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妙谛 » 医学妙谛全文在线阅读

《医学妙谛》卷上

关灯直达底部

杂症

中风章

(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肌肉微掣,即为中风之先兆)

中风之症治须思,审其所中善治之。中腑风邪四肢着,恶寒拘急脉浮迟。中脏唇缓滞九窍,鼻塞便闭不语时。若中血脉口眼歪,又有中经亦要知。六经无病溺调和,口不能言肢不持。中脏当下腑当汗,中经补血养筋宜。中血脉者无他治,养血通气效最奇。若中脏而兼中腑,伤寒两感症同危。东垣大率主气虚(中风虽缘外中之风,亦因内气之虚也。虚则气多不贯,一为风所入而肢体于是乎废矣),河间肾虚兼火治(肾息失宜,心火盛而肾水亏,故热郁而生痰,痰甚而发热,热痿相因而风生)。丹溪主湿内生痰,总是类中分明注。治之先用开关法,皂半辛黎俱为未,和以麝香吹鼻中,有嚏则生无不活。醒后先投三合汤,陈甘茯半应相当,南蒌归桔芩连术,竹沥姜汁共一汤。左瘫属血痪属气,血虚加芍芎生地(四物恐泥痰,宜用姜汁炒)。瘀血桃仁与红花(瘀血症小便利,大便黑,或腹中怀痛),气弱参 也同剂。遗尿盗汗亦如之,小便不通不可利。僵蚕全蝎闭塞加,钩藤可治牙关闭。肥人乌附以引经(乌头、附子、童便煮用),气实人参亦须忌(脉右寸有力,用参恐痰涎瘀经络)。

风盛自汗身体痛,羌活防风并薄桂。头目不利或头痛,芎芷蔓荆辛芥穗。无汗身疼加芷羌,穹防苍术秦艽配。心血内亏神恍惚,茯神远志菖蒲合。或心动摇惊悸者,竹茹酸枣辰砂益。风痰炽甚须胆星,防枳牙皂栝蒌仁。食伤曲麦山楂枳,便闭还须三化行(三化汤用枳实、川朴、大黄、羌活)。

肝肾虚内风动胡麻 天麻 桂圆 黄 甘草 熟地 萸肉 远志 五味 苁蓉 当归 杞子 首乌 牡蛎 甘菊蒺黎 虎骨 女贞 牛膝阳虚卫疏人参 当归 附子 桑叶 黄 天麻 于术 或玉屏风加减卫虚络痹桂枝 黄 附子 羌活 远志 姜黄气虚人参 黄 白术 炙草 当归 陈皮 天麻 姜枣肝肾同治人参 茯苓 蒺藜 甘菊 陈皮 半夏 枸杞 天麻 钩藤风湿中脾络六君子汤加南星 附子肾阴虚肝风动熟地 苁蓉 杞子 首乌 菊花 菖蒲痰火阻窍羚角 胆星 竹沥 钩藤 连翘 花粉 橘红 丹皮 菖蒲液虚风动复脉汤去姜桂,固本汤去熟地加龟版、五味,加虎骨、苁蓉、杞子、淮膝、黄柏。

包络热邪阻窍至宝丹 犀角 朱砂 雄黄 琥珀 玳瑁 西黄 麝香 龙脑 金箔 安息痰火上实,清窍为蒙,下虚上实,多致颠顶之痰。

陈曰:凡中风症有肢体缓纵不收者,皆属阳明气虚,当以人参为主,附子、 、草之类佐之。若短缩牵挛,则以逐邪为急。

朱丹溪曰:麻为气虚,木是湿痰散血。

杂症

伤风章

(风能兼寒,寒不兼风)

伤风元气本素虚,乘虚而入风邪居。鼻塞身重头亦病,恶风发热汗有余。脉来浮缓且无力,参苏饮服旋当祛法。

咳嗽去参加桑杏,内有痰热芩连进。痰吐如胶旋复花,胸满痰多贝篓顺。冬间自汗桂枝添,若还无汗麻黄令。

伤食麦芽曲朴须,中酒乌梅寇仁定。头痛芎卷不可无,气喘杏苏亦莫剩。

风伤卫苏梗 豆豉 杏仁 川朴 桔梗 连翘 木通 滑石体虚感风参归桂枝汤加陈皮

杂症

中寒章

太阳脉行由背抵腰,外来风寒先伤阳经,经气逆斯病发中寒伤寒症非一,伤则渐深中直入。初起怖冷四肢寒,无热不渴身战栗。脉来无力又沉迟,加味理中汤有益。参甘白术并干姜,加桂陈皮功妙极。寒甚吴萸及川附(用童便炒),半夏茯苓吐有力,生姜煎就须冷服(伏其所主,治其所因也),无脉麝香猪胆吃。泄泻不止加 升,姜汁三匙呕吐入。舌卷囊缩指甲青,脉绝蒸脐法当习(用麝香、半夏、皂角为末,纳入脐中,生姜一片贴脐上,放大艾丸于上灸之)。

寒邪客肺苏梗 桔梗 杏仁 连翘 川朴 枳壳 豆豉 橘红 桑皮风寒伤卫桂枝汤加杏仁寒邪兼湿淡豆豉 苏梗 杏仁 防己 茯苓皮 木通 川朴寒客太阳,膀胱经气逆五苓散劳倦阳虚感寒杏仁 茯苓皮 生姜 川朴 川桂枝 广皮

