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刘备 » 刘备全文在线阅读

《刘备》《三国》领导托孤 刘备 曹操 孙权谁眼光最好

关灯直达底部

传统社会实行家天下,权力转移主要采取父死子继。

如果父亲死得早,儿子年纪小,就要有一位重臣或者近臣来辅佐年幼的儿子,这种事情一般老皇帝临死前都会安排好,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托孤。

三国一书中,写了好多托孤的事情。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刘备在白帝城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关羽死后,刘备亲率70万大军讨伐吴国。结果,伐吴过程中,张飞被刺,黄忠战死。夷陵之战,名不见经传的陆逊一把火烧掉蜀军几百里的连营。无颜回川的刘备在白帝城一病不起,临死前,把蜀国的军政大权托付给诸葛亮,让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

白帝城托孤,留下了千古美谈,也留下了千古疑惑。

文人雅士歌颂这件事,主要在于刘备在托孤时对诸葛亮说了一句话:“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大多数人的理解是,刘备允许诸葛亮在刘禅实在无可救药时,取而代之。刘备能够从蜀国的整体命运出发,至死不忘恢复汉室、一统中原的理想,境界之高,突破了家天下的传统,超越了历史几千年。《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这样看,他认为刘备此举,体现了君臣之间的大公无私和坦诚相待,堪称君臣关系的典范。胡三省说:“自古托孤之主,无如昭烈之明白洞达者。”赵翼则称赞说:“千载之下,犹见其肝膈本怀,岂非真情流露?”

但也有很多人不这么看。

大思想家王夫之说,两人已在夷陵之战前有过重大分歧,刘备对诸葛亮多少有点猜忌之心。见面伊始,刘备格外热情,让孔明坐于龙榻之侧,抚其背曰:本欲与卿共讨魏贼,不料中道分别。这实际上等于向孔明道歉,承认其决策伐吴的错误,以消除先前君臣的隔阂。刘备自知死后,蜀汉群臣没有人可以制衡诸葛亮。孔明假如若有取而代之的想法,那是谁也扭转不了的形势。与其这样,不如直接摊牌。如果诸葛亮确实是忠臣,无意于帝位,那就施以笼络之恩,让其死心塌地辅助刘阿斗,力保江山不致变色。

如果诸葛亮有做皇帝的想法,不如卖个顺水人情给孔明,也能保他善待其后人,不致遗斩草除根之祸。所以才有“君可自取”的说法。结果呢,孔明当场就给感动得叩头出血,连声说:臣敢不竭尽股肱之力,继之以死乎?然后,刘备就传召其二子向孔明行跪拜大礼,以父事之;再招心腹重臣赵云嘱托早晚看视吾子云云。可见刘备本心并非真要让位于孔明。那出托孤之戏不过是专门演给孔明看的。

一代明君康熙,就认为刘备的话是猜疑之语。他认为与三国时期的陋习有关,那个时候的人喜欢说一些诡诈的话来忽悠人。

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君可自取”的取,不是取而代之,而是在刘备的儿子中选取一个来当皇帝。也就是说,刘备给予诸葛亮废立之权,老大不行,老二干;老二不行,老三干。哥儿仨,都要听诸葛亮的话。

历史真相已经无法探寻,但白帝城托孤很成功,诸葛亮确实为刘备开创的蜀汉奉献了毕生力量,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最终死在了五丈原。

托孤之举,魏和吴也曾经有。孙策把孙权托付给张昭、周瑜,曹睿把幼子托付给曹爽和司马懿,孙权把孙亮托付给诸葛恪和吕岱。但好像都没有刘备做得那么好。

托孤之难,难在选择合适的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品格之高,直追历史上的周公和伊尹,称得上半个圣人。这样的人历史上只有一个,可遇而不可求,刘备遇到诸葛亮,运气之好,犹如买彩票中大奖。后周柴世宗把孤儿寡母托付给赵匡胤,赵匡胤在历代帝王算是仁慈的,但在陈桥驿架不住黄袍加身的诱惑,从孤儿寡母手里夺取了帝位。后世之李世民、朱元璋之类,为做皇帝,那就有点不择手段了。

诸葛亮不仅有德,还有才,能够镇得住各路人马。刘备死后,曹丕联合孙权出动五路大军进攻蜀国,诸葛亮躲在家里想办法,急得大家团团转,直到刘禅亲自来到丞相府,才把主意亮出来。一般来说,诸葛亮很谦虚。但偶尔也摆摆架子。比如这一次,还有就是再往前的三顾茅庐。偶尔摆架子是为了树立权威。诸葛亮和刘禅之间,诸葛亮绝对掌握了实权,刘禅就是个不管事的摆设。当然,诸葛亮没有表现出什么野心,南蛮造反了,亲自去平叛。经济发展了,国力有点积累,就去讨伐魏国,刘禅乐得享清福。

拿才和德两个方面的要求来看,孙权看中的诸葛恪有才无德,缺乏容人之量,遇事刚愎自用,最终死在了孙峻手里,这说明孙权还是没有刘备的眼光好。同样有才无德的司马懿,曹操、曹丕、曹睿能够镇住他。到了曹芳时期,地位在司马懿之上的宗室曹爽是个徒有虚名的官二代,最终被司马懿设计除掉,最终曹魏的实权落到了司马懿手里。

孙策选择的张昭和周瑜好一点。张昭为人比较正直,在百官中威信比较高。但孙权比刘禅能干,君臣两人经常观点不一致。张昭拼命要管好孙权,孙权有机会就消弱张昭的实权。而张昭的战略眼光也不行,赤壁大战前,竟然出昏招建议孙权投降曹操。这是张昭一生最大的污点,所以他在孙权手下始终没有取得诸葛亮那样的权力。周瑜比张昭能干,也比较忠心,可惜寿命不长,在历史上也没有诸葛亮风光。

托孤之难,还在于托孤大臣代行的君权,难以制约。老领导往往确定多名托孤大臣辅佐幼主,以便互相制约。刘备托孤,就选择了李严给诸葛亮做副手,此人军事和民政都有两下子,但后来还是让诸葛亮以后勤保障不力剥夺了权力。曹丕确定了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四位顾命大臣,辅佐曹睿,只可惜前面三位早死,才让司马懿独掌大权。到了曹睿托孤时,曹氏宗族已经人才凋零,只能选出曹爽这种草包官二代了,哪能是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的对手?(原文来自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