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好说话2:简单有效的高情商沟通术 » 好好说话2:简单有效的高情商沟通术全文在线阅读

《好好说话2:简单有效的高情商沟通术》第三节 引导他人思考的六种策略

关灯直达底部

观点的差异,通常都是由于思路不同。想要改变他人的想法,就要注意理解对方是怎么想问题的,并且善于将别人引导到你所预设的思路上来。

反向激将法

绝大多数人,

都是被奖励推着走,被惩罚逼着退。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孩子回家就一直看电视、刷手机,拖到很晚才随便做一做功课,我要怎么说,才能让孩子好好做功课呢?

常见的说法:“隔壁的××是不是又考了第一名?我听说他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功课写完,他这么优秀,你能不能多学学人家啊?”

更好的说法:“你是不是有个同学叫××?家长会上,他妈妈抱怨了好久,说他作业都乱写一通,让他妈妈这么操心,实在是太不应该了。幸好你不一样,玩归玩,至少还会把功课好好完成,让我不用那么担心,对不对?”

?•为什么要这样说

很多人在敦促别人做事的时候,都会使用“激将法”,也就是通过批评目标对象,或者称赞他的对手,激发其羞愧感,使其为了避免愧疚而奋发努力,但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最典型的例子是,小时候父母经常把我们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有时被贬得一文不值。你的父母可能误以为,既然是亲近的人,说话就可以更严厉更直接,“反正我是为你好”,但是作为小孩,最常见的反应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那你找他去啊!”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激将法,往往都是错误的,因为“激将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惩罚,而惩罚一定会带来极强的挫败感。尤其是亲近的人这样做,我们会感到特别受挫,甚至觉得被背叛。

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遇到这样的挫败时,仍能毫不退缩地勇往直前。绝大多数普通人,都是被奖励推着走,被惩罚逼着退。所以,想要激励别人,可以多用奖励的办法。

而且进一步说,把惩罚变成奖励,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你只需要反向使用激将法,也就是通过贬低其他人,抬高目标对象的自尊感。这里有个关键的说法:幸好你不一样。

比如前面提到的要激励小孩做作业,你的说法应该是:有很多不乖的孩子,但是“幸好你不一样”,最后还可以加上一问“对不对”等待对方的确认。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不论对方乖不乖,几乎没人会回答“不对”。而只要对方跟你确认,他就是你所说的那么好的人,那就相当于建立起了他在这方面的自尊。接下来,他就有维护这种自尊的动力了。

再举个例子,伴侣之间经常会有一方希望另一方能做出一些改变,假设女生希望男生能多陪陪自己,很多时候女生会直接提出要求,并且称赞目标对象的对手。通常的讲法是:“人家××的男朋友经常带她出去玩!你呢?你的世界里只有打游戏!”

而更好的说法应该是:“我听说,××一点都不在意女朋友的感受,一天到晚都在跟各路狐朋狗友厮混,完全不留时间给他女朋友,幸好你不一样。我的闺密都说你是个很体贴的男朋友,我做什么你都会陪我的,对不对?”

所以,这两种话术的差异是,“反向激将法”是靠赞美目标对象,贬低他的对手,来激发目标对象的自豪感,让他为了“维护自豪”而努力。这样既能维护你们双方的感情,又能让对方产生由内而外的驱动力。

+•延伸思考

“反向激将法”的前提是,任何人都有自尊,并且希望维护这种自尊。那么,有没有人从根本上就缺乏自尊呢?

首先,大多数人是不会这样的,而且一般来说,显得在某些方面“没皮没脸”、缺乏自尊的人,往往只是希望通过这种嬉皮笑脸的态度,掩饰自己内心的虚弱——也就是说,这可能恰恰是他维护自尊的一种方式。这里的逻辑类似于“我已经先躺下了,所以你们不可能打倒我”。可是你想想,会这样做的人,岂不是从心理上已经承认了自己非常害怕被打倒?而这一点,正是他的自尊所在。

其次,即使一个人在某个方面真的缺乏自尊,如果你想催促他改变,也不是通过进一步的刺激和压力,而是先要帮助他建立自尊,然后再做改变。

正面检验策略

如果想让别人往好处想,

那就往好的方向问。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是一个化妆品销售员,客人选购时,常常露出犹豫不决的样子,我要怎么说,才能推客人一把,让他想要买我的产品呢?

常见的说法:“您是不喜欢这支唇膏的哪方面呢?是觉得颜色不适合,还是觉得不显色?”

更好的说法:“请问您比较喜欢这支唇膏的哪一方面呢?”

