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纲目 » 医学纲目全文在线阅读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六

关灯直达底部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咳嗽

〔洁〕咳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若咳嗽有痰而有声者,因伤肺气动于脾湿,故咳而兼嗽也。脾湿者,秋伤于湿,积于脾也。故《内经》曰: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大抵素秋之气,宜清而肃,若反动之,则气必上冲而为咳嗽,甚则动脾湿而为痰也。是知脾无留湿,虽伤肺气,亦不为痰。若有痰而寒少热多,故咳嗽。嗽非专主乎肺病,以肺主皮毛而司于外,故风寒先能伤之也。《内经》曰:五脏六腑,皆能使人咳,非独肺也,各以其时主之而受病焉,非其时传而与之也,所病不等。寒燥湿风火皆能令人咳,惟湿病痰饮入胃,留之而不行,上入于肺则为嗽。假令湿在心经,谓之热痰。湿在肝经,谓之风痰。湿在肺经,谓之气痰。湿在肾经,谓之寒痰。所治不同,各宜随症而治之。若咳而无痰者,以辛甘温其肺。故咳嗽者,治痰为先,治痰者下气为上,是以半夏、南星胜其痰,而咳嗽自安。枳壳、陈皮利其气,而痰自下。痰而能食者,大承气汤微利之。痰而不能食者,浓朴汤治之。夏月嗽而发热者,谓之热嗽,小柴胡四两,入石膏一两、知母五钱用之。冬时嗽而发寒者,谓之寒嗽,小青龙汤加杏仁用之。然此为大例,更宜随症随时加减,量其虚实,此治法之大体也。

〔丹〕上半日嗽多,属胃中有火,用贝母、石膏降胃火。午后嗽多,属阴虚,必用四物汤加知母、炒黄柏先降其火。黄昏嗽多,此火气浮于肺,不宜用凉药,五味子、五倍子敛而降之。

春嗽是春升之气,夏是火炎上最重,秋是湿热伤肺,冬是风寒外束。

治嗽药大概多用生姜,以其辛散也。咳逆非蛤粉、青黛、栝蒌、贝母不除。大概有痰者加痰药。用药发散之后,必以半夏逐其痰,庶不再来。治嗽痰多用粟壳不必疑,但要先去病根,此乃收后药也。

〔《千》〕凡上气多有服吐药得瘥,亦有针灸得除者,宜深体悟之。

〔仲〕咳而脉浮者,

浓朴麻黄汤

主之。

浓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上以水一斗三升,先煮小麦熟,去渣,纳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脉沉者,

泽漆汤

主之。

半夏(半升)紫参(五钱。一作紫菀)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半,煮取一斗五升)生姜白前(各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三两)上咀,内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

〔丹〕感冒风寒咳嗽者,行痰开腠理,二陈汤加麻黄、杏仁、桔梗。

〔《局》〕

三拗汤

治咳嗽,感冒风寒,鼻塞声重。

甘草(不炙)麻黄(不去节)杏仁(不去皮尖)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服。

〔丹〕巡检舍人夜嗽多,脉大而浮。三拗汤加知母、黄芩、生姜煎。

一男子五十余岁,患咳嗽,恶风寒,口燥干,咽微痛,两手脉浮紧,胸胁痞满而数,左手大于右手,大概表盛里虚。问其人平日好嗜酒肉,素有食积,后因汗房劳,又往来涉寒水,且冒微雨,又忍饥归后继以饱食酒肉而病。先用人参每帖四钱,麻黄根节一钱半,与二三服,咳嗽止,恶风寒除后,改用浓朴、枳实、陈皮、青皮、栝蒌仁、半夏为丸,与二十余帖,用人参汤送下,痞满亦散而愈。

二十三婶感冷,嗽上有痰。

麻黄(一钱)苍术(二钱)栝蒌陈皮半夏(各三钱)枳壳(炒,三钱)黄芩(一钱)桔梗(二钱)木通(一钱)甘草(炙些)上分二帖,加姜三片,煎服。

一妇人患嗽,头痛,身膈痛。

陈皮(二钱)人参川芎麻黄枳壳(各一钱)分二帖,水煎服。

妇人患身疼,嗽而食少。

白术黄芩芍药(各三钱)川芎(二钱)木通紫苏(各一钱半)甘草(五分)上四帖,热服。

夫咳之为病,有一咳即出痰者,脾胜湿而痰滑也。有连咳十数不能出痰者,肺燥胜痰湿也。滑者,宜南星、半夏、皂角灰之属燥其脾,若利气之剂,所当忌也。涩者,宜枳壳、紫苏、杏仁之属利其肺,若燥肺之剂,所当忌也。

治风痰嗽,其脉弦,面青,四肢满闷,便溺闭涩,必多躁怒,宜以水煮

金花丸

主之。

南星半夏(各一两,生用)天麻(五钱)雄黄(一钱)白面(三两)寒水石(一两,)上为末,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煎浆水沸,下药煮令浮为度,淡浆水浸之,以姜汤下。

〔罗〕

化痰玉壶丸

治风痰吐逆,头痛目眩,嗽,呕吐。

天南星半夏(生。各一两)天麻(半两)白面(三两)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水煮令药浮,漉出放温,姜汤下。

〔洁〕

天麻丸

治风痰。

天麻半夏天南星(各一两)雄黄(少许)白面(三两)上以水丸,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先煎水沸,下丸煮十余沸,后用姜汤下,食前。

小黄丸

治热痰咳嗽,脉洪面赤,烦躁心痛,唇口干燥,多喜笑。

天南星(洗)半夏(各一两)黄芩(一两半)上为细末,姜汁浸蒸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

白术丸

治湿痰咳嗽,脉缓面赤,肢体沉重,嗜卧不收,腹胀而食不消。

天南星半夏(各一两)白术(一两半)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姜汤下,食后。《局方》防己丸亦可用。

玉粉丸

治气痰咳嗽,脉急面白,气上喘促,淅洒寒热,悲愁不乐。

天南星半夏(各一两)陈皮(去白,二两)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人参、生姜汤下,食后服。

姜桂丸

治寒痰咳嗽,脉沉,面色黧黑,小便急痛,足寒而逆,心多恐怖。

天南星半夏(各一两)官桂(一两,去皮)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生姜汤下,食后。

治嗽加减法:如心下痞闷,加枳实五钱。如身热甚,加黄连五钱。如体重,加茯苓、白术各一两。如气逆上者,加苦葶苈五钱。如气促者,加人参、桔梗各五钱。如气浮肿者,加郁李仁、杏仁各五钱。如大便秘者,加大黄五钱。

〔罗〕

太白丹

治三焦气涩,破除余痰,止嗽开胃。

半夏(洗)天南星(炮)寒水石(炮)白矾(枯)白附子(炮)干姜(炮。各等分)上为细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生姜汤下,食后。

〔世〕法制半夏用大半夏不拘多少,汤洗七次,去脐焙干,再洗七遍,用米泔浸一日夜,取出控干,每半夏一两,用白矾一两半研,温水化浸,上留水两指许频搅,冬月宜暖处顿放浸五日夜,取出焙干,用铅白霜一钱,温水化,又浸二日夜,通七日尽,取出。再用浆水于慢火内煮,勿令滚,候浆水极熟,取出焙干。每服一二粒,食后细嚼,生姜汤下。

