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会典》●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五十七
皂隸
國初皂隸、取刑部笞杖囚人應役。後照人戶差點、尚是正身應當。後復令不願當者、解柴薪銀兩。凡僉徵有程。撥補有額。又有減免裁革之令。具載於後凡額數。洪武初、丞相大都督准侯例、儀從十五人。從一品十三人。五從二品九人。三品七人。四品五人。五品四人。六品七品二人。八品九品一人。中書省御史臺公使各二十六人。六部各十人。斷事司察院各八人。應天府十五人。上元江寧二縣各十人。其武官隨從人。指揮使至僉事各四人。尋加二人。千戶以下三人。百戶以下二人。俱在正伍取用。三日一易。衛所直廳六人。守門二人守監四人。守庫一人。俱選老軍充役。一月一易
○宣德間、令給翰林院庶吉士每員皂隸一名
○正統間、定官員隨從皂隸。文職一品一品十二名。三品十名。四品六名。五品六品四名。七品至九品二名。內翰林院編修、檢討、六科給事中、中書舍人、監察御史、俱近侍、各加一名知縣係親民正官、欽與四名。國子監博士、助教、學正、學錄二名。翰林院譯字官一名。武職五府管事都督、錦衣衛管事指揮、鎮撫司管事鎮撫、俱照文武品級例。帶俸都督各六名。錦衣衛帶俸都指揮、指揮、各四名。
長陵衛指揮使並同知、各六名。僉事四名。則出
特恩。其文武衙門公使皂隸。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直堂皂隸各三十名。鴻臚寺、翰林院、直堂各十五名。宗人府、太常寺、國子監、直堂各十名。詹事府、左春坊、直堂各八名。右春坊直堂七名。司經局直堂六名。太僕寺、欽天監、太醫院、直堂各六名。光祿寺、尚寶司、六科、中書舍人、制誥敕房、係
內府衙門、各用看朝房皂隸四名。上林苑監、行人司、各直廳四名。六部各司、都察院各道、大理寺左右二寺、各直廳四名。刑部各司、都察院各道、大理寺左右二寺、係理刑衙門、各用把門二名。都察院經歷司、通政司經歷司、各直廳四名。戶部、刑部、都察院照磨所、及各衙門司務廳、各直廳二名。通政使司有奏訴冤枉人等。戶部山西清吏司、兵部職方武庫二清吏司、俱有軍囚人等、各用看監四名。宗人府經歷司、直廳二名。詹事府主簿廳、直廳一名。鴻臚寺司賓署、司儀署、主簿廳、太常寺博士廳、典簿廳、太僕寺主簿廳、各二名。欽天監主簿廳二名。看書五名。觀星臺把門四名。國子監繩愆廳、直廳三名。典簿廳、直廳二名。刑部看監、一百三十九名。都察院看監、一百二十八名。五軍都督府直堂各八名。府經歷司直廳各四名。錦衣衛直堂二十名。鎮撫司直廳五名。看監三十二名。經歷司直廳四名。在外司府州縣官員、隨從皂隸、照京官品級僉撥。其公使皂隸弓兵、並看監禁子、各照原額僉點。布政司、按察司、直堂皂隸各三十名。把門各六名。各司經歷司、照磨所、直廳各四名。都司斷事司、布政司理問所、各八名。把門各二名。各府直堂皂隸十六名。把門四名。各州直堂皂隸十二名。把門二名。各縣直堂皂隸八名。把門二名。各府經歷司、照磨所、直廳各四名。各州吏目廳、各縣典史廳、各二名
○弘治八年題准、錦衣衛乞陞帶俸指揮等官、經年閒住、比與見任管事操練官員不同。除已往外。自弘治八年九月以後、但有此等新陞官員、俱暫撥與皂隸二名應役
