铨试右选、呈试附
绍兴三十二年八月十八日,寿皇圣帝已即位,未改元。臣僚言:「吏部出官格法,左选则有铨试,右选则有呈试,其制一也。今左选铨试约束甚严,至于使臣校尉呈试,则因循弊幸,遂成空文。往往惟务请托,例以应格申部。欲望明诏有司,严立法禁,务绝请托之源,不惟稍谨入仕之路。况右武之世,使人人闲习弓马而后从仕,诚今日之先务。」从之。仍自(令)[今]呈试出官,令吏部郎官一员同监试。
寿皇圣帝隆兴元年二月五日,臣僚言:「今日官冗之弊极矣,欲清入仕之源,莫若减任子之法。三岁大比,所取进士不过数百人。三岁一部,以父兄任官者,乃至数千人。积累既久,无怪乎员日益多,阙日益少,国用日益不足也。」诏:「臣僚任子,见遵祖宗法令,理难遽改,可令吏部严铨试之法。自今初官不许用恩例免铨试、呈试,并候一任回,方许收使。虽宰执亦不许用恩例陈乞回授。初官免试,在今旨前,不曾铨试、呈试,见在部并已出官人,差注并在曾经试中本等人之下,如愿试者听。仍参照格法,条具取旨。」其
后吏部条具,依所获旨施行外,不经铨试已出官人,有曾历累任或(巴)[已]关升知县、通判,虑一概无别,欲止将不曾铨试、见在选并出未历两任差注之人,在已中铨试之下。使臣校尉在外就补诸军拣罢使臣等,并呈试,即试不中或不愿试,并依军功补授到部呈试不中人,着令听满五年参选。诏从之。其使臣校尉等,并依旧法免试。
二年三月二日,臣僚言:「近多有初官年二十五以上,不曾铨试,止用父祖西北户贯陈乞,有碍臣僚奏请初官须铨试之制。措置应官年二十以上,(离)[虽]父祖西北户贯,如未曾铨试中,并不许陈乞应格岳庙。」从之。
将仕郎魏好信等特差岳庙,乃荫补未铨试之人,无法免试,正殿近制。臣恐自此源源而来,复启侥幸,不止免试而已。欲望应荫补及初出官人,除因许乞特旨与差遣外,余合赴铨试人,无恩例及违格法而冒干堂除,得差遣免试之人,并追寝成命,庶杜侥求。」诏自今应初出官人未经铨试,并不许陈乞堂除。条入 令,为定法。 干道元年五月二十七日,臣僚言:「荫补初出官人,法当铨试。承前堂除辄许免试,已有禁约。近
二年正月七日,都省言:「今年廷试第五甲进士,并特奏名第一、第二等人,并不该减。所有今年吏部秋试出官人,欲权附春试。」从之。
五月二十六日,中书门下省言:「自来文臣铨试,每年春秋两试,以(下)十分为率,取七分为合格。近者每年
止一试,十分以半为合格。武臣初出官,呈试弓马或七书义,未有去取格式及取人分数。欲令吏部、兵部比类施行。」从之。
七月十四日,诏:「都谦亨岳庙差遣罢之,自今执政常遵近制,仍戒谕后省官毋更忽慢。」臣僚言:「方申严铨试之法,谦亨初未尝试,忽吏窃为文,而执政受其欺,乞赐施行。仍自今初出官陈乞差遣,先令吏部供具已未铨试。」从之。
二年二月六日,四川安抚制置使汪应辰言:「被旨措置四川铨试,旧例成都、潼川两府两路转运司轮年并试,元无立 院引试日辰,今措置试院定用三月二十一日 院,二十五日引试。如类省试四川举人,即将当年铨试附别试所,接续收试。承前转运司铨试,止差本司属官监试,所差之官以预知,则侥幸之流未免妄意请托。措置欲于诸州见任京朝官内,选差有出身文字兼全之人充监试、考官,并于见任京朝官及选人大小使臣内选差监门、封弥、誊录、对读、巡铺官。若赴试不及百人,即令封弥兼巡铺,誊录兼对读。承前四川铨试议,往往试官以意出题,未必皆有来历。今欲令出题令于经史子集,须该涉时务,庶几有所考据。旧例转运司铨试,皆试院一面拆号发榜。今欲于开院前一日,具等号状,实封申制置使司,长官躬亲诣试院拆放。所有假名代笔之弊,盖缘门禁不严,得以传送,又多见烛,以至达旦,就试人得以余力为人代笔。欲选差
监门官、巡铺官,严切督责,仍不许见烛。」诏封弥、誊录、监门官依吏部差有出身官,余并从之。
十五日,前权(通)通判融州唐孝颖言:「窃谓铨试许广南漕司,盖缘有本窠阙,试中即就定拟,此祖宗八路之法,以去朝廷稍远,故优之也。近年吏部铨试之法一严,则有自别路移籍广南漕司铨试者。暨试中,却有移籍赴吏部注差者。原立法之意,岂如是哉 欲乞详酌,行下二广漕司,每遇铨试,止许本路土著官,并委系西北流寓人、在路寄居及七年以上,各召保官二员,次第经州县结罪保明,方许(牧)[收]试。仍试中人不得更移籍赴吏部注差。」从之。