上九方,治湿痰滑而易出,洁古所谓南星、半夏胜其痰,而咳嗽自安者是也。

〔罗〕

人参款花散

治肺胃虚寒,久嗽不已,咽膈满闷,咳嗽痰涎,呕逆恶心,腹胁胀满,腰背倦痛,或虚劳冷嗽,及远年近日一切嗽病,诸药不效,并皆治之。

款冬花人参五味子紫菀桑白皮(各一两)杏仁(八钱)木香槟榔紫苏叶半夏(汤泡。

各五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仁大。每服一丸,食后细嚼,淡姜汤送下。

紫苏半夏汤

治喘嗽痰涎,寒热往来。

紫苏半夏紫菀茸陈皮五味子(各五钱)桑白皮(一两半)杏仁(去皮尖,一两,麸炒黄)上为粗末,每服三钱,生姜三片,水煎,日三服。

〔垣〕

紫苏饮子

治脾肺虚实寒涎痰咳嗽。

紫苏叶桑白皮青皮五味子麻黄杏仁陈皮人参半夏甘草(炙。各五钱)上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煎至七分,温服。

〔《本》〕治肺感风寒作嗽,

紫苏散

紫苏桑白皮五味子杏仁麻黄甘草青皮(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治嗽,

杏参饮

杏仁款冬花前胡半夏(制)五味子麻黄柴胡桑白皮人参桔梗(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同煎七分,通口服。

上利肺气药,紫苏、麻黄,表多者宜之。

〔洁〕

利胁丸

主胸中不利,痰涎咳嗽喘促,利脾胃壅滞,调秘泄藏,推陈致新,化食,治利膈气之妙品也。

木香槟榔藿香(各一钱)甘草(炙,五钱)人参当归浓朴(各三钱)大黄(酒炒)枳实(各一钱)上为细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衍》〕有妇人患肺热久嗽,身如炙,肌瘦,将成肺劳。以枇杷叶、木通、款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减半,各如常制治讫,同为末,蜜丸如樱桃大,食后夜卧各含化一丸,未终一剂而愈。

上利肺气药加大黄,脾胃壅滞者宜之。

〔世〕

杏仁煎

治哮嗽寒热,喜少嗔多,面色不润,食少,脉强紧。

杏仁一两,去皮尖,用童便浸,一日一换,夏月一日三换,浸半月,取出洗净焙干,研令极细,每服一枣大,用薄荷一叶,白蜜少许,水一盏煎,食后服。甚不过两剂,永瘥。

〔《千》〕用童便浸杏仁七日,漉出洗净,研成泥,别入瓮瓶中。换小便煎成膏,热水下二钱,瘥。

〔《图》〕用童便一升,浸杏仁三升,春夏七日,秋冬二七日,并皮尖研细滤取汁,煮令鱼目沸,候软如面糊即成。用柳篦搅,勿令着底,即以粗布摊干为丸,每服三五十丸,茶酒任下。

〔丹〕肺郁痰嗽,睡不安者。

贝母杏仁上为细末,砂糖入姜汁蒸饼丸,含化。

上童便浸杏仁,利肺气润剂也,津液枯少者宜之。

润下丸

治气实有痰,又治积气,并大肠经气滞痰嗽。

陈皮(去白,八两)甘草食盐(各五钱)上以水拌,令盐水干,焙燥为末,蒸饼为桐子大,或为末,白汤点服,立效。

〔《衍》〕有人患气嗽将期,或教以橘皮、生姜焙干,神曲等分,末,为丸如桐子大。食后夜以米饮服三五十丸,兼旧患膀胱气,缘服此皆愈。

〔洁〕玉粉丸治气痰脉涩。(方见前。)〔《局》〕

桔梗汤

除痰下气,胸胁胀满,痰逆恶心,饮食不进。

陈皮(去白)半夏(姜制)桔梗(炒。各十两)枳实(去穣麸炒黄,三两)上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七分,去渣服。

上用陈皮、枳实,气充形实者宜之。寒者,加姜、桂些少。后二方有星、半,痰涩甚者忌服。夫形肥或有汗,或脉缓体重嗜卧之人,咳者脾湿胜也。形瘦或夏月无汗,或脉涩之人咳者,肺燥胜也。湿者宜白术、苍术、茯苓之属燥之是也,燥者宜杏仁、栝蒌之属润之是也。

白术汤

治咳嗽体重嗜卧,脉缓。前湿条白术丸亦治此病。

白术茯苓半夏(各等分)上为粗末,作五分或半两,甚者加水二盏,姜七片,煎至一半,取清水调神曲末二钱服之。病甚者玉壶丸大妙,永除根。

白术散

治夏暑大热,或醉饮冷酒,痰湿不止,膈不利。

白术茯苓黄芩半夏(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同煎去渣,调陈皮、神曲末各一钱,食后服。

〔《保》〕酒性大热,不宜大饮,盖酒味热而引饮,冷与热凝于胸中不散而成湿,故痰作矣。甚者吐之,后与五苓甘露胜湿去痰之剂。

上三方,白术燥湿,半星胜痰,形肥痰滑者宜之。

〔洁〕

防风丸

治痰嗽,胸中气不清利者。枳实丸亦治此症。

防风枳壳(炒。各半两)白术(一两)上为末,煨饭丸。每服六七十丸,姜汤下。

〔丹〕仁十二孺人,虚而有湿痰,膈上有热。

白术滑石(各一两)陈皮木通(五钱)黄芩(三钱)甘草(炙,一钱)分六帖,水煎服。

七九婶,嗽有痰。

苍术(一两)半夏(一钱半)陈皮(半钱)甘草(炙,二分)茯苓(五分)桔梗(二分)姜三片,煎服。

治湿痰。

苍术(三钱)白术(六钱)香附(一钱)芍药(酒,二钱)上蒸饼丸。

治肥人湿痰。

苦参半夏(各一钱半)白术(二钱半)陈皮(一钱)上作一服,姜三片,竹沥与水共一盏煎,食远吞三补丸十五丸。

〔罗〕

皂角化痰丸

治痨风,心脾壅滞,痰涎盛多,喉中不利,涕唾稠粘,咽塞吐逆,不思饮食,或时昏。

枳壳(炒,二两)天南星(炮)白附子(炮)半夏(汤洗七次)白矾(枯)人参(去芦)赤茯苓(去皮。各一两)皂角木白皮(酥炙,一两)上为细末,生姜汁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下,食后。