○九年題准、內府監生謄黃房屋五間、每年量撥空閒直堂皂隸四名、送武選司轉送應役、一年滿日、照例撥替、看守河下房屋
○十五年令、郡王將軍府、教授、典膳、每員皂隸一名。
郡王府教授典膳皂隸、民間僉撥二名。每名止許辦柴薪銀八兩。將軍下教授、係吏部除授、由學校出身者、仍與皂隸一名、許辦柴薪價銀一十二兩。係本處軍民舍餘出身者、不與
○又題准、各王府典膳典樂引禮捨人等項官員、正途常選出身照舊外。但係遇例納銀補缺、照依將軍下教授事例、止支本等俸銀。不許僉與皂隸。其已徵者、附寄各該官庫、作正支銷。未徵者停止
○十六年題准、凡織染所大使、營繕所所丞、俱九品官員、照例僉與皂隸一名。若係帶傣、不許奏討
○正德十年題准、太僕寺常盈庫大使、照順天府庫大使事例、給與柴薪二名
○十四年題准、京衛武學教授訓導柴薪銀兩、照五城兵馬指揮事例、本部行移順天府、將原派柴薪銀兩、每年四月以裏、徵完解部、按季給撥
○十六年題准、各王府官員柴薪銀兩、巡撫都御史轉行各屬、於均徭內僉徵。在省城者、解布政司。在各府州縣城者、俱解本府。直隸州解分守道、轉發該州貯庫。
郡王下教授典膳二名、該銀十六兩。將軍下教授由學校出身者一名、該銀十二兩。俱分為上下半年、於該年七月、次年正月、各長史司、并各教授、通將前項官員、實在歷俸、有無事故曠職月日、造冊送各司府、并分守道、查扣明白、方行給領。如有冒支、及啟各王奏討、承奉長史等官、聽巡按官參奏究治。其生員官宦良家子弟、遇例納銀者、例不僉與皂隸見今各衙門直堂工食名數★正統以後、增減不一。今據各衙門實支、及武庫司撥給實數、開列于後。其與正統間額數同者、不重載☆
內閣大學士各直堂十四名
詹事府直堂十名 主簿廳直廳二名
翰林院直堂十五名。又工食直九名誥敕房看朝房直二名★比舊額減二名☆
四夷館皂隸工食十二名
吏部直堂四十八名
戶部直堂四十七名
禮部直堂四十八名
儀制司看庫一名。精膳司把門二名
兵部直堂三十名。三堂并京營皂隸工食六十名零八兩
武選司職方司直廳各八名。武庫司直廳九名。又庫皂工食二十九名
刑部直堂四十五名。看監工食一百四十二名
工部直堂四十名
都察院直堂四十五名。看監工食直一百三十四名
通政司直堂直廳看監共五十名
大理寺直堂直廳把門共六十一名
尚寶司看朝房七名
太常寺直堂十八名
國子監看朝房把門看倉看庫各二名
太僕寺直堂十名
行人司直廳七名
鴻臚寺直堂二十名。又看朝房等項三名
欽天監把門觀象臺共六名
太醫院直堂十名
宗人府直堂直廳共二十名
五府看朝房各二名
錦衣衛直堂直廳共二十六名
鎮撫司直廳看監共四十三名
凡陞俸官。弘治十八年令、凡陞俸官員、除有軍功、並九年考滿、加陞俸級者、准照今陞品級僉給皂隸。其餘乞恩等項陞俸者、止照原任官品撥與
○正德三年題准、紀善歷任陞俸、及九年之上、照依五品俸級、歲撥柴薪皂隸四名。若年勞未及、仍候九年、奏請添撥
○嘉靖七年題准、凡有軍功陞俸、俱於原職上加陞。其柴薪皂隸、不論官級正從、自五品以下、每一級加皂隸一名。八品以下陞俸者不加。五品以上、每一級加皂隸二名。再有軍功、以次遞加、至十四名而止。以後官雖遷轉、止照原陞俸級皂隸數目帶支。不許隨官加帶。其僉撥日期、在京以除授日為始。在外以文書到日為始
○九年題准、今後親王長史官員陞俸者、通前歷任九年、俱照例添撥皂隸
凡帶銜官。弘治十七年題准、在外帶銜官員、應得柴薪皂隸、照例於本布政司、坐派所屬相應州縣、徵收完足、類解本司收貯。每年終作二次差人分送各官住劄去處交收、取收領繳照
