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二月朔日、祭日无定,有在正月初二者。十月朔日,亦无定。坤宁宫立竿祀神。礼成,召皇子以下及王公大臣食肉。锡厘广惠,二百余年成例也。官一品者,非特派不得与;有非一品而得与者,盖异数。宫之西南隅,为供神所。上西向坐,皇子以下及诸王大臣人,叩首谢,皆西向席地引茵而坐。人酒一卮,肉二盘,汤饭各一盂。肉以佩刀自割。谨案:太宗尝有:「若废骑射,宽袍大袖,待他人割肉而后食与尚左手之人何异云巨谕旨。乾隆间,以此镌碑于箭亭,以示万世。故食胙必以佩刀自割,躬示倡率。上食毕,侍食诸臣方置碗匙。其食未尽者,赐人直侍卫等食之。诸王大臣有在告及退休居京师者,亦赐胙,或神糕,皆具折谢。若圣驾在盛京祀神,则于清宁宫食肉。
谨案:乾隆丁酉以前,遇大祀神,则恭进慈宁宫糕酒。
又案:高宗在盛京祀神,以神糕赐在京王大臣。嘉庆间,尝以神糕赐予告在籍之大学士王杰。盖皆推恩惠下之义。道光乙巳,坤宁宫吃肉,命大学士潘世恩毋庸人座,仍赐胙,则所以恤耆年也。又坤宁宫每日祀神,用二豕猪,章京掌之。晚祭背灯者,交膳房散给;朝祭者,不得出殿门。故每日皆散给散秩大臣及侍卫等分食。乾隆间,太监有窃取肥脤之事。人宫食肉者少,乃每日派御前侍卫一员,干清门侍卫二员食祭肉,并纠察之。食肉者至宫门外,取一毽垫,人置坐处,叩头毕,席地坐。人各肉一盘,饭一盂,盐一碟,食毕而出。
其领班者,为散秩大臣、侍卫班领。此又每日祀神食肉之常制也。又满洲官员有力之家,春秋祀神,亦延宾食肉。有汤饭,无他肴。旧俗客自割食,今则切置诸器,设匙箸,不事刀割矣。食毕,客起,不盥漱,不谢,主人不送。客所食之余,召臧获辈于其处尽食之,不得出户。福酒、福糕则遍遗亲友之未至者。
四月初八日浴佛,由礼部具奏。是日于坤宁宫请佛亭至堂子,将大内所备红蜜及诸王所备之蜜,贮黄瓷浴池内,以净水搅匀,请佛于浴池内。浴毕,以新棉垫座安奉亭中,仍请人宫。
四月八日,俗称结缘日。乾隆间,屡见吟咏。
顺治十一年端午,召内大臣大学士等乘龙舸游西苑,至北桥登岸,幸南台,欢宴至暮。
自后遇午日,宫中每以龙舟酬节。圣祖御制有五日泛舟赐大臣侍卫宴诗。乾隆间,五日则奉慈舆至御园观龙舟。圣驾在望瀛洲,亭名。王公大臣及内廷诃臣亦得与宴赏。其东则蓬岛、瑶台,皇太后观竞渡处也。嘉庆间,移于澄虚榭宴赏。高宗诗云:「中流九龙舟,谁肯相参差。」仁宗诗云:「九龙顺轨原无竞。」据此可识龙舟之数。又按:北地四、五月往往少雨,如届节未沛甘霖,即罢此戏。道光初年,尚沿竞渡故事。其后停止。
按:乾隆庚辰,留京回部王公,亦许入内观龙舟。
乾隆御制,有端午帖子,依春帖子例。
七月七日祭牛女,宫殿监司其事。
西峰秀色,为御园四十景之一,七夕巧筵,曩时常设于此,有彩棚蛛盒之胜。乾隆御制诗云:「西峰秀色霭宵烟,又试新秋乞巧筵。」盖纪实也。
康熙时,驻跸避暑山庄,于塞湖放河灯。高宗及见其盛。盖中元河灯,曩时已有成例。
乾隆间,放河灯多在御园湖中,或在山庄,则亦设盂兰盆,放河灯。高宗尝言,山庄盂兰盆及河灯,所费不过数百金也。
中秋祭月,宫殿监司其事。
曩时岁行秋弥,中秋后一日始。由山庄启跸进哨。故乾隆间,供月在山庄之云山胜地。嘉庆间,供月在山庄继德堂后之畅远楼。
乾隆、嘉庆御制有中秋帖子。是日家宴用瓜饼。
九月九日,宫中登高(见历朝宸咏)在御园,或移跸香山。若值秋猬,则往往为策马塞山之游。
椒屏之制,以绢素为质,先由内廷词臣拟吉语四字为标题,并拟所画景物与四字音义相协者,于十二月朔开单呈览,交内府绘画人物器饰而缀以椒。每帧署原拟吉语,复制颂一章题其上,亦内廷词臣所书。
岁轴,亦由词臣拟五言吉语成联,于腊朔呈览,交画苑以彩绢设色,画祥花、宝穗、鼎、卣、■、彝等物为图,以所拟吉语书帧端。按:岁轴之名,见干淳岁时记,亦见武林旧事。
