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雍正 » 雍正全文在线阅读

《雍正》雍正帝生母 清朝雍正皇帝生母孝恭仁皇后介绍

关灯直达底部

雍正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康熙帝妃嫔,雍正帝生母。康熙十七年生皇四子胤禛,康熙十八年晋封为德嫔,二十年晋德妃,雍正帝登基后德妃被尊为圣母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三日,雍正帝生母太后乌雅氏带着困惑、忧虑离开了人世。她的死是痛心也是一种牵挂,因为她在临死前也未能与亲生儿子、日夜牵挂的十四阿哥诀别,更没有能够阻止雍正帝放弃骨肉相残。对于乌雅氏之死,高阳先生在《乾隆韵事》中曾有如下一段虚构:太后先是绝食,宫女们怕受雍正责罚,千方百计劝太后进食,心地善良的太后也不愿连累别人,遂开始喝点稀的,逐渐恢复体力,一天雍正去给太后请安,闲谈之中太后突然站了起来猛地朝柱子撞去……她死在雍正面前。

高阳先生所描述的虽是虚构的小说,但在历史上,这种说法是广泛存在的,也是有官方基础的。当时的雍正帝曾在《大义觉迷录》一书中百般辩解,而令人奇怪的是雍正帝的儿子乾隆帝一即位就宣布此书是禁书,下令收回。雍正帝的母亲孝恭仁皇后在儿子即位才半年就去世,是不争的事实,而乾隆帝收回《大义觉迷录》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历史客观事实的存在,使得雍正帝生母之死成为一个令后人久久议论的话题。

雍正帝生母,乌雅氏,即康熙帝孝恭仁皇后,满洲正黄旗,是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在康熙帝生前最高位号为德妃,生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被选入宫。于康熙十七年(1679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康熙十八年十月十三日册为德嫔,时年20岁。康熙十九年生皇六子胤祚。康熙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封为德妃。

康熙二十一年生皇七女;康熙二十二年生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胤祯,即后来的抚远大将军、恂郡王。康熙皇帝驾崩后,乌雅氏痛不欲生,饮食俱废,要以身殉死,追随康熙皇帝于九泉之下。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三日死,享年64岁。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与康熙皇帝一起葬入景陵地宫。经乾隆、嘉庆两朝加谥,谥号全称是:“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人们为什么对雍正生母之死感到疑惑呢?

据雍正帝说,康熙帝死后,德妃非常悲痛,想为康熙帝殉死,于是不吃不喝,而雍正帝百般劝慰,在他的苦苦哀求下,德妃放弃了死的念头,并且能饮食、起居安顺。最后生病而死。《清实录》记载,太后于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二日生病,而五月二十三日凌晨2点就死在永和宫了。

在这里,人们不难看出《清实录》的记载不仅太简单,也太突然,什么病这么急暴让人快速死去呢?在《清实录》中,并没有记载太后得了什么病,只是说皇太后“哀痛深切”、“积哀日久”而亡。由于孝恭皇后死得太突然,加之平时与雍正帝的关系紧张,人们不得不对其死亡的原因产生怀疑。而通过雍正帝的辩解,人们也就更加相信他与太后关系的紧张程度。

为什么说雍正帝与生母关系紧张呢?

原来,康熙帝死后,乌雅氏就要追随康熙帝而去,也就是说要自杀殉死,而这时候他的儿子胤禛已经是皇帝了,经过胤禛的苦苦哀求,才放弃殉死。按照常理,自己的儿子当了皇帝,应该高兴才是,因为她不仅地位可以由妃等级直接升为皇太后,而且对于她娘家人来说,也是荣耀,也是地位的晋升,可她在这个本应高兴的日子却要自杀,这里面绝对不是因为思念死去的康熙帝而特意做出来的样子,只能说与儿子胤禛关系很不融洽或者说她认为康熙帝死得可疑,甚至怀疑是儿子害死了康熙皇帝,或者说她认为胤禛不应该是皇位的继承人。而当她被迫放弃殉死后,在行动上则表现出与胤禛不合作的态度。这里有三点可以说明这个观点:

1.拒绝接受行礼

新皇帝在举行登极大典之前,要先给皇太后行礼,然后再升御太和殿,接受群臣的朝拜。礼部将这个礼仪上奏给乌雅氏,她却拒绝接受。《永宪录》记载:“群臣请朝皇太后,传(雍正生母孝恭皇后)懿旨:不受。复固请,从之。于梓宫前拜叩谢恩,仍还旧宫,懿旨:我自幼入宫为妃,在先帝前毫无尽力之处。将我子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我原欲随先帝同去,今皇帝说,太后圣母若随皇父同去,我亦随太后圣母同去,哀恳劝阻,未遂其志。若穿锦绣,受我子行礼,实为不合。”《清世宗实录》也有雍正生母的这段记载:“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至于我行礼,有何关系?况先帝丧服中,即衣朝服,受皇帝行礼,我心实为不安。著免行礼。是日,王大臣等有缮折固请,皇太后仍不允。上(雍正帝)又再三恳请,奉皇太后懿旨:王大臣等既援引先帝所行大礼,恳切求情,我亦无可如何。今晚于梓宫前谢恩后,再行还宫。”

2.拒绝上徽号

为皇太后上徽号,这是天经地义的事。雍正皇帝准备给母后上徽号“仁寿”二字。可是乌雅氏却以先帝梓宫尚未入葬山陵为理由,拒绝接受徽号。清朝并没有先帝梓宫未葬入山陵,皇太后不得上徽号的规定。这明显是不承认自己是皇太后,也暗示不承认胤禛是皇帝的思想,在思想上抵触雍正帝的登基合法。

3.不搬家

宁寿宫是太后、太妃们颐养天年的场所,是民间所谓的“寡妇院”。清朝规定,这些先朝皇帝的未亡人只有年龄超过50岁以后,才能与嗣皇帝见面。康熙皇帝死以后,按照规定,尊皇帝的生母为皇太后,要从中路的东西十二宫中搬到慈宁宫或宁寿宫居住。可是,乌雅氏就是不搬,仍坚持住在当妃子时所住的东六宫之一的永和宫,直到在永和宫去世。这是给雍正帝的难堪,更是一种对抗。

从乌雅氏的这一系列言语行动来看,胤禛当上皇帝都出乎她的意料,所以才有她所说“梦中亦不思想到”、“实非梦想所期”的话来,也因此就有了在行动之上处处不与自己儿子胤禛配合的姿态。

对于乌雅氏为什么在几个月后突然死亡。据考证,这与雍正帝对他亲弟弟十四阿哥的连续打击有直接的关系,因为雍正帝刚当上皇帝的时候,胤还在青海做抚远大将军,没有回到北京,而当回来的时候,雍正帝却不允许他与生母见面,不仅如此,还削夺了他的兵权,将他明着调往东陵看守康熙景陵,实际则是看押起来,时时令人监视。将十四阿哥的家人也看押起来,并永远停发禄米。看到这些,雍正帝生母很是担心自己小儿子的生命安全,因为她知道雍正帝为了巩固政权已经杀害了很多原康熙帝的心腹大臣,因此特召老十四来北京与她见面,或者说直接保护。可是雍正帝处处刁难,实在没有办法,也可以说在绝望中,雍正帝生母就死了,怎么死的,很可能就是自杀。