○嘉靖三十二年題准、在京帶銜官員、直堂皂隸、原無額派。每年動支缺官銀一百兩、雇人應役、自到任之日為始。如遇陞轉、查照住支。近例、三品支一百兩。四品八十兩
凡公差官。弘治五年題准、京差、並公差出外官員、該用跟隨皂隸、俱要經由兵部武庫司手本、方纔應付、不許濫撥
○十三年、令都督等官、有公差在外、管守地方者、應與巡撫都御史事體相同。其皂隸仍於在京本衙門支領。有奏要在外布政司支領者、不准
○十八年題准、京差各官皂隸、該衙門用印信手本、開送兵部。該司行宛平上元等縣撥送。內奉旨點差者、每員四名。其餘二名。差滿仍用手本送回。轉行該縣、仍查各官差滿日期、扣除工雇。每年終造冊送部。南京開送南京兵部查考
○嘉靖元年、令兵部劄付順天府、自嘉靖二年為始、於該解缺官皂隸、並齋膳等夫銀內動支一千兩、通融雇募。在京公差官員長跟皂隸。差完、及出巡之日、截日扣除。如再不敷、於固安等屬縣徵派。年終造冊繳部查考。其三年五年一次差官、並暫差等項、皂隸止於宛大二縣僉撥
凡僉派徵解。洪武元年令、凡府州縣額設祗候、禁子、弓兵、於該納稅糧三石之下、二石之上。人戶內差點、除納稅糧外、與免雜泛差役。毋得將糧多人戶差占。應天府祗候二十名、禁子三十名、各府以秋糧為額。二十萬石之上、祗候二十名、禁子一十五名。一十萬石之上、祗候一十八名、禁子一十三名。一十萬石之下、祗候一十五名、禁子一十名。各州縣以秋糧為額。一十萬石之上、祗候一十五名、禁子一十名、弓兵三十名。五萬石之上、祗候一十三名、禁子八名、弓兵三十名。五萬石之下、祗候一十名、禁子七名。弓兵三十名
○永樂間、令各項皂隸、以均徭人戶為之。在京在外、俱以一年為滿
○宣德間、令隨從皂隸、不願應當者、每名月辦柴薪銀一兩
○弘治初、令凡兩京公使、並倉庫秤子等役、不願應當者每名歲出工食銀十兩
○六年題准、今後將該解京班皂隸、除原係直廳等項者、照舊俱解正身、並工食銀兩外。若係各官名下跟隨皂隸、辦柴價銀兩、總收在官、煎銷成錠、上鑿銀數成色、用紙包裹、再寫銀數、用本州縣印信封記、差吏典或陰陽生一人、轉給批文、每皂隸十名、內選用殷實皂隸二名、一同管送、赴部交割。兵部武庫司、總寫手本、連直廳等項正身、並柴價銀、通送各衙門總管皂隸司分、當日俱總取手本回照
○八年題准、都御史等官一百八十二員、應撥柴薪皂隸共四百八十五名。查照原減之數、派河南山東山西等布政司、北直隸所屬。河南布政司一百九十三名。山東布政司一百七十名。山西布政司一百一十名。真定府七十四名。保定府五十名。順德府三十四名。廣平府四十三名。大名府六十五名。永平府三十三名。河間府三十四名。著落各該司府掌印正官、查勘所屬州縣人戶多寡、每年斟酌分派均平、自弘治九年為始、作急差人解部、聽候撥發應役、先將僉派過州縣皂隸名數、開報兵部、以憑查考。後再有添設官員、就照此例僉用
○十二年題准、自弘治十四年為始、照近年兵部題准事例、係布政司去處、將布按二司等衙門、係直隸去處、將本府並所屬州縣等衙門、大小官員、合得皂隸馬夫、共該銀若干兩、著落該屬州縣、斟酌人戶多寡、分派徵完。係馬夫者、每官一員、將銀傾作四十兩一錠、係皂隸者、每名傾作十二兩一錠、俱解本府交收。該上司者、著人解布政司、分送按察司等衙門。該本府者、本府給散該所屬州縣。或別衙門者、行文各衙門、差人具印信領狀、領回給散
○十四年題准、直堂把門看監皂隸、不拘有無閏月、每年、一名止解工食銀十兩
○又令各司府州縣僉解柴薪皂隸、遇閏、仍增銀一兩
