的。子女之所以怕爸妈不同意、怕爸妈生气,本质上不是因为爸妈天然有权利,而是子女出于尊敬和爱戴,赋予了父母“可以伤害我”“可以命令我”的权利。

建立亲子之间的平等关系

平等这件事,

不是等爸妈先接受了,

再赏赐给你的。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父母总是在言语上羞辱我、打击我,否定我的决定、我的爱好,甚至我的正常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可能跟他们建立平等的关系吗?

常见的做法:不反击、不接纳、不防守。

更好的做法:成年人的反应——反击、接纳、防守。

?•为什么要这样说

上一篇提到一个观念:平等。也就是说,子女跟父母的沟通,应该是平等的两个成年人之间的对话,而不是子女去哀求父母的批准。把这个观念延伸一下你就会发现,几乎大部分亲子问题,都跟平等关系的缺失有关。

举个例子,很多人都常常听到爸妈这样讲:“你买的这是什么衣服啊,难看死了”“你做的菜这么难吃,怎么嫁出去啊”,又或者是“一回到家什么活儿也不干,就知道看电视”。通常听到这些话,做子女的会感到很委屈、很受伤。可是,假设同样的话,说的人是你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处理呢?

比如,当你朋友说:“你买的这是什么衣服啊,难看死了!”通常你要么会反击、会怼回去;要么是笑一笑,接纳这个玩笑,觉得这是朋友之间在互亏,不用太放在心上;又或者是采取防守姿态提醒对方,你再开这种玩笑我可要生气了。

也就是说,成年人的反应一般是反击、接纳、防守这三种。可是,一到跟爸妈沟通的时候,这三种却都无效了,变成了“我爸妈不爱我、不肯定我,他们否定我、侮辱我,我很受伤”,这时候我们不接纳、不反击、不防守。也就是心理拒斥情感受伤,却什么都不做。

而且,就算是朋友对你讲了比你爸妈更过分的话,你的反应也都会是接纳、反击,或者防守。可是,程度更轻的话从你爸妈口中讲出来,却让你觉得很痛苦很受伤。这是因为你在跟爸妈对话的时候,在心态上仍然把自己当成了小孩子。

即便我们已经成年,可是在面对父母的时候,很多人并没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成年人,他们还是会把自己当成小孩。正因为这样,当你用小孩子的身份跟爸妈相处时,在心理上自然会低他们一等,所以你会把对方说的话解读成羞辱和伤害。这也是为什么朋友说很重的话并不一定能伤到我们,而父母的很多哪怕是无心之失,也会让我们念念不忘。

也许有很多人会说:“在父母眼中,不管你长多大,你永远是孩子。”这句话听起来很浪漫,可是在现实当中却很可怕。如果不管你长多大,见到父母都觉得他们是大人我是小孩,那你跟父母之间,就很难产生平等的对话。

如果同样的话朋友对你讲你没觉得受伤,爸妈对你讲你觉得自己受伤了,那你可能要反思一下,你有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成年人。你如果主动把自己放进小孩子的模式,就不要责怪爸妈把你当小孩对待。

可能又有很多人会说:“我也想跟爸妈平等对话,可是他们不会理解、不会接受的!”的确,东方文化里要想跟爸妈平等相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平等的关系是等不来的。平等这件事,不是等爸妈先接受了,再赏赐给你的。成年人就要做出成年人的样子。

具体在操作时要小心一个误区,那就是有些人会直接说“你要把我当成年人,对我平等一点”,但是这样其实适得其反。因为会这样讲的人,大多还是小孩子的心态,就像说“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的人通常都是小朋友。

而按照成年人的讲话方式是,“你这样讲,会让我有些不舒服”,或者是“你说我做的菜不好吃,可是每个人喜欢的口味不一样,上次你做的汤,老爸不是也觉得太咸了吗”。也就是说,你要直接以成年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道理,而不是强调你“已经成年”这件事情本身。

总之,平等不是等父母给你的。你要先意识到,你跟爸妈本身就是平等的。当然,我们谈平等,不是要你去顶撞父母,因为成年人的平等,也不是见人就顶撞。恰恰相反,成年人之间是有边界的。你开我玩笑,那我也可以开你玩笑,你吐槽我,我也可以吐槽回去,你攻击我,那我就防守或反击,这就是成年人的心态。因此,我们不太会觉得对方是在羞辱我、打击我,因为我是个能够自我防御的人。

+•延伸思考

改变,一定要从自己出发,不要妄想改变别人。自我坚定,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我们无法改变父母对我们的态度,可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对父母的态度。你会发现,一旦你对父母的态度改变了,其实他们就伤害不到你了。总有一天,你的父母会从你的态度里理解到:“噢!我的孩子已经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