十二月初一日,有开笔书「福」之典。溯其缘起,自圣祖时已书赐近臣。查初启集载,康熙四十三年甲申,除夕前一日,按近年赏王大臣「福」字名单,皆在十二月二十日后。蒙恩赐御书大「福」字,恭纪七言律诗一首,有「捧出深宫荣并受」句。则当时同直者皆得受赐可知。又康熙丁未冬,赐大臣「福」字,以蒋文肃廷钖居母忧,特书金贱「福」字以赐,时称异数。据此,则自康熙以来,已岁为恒例。雍正四年,有「年来冬月封印以后,政务畧有余闲,朕手书『福』字赐内外大臣」之谕。是其时,书「福」在封印后。乾隆以来,皆以季冬朔日在重华宫开笔书「福」。又嘉庆丙寅茶宴,御制书福联句诗注载:「御书第一『福』字,悬于干清官正殿,其余宫廷园苑等处张贴,共十九幅」云云。又颁赐皇子、内廷行走、宗藩、蒙古藩王、大学士、尚书、南书房、上书房行走官员、御前侍卫、各省督、抚、新疆将军、参赞等。宝墨腾辉,函蒙祉福,诚盛事也。书「福」之贱,质以绢,傅以丹砂,绘以金云龙。又书「福」之暇,别书五、七言至十三言朱红云龙贱对联及「长寿」字,「宜春迎祥」、「宜人新年」、「一年康泰」等字,不下百余幅。每年内宫寝殿楹楣张贴者,皆御笔也。
又赐「福」字时,有兼赐「寿」字者。又有加赏御笔四字吉语红绢贱直条者,则非亲臣近臣不能得也。若道光间书「龙」字,赐内廷王大臣,则宸翰偶涉,不为恒典。
附录:康熙四十四年南巡,至苏州,巡抚宋荦年逾古稀,步履壮健,书「福」、「寿」二大字以赐。此又在常赐之外者。近来左右大臣,亦每书「福」、「寿」二字以赐。
面赐「福」字者,亲、郡王、军机大臣、南书房供奉,岁十余人,或不及十人。以次人跪案前,仰瞻御书毕,即叩首谢。两内监对持龙笺而出,叩谢者正当「福」字下。谢毕退,第二人人,其仪节同。面书惟「福」字,或加赐「寿」字,则预书也。
阐福寺建于乾隆十一年。自十七年后,季冬之朔,高宗开笔书「福」,必先诣寺拈香,还御重华宫之漱芳斋书「福」,岁为恒典。仁宗、宣宗以后,皆踵行之。又开笔书第二福」字,所用笔管端镌正书四字,曰「赐福苍生」。相传为圣祖御用,留贻盖已百敷十年。
管髹漆色黝,字填以金。其贮笔檀匣,面镌高宗御铭曰:「敛时五福,敷钖庶民。子孙保之,万禩千春。」款曰:「乾隆御铭。」按:英煦斋和恩福堂笔记云:「此笔亦棕制纯粹,异于他毫,所书『福』字无定数,惟珍重不多书尔。」附录:王文庄际华以乾隆乙丑一甲第三人及第,通籍三十一年中,蒙赐「福」字二十四。
乙未冬,重加装潢,悬之赐第,颜曰:「二十四福堂」,以昭恩宠。又雍正间,提镇间有蒙赐「福」字者,见朱批谕旨。惟己酉赐内务府笔帖式汉军吉保姓姚氏。「福」字,及乾隆己酉赐安南国王阮光平、壬子赐缅甸国王孟陨「福」字,尤异数也。
冰嬉之制,所以习武行赏,俗谓跑冰鞋。即金鳌退食记所载:西苑冰上掷球之戏,而实不止掷球一事。岁十二月,西苑三海层冰坚冱,于是择令辰,圣驾御冰床临观焉。或五龙亭,或阐福寺,或瀛台等处,无定地。冰鞋以一铁直条嵌鞋底中,作势一奔,迅如飞羽。始曰「抢等」。去上御之冰床二、三里外,树大纛,众兵咸列。驾既御冰床,亦曰拕床。呜一炮,树纛处亦呜一炮应之,谨案:宣宗御制观冰嬉应制诗云:「爆竹如雷殷,池冰若砥平。」又云:「坚冰太液镜中边,翠辇行时竹爆宣。」盖所鸣为竹爆也。于是众兵驰而至。御前侍卫立冰上,抢等者驰近御座,则牵而止之。至有先后,分头等、二等,赏各有差。继曰「抢球」。
兵分左右队,左衣红,右即衣黄。既成列,御前侍卫以一皮球猛踢之至中队,众兵争抢,得球者复掷,则复抢焉。有此已得球,而彼复夺之者;或坠冰上,复跃起数丈,又遥接之。又继以转龙射球。走队时,按八旗之色,以一人执小旗前导,二人执弓矢随于后,凡执旗者一二百人,执弓矢者倍之,盘旋曲折行冰上。远望之,蜿蜒如龙。将近御座处,设旌门,上悬一球,曰天球,下置一球,曰地球。转龙之队疾趋至,一射天球,一射地球。谨按:宣宗御制观冰嬉应制诗云:「彩球连命中,羽苛迭相鸣。」又云:「鸟翔旗色初分队,鱼贯髇声每应弦。」盖所射鲍箭也。中者赏。复折而出,由原路盘曲而归其队。其最后执旗者一幼童,若以为龙尾也。旧制,八旗兵皆演冰鞋,分日阅看,按等行赏。道光初,惟命内务府三旗预备,后则三旗亦停止,仅给半赏之半而已。