?•为什么要这样说

购物的时候会犹豫,就是因为客人选购时,发现有喜欢的一面,但也有缺点的一面,要推他一把,就要引导他往喜欢的一面去思考。

通常,一件事同时会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聪明的人,就会利用这一点,用言语引导对方,让对方多关注特定的一面,进而影响对方对某件事的评价,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正面检验策略”(Positive test strategy)。

正面检验策略是人的一种心理惯性,简单来说,当你问对方对一件事的看法时,他会倾向于根据你的提问方向,从过去的印象中尝试寻找能够符合的地方。

比如说,如果你问对方:“你是一个独立的人吗?”他就会去回忆自己做过哪些独立的事情,进而证明自己是个独立的人。可是如果相反,你问的是“你是个喜欢团队协作的人吗?”他就比较容易去回想那些与人合作的事例。

美国的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Robert B.Cialdini)根据这个理论做过一个实验。对第一组受访者提问:“你上个周末是不是不开心?”对另一组受访者提问:“你上个周末是不是很开心?”结果是,被问到“是不是不开心”的组别,比起被问到“是不是很开心”的那一组,回答“对!我就是不开心”的比例,高了将近四倍。而事实上,这两组人的生活状况是差不多的,并没有多少幸福程度的差异。

所以,如果你希望强化对方好的印象,你就要朝好的方向去提问,让他往正面的方向去联想。

以推销产品为例,假如客人试用完唇膏,犹豫不决时,你该怎么强化他对产品的印象呢?很多人会急忙问:“您是不喜欢这支唇膏的哪方面呢?是觉得颜色不适合,还是觉得不显色?”这个提问方向,就是“哪里不喜欢”,会引导对方去想负面的地方。接下来,客人很可能就会开始抱怨:“唉,这支唇膏的显色度似乎不是很好!”“虽然颜色挺美,但跟我的肤色不是太搭……”而到了这个时候,你基本上已经无力回天了。

所以,如果你想加强对方对于产品好的印象,你可以利用“正面检验策略”的技巧,这么说:“请问,您比较中意这支唇膏哪一点呢?”这个提问方向就是“喜欢哪里”,会引导客人去想正面的地方。他可能会想:“我挺喜欢这款的包装设计,蛮体面的”“看起来很有气质”之类。这时候你如果再敲敲边鼓说:“对,这包装是今年春季的樱花限量款,光拿出来补妆都很有面子呢。”这个买卖差不多就谈成了。

+•延伸思考

这种技巧不光可以用来推销商品,鼓励别人正面思考的时候也很有用。以鼓励孩子为例,身为父母,希望能让孩子对学校有个好印象,你也可以问问孩子:“你在学校,最喜欢哪堂课?为什么呢?”“喜欢和哪个同学一块儿玩?”“今天学校有没有发生什么好玩的事?”像这种提问的方式,相比于“学校好不好玩”“同学对你好不好”之类的提问,更能培养小孩的乐观心态。

反过来,如果你想让别人宣泄他的不满或委屈,也可以试试反向操作,诱导对方主动说出负面的情绪。例如,你的伴侣平时工作压力大,下班回家后,你就可以问问他:“今天公司里有没有发生什么烦心事?”“最近手上的案子是不是很麻烦啊?”相较于“今天过得怎么样”这种提问,对方会更乐意跟你倒苦水,心情也会舒展很多。

总之,你可以根据目的的不同,来决定要正向或是反向操作这种“正面检验策略”。如果想让别人往好处想,那就往好的方向问,如果想让他宣泄情绪或不满,那就往坏的方向问。

里根总统的推销技巧

比起别人的结论,

人更相信自己的答案。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无论是给客户推销方案,还是给朋友出谋划策,他们总是对我的建议持怀疑态度。比如,我看闺密的皮肤状况不太好,就建议她要及时保养,可是她却觉得我是小题大做。怎么说才能让别人认同我呢?

常见的说法:“你的皮肤很干燥,毛孔也有点粗大,再不好好保养,等老了就来不及了。”

更好的说法:“跟前几年相比,你觉得你的皮肤变得更好了吗?”