杂症

暑病章

暑与湿为熏蒸粘腻之邪,治不中窍,暑热从阳上蒸而伤阴化燥。湿邪从阴下沉而伤阳变浊,六气伤人因人而化夏月盛暑气注人,令人病热生暑症。总由阴虚挟痰火,脉虚身热症可认。腹痛泄泻兼呕吐,恶心头晕冒暑病。伤暑身热兼头痛,身如针刺躁难静。中暑寒热自汗多,咳嗽倦怠不知性。动而得之病属阳,加味香薷汤可定。香薷麦味茯甘陈,豆朴木瓜次第寻。川连灯心姜枣服,气虚白术与参 ,寒热柴芩为要药,呕吐藿半法尤精。泻用泽猪功最速(去麦味),渴增知粉效如神;绵绵腹痛伤水冷,干姜滑石法从心。小水不利或短赤,泽泻山栀并滑石。搐拢加羌辨暑风,胸满枳槟消食积。自汗不止用 参,水泻木通泽有益。头痛川芎并石膏,痰闷栝蒌及枳实(以上阳症治法)。若居凉馆喜风凉,恶寒头痛头项强。身形拘急热无汗,静而得之阴寒伤。宜用羌活与茅术,川朴干姜及藿香。柴苏等分姜三片,水煎热服号升阳,兼食神曲滑石妙,内伤冰冷用炮姜。

陈曰:六气伤人,因人而化,阴虚者火旺,邪归营分为多,阳虚者湿胜,邪伤气分为多。

暑伤气分上焦开郁杏仁 通草 象贝 郁金 射于 石膏半夏 山栀 豆豉 滑石 豆卷 橘皮 竹茹 苡仁 川朴 元参 香薷 犀角 芦根 丹皮 甘草 赤芍 连翘竹沥 细生地 益元散 石菖蒲 西瓜翠以上药皆可参用之。

何源长先生家制定中丸方,计十九味陈香薷(三两) 宣木瓜(二两) 公丁香(一两) 法半夏(二两) 广木香(一两) 紫川朴(一两)

白檀香(一两) 建泽泻(二两) 广藿香(四两) 陈枳壳(一两) 紫苏叶(二两) 飞滑石(四两) 软柴胡(一两) 茅山术(二两) 山楂肉(四两) 川羌活(一两五钱) 赤茯苓(二两) 粉甘草(二两)

生葛根(二两)

右药研末蜜丸,每丸重二钱,朱砂为衣,开水送服。孕妇及血症忌之。

暑风伤肺石膏 连翘 竹叶 杏仁 六一散 苡仁 橘红 甘草 桑皮暑厥中恶暑热,必先伤气分,故舌发燥,口渴身痛(陈注)

苍术白虎汤加滑石暑热阻气,中痞不运半夏泻心汤去干姜、甘草,加杏仁、枳实、竹心、广皮、茯苓、知母、广藿、半夏、黄芩、白芍、山桅、川朴、麦芽、白蔻仁,生脉四君汤,清暑益气汤。

烦劳伤暑胃虚《金匮》麦门冬汤。如脉左关大,木瓜、麦冬、沙参、乌梅、甘草。

暑入心营鲜生地 元参 银花 川连 竹心 石菖蒲 丹参 连翘 犀角暑病久延伤液生脉散 三才汤 熟地 人参 天冬 茯苓 白芍 辰砂暑热深入劫阴阿胶 门冬 川连 生地 人参 乌梅暑瘵寒热。舌白不渴,吐血西瓜 翠竹芯 苡仁 鲜荷叶 杏仁 滑石暑邪人厥阴(危症,消渴吐蛔,舌缩,肺气阻塞。若逆传腔中,必致昏厥。心之下有膈膜,与脊胁周遭相着,所谓腔中也。暑病必挟湿。陈注)

川连 黄芩 干姜 人参 杨梅 川椒 白芍 枳实暑兼血症鲜生地 绿豆皮 通草 石膏 川贝枇杷叶 白蔻仁 知母 苡仁 丹皮 连翘郁金 桑叶 元参 竹心 杏仁 橘红 六一散 六味丸加阿胶 麦冬 沙参陈曰:《内经》云,病自上受者治其上,上受者以辛凉微苦,如竹叶、杏仁、连翘、薄荷。在中者以苦辛宣通,如半夏泻心汤法。在下者以温行,寒性质重开下,如河间桂苓甘露饮之类,乃治三焦之大意。

暑病用苦辛味自能泄降也(陈注)

桂苓甘露饮(肉桂、云苓、膏、滑石、术,甘寒水泻猪芩)

张司农集诸贤论暑病,谓入肝则麻痹,入肾为消渴。瘦人之病虑涸其阴,肥人之病虑虚其阳,胃中湿热,得燥热锢闭下痢稀水,即协热下痢。

热病之瘀热留络而为遗,毒注肠腑而为溺痢,皆属棘手。

杂症

注夏章

湿热蒸人夏日长,气虚体弱热因伤。胸中气促四肢倦,心烦食少不如常。好卧口干或泄泻,清暑益气法无忌。若还盗汗不时出,煎服可加浮小麦。便赤山桅滑石宜,口渴乌梅花粉吃。头痛川芎与石膏,嗽加杏石升苍细(用杏仁、石膏而去升麻、苍术)。木香砂仁胸不舒,泻可茯苓肉蔻益。

杂症

湿症章

东南地卑恒多湿,居民感受病非一。或涉水中雨露蒸,或过饮冷因而得。小便短赤身体重,骨肉酸麻行不疾。渐加浮肿及身黄,燥土渗湿汤可则。茯苓香附半陈皮,川朴泽猪苍白术。引用砂仁并枣姜,临服半匙盐可入(炒飞盐)。外湿寒热身肿痛,羌活防通加有力。内湿胸满兼呕吐,喘胀腹膨用枳实。川连山楂炒菔子,溺闭车前木通益。湿热发黄仗茵陈,山栀车前兼滑石。丹溪云湿得燥收,苍术为先不可却。湿从风散独羌须,湿久生热连栀吃。麻黄可用不宜多,汗甚变端恐莫测。

陈曰:湿阻上焦宜开肺气,佐淡渗通膀胱,即启上闸,开支河,导水势下行之理。《内经》云:脾窍在舌,邪滞窍必少灵致,语言欲謇,法当分利,佐辛香以默运坤阳,是太阴里症治法。