〔丹〕

白龙丸

治酒积有痰。

半夏滑石茯苓白矾(枯。各等分)上为末,神曲糊为丸。

上七方,白术、苍术、白附子、半夏燥湿,枳壳、陈皮利气,形肥痰涩者宜之。

宋徽宗妃苦痰,面浮如盘。李医用蚌粉,新瓦上炒令通红,放地上出火毒,每半两加青黛少许,同淡齑水滴入麻油数点,调服而愈。

〔《本草》〕治喘嗽。(汗多者忌用。)草乌(五钱)麻黄(三钱)上为末,每服三大钱,萝卜一个,同煮令熟,只吃萝卜妙。

〔《千》〕杏仁煎润肺丸(以上二方见燥痰条。)〔丹〕

润肺散

贝母(一两)栝蒌仁(半两)青黛(五钱)上为末,姜蜜调成膏,噙。

抑痰丸

栝蒌仁(一两)半夏(二钱)贝母(三钱)上为末,炊饼丸,如麻子大。

咳逆上气,痰饮心痛。

海蛤(烧为粉,研极细,过数日,火毒散用之)栝蒌仁(带穣同研)上为丸,如麻子大,白汤下。

杨文治痰嗽利胸膈方栝蒌肥大者,割开去子,洗净槌破刮皮,细切焙干。半夏四十九个,汤洗十遍,槌破焙干为末。用洗栝蒌实热水并穣同熬成膏为丸,如桐子大,生姜汤下二十丸。

〔《千》〕

温脾汤

治食饱则咳。

甘草(四两)大枣(二十枚)上二味,咀,水五升,煮水二升,温分三服。若咽中痛而声鸣者,加干姜一两。

〔《圣》〕

甘胆丸

治吃醋抢喉,因成咳嗽不止,诸药无效。

用甘草二两,去赤皮,作二寸段,中半掰开,用猪胆汁五枚,浸三日,取出火上炙干,为细末,炼蜜丸,每服四十丸,茶清吞下,卧服神效。曾有人患此,诸药不效,用此方一服愈。

〔丹〕饮酒伤肺痰嗽。以竹沥煎入韭汁,就吞栝蒌仁、杏仁、黄连丸。

治酒嗽。

青黛栝蒌仁用蜜姜丸,含化,散肺毒也。

食停积嗽,非青黛、栝蒌实不除。有食积人,面青白黄色不常,面上如蟹爪路,一黄一白者是也。

清金丸治食积嗽。(方见虚实条。)

栝蒌丸

治食痰壅滞喘咳。

栝蒌实半夏山楂神曲(各等分)为末,栝蒌穣水为丸,竹沥姜汤送下。

又方治食积痰嗽。

杏仁萝卜子(各二两)为末,粥丸服。

食积痰作嗽,发热者。

半夏南星栝蒌实萝卜子(为佐)青黛石碱(为使)随症加减,丸服之。

肺痿,专在养肺养气养血清金。

〔仲〕

生姜甘草汤

治肺痿咳吐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生姜(五两)人参(二两)甘草(四两)大枣(十五枚)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炙甘草汤

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

用甘草一味,以水三升,煮半升,分三温服。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生姜(各三两)甘草(一两)大枣(十枚)皂荚(十枚,去皮弦,炙焦)上五味,以水七升,微微火煮取三升,分三温服。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吐,

甘草干姜汤

以温之。若服汤口渴者,属消渴。

甘草(炙,四两)干姜(二两,炮)上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渣,分温再服。

上治肺痿症,或咳沫,或咳血。今编咳沫者入此门,咳血者入咳吐血门。

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脉》〕咳而口中自有津液,舌上胎滑,此为浮寒,非肺痿也。

咳而上气烦躁者为肺胀。仲景云:咳而上气,此为肺胀。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又云: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汤加石膏主之。(二方并见喘门。)〔丹〕肺胀而咳者,用诃子、青黛、杏仁。诃子能治肺气因火伤极,遂成郁遏胀满,不得眠一边,取其味酸苦,有收敛除火之功。佐以海石、香附、栝蒌仁、青黛、半夏曲,姜,蜜调噙之。(香附用童便浸三日。)脉郁痰嗽睡不安,宜清化丸。贝母、杏仁为末,砂糖入姜汁蒸饼为丸,噙化。(清化丸方见火热条。)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碍气而病,宜养血以流动乎气,降火疏肝以清痰,四物汤加桃仁、诃子、青皮、竹沥之类。如血碍气作嗽者,桃仁、大黄、姜汁丸服。

一法,灸但可一边眠者,可左侧者灸右足三阴交,可右侧者灸左足三阴交,立安。

〔《经》〕治气嗽,嗽久者亦主之。生诃子一枚含之,咽津,瘥。瘥后不知食味,煎槟榔汤服之,便有味。

〔丹〕定喘劫方诃子百药煎荆芥(各等分)为末,姜蜜丸,含化。

治嗽劫方。

五味子(半两)甘草(二钱半)五倍子(一钱)风化硝为末,蜜丸,干含化。

〔世〕治痰嗽并喘。白矾飞,五倍子等分为末,每二钱,猪肝蘸药临卧服。

〔《本》〕化痰涎方。

明矾(二两,枯)白僵蚕(半两,炒,去丝)上为细末,生研薄荷令烂,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薄荷汤下,日三服。

治远年近日喘嗽。用皂角不蛀者三大茎,锉去黑皮,切开去子,每子仓内入巴豆肉一粒,合就,麻皮缚定,用生姜自然汁和蜜涂,令周匝慢火炙之,又涂又炙,以焦黄为度。劈开,去巴豆,以好明矾一两枯过,蓖麻七个,姜汁和蜜涂炙,前三味为末,却以杏仁二两去皮尖,研成膏,与前药和匀。每服一钱,用柿饼炙过候冷,蘸药细嚼,临卧服。忌鱼鲞油面酒米醋煎爆热毒等物。

上诃子、五味、五倍、白矾例。丹溪云:黄昏嗽者,火浮于肺,酸味敛而降之是也。

〔罗〕

九仙散

治一切咳嗽。

桑白皮人参桔梗阿胶五味子乌梅款冬花(各一两)贝母(半两)粟壳(八两,去蒂,蜜炒黄)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白汤点服。嗽住,止后服。

款花清肺散

治咳嗽喘促,胸膈不利,不得安卧。

人参(去芦)甘草(炒)白矾(枯)乌梅(和核杵碎)款冬花(各一两)甜葶苈(生用,一钱)粟壳(醋炒,四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米饮汤调服,食后。忌油腻物。多言语损气。

人参清肺汤

治男子妇人肺胃虚寒,咳嗽气急,胸膈咽塞,腹胁胀满,迫塞短气,喜欲饮冷,咽嗌隐痛,及疗肺痿劳嗽吐血腥臭,干呕烦热,声音不出,肌肉消瘦,倦怠减食。

乌梅地骨皮人参甘草(炙)阿胶(炮)杏仁(去皮,炒)桑白皮知母粟壳(去顶蒂,炒。各一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乌梅一个,同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后临卧。

人参款花散

治咳嗽久不愈者。

人参款冬花(各五钱)知母贝母半夏(各三钱)粟壳(一两,炒黄色)上为粗末,每服五钱,乌梅同煎,临卧服。

安肺散

治痰嗽,不问新旧。

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炒)御米壳(四两,去蒂,炒黄色)上为末,每三钱,水一盏,入乌梅一个,煎七分,去渣温服,临卧下。

人参理肺散

治喘嗽不止。

麻黄(去节,炒黄色)当归木香(各一两)御米壳(三两,炒)人参(二两)杏仁(二两,麸炒。)上咀,每服四钱,水煎。

上御米壳、乌梅例,收涩药也。

〔世〕治嗽。贝母去心略炒,知母去毛各一两,巴豆霜十四粒,为末,和匀,老生姜切如钱浓,两面蘸药末卧嚼,嚼时开口勿咽。

〔《千》〕治咳嗽,胸膈满,多喘上气。

生姜(汁,一升半)砂糖(五两)上二味,煎姜汁减半,纳糖更煎服。

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全文见治虚实法。)〔海〕肺咳喘息而有音,甚则吐血,麻黄汤。太阳咳而遗矢,赤石脂禹余粮汤、桃仁汤。不止,用猪苓分水散。心咳心痛,喉仲介介鲠状,甚则咽喉痹,用桔梗汤。小肠咳,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芍药甘草汤。(与夏脉不及病同,盖小肠为心之府故也。)肝咳,两胁下痛,甚不可以转,转则两下满,小柴胡汤。(仲景云:咳引胁痛为悬饮,宜十枣汤。丹溪云:咳引胁痛宜疏肝气,用青皮、枳壳、香附子等,实者白芥子之属。)胆咳,咳呕胆汁,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脾咳,右胁下痛,阴阴痛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升麻汤。胃咳,呕,呕甚则长虫出,乌梅丸。肾咳,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麻黄附子细辛汤。膀胱咳,遗溺,茯苓甘草汤。三焦咳,腹满不欲饮食,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钱氏异功散。