十月十一日,吏部侍郎薛良用乞将初受官年满五十之人,特免铨试,许令参部受残零阙一次。从之。上谓辅臣曰:「近言铨试之法甚良,若不能铨试,何以治民 然而遇年五十,恐不复能习程试之文,可与放行。」蒋芾曰:「若受残零阙,动五六年,及其到官,且老矣,不过易得一阶官。」上曰善。
十一月二日,南郊赦书:「勘会旧法,初官补授及三十年,并年三十三十:疑当作「五十」。,到部与免试。自近降指挥,并须铨试,方得参部。其间有年及五十以上之人,令吏部权与放行,就残零阙参部一次。」
四年正月二十六日,国子司业程大昌言:「使臣出官,内有不能拍试弓马人,令附武学私试,即与见今文臣铨试一同。缘上件人附试武学,正与习七书义士人同场,虽不住严密关防,其附试使臣
往往妄有生疑。缘每年春季常有铨试,欲乞朝廷附吏部铨试,庶几杜绝疑议为便。」从之。
二月六日,臣僚言:「铨试代笔之弊,欲令就试三人以上,止五人结为一保,并须知识愿同者,书铺不许辄与名字射入。遇吏部引保,当官引问,别取审实正身、朝典文状。仍每保卷子别为一束,发下铨试所,遇引试日,试官于帘内次第逐保再问正身,然后分保试卷。盖在外引保,虽正身至试场,则代笔人冒入。苟不于帘前引问同保,欲察无由,其代笔并令人代笔。自有贡举条制,但问保人,未有明法,欲将同保人降两月名次定罪。如就试日,于试场指识非正身,经帘前陈告,特与免罪。」从之。
十七日,持服杨倓乞添差侄右宣义郎、直秘阁文昺差遣,诏以为添差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不厘务。中书后省不书行录黄,其命遂寝。先是,宰执进呈杨倓札子,上曰:「此合得否 」蒋芾曰:「未曾铨试。然前此未有直秘阁而铨试者。」上问当如何,芾曰:「若特旨与之,则出陛下圣意。」上曰:「勋臣子(何)[孙],可特与添差。」于是上批杨文昺为勋臣子孙,特与添差。
五年三月十三日,诏:「正奏名进士该赴干道二年殿试,因事故不曾(试)赴殿试人,今还试唱名如在第五甲,与免铨试。」
四月十五日,新湖州潮阳县主簿傅伯益言:「窃见诸路州军发解 院,皆有定日,而铨试今独不然。名为春铨,以二月二十五日 院,而临期申展,或
以半月,或以旬日。远方之人,滞留伺候,实不易支,多有失职之难。欲望每年定以二月二十五日 院,如遇省试年分,则展至五月,不许再展移。」吏部勘会:「自来春铨试为始,每年定以二月二十五日 院,如遇省试年分,展至五月十五日,更不申展。」从之。
六年二月二十四日,成都府转运司言:「乞将四川铨试(中)中等第一名与不依名次,余人止许出官。」从之,仍自降旨日为始。
四月一日,诏令四川铨试人并就宣抚司收试,余依见行条旨施行。
五月二十五日,臣僚言:「朝廷严铨试之法,近却因缘作八路就广中铨试。臣谓二广铨试,可以并罢。或已试中而愿就外差注者,听就部射阙。」诏吏部将广东西路铨自干道八年为始并罢。
十一月六日,南郊赦书:「旧法,初官并须铨试,方得参部。其间有年及五十以上之人,并因功赏特旨补文学、已经注权官一员回、年及五十以上人,并令吏部权与放行,就残零阙参部一次。」九年十一月九日南郊赦书,并同此制。
同日,南效赦书:「二广州军依条合差摄官去处,依旧制施行。若补京官选人,如两经铨试不中,愿就二广州县合入京差遣者,许赴吏部投状,权行注授一次。任满,依条施行。」九年十一月九日并同此制。
七年九月二十四日,诏:「今后武臣每半年一呈试,呈试不中、年三十,文臣铨试不中、年四十,选出官,仍令 令所参酌旧法修立。」
十月
二十八日,诏:「诸军拣汰未经添差,或曾经添差未赴任,及虽赴任不曾终满之人,今后到部,并免呈试。」
八年五月六日,诏未经铨试不许堂除,令三省院常行遵守。
