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他的祖先或种田或读书,没有固定的职业。冯道小时善良淳厚,爱学习会写文章,不厌恶粗衣薄食,除备办饭食奉养双亲外,就只以读书为乐事,虽在大雪拥门的寒天,尘垢满席的陋室,也快乐自如。天..年间,刘守光任他做幽州掾吏。刘守光领兵讨伐中山国,问计于下属,冯道总是对他晓以利害,刘守光大怒,把冯道关进牢中,不久被人营救出来。刘守光战败逃回太原,监军使张承业任冯道为本院巡官。张承业看重冯道的文章作为,很是礼待他。当时有一个叫周玄豹的人,善于给人看相,跟冯道不合,就对张承业说“:冯生没有前途,明公不要过于信任使用他。”这时河东记室卢质听说后就说“:我曾经见过杜黄裳司空的画像,冯道的形状面貌非常像他,将来必能充当大任,周玄豹的话不值得相信。”张承业旋即推举冯道担任霸府从事,接着又授他太原书记官,当时庄宗兼并黄河以北,往来文书非常多,全都交给冯道。
庄宗与后梁军队隔着黄河对阵,一天,郭崇韬因众将校中吃闲饭的人太多,主次不辨,请求罢免减少。庄宗大怒说:“我为出力效命的将校设置饭食,竟不能自由,那黄河以北三镇,让三军另选一人统率,我就回太原为贤者让路。”立即命令冯道当面起草文告,将要向大家宣读。冯道拿起笔很久,庄宗板着脸孔催促他,冯道慢慢站起回答说“:冯道既然掌管文笔,哪里敢不听命履行职责。现在大王屡建大功,正平定南方贼寇,郭崇韬所进谏的,不很妥当,不听从就行了,而不能因为刚才他的话,就让大家议论纷纷,敌人如果知道了,认为大王君臣不和了。请仔细地考虑,就是天下的大幸呀。”不久郭崇韬进来道歉,靠冯道解了围,别人从此敬重冯道的胆量。庄宗在邺宫即帝位,冯道任省郎,兼任翰林学士,从穿绿衣赐穿紫衣。后梁灭亡后,迁升为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父亲去世,在景城服丧。遇上年成不好,就将自己得到的俸禄的剩余,全都施给乡民救荒,冯道居住的地方,只是茅草棚而已,凡是官吏们送给他财物,一斗粟一匹布,都不接受。这时契丹势力正盛,一向闻知冯道的名声,想把他抢夺过来,恰逢边防军人有准备,冯道才得以避免。
明宗进入洛阳后,马上对身边臣子安重诲说“:先帝时的冯道郎中在哪里?”安重诲说:“最近授予翰林学士。”明宗说“:这人我很早就熟知了解他,是一位好的宰相材料。”不久任为端明殿学士,端明这一殿名,是从冯道开始的。不久,迁任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凡是贫寒无助的读书人,怀抱才识而未被知遇的,都引荐任用,后唐末年的文人士大夫,行为浮躁的,必定压着不用。有叫任赞的工部侍郎,因一同退朝,跟同伴们在后面戏弄冯道说:“想快点走,一定得留下小孩读的《兔园册》。”冯道知道这,就叫来任赞对他说“:《兔园册》都是有名的文人撰集的,我冯道能背得出来。现在朝中的文士只看重文场中的华词丽藻,便被录取做官,都是偷来的公卿官位,是多么无知浅薄呀!”任赞大为羞愧。又有梁朝宰臣李琪,常以精于文辞章句自傲,曾经进上《贺平中山王都表》,说“收复了叛逆的城池真定”。冯道责备他说:“不久前收复的是定州,不是真定。”李琪不明地理,顿时被挫折了傲气。后来百官为明宗上功德名号共奏三章,都是冯道一手写成,文章浑然一体,不是一般流俗的风格,举朝臣僚都佩服。冯道特别擅长韵文歌赋,提笔就成,典雅清丽之外,内含古时德义道理,必被远近的人所传诵,所以同僚逐渐敬畏他的高深,因而同行时恭敬严肃,没有轻薄的样子。接着改任门下侍郎、户部吏部尚书、集贤殿弘文馆大学士,加授尚书左仆射,封始平郡公。一天,冯道朝拜后已退下,明宗回头对侍臣说:“冯道本性纯朴节俭,不久前在德胜寨住一座茅棚,与仆人同在一起吃饭,就睡在一捆茅草上,内心快乐自如。到因父亲去世到乡下守丧,自己耕种砍柴采摘,与农夫住在一起,全不因自己一向高贵而有其他想法,是真正的士大夫啊。”