〔《素》〕咳嗽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示从容篇。)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夏脉不及,则令人上见咳唾,下为气泄。(全文见治虚实法。)凡咳嗽面赤,胸腹胁常热,惟于足乍有凉时,其脉洪者,热痰在胸膈也,宜小陷胸汤、礞石丸之类清膈降痰。甚而不已者,宜吐下其痰热也。面白悲嚏,或胁急胀痛,或脉沉弦细迟而咳者,寒饮在胸腹也。

宜辛热去之。

〔世〕小陷胸汤,治咳嗽膈有热痰,胸胁腹常热者,神效。(方见伤寒。)〔丹〕

黄连化痰丸

黄连吴茱萸(一钱半,煮,去沫)陈皮(五钱)半夏(一两半)上为末,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百丸,生姜汤下。

上黄连、半夏治痰嗽例。

青礞石丸

去痰或痞痛。经络中有痰,皆能治之。

青礞石(硝,五钱)半夏(二两)风化硝(二钱)陈皮(七钱半)白术(一两)茯苓(七钱半)黄芩(半两)上炒神曲、姜糊丸。

又方

礞石丸

治痰。

礞石(半两,)半夏(七钱半)南星茯苓(各五钱)风化硝(二钱)上为末,神曲糊丸。

定嗽化痰方

黄芩(一两半,酒洗)滑石(半两)贝母南星(各一两)风化硝(二钱半)白芥子(五钱,去壳)上为末,汤浸蒸饼丸。(丹溪云:胁下痰非白芥子不能除。)上风化硝佐礞石、茯苓、半夏治痰嗽例。丹溪云:礞石丸重在风化硝。

〔洁〕小黄丸治咳嗽面赤,烦躁脉洪。(方见前湿痰条。)〔罗〕

人参半夏丸

化痰坠涎,止嗽定喘,或风痰茶痰食痰,一切痰逆呕吐,厥头痛。或风气偏正头风疼,或壅头目昏眩,耳聋鼻塞,咽干胸膈不利。

人参茯苓天南星(各半两)半夏干姜白矾寒水石(各一两)蛤粉(二两)薄荷(五钱)藿香(二钱半)上为细末,水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汤下,食后,日三服。

金珠化痰丸

治痰热安神定志,除头痛眩晕,心怔忡恍惚,胸膈烦闷,涕唾稠粘,痰实咳嗽,咽膈不利。

生龙脑(研细,半两)皂荚仁(炒黄,一两)天竺黄(一两)金箔(二十片,为衣)白矾(枯,二两)半夏(姜汁制,四两)上皂角仁半为末,与诸药同拌匀,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汤下,食后临卧。

人参清金丸

治热止嗽,消痰定喘。

柴胡人参(各一两)黄芩甘草(炙)半夏(各七钱)麦门冬青黛陈皮(各二钱)五味子(二十一粒)上为细末,水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白汤下,食后。

〔垣〕脾肺受寒痰嗽用药法。《难经》云:肺太过则外症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其内症喘咳上,逆气烦心,胸满烦热,夜则涕出多嚏,鼻塞不通。肺金大实,以子助母也。心脾肺皆受寒邪,涎退场门甘,水反侮土,寡于畏也。腹中大寒,病名曰寒中,痰白作泡,肺中气虚而为大寒,子助母也。当于肺中泻肾水,非辛热之药不退也。口甘涎沫者,胃中寒而不和,以辛甘热去之。饮酒者多有此反化。

半夏温肺汤

治心腹中脘痰水冷气,心下汪洋嘈杂,常多唾,口中清水自出,胁肋急胀,痛不欲食,此胃气虚冷所致,其脉沉弦细迟。

旋复花人参细辛桂心甘草陈皮桔梗芍药半夏(制。各半两)赤茯苓(三分)上咀,每服四钱,姜三片,煎,食后服。

丁香半夏丸

治心下停饮冷痰,头目眩晕,睡卧口中多涎。

槟榔(三钱)丁香半夏(各一两)细辛干姜人参(各五钱)上为细末,生姜汁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日三服,食后。

〔罗〕

温胃化痰丸

治膈间有寒,脾胃停饮,胸膈不快,痰涎不已。

半夏(炮,三两)陈皮(去白)干姜(炮)白术(焙。各二两)上为细末,生姜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不拘时。

〔洁〕姜桂丸治咳嗽面黧黑,足寒脉沉。(方见前湿痰条。)〔《局》〕

胡椒理中丸

治肺胃虚寒,咳嗽气急,逆气虚痞不能食,呕吐痰水。

款冬花(去枝梗)荜茇陈皮干姜(炮)良姜(炒)甘草(炙)细辛(去苗)胡椒(各四两)白术(五两)上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汤下。

〔仲〕吴茱萸汤(方见伤寒。)〔洁〕夏月嗽发寒热者,谓之热嗽,用小柴胡汤三两,加石膏七钱,知母三钱治之。(柴胡汤方见伤寒。)冬月嗽而发寒热者,谓之寒嗽,用小青龙汤加杏仁治之。(方见伤寒。)〔丹〕火嗽,宜清金化痰丸。

清化丸

与清金丸同用,专治热嗽及咽痛。盖苦能燥湿热轻能治上。取灯笼草叶为细末,蒸饼为丸。每服三五十丸。(灯笼草即苦耽草,其结房如灯笼状,故以名之。)

清金丸

一名

与点丸

去肺火,降膈上热痰。与清化丸同用,黄芩一味炒为末,水丸服。

痰因火动,逆上作嗽者,先治火,次治痰,用知母止嗽清肺金,滋阴降火。火郁嗽,用诃子、海石、栝蒌仁、青黛、半夏、香附以开之。喘嗽,不拘老幼久近上壅等疾。槐花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熟水或姜汤下,不拘时。

〔罗〕

柴胡饮

治虚劳羸瘦,面黄无力,减食盗汗,咳嗽不止。

柴胡(一两)五味子(五钱)地骨皮(一两半)鳖甲(一两,酥炙)知母(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入乌梅二枚,青蒿五叶,水煎去渣服。

〔《本》〕又方治劳嗽虚症,及鼻流清涕,耳作蝉鸣,眼见黑花,一切虚症,丈夫妇人皆可服,少年亦不妨。

五味子(二两)鳖甲(三两)地骨皮(三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任意服三五十丸。妇人醋汤下。此方乃曲江人家秘方,余服之大有功效,处方有理,甚妙。

〔海〕

易简杏子汤

治咳嗽不问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及虚劳咯血,痰饮停积,皆治疗。

人参半夏茯苓细辛(减半)干姜(减半)甘草桂枝(减半)芍药五味子(各等分)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杏仁去皮尖,锉五枚,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渣温服。若感冒得之,加麻黄等分。若脾胃素实者,用粟壳去筋膜锉碎,以醋淹炒等分加之,每帖加乌梅一枚煎服,其效尤验。呕逆恶心者,不可用此。若久年咳嗽,气虚喘急,去杏仁、人参,倍加麻黄、芍药、干姜、五味子各增一半,一名小青龙汤。

