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黄昇(生卒年不详)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晋江(今属福建)人。辑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各十卷。淳祐九年(1249)胡德芳序云:“玉林早弃科举,雅意读书,间以吟咏自适。阁学受斋游公(九功)尝称其诗为晴空冰柱。闽帅秋房楼公闻其与魏菊庄(庆之)为友,并以泉石清士目之”。《中兴以来绝妙词选》末附自作三十八首。其《木兰花慢。乙巳病中》词云“念少日书癖,中年酒病,晚岁诗愁。”乙巳为淳祐五年(1245),据此,其寿当逾六十以外。《四库总目提要》谓其词“上逼少游,近摹白石,九功赠诗所云‘晴空见冰柱’者,庶几似之”。冯煦《蒿庵论词》则谓其词“专尚细腻”。
●南乡子·冬夜
黄昇
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近五更。
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
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
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起看清冰满玉瓶。
黄昇词作鉴赏
黄昇是一位著名的词选家,其词如“晴空冰柱”,今读此词,颇有此感。
上片写夜寒苦吟之景状。词人生在南宋中期,早年放弃科举,遯迹林泉,吟咏自适,填词是他精神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首词看,即使夜阑人静之时,他还在苦吟不已。起二句云:“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近五更。”夜,是静极了,一点动静也没有。只有深夜不睡的人,方能有此体会。“稜稜”二字,使人感到布衾硬得好像有稜角一般,难以贴体。至“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二句,词人则把注意力从被窝移向室内:炉中沉香已尽,残灯如豆,昏暗异常,凄清异常。至“只有霜华伴月明”,词人又把注意力转向室外,描写了明月高悬、霜华遍地的景象。五句三个层次,娓娓写来,自然而又逼真。“吟未稳”者,吟诗尚未觅得韵律妥贴、词意工稳之句也,三字写出词人此时之所为,可称上片之词眼。由于“吟未稳”,故觉深夜寂静被子寒冷,香断灯昏;又由于“吟未稳”,才觉霜华伴月,碧空无边。而“凄清”二字,则烘托了本文的整个氛围,不贯穿整文,随处可以感到。由此可见,词的结构是井然有序、浑然一体的。
下片词人从自己的“吟未稳”联想到梅花的“睡不成”。冰寒大地,长夜无眠,词人居然不说自己感到烦恼,却为梅花设身处地着想,说它该是烦恼得睡不成了。此语奇警,设想绝妙。接下去二句说:“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此句点明不仅他在想着梅花,梅花也怜念起他来了。他们竟成为一对知心好友!
这种构思,确实是奇特异常;这种格调和意境,确实是空幻的。它非常形象地勾划了一个山中隐士清高飘逸的风采。它的妙处尤其表现在将梅花拟人化。
结句“起看清冰满玉瓶”,跟以上两句不可分割,互为联系,词中句断乃为韵律所限。因为词人关切寒夜中梅花,于是不顾自己冷暖,披衣而出,结果看到,玉瓶中的水已结成了冰。至于梅花呢,他在词中未提及,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蕴意深远,饶有余味。如果词人在词中将梅花说尽了,说梅花冻得不成样子,或说梅花凌霜傲雪,屹立风中,那就一览无余,毫无诗意了。由此可见词人手法之高明。
从整个词来说,晶莹快洁,恰似玉树临风;托意高远,说它的风格如“晴空冰柱”,不是很相宜么?
●清平乐·宫怨
黄昇
珠帘寂寂,愁背银钅工泣。
记得少年初选入,三十六宫第一。
当年掌上承恩,而今冷落长门。
又是羊车过也,月明花落黄昏。
黄昇词作鉴赏
这首词题为“宫怨”,反映的是宫廷女子失庞后寂寞无助的生活,词风哀婉,读来韵味无穷。首句点出眼下的寂寞之苦。“珠帘”指用珍珠缀饰的帘子,典用《西京杂记》中语。“珠帘寂寂”,是说来“风至则鸣”的珠帘,如今却寂静地低垂着,没有一点声音。这表明长时间没有人进来,室内的人也没有出去走动,甚至连一丝风也没有。由此可见何等冷清、寂静、落寞。第二句“愁背银钅工泣”中银钅工指的是银灯。
银灯点亮,表明难熬的一个白天终于又过去了,但是更难熬的夜晚又无情地降临了。如此日复一日,深居于冷宫之中,满腹愁怨无法排遣,只好独自背着银灯哭泣。“背”字颇耐人寻味。人在高兴时通常对着灯儿言笑,而愁苦时则往往背对灯儿叹息落泪,仿佛怕内心难言的痛苦,被灯儿窥探而更加令人不堪,一面无声地流泪,一面回忆往昔的宠爱接着回忆起往昔幸福的情景:“记得少年初选入,三十六宫第一。”初选入宫时年轻美丽,楚楚动人,艳压群芳,独得恩宠。
上片由今日写到昔日,下片则又从昔日回到今日,仍然是凄惨、痛苦。“当年掌上承恩”“而今冷落长门”。当年受帝王宠爱,如掌上明珠。而这美好的一切已一去不复返,如今美貌与宠爱并衰,帝王另宠新欢,将自己冷落在长门。