二十八日,左文林郎陈师正言:「古者敦宗睦族之道,不患于无恩,而患于无教。我宋之兴,恩之教之,可谓两尽。然有未尽者,惟宗室恩任子弟而已。欲宗室恩任子弟于出官日量试铨曹「欲」下原空一格,似当脱「乞」字。,如士大夫子弟铨试之法,但多立其额而优为之制可也。」吏部勘会:「欲将宗室除依旧法曾经应举得解、给到干照之人,依条许行参选外,铨并量行铨试,依见行条法,比之外官,特优其选。别行考试,三人取二人外,余数如文理可采,亦听尽取。其三试终场不中之人,亦许不拘年限参选,即差注在余试中宗室名次之下,庶得宗子有所激劝。」从之。以上《干道会要》。《国朝会要》、《续国朝会要》、《中兴会要》无此门。
淳熙元年二月十二日,吏部侍郎赵粹中言铨试弊幸:「今将书铺五人结为一保,如为赴试人寻讨代笔、冒名传义及自外传入文字,犯人每名追赏钱三百贯,徒二年断罪,永不得充书,同保人一例施行。如保内人告首,与免罪支赏。赴铨试人对面亲书结保,如非正身,许人告首,亦依冒名罪赏。试大法人,别廊不得放令与铨试人交互相见。赴试人擅移案(卓)[桌],并行扶出。其巡捕守分等人失觉察,重行断罪。祗应公人等多是递年作过之人,计嘱承替名字,或有士子承替入院代笔。自今所差封弥、誊录、对读、巡铺、监门所人吏,及应干祗应人,并兵级元差官司去处,先次责状保明委是正身。如有代名人赴门头点名,仰诸色人指出,每名追赏钱二百贯,重行断罢。帘里外祗应兵级等,并不得差曾经入院之人。
从外传入文字,如把门等人捉获,比类支赏钱二百贯,吏人更与本处升名。监门官捉获,取旨推赏。并许人告首。所有立定赏钱,乞令临安府先次官钱代支,后犯人名下追理。」从之。
三年二月十一日,臣僚言:「文臣初出官,有铨试之科。武臣初出官,有呈试之法。其试中者,始得放行参选。比来指挥,则有铨试不中者、年四十,呈试不中者、年三十,亦许参部注授之法。铨试诗赋各一首,或经义五道,则有与有司所问之题略无一语相关涉者,呈试至有弓不能张、矢不能挟者,虽不中选,而年已及格,何害于参部 乞自今不与理为已试不中,虽已年及,亦不与放行,须候再试。」从之。
三月二十七日,太学录黄维之言:「铨试无出身人以经义、诗赋、时议者,欲使之知经史而谙世务也;以律义、断案者,欲使之习法律而通文义也。程文两场,而试一场者亦听,律义、断案亦如之。今任子之不学者,悉试断案,引法断罪,要归于同,同则均为合格。场屋间以次传授,不害其为皆得也。律义必欲能文,则不习焉。彼所恃者,断案一场可以传授。甚者身不至场屋,赂买他人,冒名入试,而又门禁不密,有自外传槁而入者。乞明诏有司,铨试无出身人程文以经义、诗赋、时议为去留,刑法以律义为去留,断案次之。断案一场虽有分数,而经义、诗赋、时议、律(议)[义]三场俱不中程度及分数最少,并行黜落。其合格者,参选日召保职
官二员批书印纸,令吏部覆试,依太学帘试诸生法,则可以革去冒名代笔之弊。」从之。
四年七月十二日,马军司言:「吏部侍郎司马伋奏,第二场呈试人不以斗力多寡,通以本等弓射射,取其中的、中帖、中垛,以箭之分数多寡为应格。本司照得武臣授官,依法呈试,为其有斗力高下名次相压。今乞并令射亲,仍于本等弓斗力内立定分数。昨来呈试,到垛便为应格。今来既中的、中帖、中垛箭分数多者为应格,其射不到垛箭,作不应法黜落一项,合行除去。所有射亲箭数,欲依法以一中的比二中帖、一中帖比二中垛、四中垛比二中帖,材武并第一等呈试人共取二分半,第二等呈试人共取一分半。如分数不及,与材武并第一等呈试人通取四分,第三等呈试人取一分。」从之。
五年二月六日,侍御史谢廓然言:「小使臣初官呈试,宜与铨试一体。今乃不然,凡曰出(强)[疆],曰接伴,曰馆伴,曰使相,宰执奏辟使臣,一或占此,不三数月,或旬日间,便可作经任人,暗免呈试参选。孤寒无力,乃始就试,往往试人绝少。乞自今如前四色,许遵依元降指挥,依旧辟差外,内未经呈试人,将来到部,亦候呈试预选,方得注授。」从之。
八月二十七日,诏:「出官人铨试、呈试,虽已各立定格目,深虑讲明未尽,尚有遗材,合再添场数。内铨试杂文字一场,如宏词六件文字内听习一件,有司明其出处命题;书判一场,同唐
人格;呈试添断案一场,书判一场,各听以所长求是。如有数场并试、文艺优长之人,有司临时具奏,当议升擢,以旌其能。令吏部参酌,考校等第并分场格目,条具以闻。」
六年正月九日,诏:「近已降指挥,令武臣呈试材武或三等弓力事艺,或七书义三色,依旧法外,内呈试第二等、第三等弓力人,并令添试断案一场,仍止试一道问目,少立条件,比文臣铨试题一半。」