洁古水煮金花丸,治咳嗽多怒。天麻丸罗氏化痰玉壶丸(以上三方并见湿痰条。)〔丹〕

搜风化痰丸

人参僵蚕槐角白矾天麻陈皮(去白)荆芥(各一两)半夏(四两,汁浸)辰砂(半两)上为末,姜汁研蒸饼为丸,除辰砂为衣。每四十丸,姜汤下。

〔罗〕

延寿丹

治风壅痰嗽,或寒痰咽膈不利。

天麻(半两)枸杞(一两半)明矾(一两,半生半枯)干姜(一两半)上为细末,酒和成剂,再用蒸饼裹定,于笼内蒸熟,去面搓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下,食后临卧。

〔《局》〕

防风丸

治风痰上攻,头痛恶心,项急,目眩旋晕,痰涎壅滞昏愦。

天麻(酒浸,一宿)甘草(炙)川芎(洗)防风(各一两)朱砂(五钱,为衣。)上为末,每两作十丸,朱砂为衣。每服一丸,荆芥汤化服,茶亦得,不拘时。

川芎丸

消风壅,化痰涎,利咽膈,清目头痛旋晕。

川芎薄荷(去土。各七钱半)桔梗(半两)防风(去芦,一两半)甘草(三两半)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半作五十丸。每服一丸,细嚼,腊茶清下,食后临卧。

河间防风通圣散加半夏,治风痰咳嗽。(方见癫痫。)千缗汤(方见喘。)洁古治痰嗽不能饮食者,浓朴汤治之。(方见大便秘。)〔《山》〕喘嗽。白僵蚕为末,姜汁清茶调服,临卧下。

〔洁〕治痰嗽能饮食者,大承气汤微下之。(方见伤寒。)〔丹〕阴虚咳嗽,四物汤加竹沥、姜汁主之。阴分嗽者,多属阴虚,治之用知母止嗽,勿用生姜,以其辛散故也。肺虚嗽甚,此好色肾虚者有之,人参膏以陈皮、生姜佐之。

〔罗〕

团参散

治脉气不利,治咳喘止嗽。

紫团参款冬花紫菀茸(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乌梅一枚,同煎七分,去渣温服,食后。

人参款花膏

治脾胃虚寒,久嗽不已,咽膈满闷,咳嗽痰涎,呕逆恶心,腹胁胀满,腰背伤痛,或虚劳冷嗽,及远年近日一切咳嗽诸药不效者。

款冬花(去枝)人参(去芦)五味子(去枝)紫菀(去芦)桑白皮(去粗枝,各一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食后细嚼,淡姜汤送下。或一丸分作四服,含化亦得。

〔《食》〕治咳嗽不瘥者。黄明胶,炙令半焦,为末,每服一钱匕,人参末二钱匕,用豆豉汤一盏八分,葱少许,入铫子煎一两,沸后倾入蜜,遇咳嗽时呷三五口。

〔《本》〕治十六般哮嗽。

黄明胶(一两,炙)马兜铃甘草(炙)半夏(姜汁浸,三日)人参(半两)杏仁(去皮尖,以上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一大钱,水一盏,煎至七分,临卧食后服,随病有汤使为引。心嗽面赤或汗流,加干葛煎早饭后服。肝嗽眼泪出,加乌梅一枚,大米十四粒煎。脾嗽不思饮食,或一两时恶心,入生姜二片煎。胃嗽吐逆酸水,入蛤粉煎。胆嗽令人不睡,加茯神五分,茶清调下。肺嗽上喘气急,入桑白皮煎。膈咳嗽出痰如圆块,生姜汁调药咽下。劳嗽入秦艽末同煎。冷嗽天晓嗽甚,葱白三寸同煎。血嗽连顿不住,当归末枣子同煎。暴嗽涕唾稠粘,入乌梅生姜同煎。产漱背胛疼痛,甘草三寸,黄蜡少许同煎。气嗽肚痛胀满,入青皮去白同煎。热嗽夜甚,蜜一匕、葱白同煎。哮嗽喉如拽锯,入半夏三枚同煎。肾嗽入黄、白饴糖同煎。上件十六件般嗽痰,根据法煎服,无不效验。此方乃京都一家专治此疾,因中官浓赂,方始得传,屡试有效。

上人参治嗽例。

〔丹〕有一子三十余,久疟虚甚,盗汗得嗽,嗽来便热,夜甚。

甘草(炙些)白术(一钱半)防风(一钱)黄连(五分)人参(八分)干姜(三分)黄(五分)白水煎服。

里成人多嗽,怠惰,脉不数,两手脉大而长,此劳症无热。

白术(一钱半)陈皮苍术茯苓(各五分)神曲(七分,炒)川芎(三分)黄芩(三分,炒)五味子(七粒)芍药(五分)黄甘草(各三分。炙)用生姜二片同煎。

陈孺人九十余岁,嗽或发或止,发时有清痰,寒热作,食少,面虚浮,淡黄色。

陈皮青皮白术芍药(各五钱)麻黄(二钱)木通干姜黄芩(各二钱半)甘草(炒)防风(各一钱)分七帖,五味子七粒,煎三之一。

〔云〕

补肺汤

治劳嗽。

桑白皮熟地(各三两)人参紫菀黄五味子(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煎,入蜜少许,食后。

〔垣〕

款花补肺汤

治年高气弱,肌体瘦困,短气,遇秋冬咳嗽大作,夜间尤甚,三五百声不绝,春夏稍缓。

黄(半两)甘草(炙,一钱)当归(七分)佛耳草(一钱)款冬花(二分)陈皮(七分)丹皮(三分)黄柏(酒浸,三分)苍术(二钱)曲末(七分)上咀,每三钱,水煎去渣,稍热食后服。

清肺汤

除湿热,治金火嗽。

黄(四钱)苍术防风归身茯苓(各一钱)五味子(三十粒)陈皮(一钱二分)青皮(五分)泽泻(二钱)黄柏(六分)上锉如麻豆,每服五钱,水煎去渣,稍热临卧服。

泻火补肺汤

治金火嗽,五六月间嗽。

五味子(五钱)黄(二钱)人参(一钱)甘草(炙,一钱)陈皮(去白,一钱)麦门冬青皮(五分)升麻(一钱)苍术(一钱)归身(一钱)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煎,去渣,稍热服。

上参、、术治嗽例。后三方黄为君,气虚甚者宜之,膈满食少者忌服。

〔丹〕

蛤蚧丸

治肺脏内伤,咳嗽气急,久不除,渐羸瘦。

蛤蚧(一两,炙去头足)诃子(煨,取肉)细辛甘草(炙)阿胶(蛤粉炒)熟地麦门冬(去心。各五钱)为末蜜丸,每两作十五丸,每一丸食后含化。

上蛤蚧丸久嗽不愈者宜之。

〔罗〕

大利膈丸

治风痰实喘咳嗽,风气上攻。

牵牛(四两,生用)半夏(汤洗)木香(五钱)青皮(去白,二两)槐角槟榔大黄(各三钱)皂角(去皮弦子,酥炙。各三两)上为细末,生姜面为丸。每服五十丸,生姜汤下。

〔丹〕

坠痰丸

治痰饮。

枳实枳壳(一两半)明矾(三钱,枯一半)朴硝(三钱,风化)黑牵牛(半斤,取头末)猪牙皂角(二钱,酒炒)上为末,萝卜子汁为丸。每服四十丸,鸡鸣时服,初有粪,次有痰。

上下痰用大黄、牵牛,有热者宜之。

〔世〕治久嗽痰积。半夏二两,用江子五钱敲损同煮,至半夏无白心,去江子不用,杏仁一两,用乌梅半两同煮,去乌梅不用,止将半夏、杏仁焙干为末,炼蜜丸,如绿豆大。量虚实服,服后下痰积。