?•为什么要这样说

我们在提建议的时候,往往是直接给出我们的结论。可是,一般人听到别人下定的结论,都会本能地有一丝怀疑。所以,比起直接给对方结论,不如丢出问题,引导他自己去找出答案。毕竟,比起别人的结论,你也会更相信自己的答案。

在引导别人自己思考得出结论这方面,曾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做得尤其出色。1980年,里根以共和党候选人的身份参加了总统竞选,他要和民主党时任总统卡特进行电视辩论比赛。以下有两种说话,你可以比较一下哪一种更好。

第一种,里根说:“各位,美国现在糟透了,经济不景气,我们过得比四年前更差劲。如果你不想让一切继续下去,请把票投给我!”这听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但也没什么亮点。这些话不过是美国总统选举中很常见的政治人物互相攻击而已。

尤其是里根说到“我们过得比四年前更糟了”,这很容易会让选民有一种莫名的警戒感,选民会觉得真的是这样吗?这是不是一种竞选的套路?你是不是在危言耸听?

而第二种,也是里根当年在进行电视辩论时的说法:“各位,你过得比四年前更好吗?你觉得经济比四年前改善了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投给民主党吧;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那你还有其他选择。”

有没有感觉到,这段话的效果很不一样呢?里根问选民“你过得比四年前更好吗”,他没有给出结论,而是提出问题,并让选民自己找答案。而且,这么说比直接对民主党发起攻击,听起来也更有风度。

不过,你是不是有一个小疑问:万一大家觉得,现在的确过得比四年前更好了,岂不是弄巧成拙吗?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因为大多数人回忆起过去,都会觉得比现在更美好。英文有个说法,叫“过去的好时光”(Good old days),说的就是这个现象。

即便过去的生活有一些糟糕,但是问题都已经解决了,有些苦尽甘来,回想起来变成了甜;有些经过时间的稀释,回想起来百味杂陈,甚至还有一丝审美愉悦。可是,现在面临的挫折、压力还在考验着你,心里的苦楚很难化解。

比如同学聚会的时候,很多曾经的死对头都可以握手言和,大家聊起以前的时光都觉得非常美好。如果你问那些老同学:“跟中学时代相比,你有没有觉得自己过得更开心?”很多人会回答“没有,还是过去更好”。这是因为在中学时期虽然学习很辛苦,但也都是过去的事了,而现在面临的生活压力,却是逃不开的。

所以,里根的话术真正巧妙的地方,就在于利用了这种心理——很少会有选民觉得现在比过去更好。最后他果然赢了那场电视辩论和总统选举。

回到开头建议闺密护肤的例子,如果你跟对方说:“你的皮肤状况不太好,要赶紧保养”,她就算接受,也可能会觉得你说话太冲。可是,如果她觉得自己的皮肤状况没有你说的那么糟糕,那对方可能会有点生气,甚至感觉被冒犯了。

如果使用里根的说话技巧问对方:“跟前几年相比,你觉得你的皮肤变得更好了吗?”一般情况下,无论男女,我们都会觉得自己的皮肤状况没有几年前好,这个时候再给你的闺密提护肤建议,她也会更听得进去,因为“我的皮肤没有原来好了,所以需要额外的保养”,这是她“自己”得出的结论。

+•延伸思考

当你让普通大众用过去和现在做对比,这听起来是在询问他们的想法,但事实上,整体人群几乎只能得出一个答案:过去没有现在好。而当人对现状不满意的时候,他就会更愿意认同你的观点了。

这个说法的重点在于,你要预先想清楚,对方最可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然后再让对方“自己”去得出个结论。如果不是很确定,就不要这样提问。比如说,对于一个正春风得意,觉得自己总算时来运转的人,里根这套提问就不好用了。

假装抛硬币

因为害怕后悔,

所以才会纠结。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情感的问题,经常让人难以决断。有朋友来咨询我,最近有两个条件都不错的追求者,他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个。然后我发现,当我建议朋友选追求者A时,他就会说追求者B的好处;如果我建议他选追求者B时,他又会对追求者A恋恋不舍。我想帮助对方做决定,应该怎么说呢?

常见的说法:“这确实是个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你一定要慎重地考虑,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A和B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吧!”

更好的说法:“不如就抛一枚硬币决定吧!正面就选A,反面就选B!”

?•为什么要这样说

一个犹豫不决的人,他真正遇到的问题,不在于A跟B本质的好坏,而在于这个人“无法自我说服”。他选A也好,选B也好,选来选去他都无法说服自己“这个是最好的”。因为害怕后悔,所以才会纠结。

所以,我们该怎么帮人做咨询,怎么帮对方做出他真正想要的决定呢?这时候,你反倒可以利用“反悔”这件事,帮对方找出心中真正想要的东西,让他能够做出决定。有个小技巧,叫作“假装抛硬币”。