三月一日,臣僚言:「文官每岁止铨试一次,其使臣出官,却于春秋仲月两次呈试。乞自今依文武铨试例,每岁止于春季收试一次。」从之。
五月七日,诏:「右选呈试,除武学及军班出身、曾经打试及身(力)[立]战功人,或拣汰年及五十人,并阵亡人亲子孙,许与免试外,其它不以名色出身及何恩例,并须呈试中方得出官。如经试不中,须文臣年及四十已上,方得参选注。」从吏部尚书程大昌请也。
七年二月十二日,臣僚言:「国家严铨试之法,为主文者固亦不可不重其事。比年断案命题,乃辄加以戏谑之词,取花果药物以为人名。乞自今合用人姓名,一遵旧例,只以姓之偏傍或甲乙丙丁设为问目。」诏自今只用人姓名为题。
二月二十四日,臣僚言:「武臣呈试出官,系是材武及三等弓力,以十分为率取五分。昨来措置将材武与第一等人共取二分半,第二等取一分半,第三等取一分。缘当时不立定合格箭数,故第一等有数箭中
垛,而本等分数已足,致取不到,其第三等却只一箭中垛取中者,因有词诉。后来更不分等,马军司止从上叫及五分乃为足,余人未尝得试,便当黜落。兼照得近降指挥,第二等、第三等呈试弓力人,添试断案一场。目今陈乞试此二等弓力人数少,今参酌措置三等人所试,如射亲箭数同,以等第为次;若等第同,以元牒字号先后为次。」马军司看详:「除材武人依旧法取放,将三等人不拘等第,以亲射四箭以上人为合格,通材武共取五分之数。如取及五分,余虽合格,并令次年再试。如取不及五分。亦欲以次三箭已下,依等第从箭数多者取之。」吏部看详:「自今呈试第一等、第二等事艺,并令于每岁二月上旬为始,赴部投纳试卷,往类试所收试,就铨试官出题考校,分优平二等,不拘分数取放。内文理全不通者,即行黜落。从本部牒马军司,于牒到本月内选者,依马军司已措置事理,将材武并三等人尽行呈试,以箭数多寡比较,十分取五分合格之数。内第二等、第三等添试断案,文理优通之人,即与升一等比较。其通平者,止依本等。若呈试不中,或箭数少不及之人,理为已试中断案,令次年止呈试本等事艺。」从之。
八年八月二十五日,诏自今恩泽降等文学出身并须铨试。以潼川府路转运判官虞似良言:「铨试之法,实作成人材之要术,而恩泽降等补授文学,乃独免铨试,赴部注拟。盖
谓恩泽降等文学初任权入,不理为任,所以免试,殊不知当官临民则一也。若权入一任得举主,次又可免试,则终身不试矣。今宰相子弟第五甲出身尚且铨试,何独于降等文学而可侥幸 」故有是命。
九年正月十九日,诏:「二广土著人,权令就本路呈试,许定差外,其诸路户贯之人,自来年为始,更不许赴二广呈试。如违,从贡举条制施行。」以吏部侍郎萧燧言「顷年因臣僚言,有请乞罢二广铨试,以革侥幸之弊。干道七年三月,诏吏部将广东西路铨试自干道八年为始并行住罢。惟是武臣呈试弓马或七书义,二广仍旧,其试中人定差一次,却移籍参部。亦有本部试中,未经定差,径来参部者,事体未均」故也。
六月十八日,诏除恩科人外,自今文学铨试中,并许出官。以吉州文学方若水状:「近观指挥,除恩科外,今后应文学并铨试出官。若水近赴铨试中,给到公据,乞参选。准告示,遇赦方许出官。吏部指挥定,文学既令铨试,若试中人,自合依已降指挥出官,难以更令待郊祀」故也。
八月四日,诏:「右选呈试打硾、弓弩、鉴箭、喝法,令殿前司、马步军司将校等监视,依元差拨外,差识字谙晓弓马大小使臣二员充监视打硾、弓弩官,及掌俵散弓弩一员充监视鉴箭喝法官,及掌试材武射亲,从枢密院于呈试日,临期于三衙将副内差拨。令吏部马军司各置帐籍,遇拣到中箭,呈过马军主帅及
本部监试官,两处当官,各行注籍。」
十年三月二十八日,诏铨试添试杂文指挥更不施行。以工部尚书王佐言「添试杂文所试一制,纔二百余字。格式有定,傥能默诵一二十篇,便可参错迭用。非若诗赋,拘以声律,限以押韵之难」故也。
十一年二月二十一日,宰执进呈郭钧奏:「乞今后呈试,四箭已上垛,取不到之人,理作次年合格之数。」上曰:「且已。虽姑息目前,若积聚得人数多,却不可行。不如只依旧法。」