〔罗〕

透罗丹

治痰实咳嗽,胸膈不利。

皂角(酥炙,去皮弦)黑牵牛(微炒)半夏(汤洗。各二两)巴豆(去油,另研,一钱)大黄(一两,水浸焙用)杏仁(麸炒,去皮尖,一两)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丸,如桐子大。食后生姜汤送下二十丸。咳嗽甚者,三四服必效。

〔丹〕治痰喘嗽。

南星(二钱)半夏滑石(各三钱)江子(五粒,去油)轻粉(少许)上用皂角仁浸浓汁,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

〔《本》〕治诸般痰嗽。

半夏(姜汁浸一宿)天南星白矾(各半两)焰硝(二钱)杏仁(去皮尖,麸炒黄)青黛(各半两)猪牙皂角(去黑皮并子。各半两)巴豆(二十一粒去壳,生用)上一处为末,姜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临卧姜汤下,小儿五丸。

〔丹〕

青金丸

治食积火郁嗽。

贝母知母(各半两)巴豆霜(五分)上为末,姜汁丸,青黛为衣。

上下痰用巴豆,有寒者宜之。(前一方但借巴豆之气,虚人亦可服。)〔洁〕

款气丸

治久嗽痰喘,肺气浮肿。

青皮陈皮槟榔木香杏仁茯苓郁李仁(去皮)川归广术马兜钤(炮)葶苈(各三钱)人参防己(各四钱)牵牛(头末,二两半)上为细末,姜汁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七十丸,食后姜汤送下。

〔罗〕

紫参散

治肺气虚,咳嗽喘急,胸膈痞痛,脚膝微肿。

人参(二钱半)蛤蚧(一对,酥炙)白牵牛(炒)甜葶苈(炒)木香苦葶苈(炒)槟榔(各五钱)上为末,用熟枣肉丸。每服四十丸,煎人参汤下,食后。

上下痰用槟榔、木香,佐牵牛、葶苈、郁李仁,久嗽面浮足肿者宜之。

孙兆视雷道矩病吐痰,顷间已及一升,喘咳不已,面色郁黯,精神不快。兆与服仲景葶苈大枣汤一服讫,已觉胸中快利,略无痰唾矣。

〔《本》〕治气喘咳嗽。

大黄葶苈(一两,净瓦上炒)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桑白皮汤下。

上下痰用葶苈为效极速,虚人忌用。

〔仲〕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宜十枣汤。

〔丹〕伯温年近四十,滋味浓,素患咳嗽有痰,与通神丸、神术丸和匀。食前生姜汤下五六十丸,后以津咽小胃丹十五丸,日服六服。

上十枣汤下痰,仲景法也,虚人审之。丹溪变十枣为小胃丹而少服,徐徐法也。

〔《脉》〕咳而时发热,脉卒弦者,非虚也,此为胸中寒实所致也,当吐之。咳家其脉弦,欲行吐药,当相人强弱而无热乃可吐之,其脉沉者不可发汗。

子和稀涎散三圣散仲景瓜蒂散(以上三方并见治法门。)上吐热痰法,轻者但用芎、茶、栀仁、萝卜子、姜汁入酸齑汁探吐之。

〔《局》〕碧霞丹(方见治法门。)〔《本》〕治远年近日哮嗽妙方。

砒面海螵蛸(各一钱)上三味为末,水调作饼子,慢火炙黄,再研令细。每服一字,用井花水调一大呷,空心服,良久吐出为度。

小兄加减与之。忌食毒物。

上吐寒痰法,丸用藜芦、瓜蒂吐不透者,用附尖神效。

〔子和〕常仲明病寒热往来,时咳一二声,面黄无力,懒思饮食,夜多寝汗,日渐瘦削。诸医作虚损治之,用二十四味烧肝散,鹿茸、牛膝补养二年,口中痰出,下部转虚。戴人断之曰:上实也。先以涌剂吐痰二三升,次以柴胡饮子降火益水,不月余复旧。此症何名?乃经中云二阳病也。二阳之病发心脾,不得隐曲,心受之则血不流,故女子不月,脾受之则味不化,故男子少精。此二症名异而实同,仲明之病,味不化也。驰口镇一男子年二十余岁,病劳嗽数年,其声欲出不出,戴人问曾服药否?其人曰:家贫未尝服药。戴人曰:年壮不妄服药可治。先以苦剂涌之,次服舟车、浚川丸大下之,又服重剂果瘥。一田夫病劳嗽,一涌一泄,已减大半,次服人参补肺汤,临卧更服槟榔丸以进食。

上吐下兼施以攻其痰也。

〔《本》〕治劳嗽。

青黛(三钱)辰砂雄黄白矾信(各一钱,生用)上并为末,淡豆豉一百粒,汤浸去壳,研如膏,入前五味,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临卧冷茶清下。

治远年近日喘嗽。

蝉蜕(一两,去头足)五灵脂(生)砒(生)雄黄(生)杏仁(去皮尖。各五钱)轻粉(一两)淡豆豉(四十九粒)马兜铃(生一两)上研,除出轻粉另研,余为末,用生姜、葶苈自然汁合轻粉诸药为丸,如小弹大。每服一丸,临卧细嚼,生姜汤送下。

上用信劫痰例,盖为寒湿痰设也。

运气咳有二:一曰火。经云:少阳司天之政,初之气,候乃大温,其病气拂于上咳逆。二之气,火反郁,白埃四起,其病热郁于上咳逆。三之气,炎暑至,民病咳。终之气,风乃至,其病阳气不藏而咳是也。

二曰燥热。经云:少阴司天之政,水火寒热,持于气交,民病咳喘。三之气,大火行,寒气时至,民病咳喘,此上热下燥为咳喘也。终之气,燥令行,余火内格咳喘,此外燥包热在内喘咳也。

〔《本》〕治诸嗽久不瘥,

贝母汤

贝母(一两,去心,姜制)黄芩(半两)干姜(生,一两)五味子陈皮(各一两)桑白皮(半两)半夏柴胡桂心(各一两)木香甘草(各一分)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加杏仁七个,去皮尖,生姜七片,煎去渣热服。有姓蒋者,其妻积年嗽,制此方授之,一服瘥,以治诸般嗽悉愈。

上方有寒有热,有收有散,诸嗽通用也。

〔《素》〕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此邪从外受之。王注云:邪谓寒气。)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寒邪从外受也。)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所谓肺先受邪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王注云:时谓王月也。)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肝治春,心治夏,脾治长夏,肺治秋,肾治冬也。)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吐血。(取太渊穴也。)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取大陵穴也。)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下满。(取太冲穴也。)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取太白穴也。)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取太溪穴也。)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取三里穴也。)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取阳陵泉穴也。)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矢。(取巨虚上廉也。)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取巨虚下廉穴也。)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取委中穴也。)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取支沟穴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见咳论)〔丹〕治嗽。灸天突、肺俞二穴,泄火热,泻肺气。