仲景云:湿家大忌发散,汗之则变痉厥。切记。

脾阳不运,湿滞中焦,宜用术朴姜半以温通之,苓泽腹皮滑石以淡渗之(陈又注)。

杂症

火症章

相火命门君火心,二火一水难相均(惟青属水,《内经》所谓一水不能胜二火)。五脏气升皆是火(气有余便是火),须知妄动炼真阴(《内经》又云:一水不胜五火也)。心火亢枉阳强病,人壮气实咸冷进。癫狂便闭承气汤,大便如常解毒应(治火热错语,呻吟不眠,烦躁脉数,干作呕恶)。实火可泻从上方,随经调治须更定。饮食劳倦身发热,元气不足内伤症。

补中益气味甘温,阳虚之火功偏胜。相火炽甚以乘阴,朝凉暮热血虚成。阴中之火甘寒降,知柏四物功堪称。肾水受伤阴虚病,面红耳热浮火乘。左尺洪数无根火,龟柏六味治如神(以上补虚火法)。胃虚过食生冷物,阳气抑过不得伸,火郁之症升散好,升阳散火用之灵。

命门火衰阳脱病,面赤烦躁虚火盛。足冷脉沉阴极燥,回阳救急医中圣,六君桂附五味姜,猪胆麝香加可进。阴虚发热火旺甚,脉数无力属心肾。内伤发热乃阳虚,脉大无力脾肺分。

气从左起肝之火,阴火还从脐下引。脚下热来侵腹者,斯人虚极药难问。治火之法始知凉,次而寒取效可望。寒取不效从热之,从之不效心茫茫。是徒知热以寒治,至理尚未经细详。

不知火热不能退,总由真水不能长。妙法壮水以为主,壮水自克制阳光。寒而热者取之阴,阴即肾水经言彰。肾水既足心火降,火非水偶谁能当(回阳救急汤、六君加附、桂、干姜、五味子、麝香、猪胆汁)?

杂症

内伤章

饮食劳倦是内伤,或因饥饱过行房。风寒伤人名外感,辨明调治便无妨。人迎(左寸脉)紧甚手背热,寒热邪作无间歇。恶寒无汗鼻不通,此是外感症可别。内伤之症气口(右寸)洪,手心有热微恶风。寒热间作不知味,更兼气弱言语慵。内伤恶寒得暖解,外感近火寒仍攻。外感内伤相挟者,脉症并见须辨通。内伤不足急补之,外感有余得不同。或先补养或先散,先后之间无苟从。益气汤加姜枣吞,气和微寒散为精。救肾水亏酒炒柏,入心养血红花增。升麻柴胡自汗去,夜间不寐加枣仁(姜炒)。川芎蔓荆头痛用,口渴干葛斯为灵。颠顶痛时辛 本,怔忡惊悸枣茯神(甚者用远志、柏仁、菖蒲等味)。食加麦曲山楂实,泻添泽芍与云苓。川连枳实除胸闷,有痰茹半茯为君。防己木瓜治脚弱,龙骨牡蛎疗遗精。身热羌防芎芷用(兼风寒头痛者加之),火升知母柏元参。连芩两味清内热,菊花熟地治眼疼。

杂症

伤食章

后天之本属脾胃,纳化饮食滋营卫。养生妙诀节饮食,脾胃受伤体弱意。胸腹饱闷并作酸,嗳气恶食腹痛累。甚则发热与头疼,惟身不痛伤寒异。左关平和右关紧,香砂平胃功有济。川芎枳实并藿香,水姜煎服食须忌。消肉查果消面菔,消糯米食槟神曲。饭食神曲兼麦芽,生冷姜青(皮)栝(蒌)果(草果)逐。鱼伤橄榄椒紫苏,稻草可将消牛肉。麝香能消蔬果积,葛梅白蔻酒伤入。挟痰半夏与生姜,挟气香砂枳壳益。挟寒苏梗葛根柴,食冷草蔻桂朴吃。伤饮须合四苓汤,呕吐临服加姜汁。茯苓泽术治脾虚,泄泻肉蔻车白术。食积郁久成湿热,芩连大黄不可缺。再入白术并泽泻,去藿砂仁与苍术。丹溪谓受饮食寒,初起温散温利适。久则成郁郁成热,热久生火温不得。宜用辛凉发表之,辛寒理中邪易辟。轻则损谷重逐滞,东垣妙论总莫忽。

陈曰:胃主纳,饮食不下,胃有病也。脾主化,饮食不消,脾有病也。

杂症

六郁章

气郁 湿郁 痰郁 火郁 血郁 食郁滞而不通病名郁,气血痰火湿与食。丹溪制成越鞠丸(方用茅术、香附、山栀、川芎、神曲),能解诸郁有功绩。寒热头疼胸膈痛,目暗耳聋脉沉涩。气郁木香乌药加,砂薄青皮桂枝及。湿郁周身骨节痛,阴寒则发肢无力。脉来沉细茯苓芷,咳嗽气急为痰郁。手足麻木脉滑沉,痰块坚硬咯不出。须加桔梗杏仁蒌,半夏南星及海石。火郁口苦心烦甚,头痛惺惺目昏黑。小便赤色脉沉数,青黛黄连功妙极。午后发热为血郁,小便通处移不得。脉来沉涩或芤结,上下失血桃红入。嗳气作酸为食郁,胸膈饱闷面黄色。痛不思食脉沉紧,枳实砂仁加亦适。春加防风夏苦参,秋冬之令吴萸益。

陈曰:郁则气滞,气滞久则必化热,热久则津液耗而不流,升降之机失度。初伤气分,久延血分,甚则延为郁劳。用药大旨宜苦辛润宣通,不宜燥热敛涩呆补。

杂症

气病章

捍卫冲和之谓气,妄动变常火之例。《局方》燥热与辛香,以火济火有何利。生冷生气高阳言(误言也),气多是火丹溪意。随症调治辨虚实,虚者右手脉无力。言懒气短身倦怠,胸中虚满不思食。塞因塞用(《内经》有明文)六君子,补中益气亦有益。滞气实者脉洪实,忧愁忿怒因而得。胸胁胀满噫不通,吐酸恶心心郁抑,种种气滞若何医,分心气饮最相宜。