六月十一日,臣僚言:「仰惟治朝百度振举,尤严铨试之法,奸弊至多,革去殆尽。惟传题代笔之弊,今犹存也。臣尝深究其端,盖缘试院所差兵士等人,多非正身,往往临时顾眷,致令老奸宿猾、熟于试院者得以诡名执役。因而在外先与代笔人私议贿赂,俟引试日,内外通同,巧为假手之地,试题程文,旦出暮入。有司防闲愈备,而小人奸计愈生。虽严为法禁以晓之,然惟利是图,曾不顾也。乞自今试院合差兵士等,并须合干人委保正身,不得以曾被差人充。如有违戾,必寘于法。庶几奸弊尽革,以示取人之公,不为小补。」从之。
七月二十九日,诏今后四川铨试《刑统》义,添作三道。从臣僚请也。
十二年六月十八日,诏:「今后小使臣呈试出官,如遇有拟定差遣、合试验弓马人,依旧用春秋仲月两次引试。」从吏部侍郎余端礼请也。
十一月二十七日,诏:「今后呈试材武,令吏部马军司严行约
束合干军校等人,须管依法打硾、喝放,毋纵仍前作弊。」从臣僚请也。
十二月二十一日,臣僚言:「窃见铨试之法,近至于权贵,远至于寒畯,其子弟以门荫补官者,非中铨试,不许出官,此近世之至良法。然臣窃惟有以国戚而与宫观差遣者,如张似续;有以勋臣之后而特差帅司干官差遣者,如杨文昌;有特令吏部差充宪司差遣者,如刘球。此三人者,问其尝中铨试乎 则曰未也。臣闻古之行法者,必自贵近始。舍贵近而行于疏远,则天下不服,而法废矣。今有未尝中铨试之人而得出官,是铨试之法为虚器也。乞明诏执事,自今以始,有出于一时之除授而未察其尝中试与否者,令吏部勘当,申中书省及给舍台谏,如系未经中铨试之人,许给舍得以缴驳,台谏得以弹罢,虽岳庙宫观带贴职者,亦在所不与。盖贴职者天子之优恩也,非可假此而免试也;岳庙宫观者虽非临民也,然已经出官临民之渐也。非中铨试,不以贴职而出官,不以岳庙宫观而临民,则幸门塞矣。然后铨试之良法,可以经久而不坏,出官临民可以得人而不滥。」从之。
十三年二月二日,诏今后呈试材武人并令依格射弓踏弩。从吏部侍郎余端礼请也。
十五年六月三日,宰执进呈给事中郑侨缴奏王良辅免呈试放令参部。上问:「从军人如何出官,免得呈试 」周必大等奏:「旧法,呈试中方得出官。淳熙十年,放行曾经从军免试一两
人,遂以为例。」上曰:「郑侨缴章说既曾从军,自合习熟武艺,何惮呈试。如赴呈试不得,前此从军,所习何事 此说甚当,可依旧法施行。」于是诏依,已后准此。侨奏:「仰惟陛下创法立制,犁然当于人心,可以万世通行而无弊者。文臣出官铨试,武臣出官呈试是也。历岁以来,有司谨守奉行,不敢加毫末私意于其间,可谓严矣。偶缘淳熙十年有进义副尉何大亨者,以荫补出官,自陈元系充 用人,乞免呈试参部。有司巧为申明,遂蒙特旨与免呈试。此弊一开,后来之人遽于攀缘,遂使一时特旨,直作永远成例。故十一年则有保义郎项致明、承节郎裴守、承信郎杜可大,十三年则有承节郎刘珣、承信郎王简,十四年则有承信郎陈斌、承节郎汤信,皆是用例陈乞,并特降指挥免试参部。今来王良辅又安得不引此而求免呈试乎 此例已行,臣恐数年以后,呈试之法遂为虚设矣。契勘在法诸荫补人应赴选者,依三等格,送马军司呈试,此意甚明白也。其间亦有免呈试者,谓江海船立功补官之人,则法许免呈试;诸军拣汰离军之人,则法许免呈试。即未尝有初投 用,后因荫补出官,与免呈试参部之法也。惟淳熙元年指挥,军中奏补有官子弟不愿从军之人,特免审验,放令参部。夫审验者谓察其身年,呈试者谓校其艺,此法又不相关矣。若曰彼尝从军,何必呈试,此则法之所在,又不容以幸免也。
使彼果精于武艺,则一试之顷,又何畏而求免乎 今若听其展转相承,用例废法,则他日徼幸之徒,必有窜名冒籍于军伍之中,以为免试张本者,弊未已也。臣窃谓淳熙十年以来,至于今日,其免呈试者幸未至泛滥,尚可革而绝之,以防他日之弊。伏望申严此法,自王良辅始,特将今来免试参部指挥更不施行。仍(照)[诏]有司,恪守成法。自今虽曾从军人,后用荫补出官离军,必须呈试中选,方许参部,庶几杜绝冒滥,循法而行,知所劝免矣。」
淳熙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诏:「宗子今来见行陈乞覃恩补官人,并候铨试出官。其已参选人,候一任回,铨试中,方许到部。不许用举主免试等恩例。」从吏部所请也。