乾隆间,岁奉皇太后观冰嬉。道光间,亦尝奉皇太后观冰嬉。
按:曩时阅冰嬉,若尚在国恤期内,则走队时撤去各色旗,惟用弓矢。又按:冰床联句诗云:「高注旗森攒豹尾,夹趋柄蜿刻龙头真。」又「檀榻簇葩匡既好,柘檐缬翠盖斯觫。方捆茸燠敷貂座,圆极虚明屏厨帏。」此言御用冰床之制也。又御前蒙古王等,凡至西苑,亦赐坐冰床随行。
冬日得雪,每于养心殿庭中堆成狮象,志喜兆丰,常邀宸咏。乾隆壬申、乙酉,以雪狮、雪象联句。嘉庆戊寅,又堆为卧马二,东西分列,有与内廷翰林联句诗。
附录。每年扫雪,拥培树根。宫庭内外职扫除者,有赐钱例,谓之扫雪赏。若京兆报得雪五寸,则用人多。为日久加赏不赀,难于支发,故得雪皆以二、三寸分次奏报,未尝报五寸也。
道光初年,御制九九消寒图,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字皆九笔也。懋勤殿双钩成幅,题曰「管城春满」。内直翰林诸臣,按日填廓,细注阴晴风雪,皆以空白成字,工致绝伦。每岁相沿,遂成故事。
腊八日,雍和宫煮粥、供粥,以亲、郡王或大臣领其事。
腊八日,中正殿下之左设小金殿,黄氇圆账房也。圣驾御焉。御前大臣左右侍,众喇嘛于殿下唪经。达赖喇嘛、章嘉、胡图克圃至圣驾前,拂拭衣冠,申祓除之义。佛事毕,乃散。
谓之洞黎,清语吉祥也。俗谓之送岁。
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圣驾出宫,过一门,内监放爆竹一枚,人宫亦然。故闻爆竹声,则玉轪自远而近,或东或西,皆可意揣。又禁中向于十二月十七开爆竹。道光丙戌改十九日。
十二月二十四日,干清宫东西墀中树盘龙楠木灯柱,与宫檐齐。柱凡八面,每面皆悬联,除夕收联,而悬五色八角圆灯。其联词尚仍明代之旧。
十二月二十九,或二十七八等日,中正殿前殿设供献,并设冠袍带履诸物。圣驾御小金殿,喇嘛一百八十四人,手执五色纸旗,旋转唪护法经。又有喇嘛扮二十八宿神及十二生相。
又扮一鹿,众神获而分之,当是得禄之义。殿侧束草为偶,佛事毕,众喇嘛以草偶出,至神武门外送之。盖即古者大傩逐厉之义。清语谓之跳布扎,俗谓之打鬼。或云以面为人非草也。
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以三十六人在殿前唪迎新年喜经。
按:中正殿为喇嘛唪经所,日有常课。其分往他处,或唪各种经,或放乌卜藏,或跳布扎,殆无虚日。其名目甚繁,备详会典。
岁暮,武英殿进背石骨,盖戏具。或云羊胫骨所为,满洲旧制也,至今循行之。清语嘎什哈,白骨也。
曩时岁终,赐蒙古亲王大荷包一对,各色玉石八宝一分,小荷包四对,贮金银八宝各一分,又小荷包一个,贮金银钱四枚,金银镍四枚。
除夕封笔之制,始于康熙间。亦手■名香致敬,其仪式与开笔同。
附录:乾隆间戡定金川时,除夕申刻接军营奏报,有办理粮运事。已封笔矣。即口授近臣,缮旨颁发,仅不御丹毫而已。
岁除,宫中有撢尘之制。
除夕,宫中以金炉■松柏枝,谓之熰岁,亦称■岁。
除夕及新正,宫廷筵宴,以绣笼贮秋蛊,置于筵侧,盖自康熙时始也。时奉宸苑之北小花园,内监以秋虫之子育之温室,如唐花然,遇筵宴则以之承应。自后遂循行之,为恒制。
乾隆御制咏络纬[一]诗云:「翊翊蝇蝇鼓翼鸣,秋虫应节作春[二]声。」又云:「熙朝供奉百年例,欲罢翻虞近取名。」又上元后一日宴廷臣诗云:「向筵仙卉发,隔牖草虫呜。」亦咏此。
[一]「咏络纬」原无「咏」字,据御制诗二集卷八十三补。
[二]「春」原作「秋」,据四库全书本、清乾隆十四年刻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