“又是羊车过也。”羊车指帝王所乘之车,这里指帝王御幸其他宫女,经过其居所。与冷落“长门”,形成鲜明对照。用“又是”二字,则其中之难堪,由来已久矣。词中饱含辛酸。最后以景结情:“月明花落黄昏。”天已黄昏,花已飘落,月亮依旧那么明亮;其中之无奈,悲凉之情,绵绵不绝。
该词语言明快、畅达,又含义隽永。起笔处摹写现实中的愁苦寂寥,中间回忆往昔的如梦美景,结尾处则又回到凄苦寂寞之中,感情波澜摇曳,曲折含蓄,令人回味不已。
●南柯子·丁酉清明
黄昇
天下传新火,人间试裌衣。
定巢新燕觅香泥。
不为绣帘朱户说相思。
侧帽吹飞絮,凭栏送落晖。
粉痕销淡锦书稀。
怕见山南山北子规啼。
黄昇词作鉴赏
黄昇这首词题为“丁酉清明”,“丁酉”指的是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此诗是一首伤春怀人的词作。
“天下传新火,人间试裌衣。”上句指的是清明。古代四季用不同的木材钻木取火,季节变换时所取之火便叫新火。按“唐制,清明时赐百官新火。”上句用天上一语,即出此典故。
上句天上,下句人间,意境不凡,实际上与此词所写之怀人高情相为表里。三月清明之时,人间刚穿上裌衣,清明日虽是一平常而新鲜的生活感受,却触动了词人的一番之伤心情感。时序变换漂泊很久,离恨久矣,意在言外。“定巢新燕觅香泥。”新燕归来,栖息于旧巢,飞衔香泥,经营家室,真是一片欢忙的景象。这里所说的“新”“香”,层层点衬出春天之美好。此句所描写之景象,反衬人之离别,在家居住的却空守闺阁,漂泊的人却有家不得归,皆不言而喻。
“不为绣帘朱户说相思。”歇拍是紧承上句出来,由此而明白此三句都是设想之辞,虚摹居者之情境。燕子合家呢喃言欢,闺阁中人却默默相思。替闺中人设想相思之苦,却出以燕子不为闺中人说相思,境界极美。
过片从对方之虚摹回到自己之现境。“侧帽吹飞絮,凭栏送落晖。”过片二句是作者自己伤春怀人的真实写照。风吹飘飞的柳絮侧帽独行。凭栏,远眺独送渐落的余晖。这凄凉的意味又于独守闺阁有什么不同呢?写飞絮,则感叹春将暮矣。写落晖,则悲叹太阳云西下矣。有家归不得之悲怆,直透出词面。用侧帽、落晖等字,不但生动传神,而且淡雅。“粉痕销淡锦书稀”,说的是闺中人从前寄来的书信,上有泪痕,今已消逝,则是因为藏之已久;更言书信之稀,并且不能再得。其中久别信断之事,长念不已之情,真实可现。“怕见山南山北子规啼。”结笔承锦书稀写出,仍落笔于现境,全篇使人觉得收得稳重。子规啼叫之声音,古人以为象说“不如归去”,声调非常凄切,尤其在行人听来,更是叫人感伤。曰山南山北,则暮春无处不闻子规,即使不愿听见,也不得不听见。无可逃脱的离恨,到曲终时仍绵绵不断。
此词虽小,却意境高远,表现出了深切真挚的怀友之情,写来虚实相映,笔法丰富,曲折多姿。
●鹧鸪天·春暮
黄昇
沉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
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
莺宛转,燕丁宁。
晴波不动晚山青。
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
黄昇词作鉴赏
这首词写的是青春的伤感。作品对人物的内心刻画入微,笔触清新自然。
词的上片,写这位女主人公春昼梦初醒的无聊之状。“沉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起笔。“沉水香销”(沉水,即沉香,又名水沉,一种香料),炉香将要燃完,纷乱的烟丝渐渐稀淡,这句点明迟迟春日,白昼方长,午梦初醒,天还未暮。女主人公神思恍惚之时,正是斜阳映照庭院之时。大概是“梦短易添清昼倦”的关系吧,梦半醒,倦意重重,炉香渐消,永昼却难消。她于是团扇临书,瓶花供养,以此来打发这漫长的春日。“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这两句摹写闺中佳人的生活情景,寄寓春愁,别具特色。临,临摹字贴;戏,戏学草书。这种闲情偶寄,反映了女主人公特有的身份与情愫。娟秀的字体,书写在精美的生绡白团扇上,是聊以自遣之举;而自拣残花,插入净瓶,则更属满腹春愁的寄托了。
女主人公特意拣取的是快要凋谢的花朵,掩藏的却是红颜将老、平华流逝的内心哀叹;对这残花,她不烦劳女伴,亲自去采来,加意怜惜的一片深情,完全体现在十分郑重、无比轻柔的动作上。以上是叙事,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怀、怜花心事,曲折深入传给了读者。
下片接承意脉,进一步写景抒情,从时间上看,再次点染春日黄昏、清和景物。“晴波”、“晚山”,扣紧“斜阳恰照”。“莺宛转,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暮春三月之际,黄莺飞舞绿草生长,装点湖山,而这莺歌宛转、燕语呢喃,到底在呼唤着什么、寻求着什么呢?默然无语相对的只有不动的晴波与晚空空翠。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女主人公留春无计、怨春不语,伤春心事无人领会,惜花情绪有上天可以窥知。她的心灵之窗悄悄地打开,又轻轻地闭上。只怨春归,却不说流年暗中偷换,槐阴覆地,又临初夏。
此词颇受晏殊的影响,但黄昇的词在思想境界上则此晏殊作品中所传达的那种淡淡的富贵闲愁,深沉得多,它反映的是在那个时代中,被禁锢的女性的追求和她们的失落与寂寞,更加富有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