通半茯苓赤芍桂,羌桑苏梗青陈皮。术香甘腹引姜枣,香附谷槟胸满施,胁痛芎柴为要药,痛居少腹吴萸移。气滞气虚合补剂,六君兼用功诚异。性急加柴热加芩,女人乌药香附利。

气滞腰痛枳壳瓜(木瓜),翻胃沉香磨顺气。

杂症

痰病章

张仲景五饮互异,其要言不烦,当以温药和之。仲景云:脉沉而弦属饮,面色鲜明属饮,饮家咳甚当治其饮,不当治咳。仲景外饮治脾,内饮治肾。《内经》云:不得卧,卧则喘甚痹塞,乃肺气之逆乱也。着枕咳呛,如上气不下,下必冲上逆,其痰饮伏于至阴之界。肾脏络病无疑。昔肥今瘦为饮人身怪病皆痰甚,脾胃虚弱湿不渗。湿热相蒸逆生痰,游行到处皆成病。脾气散精津液生,为气为血体丰盛。或感气郁湿热风,津液皆化为痰饮。痰随气升先治气,气升属火降火胜。实脾燥湿是良方(实脾饮用苍术、木瓜、香附、甘草、川朴、木香、腹皮、白蔻、大枣、生姜,因痰生于脾胃也),降火顺气能接命。古人总用二陈汤,随病加减如神应。有火益以栀芩连,降气苏壳苁蓉顺。头疼鼻塞是挟风,紫苏羌活防风进。面红咳喘咯不出,卒倒痰涎为痫痉。热痰青黛芩连蒌,花粉知母桔梗入。身重疲倦名挟湿,面目浮肿气喘急。脉形濡滑为湿痰,燥湿健脾苍白术。吐咯不出痰硬极,动则气喘名夹郁。右脉沉滑左手平,星蒌附(香附)贝兼海石。呕吐恶心胸痞塞,遇寒则甚滑迟脉。寒痰治用肉桂姜,益智款冬细辛吃(细辛不可轻用)。猝倒仆地不知人,角弓反张风痰立。黑卜白附半天麻,僵蚕牙皂兼竹沥。恶心呕吐口咽酸,胸膈饱闷为夹食。右关紧滑名食痰,平胃面芽楂枳实。气虚须用六君汤,贝母花粉二冬(天冬麦冬)合。血虚须用四物汤,地芍芎归姜汁益。胁痰白芥子青皮,经络滞痰须竹沥(加姜汁)。

感寒引动宿饮上逆干姜 桂枝 杏仁 茯苓 苡仁 五味白芍 半夏 蛤粉 甘草痰热内闭神昏半夏 桔梗 郁金 橘红 菖蒲 枳实 姜汁 竹沥木火犯中胃火二陈汤去甘草,加丹皮、川斛、桑叶、羚角片、连翘、川朴、降香汁、白蒺藜、半夏、橘红。

湿热蒸疾茅术 黄柏 栝蒌 枳实 山栀 白蒺藜 黄连 半夏 川朴 橘红 莱菔 降香汁肾虚多痰(治痰之本)

熟地 茯苓 补骨脂 车前 五味子 淮膝 远志 胡桃肉 枸杞宜蜜丸。

脾胃阳虚六君子汤加木香、益智。《外台》茯苓饮、茯苓、人参、白术、枳实、橘皮、生姜、茯苓、桂枝汤。

寒饮浊邪上冲膻中,不卧迷呆南星 姜汁制茯苓 菖蒲 白附 姜汁 炒桂枝 炙草中虚湿热中焦阳气健运不息,阴浊痰涎焉有窃踞之理。二陈加人参、石斛、苡仁、枳实、茯苓。如目黄龈血,不作实热治。

喉痒痰饮挟燥杏仁 橘红 天花粉 象贝 茯苓 半夏曲哮喘伏饮小青龙汤去细辛。

气火不降二陈汤去甘草,加栝蒌、山栀、郁金、左金丸、枳实、竹沥、姜汁。

胸次清阳少旋,支脉结饮头中冷痛,筋脉掣痛,四末时冷。末即支也,《外台》茯苓饮、栝蒌、半夏、桂枝、参、术、枳橘饮、薤白、茯苓、姜汁。

肝络久病,悬饮流入胃络,致痛不已,宜太阳阳明开阖方法人参 甘草 煨姜 茯苓 桂枝 南枣腑中之气开阖失司,最虑中满。夫太阳司开,阳明司阖,浊阴弥漫,通腑即是通阳。仿仲景开太阳法。

牡蛎 泽泻 干姜 防己 五味陈曰:喻嘉言谓浊阴上加于天,非离照当空,气露焉得退避。反以地黄五味阴药附和其阴,阴霾冲逆肆空,饮邪滔天莫测,当用仲景熟地附配生姜法,扫群阴以驱饮邪,维阳气以立基本。

杂症

咳嗽章

(干咳附)

咳嗽当分二病为,有声无痰咳症知。有痰无声名曰嗽,嗽属脾家湿痰欺。咳为肺经痰气盛,均为肺病总无疑。新者痰食风寒属,或泻或散易治之。久者劳火阴虚症,虽可攻补却难医。治用贝母杏紫苏,花粉桔梗及前胡。栀芩清火宽中壳(枳壳),半夏消痰甘橘荷(薄荷)。

引用生姜与灯草,饮时食后起沉 。风痰添以星(南星)沥汁,肺实桑葶不可无(脉右浮洪有力,或气喘甚)。若还风嗽声难转,麻黄羌活防风苏。清早嗽多肺火动,天麦二冬在所用。上午嗽者胃火伏,知母石膏病自中。下午嗽多属血虚,四物补阴二冬共。阿胶五味款冬花,元参北沙皆可奉。春嗽柴芎芍加入,夏宜清火麦冬得。秋用桑防冬解表,麻防桂半干姜吃。呕吐痰涎无声者,二陈平胃治之适。再增术枳亦多功,姜汁加引不可忽。