〔《千》〕嗽。灸两乳下黑白际各百壮即瘥。又以蒲当ru头周匝围身,令前后正平,当脊骨下解中灸十壮,又以绳横量口中,折绳,从脊灸绳两头边,各八十壮,三报三日毕两边者是合度。

〔《玉》〕治咳嗽:身柱(三分,泻三吸。)至阳(三分,补三呼。)不已,再取后穴:肺(寸一分,沿皮向外一寸半,泻六吸。寒痰红痰,俱是虚补实泻。)又法:风门(一分,沿皮向外一寸半。)〔《心》〕咳嗽喘满,气急不食,容颜黧黑,鼻流清涕:风门(沿皮向外二寸半,补之。)巨阙(三寸三分,泻之。)太渊(五分,泻之。)期门(平之。)下脘(五分,泻之。)中(灸,七壮。)中脘(三寸,泻之)绝骨(三寸半,退热妙穴也。)支沟(透间使,两胁胀满妙穴也。)妇人咳嗽,寒热往来,风寒呕逆,劳疸中满喘急:风门(沿皮一寸半,治感冒风寒。)太渊(五分,治咳嗽。)中脘(三寸,治呕逆,使气往来为效。)绝骨曲池(各一寸半,治寒嗽血膈劳疸。)间使(透支沟,治中喘满上气。)〔《甲》〕咳逆上气,舌干胁痛,心烦肩寒,少气不足以息,腹胀喘,尺泽主之。咳干呕烦满,侠白主之。

咳上气,喘不得息,暴痹内逆,肝肺相搏,鼻口出血,身胀,逆息不得卧,天府主之。咳逆上气,喘不得息,呕吐,胸满不得饮食,输府主之。咳逆上气,涎出多吐,呼吸喘悸不得安,中主之。胸满咳喘不得息,呕吐烦满,不得饮食,神藏主之。咳逆上气,魄户及气舍主之。咳逆上气,噫嘻主之。胸胁满,不得俯仰,饮食不下,咳唾沫脓,周荣主之。咳而泄不欲食者,商丘主之。凄凄寒咳吐血,逆气,入心痛,手阴主之。咳而胸满,前谷主之。咳逆上气,吐沫,天容及行间主之。咳逆不止,三焦有水气,不能食,维道主之。咳,面赤热,支沟主之。咳逆上气,咽喉痈肿,呼吸短气,喘息不通,水突主之。(一作天突。)咳上气喘,暴喑不能言,及舌下挟缝青脉,颈有大气,喉痹,咽中干急不得息,喉中鸣,翕翕寒热,项痛肩痛胸痛,腹皮热,衄,气短鲠,心痛隐疹,头痛,面皮赤热,身肉尽不仁,天突主之。咳逆上气,喘不能言,华盖主之。

成无己云:咳者謦咳之咳,俗谓之嗽者是也。肺主气,形寒饮冷则伤之,使气上而不下,逆而不收,冲击膈咽,令喉中淫淫如痒,习习如梗,是令嗽。甚者续续不已,连连不息,坐卧不安,言语不竟,动引百脉,咳声闻四近矣。(謦,枯鼎切,咳声也。)〔《脉》〕肺痿,咳唾咽燥,欲饮水者自愈,自张口者短气也。

〔丹〕咳嗽肺胀壅遏,不得眠者,难治。

〔仲〕人嗽十年,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脉浮短者,其人肺伤,诸气微少,不过一年死,法当嗽也。

咳嗽羸瘦,脉形坚大者死。

咳而脱形,身热,脉小坚急以疾,是逆也,不过十五日死。(全文见诊。)〔《脉》〕上气脉数者死,谓其形损故也。咳嗽脉沉紧者死,浮直者生,浮软者生,小沉伏匿者死。

〔丹〕咳嗽口燥咽干有痰,不用半夏,用栝蒌、贝母;饮水者,不用栝蒌,恐泥膈不快。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咳嗽

干咳嗽

干咳嗽者,无痰有声是也。此症本于气涩,涩微者连咳十数声方有痰出,涩甚者虽咳十数声亦无痰出,是为干咳嗽也。

〔丹〕干咳嗽,极难治。此系火郁之症,乃痰郁其火邪在中,用苦桔梗以开之,下用补阴降火之剂,不已即成劳,倒仓法好。此不得志者有之,宜用补阴方四物汤加竹沥、炒柏之类。

〔海〕

甘桔汤

此仲景少阴咽痛药也。孙真人治肺痈吐脓血,用生甘草加减二十余条。(甘桔汤方用桔梗三两,甘草一两,白水煎服。)咳逆气者,加陈皮。咳嗽者,加贝母、知母。咳发渴者,加五味。吐脓血者,加紫菀。肺痰者,加阿胶。

面目肿者,加茯苓。呕者,加生姜、半夏。少气者,加人参、麦冬。肤痛者,加黄。目赤者,加栀子、黄连。咽痛者,加鼠粘子、竹茹。声不出者,加半夏、桂枝。疫毒头肿者,加鼠粘子、大黄、芒硝。胸痛膈不利者,加枳壳。心胸痞者,加枳实。不得眠者,加栀子。发狂者,加防风、荆芥。酒毒者,加葛根、陈皮。

一中年妇人干咳,寸脉滑动似豆状,余皆散大不浮,左大于右,每五更心躁热有汗,但怒气则甚。与桔梗不开,诸药不效。遂以石膏、香附为君,芩、连、青黛、门冬、栝蒌实、陈皮、炒柏、归、梗为臣,五味、砂仁、川芎、紫菀佐之,凡二十余帖而安。洁古蜜煎生姜汤,蜜煎陈皮汤与烧生姜胡桃方,皆治无痰而嗽者,以辛甘润其肺也。如但使青皮药,皆宜去白。本草云:陈皮味辛,理上气,去痰气滞塞;青皮味苦,治下气;二味俱用,散三焦气也。故《圣惠》法治云:陈皮去穣,穣不除即生痰;麻黄发汗,节不去则止汗。

〔《本》〕补肺法。

地黄(二斤,生,净洗)杏仁(二两)生姜蜜(各四两)上捣如泥,入瓦盆中,置饭上蒸五七度,每五更,挑三匙咽下。

〔《千》〕治久嗽方。

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上二味,先秤铜铫知斤两讫,纳蜜复秤如数,次纳姜汁,以微火煮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则止,旦服如枣大含一丸,日三服。忌一切杂食。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咳嗽

咳嗽喉中作声

一男子五十余岁,病伤寒咳嗽,喉中声如鼾,与独参汤一服而鼾声除,至二三帖咳嗽亦渐退,凡服二三斤病始全愈。

〔梅〕治久患呷咳嗽,喉中作声不得眠,取白前捣为末,温酒调二钱匕。(《衍义》云:白前保定肺气。)〔仲〕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射干麻黄汤

主之。

射干(三两)麻黄生姜(各四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大枣(七枚)五味子半夏(各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千》〕

白前汤

咳逆上气,身体浮肿,短气肿满,旦夕倚壁不得卧,喉中水鸡鸣。

白前紫菀半夏大戟(各三两)上咀,以水一斗,浸一宿,明旦煮取三升,分三服。

〔《素》〕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阴阳别论)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也。脉络不得随经上下,故留经而不行。络脉之病患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逆调论)督脉生病,其上气有音,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天突穴也。)其病上冲喉者,治其渐,渐者上侠颐也。(王注谓天迎穴。)〔《甲》〕咳,喉中鸣,唾血,大钟主之。胸胁支满,不得俯仰,痈咳逆上气,喉咽喝喝有声,太溪主之。咳逆上气,咽喉喝喝喘息,扶突主之。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咳嗽