以前面提到的朋友找你咨询情感问题为例,当对方在A和B两个选项之间举棋不定,他自己也说不清到底喜欢谁的时候,你可以这样说:“既然想不明白,不如就抛一枚硬币决定吧!正面就选A,反面就选B!”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在两个选择之间,你越是犹豫不决,就越是代表这两个选项其实好坏都差不多。否则,如果差距很悬殊,根本就不会那么难决定。既然差别不大,哪怕是你随便选一个,不管是A还是B,其实都不算错,你也都可以接受。

而你之所以为难,只不过是因为你害怕做决定,害怕以后会后悔。既然如此,倒不如现在就看看你会不会反悔,而抛硬币就能起到这个效果。

假如结果是正面,也就是选A,此时对方可能有两种反应。第一种反应,对方很爽快地说:“好,我知道了,我会去拒绝B,跟A在一起!”这种反应当然最好,因为他已经做出了决定。

可是,更微妙的反应是第二种,也就是看到硬币是正面,当下他就迟疑了,甚至有点伤心,他有可能会说:“可是……这样真的好吗……会不会有点太草率了……那个B……各方面条件真的很难得啊……”此时的反悔,其实就是一种决定。因为这就表明对方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把天平向B倾斜。

人的心理是很奇妙的,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就会觉得这个也很好,那个也不错,很容易就会陷入犹豫不决的困境。但如果现在没的选了呢?如果此时对方的第一个反应是试着去接受,那就代表这个选择是没问题的。

相反,如果那一瞬间,对方突然想反悔,这种想反悔的感觉,就会牢牢地盘踞在对方脑海中,就算让他再去做选择,他都忘不了当时那种“想反悔”的感觉。

这样一来,原本那两个看起来条件差不多的选项,就会分出高下了。这时候你就可以告诉他:“没关系,我们刚才抛硬币,其实只是个游戏。最后的选择,当然还是在你自己。不过,你刚才看到硬币是正面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很可惜?为什么呢?”

等对方说出自己的心思,其实答案也出来了,他自己就会意识到原来我真正喜欢的,不是A而是B。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抛硬币的目的不是真的要帮对方做决定,而是帮助对方明确自己的心意,自己说服自己。毕竟,与实际遇到的不顺利相比,“错过”才是最让我们心有不甘的。只可惜,很多时候后悔都是在事后。就算到时候想要重新选择,往往也都是“悔不当初”了。而这个“假装抛硬币”的游戏,就可以让人在选择之前,先感受一下后悔的感觉。

总之,要说服一个人,最强大、最有效的武器,其实就是这种“后悔的感觉”。既然我们做很多事情,都是为了避免后悔,那就正好可以利用“反悔”这件事,来帮助别人做出决定。

+•延伸思考

1.你要尽量把“抛硬币做决定”这件事说得很严肃,让对方在抛硬币之前,真心觉得抛出来的结果就是最终的决定。只有这样,随之而来的后悔,才能体现其真实的心意。

2.如果对方始终觉得,抛硬币做决定这事太儿戏,你也可以直接告诉对方其中的道理,也就是“两个选项都差不多的时候,不选哪一个会让你更后悔?”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有助于自我确认和自我说服。

3.这个游戏也可以自己跟自己玩:当你陷入犹豫不决的时候,比如选择找工作还是继续深造,你可以抛一枚硬币,然后留意自己在看到正反面的时候,第一时间冒出来的是什么念头。是接受还是想要反悔?反悔的冲动有多强?

自我一致性

会对产品挑毛病的人,

恰恰是对产品感兴趣的人。

如果没兴趣,何必多费唇舌。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是一个健身教练,经常遇到顾客在参观完健身房后,用诸如“怕自己没毅力坚持”“工作太忙”“会费太贵”之类的理由拒绝办健身卡。我该如何说服他们呢?

常见的说法:“健身很有必要的!虽然要花些时间,但是只要你坚持做,对身材和健康都有很大的帮助,您要不要办一张健身卡试试看?”

更好的说法:“有健身的想法,就说明您一定是个积极并且愿意做出改变的人,对吧?我知道坚持健身不容易,很多人都不愿意跨出自己的舒适圈,那您愿意吗?”

?•为什么要这样说

正所谓“嫌货才是买货人”,一个人会对产品挑毛病,恰恰是因为对产品有兴趣。如果一点兴趣都没有,就不会多费唇舌了。所以,面对表现出犹豫,找理由拒绝的人,不应该重复产品的优点,或是和对方争论利弊的问题,而应该强化对方的“内在诱因”。

按照这个思路分析,第一种说法,是强调了产品客观上的优点,希望对方了解到这个产品的价值。但很多时候,别人拒绝,并不是因为产品不够好,而只是因为成本太高。在这种状况下,再怎么强调外在的好处,效果都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