寒桂枝 杏仁 苏梗 桑叶 桑皮 甘草 苡仁 生姜 象贝寒包热麻杏石甘汤风杏仁 薄荷 橘红 苏梗 前胡 桑皮 桔梗 象贝风温化燥玉竹 沙参 桑叶 花粉 山栀 橘红贝母 杏仁 甘草 芦根 梨肉暑不宜重发散香薷 花粉 杏仁 贝母 麦冬 鲜竹叶 沙参 滑石 橘红 甘草 山栀 六一散温化燥伤胃阴玉竹 沙参 甘草 梨汁 桑叶 扁豆 蔗浆 麦门冬汤 麦冬 半夏 人参 甘草 大枣 粳米胆火犯肺(解木郁之火)

羚羊片 连翘 薄荷 栝蒌 苦丁茶 山栀 杏仁 菊叶郁火伤胃(益土泄木)

玉竹 桑叶 茯苓 白芍 枣子 甘草 沙参 丹皮 扁豆肾胃阴兼虚(摄纳下焦纯甘清燥)

熟地 五味 淮膝 茯苓 山药 车前 胡桃 莲子 黄 沙参 麦冬 扁豆 甘草 柿霜 枣子营热生地 元参 竹叶 麦冬 百合 甘草中气虚归 建中汤、异功散劳嗽(金木同治)

熟地 扁豆 麦冬 六味丸 沙参 川斛 茯神 异功散加燕窝 都气丸加青铅劳倦阳虚(左咳甚木乘金也)

干姜 桂枝 枣子 五味 茯苓 甘草胃嗽呕痰(当用甘药)

沙参 麦冬 南枣子 扁豆 茯神 糯稻根 有伏邪:麻黄 石膏 杏仁 甘草半夏 小半夏汤 半夏 生姜 加姜汁肝犯肺胃(气左升吞酸)

丹皮 钩藤 半夏 桑叶 茯苓 陈皮小青龙汤去麻黄 细辛 甘草 加石膏 安胃丸肝风巅胀(宜和阳熄风)

牡蛎 阿胶 淡菜 青黛 左升太过:阿胶 女贞子 鸡子黄 木反刑金 生地 天门冬 糯稻根胁痛旋复花汤加桃仁、柏仁寒热右胁痛芦根 苡仁 白蔻仁 杏仁 枣子 枇杷叶大肠嗽(必便溏畏风)

白术 木瓜 赤石脂 炙草 枣子 茯苓 白芍 禹余粮 姜汁陈曰:木扣金鸣,清金制木,暑与风寒热兼症,理肺治胃为主。风用辛平,寒用辛温,土虚不生金,用甘凉、甘温二物,合乎阳土阴上。

杂症

干咳

(治法与前咳嗽门可参看)

干咳日久用滋阴,内热无痰最害人。四物汤堪为主剂,再加知柏及元参。灯心甘草和诸药,桔梗天花火用芩。茯苓贝母消痰用,天麦款桑润燥增。血见丹皮北沙苑,肺伤白芨参吞。酸收诃味泻桑壳,辛散姜防用有灵。面红吐血火炎上,童便藕汁效如神。

杂症

喘病章

喘病之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肺最清高无窒塞,一有邪干便喘急。内因痰火外风寒,六脉浮洪更有力。是为实症五虎汤,半辛甘石及麻黄。桑皮杏壳姜葱益,随症加减无成方。若有痰升痰喘症,茯苓香附南星石。乍进乍退名火喘,麦冬苏味栀芩益。食因作喘食积因,曲芽腹实查同进。大便燥结不能通,苏子元明大黄胜。何者乃为正气虚,过劳则发似邪欺。吸入气知脉无力,补中益气汤堪施。黄芩山栀兼火用,茯苓半夏挟痰宜。

肺郁水气不降麻黄 苡仁 杏仁 甘草 干姜 茯苓 人参 半夏 五味 葶苈 桑皮 川朴猪苓 泽泻 木通 腹皮 小青龙汤去桂芍,加人参、杏仁,此彻饮以就太阳也。

乙肝升饮邪上逆越婢汤 麻黄 石羔 甘草 生姜 大枣旋复花汤肾气不纳熟地 阿胶 萸肉 茯苓 龟版 附子 怀膝 远志 五味 慈石 秋石 山药黄 淡菜 胡桃 杞子 青盐 人参 白术 海参 芡实 莲子 青铅 蛤蚧 补骨脂八味丸 生姜汁 车前 炙草精伤者填以浓浓之剂兼镇摄肾气丸加沉香,都气丸入青铅。

中气虚(此中虚气馁,土不生金也)

人参建中汤去姜胃虚黄精 茯苓 胡麻 甘草肾阳虚浊阴上逆人参 干姜 泽泻 附子 茯苓 猪苓陈曰:丹溪有外感之喘治肺,内伤之喘治肾。以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耳。先喘而后胀治肺,先胀而后喘治脾。肺宜辛则通,微苦则降,直入中下,非治肺之方法。

杂症

哮病章

此症初感外邪,失于表散,邪伏于里,留于肺,时发时止,淹缠岁月。更有痰哮、咸哮、醋哮,过食生冷及幼稚之童天哮诸症喉中为甚水鸡声,哮症原来痰病侵。若得吐痰并发散,远离浓味药方灵。定喘之汤可参用,化痰为主治须明。

定喘汤 白果 黄芩 苏子 半夏 款冬花 麻黄 杏仁 甘草 桑皮寒桂枝 制麻黄 茯苓 五味 橘红 川朴 干姜 白芥子 杏仁 甘草 半夏小青龙汤亦可参用病举发葶苈大枣汤养正肾气丸去肉桂、牛膝哮兼痰饮真武丸、小青龙汤去麻黄、细辛,加赤砂糖、炒石膏。