其理由是,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下午未时突然“生病”,当天夜里就在居住的永和宫猝死,从得病到死,仅仅几个小时。而死后三天,雍正才让老十四见到已经死去的太后。在《雍正朝起居注》中记载,雍正帝这样解释太后的死因:“皇太后抚时增感与日俱深,疾虽未形,积哀实久,忽焉违豫,遽尔宾天。”然而七年后,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则是另一种解释:“母后素有痰疾,又因皇考大事,悲恸不释于怀,于癸卯五月,旧恙复发。朕侍奉汤药,冀望痊愈。不意遂至大渐。”据研究,太后吞金而死的可能性很大。雍正生母之死,可以说就是因为对雍正帝对待亲弟弟态度的绝望上,更可以认为是对雍正帝所说“仓促之间,一言以定大计”的否定。试想一下,一个命似残灯将尽的老人用含混不清的词语来口述遗嘱“传位于四子胤禛”是一个怎么样的场景。而现在人们所看到的那份康熙遗诏上则这样写道: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还有人说,之所以康熙帝最终决定胤禛继承大统,原因是喜爱胤禛的儿子弘历,因为封建社会是家天下,皇位是父传子。其理由是:《李朝实录·景宗实录》记载:“当年十二月朝鲜官员听清朝告讣使译员讲,康熙皇帝在畅春苑知其不起,召阁老马齐言曰:‘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即使真是如此,这里就有一个很明显的错误,如果说乾隆帝的继位是雍正帝按照康熙帝的意思办理的,那么雍正帝的第二子也不是弘历。这又如何解释?说白了,还是雍正帝即位疑问太多。

有人说,对于雍正帝生母来说,不管是她的哪个儿子当皇帝,她都应该是一样的心情。道理是应该这样,但前提是当上皇帝的儿子必须名正言顺,是合法继位,是按照老皇帝的真正意图继承皇位的。在雍正帝生母心里,也许她的小儿子胤祯才是一个本应坐在皇帝宝座上的人。因为她作为这两个孩子的母亲,心里更清楚胤禛的为人、秉性,雍正帝胤禛好玩两面性。用现在的话来说,装厚道而实际阴险,欺骗康熙帝,更欺骗世人。

据《皇清通志纲要》记载,胤禛在康熙四十一年十一月,同胤礽、胤祉、胤祺、胤禩一起被“开释”。这表明胤禛曾被禁闭或拘留。因为他在那时候搞争夺储位的活动中,大搞两面派的阴险手腕被康熙帝发觉,而给予的警告处置。在这之后,胤禛则把自己隐藏起来,玩起了更阴的谋略,在表面上装起了与世无争的模样,悠闲自在,与僧侣交往,建设寺院,号称“天下第一闲人”,并写诗以表心境:

懒问沉浮事,间娱花柳朝。吴儿调凤曲,越女按鸾箫。

道许山僧访,棋将野叟招。漆园非所慕,适志即逍遥。

山居且喜远纷华,俯仰乾坤野兴赊。千载勋名身外影,百花荣辱镜中花。

金樽潦倒春将暮,蕙径葳蕤日又斜。闻到五湖烟景好,何缘蓑笠钓汀沙。

雍正帝这种装葱行为,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他生母的眼睛。另据亲眼目睹康雍时期皇室内部权力之争的宗室成员弘旺所撰写的《皇清通志纲要》所载:四阿哥原名胤禛,十四阿哥原名胤祯;在雍正帝即位后,十四阿哥才奉新君之命改名允。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封十四子为贝子的上谕也是称之为“胤祯”,十四子在抚远大将军任上时也是使用的“胤祯”名称。至于现在为什么将康熙十四子称为允禵,则是雍正称帝后,为了避讳,将兄弟名称中的“胤”一律改称“允”,将十四子“胤祯”改称“允禵”。

四阿哥胤禛的“禛”与十四阿哥胤祯的“祯”,不仅同音,而且字形也极为相似。在这里,笔者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康熙帝给这两个儿子取这怪名字,难道他不知道这两个字的发音一样吗?

著名清史专家王钟翰先生据此对雍正帝即位的合法性提出质疑,认为雍正帝不仅夺了十四阿哥的皇位,连他的名字胤祯也一起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