天成、长兴年中,天下连年丰收,朝廷平安无事。明宗每次到延英殿,都留下冯道以咨询其他事情,冯道说:“陛下以至高的道德承受天命,上天降以丰年表现祥瑞,更应该一天比一天小心谨慎,以回报上天的好心。臣经常记得在先皇霸府时,曾经奉命到中山去,经过井陉天险时,担心马匹有闪失,不敢放松马嚼子和缰绳。等到达平地后,就不再小心抓牢控制,终于被马颠下来摔倒在地,几乎受了损伤。臣所说的这件事情虽然小,但可用来说明大的道理。陛下不要因为清平安闲丰收熟稔,就放纵享乐。兢兢业业,是臣所希望的啊。”明宗深以为然。另一天又问冯道说:“天下既然丰收,百姓能获得好处吗?”冯道说:“谷贵饿农,谷贱伤农,这是一贯的道理。臣记得近代有一个叫聂夷中的举人有《伤田家诗》说‘: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明宗说:“这首诗很好。”立即命令侍臣录下来,经常自己诵读它。冯道说话简明有理,善于补益人君,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当时因各种经书差乱错误,冯道与同僚李愚派学官田敏等人,取来洛阳郑覃刊刻的石经,雕刻同印板,流布天下,后人有赖于它。明宗驾崩,唐末帝即位,任冯道为营造陵墓的山陵使,葬事结束后,出任同州节度使,这是遵照以前惯例。冯道治理政事雅静淡泊,没有讼诉的惊扰。一天,有一位叫胡饶的,是军吏出身,性情粗犷,因事到衙门辱骂冯道,冯道身边的人多次解释而不理会。冯道说“:这一定得让他喝醉!”于是叫他进来,摆上酒杯安置食物,陪饮一晚上,一点也不生气。不久,入朝任司空。
当晋高祖进入洛阳称帝后,以冯道担任首相。第二年,契丹人派使者给晋高祖加称颂功德的徽号,晋高祖也给契丹国主献上徽号,对冯道说:“此行非您去不可。”冯道脸无难色。晋高祖又说:“您官高德重,不宜深入沙漠充当一个普通的使者。”冯道说:“陛下受北朝的恩惠,臣又受陛下的恩惠,有什么不可!”上路后,将到达西楼,契丹国主想到郊外迎接,他的臣下说:“天子没有迎接宰相的礼节。”因而才作罢,他的名声震动远方异族竟能这样。到回来时,朝廷废除枢密使,依唐朝旧例,全归到中书,将院印交给冯道,事无巨细,全委托冯道办理。不久加封司徒,兼侍中,进封为鲁国公。晋高祖曾询问冯道用兵打仗的事,冯道说“:陛下历尽各种艰险,开创立国大业,武略谋划,天下人都知道,讨伐不臣服的人,只须自己独自决定。臣本是读书人出身,为陛下在中书任职,恪守历代的成规,不敢有丝毫的过失。臣在后唐明宗朝时,明宗也曾以战事问臣,臣也用这话回答。”晋高祖很欣赏他的说法。冯道曾经上表请求退隐,晋高祖不看表,先派郑王去看望冯道,对他说:“您来日不出来任职,朕就亲自来请您。”冯道不得已仍来任职。当时对冯道的恩宠厚遇,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晋少帝即位,加封守太尉,进封为燕国公。冯道曾问朝中熟知的客人说“:我在政事堂,别人有什么议论?”客人说:“毁誉参半。”冯道说:“凡与人相合的别人就称誉,与人不合的别人就诋毁,而诋毁我的人,十个中恐怕就有九个。古者仲尼是圣人,仍被叔孙武叔诋毁,何况我这样空虚浅薄的人呢!”然而冯道所坚持的,始终不改变。后来有人对少帝离间冯道说:“冯道只能做和平时期的宰相,不能靠他度过艰难时期,就像参禅的僧人用不上鹰犬一样!”因此派冯道出朝任同州节度使。一年多,调任南阳,加封中书令。