○十五年、令凡各司府州縣該解皂隸、俱限該年正月以後、八月以前、陸續解部。如有違限、先將齎批人役送問。耽誤官吏、行巡按衙門提問
○十八年、令凡在京在外各衙門缺官皂隸銀兩、年終通查解部、仍行都察院該道知會。如浙江、河南、山東、山西、陜西、南北、直隸、一年一解。福建、湖廣、江西、二年一解。雲貴、四川、兩廣、三年一解。兵部查彀一千兩以上、俱送大僕寺寄庫、以備各項奏請支用。及遇有該僉京班皂隸州縣、十分旱澇、已經撫按勘實奏報、兵部行文免僉、照數於前項銀兩取回分給凡撥給、洪武二十六年定、各衙門官員、合用跟隨皂隸、俱於法司取撥笞杖囚人應役。必須明立文案簿籍、開寫姓名鄉貫、應該拘役年月、發送某衙門著役。遇滿撥替。其有在逃、即便根捉、仍送法司問罪。若病故者、照名行移法司撥補
○弘治十一年題准、各衙門直堂看監等項皂隸正身、應當一年已滿、新撥更替、將舊役手本、送到武庫司、轉行順天府給引寧家
○十五年、令凡解到皂隸、不必拘定某州縣派撥某衙門。但從兵部將各衙門擬定次序、皂隸以到部之日為序、三品以上官、歲該皂隸十名十二名者、俱先撥三名。四品官該六名者、先撥二名。九品以上官、該二名三名四名者、俱先撥一名。譯字等官該一名者、俱先撥半名。各照次序、周而復始。大率一品二品官、上半年以裏、不許撥過六名。四品官不許過三名。餘官倣此
○十六年題准、凡各項皂隸解到數少、不彀輪撥、將上年撥到皂隸、借撥補輳
○隆慶六年題准、各處解銀人役、俱要先赴巡視科道官掛號。其錦衣衛、鴻臚寺、太常寺、光祿寺、欽天監、太醫院、上林苑監七衙門、俱要堂上官覈實手本文冊、俱用堂印鈐蓋、方准支給。查盤之日、備造文冊送查
○萬曆九年題准、各衙門關支柴直、各具領狀一張、冊一本、先赴京營科道掛號。後投本部。其領狀、總具銀數。冊內備開某官柴直幾名。該司附卷備查
○一各官柴直銀兩、每季終造冊關支。未至季終、有陞遷事故者、截日支領。其開造不明者、駁回改正。查盤之日、類題參究
凡扣補。弘治十一年、令各處解到柴薪價銀、兵部收貯、該司、行移應得皂隸衙門知會。各該衙門差人齎文赴司關領、分送各官。其改陞事故等項、各該衙門、即日查除任內應得外、悉扣還官。其續任補缺、俱以到任之日為始、補與應得之數。年終通將收撥過數目、類冊奏繳
○嘉靖元年題准、順天府缺官皂隸齋夫銀兩、通查解部、不許別項動支。仍行各巡按查催各該司府、年終備造已未起解數冊繳部。該司置立文簿。照依原限解到查銷。在京大小陞遷事故官員柴薪銀兩、以後每遇季終、該司通行各衙門管皂隸司分、備查扣數附簿、聽本部查考
○三十三年題准、凡有差出官員、帶家小住劄行事者、查照各官應得柴薪、就於附近衙門扣除缺官柴薪馬丁齋夫銀兩。有餘、照舊解還本部。缺少、以本處贓罰銀兩補給。如遇回京、截日住支。仍於兵部關領。年終、通將各官支給過銀兩、並解部各數目、備細造冊奏繳。青冊送部查考
凡減免。正德九年題准、在京大小衙門官員、柴薪直堂把門看倉等項、皂隸七千五百六名、每年額派河南、山東、山西布政司、並直隸保定等府徵解。除分派各衙門外。該剩柴薪皂隸三百九十七名。直堂等項皂隸四十五名。自正德二年為始、將前項多餘皂隸柴薪、仍留六十名、直堂等仍留十七名、以備各衙門取用。其餘多餘之數、各照地方額解名數、量為減免
○河南、量減柴薪九十一名。直堂三名。實派柴薪一千四百五十名。直堂三百十五名
○山東、量減柴薪八十三名。直堂四名。實派柴薪一千二百七十六名。直堂二百四十七名