绍熙元年六月十一日,吏部侍郎余端礼言:「窃见年来试闱,奸弊百出,因吏部掌行铨试,(察)[密]加考究,见得六曹寺监等处差到人吏,下至翰林帐设司等人,例皆窃带游手入院,以为肘腋,通同作过。万一事败,令代罪名,主谋受贿,略不相及。今铨试 院日逼,深恐未易顿革。乞今后似此等人,并不许私辄带入试院。如果是局分事繁,令本局人吏踏逐保明素有行止人,申乞系籍,或有作过,与同罪,庶几少破奸谋,以戢弊源。」从之。
八月九日,国子司业(计)[许]衡言:「乞下吏部,今后将铨试中选之人,令长贰郎官遵仿中书覆试太学帘引之法,量试小经义一首,或小赋一韵,或省题诗一首,试中然后参
部出官,注授差遣。否则再候铨试。如此,则膏粱之子皆知向学,而假手、传义、代名之弊可以尽革。虽有高赀者,亦无所施其巧矣。」从之。
二年四月二日,吏部条具下项:一、帘试去处,合就本部长贰厅前排设座次引试。一、京官选人帘试,各随本选长贰郎官出题引试,如有避亲,请不干碍官出题考校。一、引试日,官员各合冠带入试,令书铺户责状识认正身。一、合令试人投纳试卷前连家状并草纸,仍声说所习名件。一、照得臣僚申请所降指挥内,系令试小经义一道。却缘铨试人只试经义五篇,不试小经义,今合令试本经义冒头一首,或小经义一道,或赋一韵,或省题诗一首。一、候指挥下部日出榜,令铨试中人投纳试卷,不拘日分人数引试。合下国子监关借《韵略》一百本,并合用出题经书及试案一百只。一、所有宗子系是量试中出官,更不帘试。一、所有铨试不中、终场之人,引用年及四十、陈乞出官之人,自有见行条法,更不帘试。一、所有同进士出身并恩科人铨试,止试《刑统》或断案。若试中之人,不须更令帘试。一、四川安抚制置使司铨试,乞候今来本部帘试了日,行下本司照会,一体施行。
七日,国子监供具太学帘试节次如右:一、引试日,请长贰判,请博士、正、录各一员同共垂帘出题引试。一、士人试毕,亲于帘前纳卷,先呈博士、正、录,考毕,呈长贰定高
下资次,揭榜晓示。所有考校,例不糊名,更不誊录。若文理通,并无黜落。一、照得淳熙十一年颜师鲁任内,有补中学生沈良杰系帘试文理纰缪,寻勒再试,亦纰缪,已行驳放。以后别无文理不通纰缪之人。
二年二月十四日,诏:「自三年以后,任子不试律义者,无得独试断案。如已试律义,而后欲试断案者听,惟不得以断案辄当律义之数。」从礼部尚书李巘请也。
四月二十七日,宰执进呈黄由奏:「铨试已添律义,不须更用帘试。」上曰:「帘试正以革代笔之弊,正当加严,岂可废也。」
十一月二十七日,南郊赦:「初官不曾铨试,其间有年及五十以上,并因功赏特旨补文学、已经注权官一任回、年及五十以上,并令吏部权与放行参部,注残零阙一次。初官依条年四十、铨试不中、注残零阙之人,如一任回,应有恩赏恩例,许收使一次。」
同日,赦:「应材武格法,年六十以上人,可令吏部长贰铨量人材精力未衰、堪充兵官者,与免呈试,许指射。」
三年八月二十四日,权工部侍郎兼权吏部侍郎谢深甫言:「铨试不中,年及四十人,许注残零阙。夫既云铨试不中,则其于文义未必通,法理未必晓,岂应遽然授以职任 乞将铨试不中人到部日,令本选郎官就长贰厅写律一条以授之,俾之解释律意,不问文采,止直说数语,如定夺公事之辞。或愿试省题诗、小赋、小经义者,亦听。但义理稍通,使与参注。如或不通,
许再到部。如此,则不致以懵然不通晓之人而使之从仕也。」从之。
绍熙五年九月十四日,明堂赦:「勘会初官不曾铨试,其间有年及五十以上,并因功赏特补文学、已经注权官一任回、年及五十以上,并令吏部长贰铨量,权与放行参部,注残零阙一次。」自后郊祀、明堂大礼赦亦如之。
同日,赦:「勘会初官依条年四十、铨试不中、注残零阙之人,如一任回,应有恩赏恩例,许收使一次。」自后郊祀、明堂大礼赦亦如之。