契丹人攻陷汴州,冯道经襄州、邓州应召而来,契丹国主从容问冯道说:“天下百姓,怎样才能得救?”冯道说:“这时的百性,就是佛祖再世也救不得,只有皇帝您救得。”以后中原百姓不被伤害夷灭,都是冯道和赵延寿暗中庇护的结果。这年三月,跟随契丹人到北方去,与晋朝皇室公卿一起抵达常山。不久契丹国主去世,永康王兀欲代替统领契丹军队。当再向北去时,留下他的族人解里据守常山。当时常山的汉族军队出于激愤,一起赶走解里,收复了常山城。冯道率领同僚,四出安抚,采取适宜措施处理各类事务,使人各安其所。有人推举冯道的功劳,冯道说:“文臣有什么作为,都是各位武将的力量。”冯道因为德高望重,是别人效仿的榜样,于是为众人从各将领中择取资历老而有功的人,以骑校白再荣临时充当他们的统帅,军民因而服帖,冯道出力最大。契丹人先前留下冯道与李崧、和凝及文武官员在常山,这年闰七月二十九日,契丹有伪诏给李崧,让他挑选朝中文士十人到木叶山做事。契丹王麻答准备将冯道等人叫到帐下,想说服他们,李崧偶然先到,知道麻答的用心,害怕得变了脸色。麻答准备在第二天与朝士们一起去木叶山,李崧却不等冯道到,与和凝先溜出来,不久在帐门外与冯道相遇,因而分头而回。旋即李筠等人放火与契丹人交战,长槊相接。这天若是一齐到帐下,与麻答相见,稍有犹豫,就全被俘往北方了。
到从常山回来入京师朝见,汉高祖嘉奖他,授与太师职。汉隐帝乾佑年间,著《长乐老自叙》说:
“我世家宗族,本在始平、长乐两郡,历代名声实迹,全记载在国史家谱中。我先从燕地逃回太原,服事唐庄宗、明宗、闵帝、清泰帝,又服事晋高祖皇帝、少帝。契丹占据汴京,被戎族之王所挟制,从镇州与文武同僚、马军步军将士回归汉朝,服事汉高祖皇帝和当今皇上。回想长期以来忝居官位,备历艰难险阻,上显耀了祖宗,下光大了亲戚。已故曾祖讳名凑,追赠为太傅,已故曾祖母崔氏,追封为梁国太夫人;已故祖父讳名鮍,追赠为太师,故祖母褚氏,追封为吴国太夫人;亡父讳名良建,以秘书少监辞官退隐,追赠为尚书令,母亲张氏,追封为魏国太夫人。
“我的品级从将仕郎做起,转任朝议郎、朝散大夫、银青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特进、开府仪同三司。职位从幽州节度巡官、河东节度巡官、掌书记,再为翰林学士,改任端明殿学士、集贤殿大学士、太微宫使,再为弘文馆大学士,又充诸道盐铁转运使、南郊大礼使、唐明宗皇帝和晋高祖皇帝山陵使,再授以定国军节度、同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一为长春宫使,又授武胜军节度,邓、随、均、房等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官位从掌领幽州参军、试大理评事、检校太师、兼侍中,又授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正官从行台中书舍人,再任户部侍郎,转任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再为门下侍郎、刑部吏部尚书、右仆射,三任司空,两任中书,一守本官,又授司徒,兼侍中,赐给私门十六戟,又授太尉、兼侍中,又授契丹太傅,又授汉代太师。爵位从开国男爵到开国公、鲁国公,再封为秦国公、梁国公、燕国公、齐国公。食邑从三百户增至一万一千户,食实封自一百户增至一千八百户。勋位从柱国升到上柱国。功名从经邦致理翊赞功臣到守正崇德保邦致理功臣、安时处顺守义崇静功臣、崇仁保德宁邦翊圣功臣。
“我先娶已故德州户椽姓褚讳名氵贲的女儿为妻,早亡;后娶已故景州弓高县孙明府讳名师礼的女儿,后封为蜀国夫人。已亡大儿名平,从秘书郎升任右拾遗、工部度支员外郎;二儿名吉,从秘书省校书郎升任膳部金部职方员外郎、屯田郎中;已亡三儿名可,从秘书省正字升任殿中丞、工部户部员外郎;四儿小时就去世;五儿名义,从秘书郎改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兼任定国军衙内都指挥使,后罢职改任朝散大夫、左春坊太子司议郎,授予太常丞;六儿名正,从协律郎改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兼任定国军节度使,后罢职改任朝散大夫、太仆丞。大女儿嫁给已故兵部崔侍郎讳名衍的儿子太仆少卿名绚,封为万年县君;三女儿早亡,两孙儿幼亡。