气虚四君子汤增减陈曰:治以温通肺脏,下摄肾真为主。又必补益中气。其辛散苦寒、豁痰破气之药俱非所宜,忌用金石药,记之。

杂症

疟病章

古人论疟不离乎肝胆,亦犹咳不离乎肺也寒热往来名曰疟,正气与邪相击搏。风寒暑湿食与痰,亦有阴虚兼气弱。阳分日发邪气轻,阴分深兮间日作。在气早临(气分)血晏临(血分),于阳为热寒为阴。并则寒热离则止(暑气邪气与营卫并行则疟作,离则疟止),营卫邪气交相争。邪不胜正到时早(邪达于阳病退),正不胜邪移晚行(邪陷于阴,病进)。总因感邪汗不泄,汗闭不泄痰郁成。痰郁不散发寒热,要看受病久与新。新疟宜泄宜发散,久疟补气和滋阴。无痰无食不成疟,初起饮服清脾灵。自汗去半加知料,无汗加苍干葛吞。多热黄芩知母进,多寒薄桂胥堪增。头痛川芎羌芷要,烦渴不眠粉葛凭。夏月香薷白扁豆,冬天无汗麻黄应。若既日久精神倦,六脉细微出盗汗。滋阴鳖甲归芍佳,补气参 洵称善。清脾饮除果浓朴,姜枣加之病渐痊。又生疟母左胁间,令人多汗胁痛连。治宜消导用何药,鳖甲棱蓬附四般。醋煎停匀加海粉,桃青芽曲红花兼。为末和丸日三服,块当化散不为艰。

暑热宜专理上焦肺脏清气桂枝白虎汤 天水散湿邪宜治脾胃中焦阳气藿香正气散 二陈汤去甘草 加杏仁、白蔻、生姜。

足太阳脾虚,面浮胀满通补用理中汤 人参 白术 甘草 干姜 开腑用五苓散 术 桂 茯 猪 泽足少阴肾痿弱成劳,宜滋阴温养复脉汤 人参 炙草 桂枝 麻仁 生地阿胶 麦冬 生姜 大枣足厥阴肝厥逆吐蛔及邪结疟母乌梅丸 鳖甲煎丸 鳖甲 黄芩 鼠妇 大黄 桂枝 石苇 乌扇 柴胡 干姜芍药 葶苈 川朴 丹皮 瞿麦 紫葳 半夏 人参 阿胶 虫 蜂窠 赤硝 羌琅桃仁 清酒 灶下灰又瘅疟,但热不寒(宜甘寒生津,重后天胃气,治在肺经)

生地 元参 花粉 薄荷 蔗汁 西瓜翠 麦冬 知母 杏仁 贝母 梨汁 鲜竹叶脾胃阳虚,腹胀,舌白不喜饮于术 人参 半夏 茯苓 生姜 浓朴 知母 杏仁 草果阴虚热伏血分熟地 白芍 五味 山药 茯苓 芡实 莲子 鳖甲 知母 草果 生地 桃仁花粉 青蒿 首乌 丹皮 龟板 泽泻 炙草 桑叶 天冬 六味丸 清骨散 银柴胡胡黄连 秦艽 地骨皮 鳖甲苏 青蒿 知母 粉甘草暑热拒格三焦,呕逆不纳宗半夏泻心法 半夏 黄芩 炙草 大枣 川连 人参 干姜胃虚呕逆旋复代赭汤热结痞结半夏 人参 茯苓 川连 枳实 姜汁疟兼热痢人参 干姜 广皮 归身 枳实 川连 银花 黄芩 白芍 山楂心经疟热,多神昏谵语,舌边赤,心黄,防痉厥犀角 元参 竹叶 连翘 麦冬 银花救逆汤 桂枝 炙草 干姜 枣子 蜀膝 龙骨 牡蛎 此方去干姜加白芍可参用心经疟久动及其营,必烦渴见红,宜滋阴法。

肺经疟久伤及其津,必胃闭肺痹,宜清降法。

陈曰:疟发久邪必入络,络属血分,汗下两者未能逐邪。仲景制鳖甲煎丸治络聚血邪,久则血下,温疟例忌足六经药,如柴葛之类,用桂枝白虎汤主之。古称三阴大疟,以肝脾肾三脏之见证为要领。阳疟之后养胃阴,阴疟之后理脾阳主之。太阳经行身之背,疟发背冷不由四肢,是少阴之阳不营太阳。

杂症

霍乱章

霍乱之症起仓猝,外因所感内因积。胃中停蓄难运消,吐泻交作腹痛极。上焦但吐而不泻,下焦但泻无此逆。中焦吐泻两兼之,偏阴多寒偏阳热。因风怕风有汗沾,因寒怕寒无汗焉。因暑烦热并躁闷,因温倦怠身不便。因食胸肺自饱胀,治用藿香正气堪。红花木瓜转筋用,食伤曲麦(芽)山楂添。腹痛须加炒白芍,寒宜肉桂炮姜权。枳实青皮心下痞,柴胡干葛寒热缠。小便不利猪苓泽(泻),中暑发热连薷传。手足厥冷脉将绝,盐纳脐中烧艾烟。火灸人醒后施药,细将寒热阴阳参。又有一种干霍乱,腹痛欲死病势悍。不吐不泻绞肠痧,盐水吐之神妙案。但得吐泻病无妨,米饮热汤切莫劝。

藿香正气散广藿 白芷 茯苓 陈皮 夏曲 紫苏 腹皮 白术 川朴 桔梗 甘草 生姜 枣子清脾饮白术 青皮 甘草 草果 茯苓 黄芩 川朴 柴胡 半夏 生姜

杂症

泄泻章

(古称注下症)