庆元元年三月二十五日,臣僚言:「臣近者差充类试监试官,因见有关防〔未〕尽他日合行措置事件:一、访闻代名就试之人,自入都门,已代其身,书铺保官皆不知也。既中之后,帘试注拟,亦是代身。及他时之官,始是正身。至罢官到部,别移书铺,则其迹泯矣。今欲乞令书铺具见在铺铨试中人姓名,申部照证。如后来移铺,则令前来书铺识认。如有差异,即与从条坐罪,庶息代身之弊。一、寻常铨试,第一场系在帘前,逐保令书铺识认。至第二场,则不复至帘前,止将试卷缚在试案上。缘就试人多是移案,坐次难寻。乞今后逐场令保头赴帘前请领卷子,分给同保之人,并申严搬移之法,庶息此弊。一、誊录人系于临安府转运司差拨贴司,其人多是避免入院,雇募顽猾曾经作过之人抵替,兼恐损坏试卷,通同里外作弊。乞今后须要正身,仍封臂书其姓名,差手分一名管押入院。如有
改换差误,即将手分并代名人重作行遣。一、誊录官多差在部选人,而监中门则是临安府通判,是致誊录吏辈全无忌惮。乞今后通判专监誊录,却差职官充监中门,庶几轻重得宜,可以无弊。」从之。
十月五日,臣僚言:「窃谓官冗之弊,莫甚于今日,而初官为尤甚。凡一阙而三四人共之,需次至八九年之久。良由入仕之源不清,伪滥者众,故贤愚有同滞之孍。国家每岁春铨,任子率二人而取一,选至优也。使所取皆得其人,则位无虚授,何患官冗。比年以来,世禄子弟不务力学,但以货取,假手传义,冒名入试,至有全不识字而侥冒中选者。异时使之临政,不能书判,则委之吏手,必为民害。窃见特奏名进士殿试,元系二人取一名。顷因议者谓入仕冗滥,请增为三。孝宗慨然从之,由是所取颇精。欲乞自今任子自来年为始,铨试亦以三人取一。姑以三年为率,俟其艺业稍精,则复旧制。庶几任子皆知勉学,而无货取之私。异时从政,且有得人之 ,官冗之弊,可以少革。」从之。
二年二月二十七日,吏部言:「每年铨试,于二月二十五日锁院。如遇省试年分,依指挥展至五月二十五日,更不申展。窃见国子监申,混补用四月十五日锁院。照得干道八年大学混补,系于六月内附铨试一处锁院。所有今来铨试出官,缘今年系谅闇牓,恐有合就试之人,委是相妨。乞照逐举省试年分,依绍熙四年用
六月十日锁院。」从之。
六月十三日,诏:「进士第五甲并恩科人铨试,照旧法两人取放一名,余并照近降指挥施行。」先是 赐同进士出身李大有等陈乞:「窃见臣僚奏请以任子艺业未精,权将铨试三人取一人,于有出身人难以雷例施行雷例:「雷」字疑误。。」都司拟到进士第五甲系曾过省及特奏名老于场屋之人,即与其它宗室推恩并任子不同,故有是命。
九月二日,宰执进呈京镗等奏:「内批太皇太后侄孙、通直郎吴铨,用其兄钧例,添差转运司属官差遣。以通直郎而得属官,不为过当。但此人未经铨试,昨来吴钧乃在未严铨试之前,今来吴(钧)[铨]乃在指挥之后,恐于铨法有碍。」上曰:「既碍铨法,不若已之。」
三年十月六日,宰执进呈内批婕妤杨氏亲侄、承节郎杨谷等差充合门看班祗候。京镗等奏:「两人未曾呈试,莫若候来春试中而后与,庶不碍法。」上曰:「未呈试,于法有碍。」遂已。
四年二月三日,吏部侍郎谢源明言:「乞遵用孝宗隆兴之诏,铨试十八而取五,诚为中制。若代笔、传义、挟书,照累降指挥禁止。所有宗室铨试,亦依此施行。」诏依,自庆元四年为始。
六年闰二月三日,臣僚言:「吏部每岁一铨,荫补子弟各召保官二员,然后收试。其中选者,实时帘引,再引再中然后参部注授。若使人人务学,下笔能文,铨试之名,是其自取,则学优而仕,驯致通显。今则不然,每遇就试,即拥高赀而来,经营书铺等人
代身代笔,安然中选。前后约束非不严切,犯者或至失官。此风既久,渐不可革。窃见所在士人应乡贡、漕司、进士举及就铺到省人,并是本贯节次勘会保明,申州、申漕、申监、申部,其间亦有召保官者。盖缘就试之人,惟本贯知之最详。今荫补子弟受父祖世赏,居乡亦久,贤否优劣,人所共知。及其就铨,不责以本贯保明,反就此间书铺求保。及其引试,却关(集)[书]铺使之识认正身,是何切切于士子,而阔略于命士 乞今后应赴铨试人,须经本贯州县先次勘会,保明指实,并召本等官两员委保正身,堪赴铨试,结罪保明申部,方许收试。其随侍在京任人,亦仰于随侍去处,如前召保施行。兼虑州县保员不多,拘于五次作保之限,乞特许七次,庶几保员稍宽,免有沮格。」从之。
嘉泰元年正月二十日,臣僚言:「臣尝具奏,欲将日后就铨试人各经本贯保明,并从本贯就取试人亲书家状连申,以凭将来比对字迹,免有代笔之患。去年明堂,臣僚合该奏补,其诸州保明文字到部,或有先后。兼大礼以后,假故颇多,奏钞亦有迟缓。尚有合该奏补人,亲身在部,伺候至今,未得绫纸者;亦有随侍远方,或居在远郡,伺候绫纸未到,一面起离前来待试者。似此之类,各未有绫纸可照。若听其迂回保明,则其间远郡必有赴试不及之人。今取试期尚有四十余日,乞将庆元六年该遇明堂大礼奏补,合赴今年铨试之人,