“静思家世渊源,福禄施于存者亡者,大都出自国家恩惠,全都秉守家法,接受训导的旨意,遵循教化的传统,对家里孝顺,对国家忠诚,口不说不道德的言语,家没有不仁义的财货。所希望的是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以三不欺作为一贯的准则。贫贱是这样,富贵也是这样;年壮是这样,年老也是这样。服事双亲、服事君主、服事长辈、统治人民的道理方式,是要广泛地取得上天的帮助原谅,我家曾陷于蕃地而得以回归中原,不是人的智谋,而是上天的保佑。我是普天之下有幸的人,百年之后有个好的归宿,不用口含珠玉,应当穿平常的衣服入殓,用竹席子裹葬,并选一个不长粮食的地方埋在那里,因为我赶不上古代贤人。不要以公牛祭祀,禁戒杀生,当不残害生命以祭祀。不要立神道碑,因为夏商周三代坟前都不立碑。不要有谥号,因为没有德业。又自念从诸侯之佐到升为君王之相以及掌领藩镇时,对于国家有某些微小的贡献,都记载在国家的文籍中。所写的文章诗赋,因忙于国事而散失的以外,尚能收集到的,编成一本私家集子,从中可见我的志趣,理解我的人,怪罪我的人,不知各有多少。有田庄、有住宅、有许多书籍,有两个儿子可以继承家业。如此每天五次洁手,三次反省,才能每天知道自己的过失,每月不忘自己应该去做的事。作为儿子、弟弟、人臣、师长、丈夫、父亲,有儿子、侄子、孙子供养自己就足足有余了。对于时势却有所不足,不足在什么地方呢?不能为英明的君王达到一统天下,安定八方,确实有愧于所担任过的官职,没有什么以报答天地君王的恩惠。有时读一卷书,有时饮一杯酒,吃美味,辨佳音,享美色到老安乐于当世吧!年老而能自感快乐,还有什么快乐比得上!时乾佑三年(950)夏月长乐老自序。”
到周太祖平定汉代朝廷内乱,商议拥立徐州节度使刘斌贝为汉代即位皇帝,派冯道和秘书监赵上交、枢密直学士王度等人去徐州迎接。冯道立即与刘斌贝从徐州赶赴汴京,走到宋州,遇上澶州兵变。枢密使王峻派郭崇领兵到宋州,驻扎在衙门外面,这时冯道与赵上交等人住在衙门里。这天,刘斌贝带领身边甲士关上门登上楼,责问郭崇来干什么,郭崇说太祖已被推戴为皇帝。身边甲士知道事情有变,以为是被冯道出卖了,都要杀冯道来解气,赵上交与王度听到后,都害怕得没有了主意。只有冯道坐卧如常,全无怯色,旋即也免于灾祸。冯道卑微时曾写诗说:“终闻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到此他的话应验了。广顺初年(951),又任命为太师、中书令,太祖很敬重他,每次冯道进见时太祖不直呼他的名字。到太祖驾崩,周世宗以冯道担任山陵使。遇上河东刘崇进犯,世宗召集大臣商量想亲自征讨,冯道劝谏他,世宗便说“:唐朝初年,天下草寇蜂起,都是太宗皇帝亲自平定他们。”冯道回对说:“陛下比得上唐太宗吗?”世宗发怒说:“冯道多轻视我呀!”冯道才作罢。到世宗亲往征伐,不叫冯道随从,留下他营造太祖陵墓。这时冯道已有病在身。到山陵完工典礼后,奉太祖神主回旧时宫殿,还未送进祖庙祭祀,冯道就在一天晚上在他的家里去世,这是显德元年(954)四月十七日,享年七十三岁。世宗听到消息,停止上朝三天,册赠为尚书令,追封为瀛王,谥号叫文懿。
冯道历任唐、晋、汉、周四朝,三次进中书省,居相位二十几年,以持重镇俗作为己任,不曾以片言只语惊扰诸侯。一生非常清廉节俭,直到晚年,家里才稍为豪华一点。他的儿子冯吉,特别恣意狂荡,冯道管不住他,有识之人以他不能保住冯道的名声,都感到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