泄泻之原分六说,虚湿寒痰食与热。五泄之名(湿多成五泄)《内经》传(溏泄痢洞滑也),三虚之旨先贤诀。饮食伤脾虚不化,色欲伤肾肾虚极。肾虚自不能容藏,忿怒伤肝木土克(肝虚则木来克土)。健脾利水是主方,燥湿升提不可缺。芍陈曲朴木香车,二苓木通泻二术(苍白二术)。肠鸣腹痛属火明,方中益以栀连芩。腹不痛者是属湿,苍白术半加茵陈。完谷不化属虚意,术扁山药砂仁参。或泻不泻或多少,属痰半夏天南星。痛甚而泻泻痛止,属食枳实山楂增。泻不甚而腹微痛,是为寒泻香砂仁。新泻宜泻宜消食,久泻升提温补益。泄久下陷亦用升,升麻柴胡更有力。肾虚送下四神丸,防风羌活兼风入。虚泄久泄古有方,黄土一匙冲服食。

暑湿热胃苓汤 即平胃散合五苓汤益气汤 白蔻 桔梗 郁金 橘皮 藿香 杏仁 川朴降香 茯苓 猪苓 广皮 寒水石 泽泻 滑石 木瓜 檀香汁香砂异功散即六君子去半夏加木香 砂仁四苓散即五苓去桂 可加椒目 益智 川朴 橘白 黄连 石羔 扁豆 甘草 神曲吴萸 砂仁 山楂 麦芽 丝瓜叶 资生丸湿热人参 柴胡 羌活 山楂 防风 川朴 茯苓 茵陈 苡仁 麦芽 川连 白芍益智 茅术 黄芩 广皮 川柏 升麻 甘草 泽泻 半夏 猪苓 六曲 藿香 白蒺藜五苓散 四苓散 小温中丸去川芎中暑必头胀喜冷冻饮料,咳呕,心中胀,舌白兼泻柴朴 半夏 石羔 黄芩 杏仁 橘皮中伤湿滞胃苓汤加桂木 生姜 四君子加炮姜肉桂寒湿中宜运通,下直分利柴朴 藿梗 益智 木香 木瓜 广皮 扁豆 炮姜 砂仁 茅术 吴萸 肉果白术 腹皮 四苓散 真武汤 术 苓 芍 附 姜肝犯胃,消渴吐清涎,腹痛川连 黄芩 乌梅 白芍 干姜 荷叶 浓朴 猪苓 椒目 泽泻 木瓜 桑叶延胡 桂木 甘草 半夏 广皮 米仁 石脂 枣仁 人参 川楝 异功散加木瓜亦可参用胆郁伤脾柴胡 白芍 青皮 黄芩 桑叶 丹皮脾胃阳虚干姜 白芍 煨升麻 益智仁 广皮 当归 泽泻 葫芦巴 煨葛根 木瓜 炮姜川朴 谷芽 半夏 香附四君子汤晨泄用治中汤人参 甘草 青皮 白术 干姜 陈皮夕泄用四神丸吴萸 肉豆蔻 五味 补骨脂四神丸加法青皮 沙苑子 杜仲 当归 木瓜 小茴香 理中汤加法五味 赤石脂枸杞 葫芦巴 胃苓汤 茅术 陈皮 白术 茯苓 泽泻 川朴 甘草 肉桂 猪苓桂苓术甘汤加法鹿角 煨姜 南枣 禹量石脂丸加法枸杞中虚腹痛炙草 白芍 炼饴糖 南枣 茯苓食伤人参 炙草 谷芽 葛根 广皮 荷蒂陈曰:脾阳微,中焦聚湿则少运,肾阴衰,回摄失司为瘕泄。是中宜旋则运,下宜封乃藏,肾阳自下炎蒸,脾阳始得变运。王氏以食下不化为无阳,陈参曰:热胜湿蒸,气伤人倦,阴jing囊肿,是湿热甚而下坠入府,与方书茎窍症有间。足肿是阳微湿聚,治胃必佐泄肝,制其胜也。仲景云:脉弦为胃,减大则病进。脾脏宜补则健,胃腑宜疏乃清。脾宜升,胃宜降,苦寒必佐风药,是李东垣之旨。久泄必伤肾,八味承气乃从阴引阳。水泻少腹胀满,少腹为厥阴肝经,肝失疏泄,当以五苓利水导湿,仿古人急开支河之喻。

何书田曰:少阳为三阳之枢,相火寄焉。风火煽胃而腐熟五谷,少阴为三阴之枢,龙火寓焉。熏蒸脏腑而转输糟粕,胃之纳,脾之输,皆火之运也。然非雷藏龙驯,何能无燥无湿无冒?明燎上之患,必土奠水安,斯不泛不滥,无清气在下之患。故曰:五泄之治平,水火者,清其源崇,堤土者,塞其流耳。

杂症

痢疾章

古称滞下,乃湿热气薄肠胃。河间、丹溪佥用清热导法。六脏属阳,以通为用,五脏皆阴,藏蓄为本。先泻后痢,脾传肾则逆,即土克水意。由伏邪垢滞从中不清,因而下注矣痢疾原来下血脓,里急后重腹痛攻。总因食积兼气滞,青黄赤白黑不同。白自大肠来气伤,赤是血伤小肠中。气血俱伤兼赤白,食积为黄是真的。白脓结腻是属痰,黑者须知死血色。诸痢下迫皆属火,勿妄以白为寒则。后重滞应调气舒,清血便脓应日除。通滞之汤条芩利,木通苏梗(炮)姜槟俱。热用黄连痛煨木,胸中不宽砂壳须。小便短则车前滑,后重将军不可无。头疼身热风邪痢,葛羌苍术防风驱。恶心作酸食积痢,麦芽曲实山楂配。内伤痢疾小腹疼,桃红紫黑血能治。身不热而腹不疼,大孔迫甚黄水利。此为气郁用升麻,更有柴防不可弃。噤口烦热腹痛加,水谷入胃即吐地。胃热石莲参(陈仓)米宜,酒积葛梅白蔻济。天行疫疾老幼传,合用散毒无他剂。夏月香薷扁豆增,银花肠 血能清。诸痢日久须豆芍,补脾山药术云苓。下陷升柴亦必用,白久气虚黄 参。红久血虚归芍进,血痢不止阿胶应。荆芥蒲黄同炒黑,姜炭加之少许吞。若还不停血余益,痢久之人虚极明。四君四物可兼用,脉迟肉蔻炮姜灵。