暴嗽

〔《千》〕治暴热嗽方。

杏仁紫苏子(一升)陈皮(一两)柴胡(四两)上咀,以水一斗,煮三升,分三服。

〔《山》〕暴嗽。白蚬壳洗净研细,粥饮下。

〔《本》〕治暴嗽。

砒霜(一钱)白矾(一两,飞过,细研)上先将砒霜安放茶盏内,却将白矾末铺盖,火为末,乌梅肉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二丸,紫苏汤下。

〔《千》〕治暴嗽。百部藤根捣自然汁,和蜜等分,沸煎成膏,咽之。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咳嗽

久嗽

〔丹〕肺受风寒久嗽,非此不能除。南星、款花、鹅管石、佛耳草、雄黄为末,拌艾。以姜一浓片留舌上,次用艾上烧之,须令烟入喉中。一方无佛耳草,有郁金。又方。鹅管石、雄黄各一分半,另为末,款花、沸耳草各一分半,另为末,却用纸一幅方,方阔四五寸,以鸡子清涂其中央,四旁各悬一寸许不涂,然后以鹅管石、雄黄掺于鸡子清上,又以款花、佛耳草末掺其上覆之,又以一箭筋从不涂纸旁卷起为一纸筒,用糊粘牢其旁,抽箭箸出焙干,用时将一纸筒含在口,一头火烧,以口吸烟,令满咽之,咽至烧筒尽为度,却吃茶二三口压之。

〔崔〕疗久嗽熏法。每旦取款花、好鸡子少许,蜜拌花使润,纳一升铁铛中。又用一瓦碗钻一孔,孔内安小竹筒,或笔管亦得,其筒稍长,置碗铛相合,及插筒处皆面糊涂之,勿令泄气。铛下着炭火,少时款冬烟自竹管出,以口含筒,吸取咽之。如胸中稍闷,须举头,即将指头捻竹筒头,勿令漏烟气出,及烟尽止。凡如是五日一为之,至六日则饱食羊肉馄饨一顿,永瘥。(一法不用铛碗,用有嘴瓦瓶烧药,盖住瓶口,却以口于瓶嘴吸烟咽之,尤捷。)〔洁〕

枳壳汤

治久痰嗽,胸膈不利者,多上焦发热。

枳壳(炒,三两)桔梗(二两)黄芩(二两半)上为细末,每早取二两半,水三盏,煎至一盏,日作三服,午时一服,申时一服,卧时一服。三日,七两半服尽,又服半夏汤。

生半夏汤

用半夏姜制切片,每三钱半,水盏半,姜五片,煎至一盏,食后服,一日二三服,二三日服了,再服枳壳丸,尽其痰为度。论曰:先消胸中痰气,后去膈上痰。再与枳术丸,谓首尾合治,尽消其气,令痰不复作也。

〔丹〕

久嗽丸子

海蛤粉(研细)胆星(臣)杏仁(臣)诃子(佐)青黛(佐)皂角荚(使)上为末,姜汁丸,如桐子大,姜汤下。

久嗽乃积痰久留肺脘,粘滞如胶,气不能升降,或挟湿与酒而作。

香附(童便浸)僵蚕(炒)海蛤粉栝蒌仁蜂房杏仁姜汁竹沥神曲(各等分)上为末,蜜调噙化。

谢老人形实,夏月无汗,成久嗽痰。

半夏(姜制)紫苏叶(各一两)上二味,入莎末、蚬壳末、神曲末,以栝蒌穣、桃仁半两和丸。先服三拗汤三帖,方服此丸子。

男子五十岁,旧年因暑月入冷水作劳,患疟,后得痰嗽。次年夏末,得弦脉而左手虚,叩之必汗少而有痰,身时时发热,痰如稠黄胶,与下项方药,仍灸大椎、风门、肺俞、五处。

半夏(一两)白术(七钱)茯苓(六钱)黄芩陈皮桔梗枳壳石膏(。各半两)僵蚕(炒,二钱半)五味子(一钱半)上用神曲糊丸,姜汤下三十丸。先与三拗汤加黄芩、白术二帖,夜与小胃丹十丸,以搅其痰。

洁古款气丸治久嗽浮肿。罗氏紫参散用蛤蚧。《衍义》云:蛤蚧治久嗽有功。

马兜铃丸

治多年喘嗽不止,大有神功。

马兜铃(去土)半夏(汤洗七次,焙干)杏仁(去皮尖,麸炒。各一两)巴豆(二十一粒,去皮油,研)以上除巴豆、杏仁另研外,余为细末,用皂角膏子为丸,如桐子大,雄黄为衣。每十丸临卧煎乌梅汤下,以利为度。

〔《千》〕治三十年咳嗽,或饮或咳,寒气嗽虽不同,悉治之。

细辛款冬花防风紫菀(各三两)藜芦(二两)川椒(五合)上六味咀,取藜芦先着铜器中,次紫菀,次细辛,次款冬花,次椒,以大枣百枚间在诸药中,以水一斗二升,微火煮令汁尽,出枣曝令燥,鸡鸣时服半枣。不知,明旦服一枚,以胸中温温为度。若强人欲嗽吐者,可少增服之,便吐脓裹结痰。吐后勿冷冻饮料食,咳愈止药。药势静乃食,不尔,令人吐不已。

治久嗽不瘥方。

兔屎(四十九粒)砂(一分)胡桐泪(一分)上三味为末,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以粥饮下,日三,吐冷物尽即瘥。

〔丹〕蛤蚧丸治久嗽。(方见阳虚咳条。)又方《衍义》治久咳脓血,胸膈噎痛。蛤蚧、阿胶、生犀角、鹿角胶、羚羊角各一两,除胶外皆为屑,次入胶,河水三升,煮半升,临卧细呷,愈。(详见咳血。)疗三十年嗽。以百部根二十斤,捣绞取汁,煎之如饴,服方寸匕,日三服,验。

〔《百一》〕治久咳嗽,上气十年,诸药治不瘥方。以蝙蝠除翅足,烧令焦,为末,饮服之。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咳嗽

妊娠嗽

〔云〕

马兜铃散

治妊娠胎气壅塞,咳嗽喘息。

马兜铃桔梗人参甘草贝母(各五钱)陈皮(去白)大腹皮桑白皮紫苏(各一两)五味子(五钱)上咀,每服四钱,姜三片,水煎。

麻黄散

治妊娠外伤风冷,痰逆,咳嗽不食。

麻黄(去节)陈皮(去白)前胡(各一两)半夏(洗炒)人参白术枳壳贝母甘草(各半两)上咀,每服四钱,葱白五寸,姜三片,枣一枚,水同煎。

紫菀汤

治妊娠咳嗽不止,胎不安。

紫菀天门冬(各一两)桔梗(半两)甘草杏仁桑白皮(各二钱半)上咀,每服三钱,竹茹一块,水煎去渣,入蜜半匙,再煎二沸,温服。

桔梗散

治妊娠肺壅,咳嗽喘急天门冬(去心,一两)贝母人参甘草桑白皮桔梗紫苏(各半两)赤茯苓(二两)麻黄(去节,七钱半)上咀,每服四钱,姜三片,水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