续得绫纸,未能经本贯保明者,且许就所在州军陈乞辩验,如委是去本贯稍远,仰实时批书保官印纸,就取亲书家状,保明连申一次。其当年大礼以前应系补官就试,或已经试下再来就试人,并照已降指挥及亲书家状连申一节事理施行。仍令吏部疾速遍牒合属去处,及出文牒晓示。」诏今后如遇大礼年分,合赴次年铨试之人,吏部前期捡举,行下所在州军,照此施行。
开禧元年正月十九日,臣僚言:「皇朝用人,以进士一科为最重。比年以来,尽公者鲜,挟私者众,科举之弊日滋。或先与试题,或私为暗号,往往得志。如公试、上舍试、铨试之类,皆循旧例,不置别试所。间有合避亲试卷,止是避房,往往并在收取之例。其初不顾嫌疑,继之遂成私曲。臣以谓莫若于公试、铨试、上舍试之类,并仍置主管避亲官,不置别试所,俾之牒试,以示至公。如是省试年分,即分别试所,有孤经者令改经就试。」诏令礼部契勘。既而本部言:「国子监看详累举体例,省试、四川类试、太学诸路解试,并皆置别试院,所以杜绝亲故私取之弊,法意已详。独铨试、公试、上舍试,凡有亲戚,止是避房,不令别试。杂以他卷,谓之裹送,其间岂无私嫌 今令别试避亲,寔可以痛革其弊。其铨试人,多使就别院。」从之。
二年二月二十五日,臣僚言:「铨试之设,政欲取能文晓法之人出仕。近年以来,弊端百出,至有把头兜揽者,交结
合干吏卒,计会题目,在外撰述,所谓试人,但块坐守待,传入誊写上卷。又有诡名入场者,谓如甲有官,却不就试,止将名字厚价卖与乙,代名入院,为人假手。或有官之人,公然受财代笔。甚者至于(折)[拆]换真卷,移易姓名。洎至揭榜,往往多是懵不晓事之人预选,是致真才硕能枉被黜落。欲令监试多方措置,重立罪赏,严行禁戢,务要尽革宿弊,使孤寒才学之人得遂寸进。」诏令日下措置关防,出榜晓示,具已措置事件申尚书省。仍仰临安府选差有心力总辖使臣,于贡院四围及毗近寺观、邸店、舟船去处,广行缉捕。如失觉察,重作施行。
九月十八日,臣僚言:「应科场试中卷子,乞与比并笔迹,以革代笔之弊。且如铨试,虽有吏部帘引,亦不过关防文理不通之人。其换卷代笔,元不可革。今乞将试中卷子文理优通之人,更与比并笔迹,则代笔之弊,自不容于不革。及帘试卷前草纸书写文槁,并须存留,不许涂抹。」从之。
嘉定四年六月二十八日,臣僚言:「臣闻《周官》之训有曰:『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盖非断制则不能议事,非学古者不能断制。今铨试之法,有诗赋、经义以考其平昔之所习,有《刑统》大义以验其律令之所长,而又立为时议一场,采取前史施行之迹,俾得详论而熟订之。因古之事而可达于今日之用,揆今之宜而不失于古之意,斯亦《周官》之遗训,观人之要法也。然自立法以
来,其习时议与不习者,从其所愿,因此铨闱专以本经律义为定其一日之长,侥幸以得者固多,而预剽旁窃,乞灵借助,亦已猥众,反或籍此罗取前(例)[列]。而真才寔学之士,或拘于一篇之声律,或困于一辞之属比,至于遗逸而不收。事体倒植,诚为非便。夫铨试虽曰聚华腴之子弟,而名门俊秀种积充富,俛首于其间者亦非一人,诚得以时议展布其所学,则虽不待于科举之遍试,廷陛之射策,而有用之才,大略可见。今已锁试,乞戒考官,于时议一场精加考校,以时议被采择者,俾居前列。庶几公卿子弟翕然兴起,博览史籍,以副选抡。其于国家储养才用,非为小补。且使假手伪冒之辈不得侥占前(例)[列]之所惩戒,是亦革弊之一端也。」【贴黄】「照得铨试之弊,多是白身士人假借不赴试,或已亡任子绫纸影带入场,有一人而代四五人者,有买嘱合干人,自外传入者,有多带怀挟,公然抄写者。占名之后,虽有帘试,奸弊尤甚。乞行下试院,申明见行条令,务在必行,毋为具文。」从之。
选举 宋会要辑稿 选举二七 举官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