暑湿热成痢(用药方法与泄泻依稀)

厥阴伏热,先厥防痉川连 黄芩 丹皮 白芍 陈皮 女贞子 川柏 银花 炮姜 阿胶 茯苓 炒生地滑石 甘草 北秦皮 枳实 谷芽 白头翁协热痢白头翁汤 白头翁 黄连 加黄芩 北秦皮 黄柏 白芍 茯苓 川朴 陈皮 山楂 益元散 木香 银花 扁豆 泽泻脾营虚寒,脉沉微,不渴,舌白归身 白芍 肉桂 炮姜 益智仁 青皮 炙草 楂肉 茯苓血痢血水有红有紫,纯血难治茅术 川朴 炒樗皮 肉果 槐米 归身 银花 山楂 炒地榆 广皮 炙草 白芍人参 肉桂 羌活 白术 煨姜 南枣 六味丸 山楂 猪苓 黄芩 制军 加法 延胡 川连 黄柏阳虚下痢 治以温药通之胃苓汤加炮姜 益智 青皮 赤石脂 粳米 公丁香 六君子汤加肉桂阳明不阖(堵截阳明法,变胀主为未传,脉见弦动,是无胃也)

人参 赤石脂 粳米 炮姜脾肾兼虚人参 覆盆子 补骨脂 巴戟天 熟地 茯苓 菟丝子 禹余粮 赤石脂 莲肉萸肉 山药 淡苁蓉 芡实 炮姜 木瓜 五味痢伤阴液复脉汤去桂枝 麻仁 熟地 归身 麦芽 茯苓 炙草 炙升麻 山药 乌梅 白芍生地 阿胶 防风根 木瓜 丹皮 查肉 山栀 泽泻 粉猪苓虚气下陷陷者举之人参 炙草 归身 防风 荷叶 西 广皮 白芍 升麻久痢伤肾,下焦不摄人参 菟丝 补骨脂 熟地炭 五味鹿茸 茯苓 赤石脂 春砂仁 山楂 当归白术 沙苑子 杜仲 附子 淡苁蓉 苓姜 术桂汤 济生肾气汤 黑地黄丸 苍术 熟地 五味 干姜噤口痢川连 人参 草决明 山楂 熟地 黄芩白芍 木香汁 银花 干姜 阿胶 白头翁 汤亦用疟变痢柴胡 人参 白芍 焦查 甘草 吴萸 黄芩 当归 丹皮 茯苓 乌梅 香附附子 肉桂 秦皮 牡蛎 复脉汤 泻心汤救逆汤去干姜肠风兼血痢无积泪之声赤石脂丸 四苓汤 加滑石 桂心 此分消其湿 生地炭 炒萸肉 炒归身 炒枸杞川断肉 五味子噤口日久,圊次多四君子汤加扁豆 苡仁 桔梗 砂仁 炮姜炭 肉果 为散,香粳米饮调服之。石莲 葛根 青皮 乌梅早晨痢重肾气丸 炒焦菔 干地黄 山萸肉 山药 丹皮 茯苓 福泽泻 附子 桂枝午时痢重参苓白术散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山药 扁豆 苡仁 建莲 砂仁 桔梗 陈皮陈曰:酒客湿滞,肠中久痢,非风药之辛佐苦味入肠,何能胜湿逐热?久病饮食不减,是肠中病也。参曰:痢久阴液消亡,无以上承,必唇燥舌干,肛坠胀,阴液涸则小便不通,胃气逆则厌食欲呕。此皆痢之疑症也。久痢久泻为肾病。

热病阴涸,急救其阴,胃关得苏方妙,否则犯喻嘉言所指客邪内陷,液枯致危之戒。宜用甘酸化阴法。脉右搏大,乃痢疾所大忌,脾阳动则冀营运,健痢自瘳。

痢日久则望脏腑自复,非助以提补不可。

痢而口渴者属太阴,呃忒之来由乎胃少纳谷,致逆则土败之势也。

杂症

呃逆章

俗称打呃名呃逆,胃火上冲肝火翼。肺金之气下降难,和胃清金肝自抑。橘皮竹茹丁蒂汤,丁柿橘皮竹茹吃(丁陈辛温,运中气之痞塞,茹蒂苦寒,治下焦之逆气)。饮食太过储胸膛,曲芽枳实和槟榔。痰涎塞壅脉来滑,木香苓夏应同尝。水停心下 声,白术泽泻猪云苓。发热烦渴脉来数,石羔知母柴胡芩。滞气盈兮胸腹满,砂夏木香此其选。胃中虚冷脉来迟,附术干姜官桂暖。脉形无力气甚虚。六君子汤妙自如。沉香磨用治诸呃,姜汁和蜜全消除。

胃虚,虚阳上逆仲景橘皮竹茹汤 橘皮 竹茹 人参 甘草 南枣 生姜肺气郁痹郁金 枇杷叶 豆豉 射干 川贝母 通草此开上焦之痹,理阳驱阴,从中治法,与下阳虚、浊阴上逆一门同参看。

阳虚浊阴上逆人参 附子 丁香皮 柿蒂 茯苓 干姜 川椒 代赭石 乌梅 半夏 粳米脾肾两寒阳气竭木香流气饮煎 当归 炙草 干姜 或加肉桂 虚寒加丁香 理中汤加丁香 肉桂附子 肉果霜 炙草 枳实 大黄食滞呃六和中饮加木香、干姜。

陈参曰:肝肾阴虚,气从脐下冲起,此相火上炎,挟其冲气,用大补阴丸峻补真阴,承制相火。此丹溪法(黄柏、熟地、猪脊髓、知母、龟板)。

阴火上冲而吸气不能入胃,脉反逆,阴中伏阳,即为呃。用滋肾丸以泻阴中伏热,此东垣法(黄柏、知母、肉桂)。

又曰:凡人之心胸背部须藉在上清阳舒展,乃能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