○山西、量減柴薪三十一名。直堂十三名。實派柴薪四百十一名。直堂五百二十二名
○北直隸、量減柴薪一百三十二名。直堂八名。實派柴薪二千四百八十八名。直堂四百三十二名
○嘉靖六年題准、各處額解京班皂隸、自嘉靖六年為始、每一百名、量減六名。以後不必派徵。仍將減免之數、備咨都察院、轉行各處刷卷御史、逐一查刷
○直隸真定府、減免三十八名。保定府減免二十三名。河間府、減免十四名。大名府、減免三十六名。順德府、減免十四名。廣平府、減免十七名。永平府、減免十三名
○山東濟南府、減免十六名。青州府、減免十九名。兗州府、減免十六名。東昌府、減免九名。登州府、減免六名。萊州府、減免九名
○河南開封府、減免三十一名。河南府、減免十六名。南陽府、減免八名。懷慶府、減免六名。汝寧府、減免二十三名
○山西太原府、減免五名。平陽府、減免十八名
○八年、復減聽撥皂隸三十四名。其原解工食銀兩、類送太僕寺寄庫、以備凶荒拖欠接補
○萬曆九年題准、兩京裁革官員、其應減柴直銀兩、於各處極疲州縣免徵
凡裁革。弘治十七年題准、兩京錦衣衛指揮、除見任外帶俸都指揮、至指揮僉事、皂隸悉行裁革
○嘉靖六年題准、兵部原設聽撥皂隸一百二十三名。量留八十二名。詹事府原設直堂守門看倉庫皂隸二十三名。今止詹事一員、量留看倉二名。守門二名。直堂八名。餘聽該府收貯。待設少詹事一員、再支五名。★今八名☆府丞一員、再支三名。若少詹事府丞四員備設、照額盡支。其南京官少衙門、一體議革。倘有添設官員、於缺官柴薪銀兩照數補給。遇該刷卷之期、奏請差科道官各一員、會同本部堂上官清查
○七年議准、減革刑部多餘看倉庫三名。大理寺多餘四名。通政司看監四名。兵部職方司武庫司看監二名。通政司經歷司直廳二名。詹事府守門皂隸、國子監典簿直廳各一名。鴻臚寺、翰林院堂上官、見止一員、量留直堂六名。把門看倉共四名。欽天監量留把門看書共五名。並觀星臺把門二名。太醫院堂上官見止一員、量減直堂二名。錦衣衛直堂量留一十二名。該屬鎮撫司經歷司各減二名。該衛堂上官、多寡不一、以後添註雖多、直堂皂役、止照今擬之數
○二十六年題准、各將官不拘都督都指揮功陞推陞、但係閒住者、其柴薪皂隸、一體查革
○萬曆九年題准、長陵衛指揮考選革任者、不許支領柴薪
凡查盤。萬曆九年題准、行各衙門備造青冊送部、一年一次會查
○一管理柴直官員、新舊交代、將見在銀數、兌驗明白。造冊一樣四本。備開舊管新政開除實在數目。除彼此各收一本外。一本呈堂。一本送巡視衙門備查
○一銀兩、積至十萬以上、本部題請、劄送太僕寺寄庫
軍士鹽糧 【布花附】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馬步軍士月支鹽糧、並典牧所養馬象人、冬夏布疋、月支鹽糧、遇有公文到部、總具名數、行移該部放支
○宣德間、凡在京軍士關支月糧、每衛委公正指揮一員、專理其事、依期關給。其新至軍、仍令親管頭目、即與監支。若冒支、及容情作弊者、糾舉究治。其各衛軍士關領賞賜冬衣布花、兵部委官、會同戶部委官、給事中御史各一員給散
○弘治元年題准、冬衣布花、在京差給事中御史等官四員、南京差給事中御史等官三員、分投給散。完日、各將臨賞扣除布花鈔錠、分送五府經歷司、及親軍衛所、送各衛掌印官處、照數秤驗明白、發庫收貯、以待下年輳賞。俱定限本年十月以裏、關給兌足、不許過期。原委官員、造冊復命、各存青冊一本、送本衙門收候。次年差官會賞之時、交與各官、查對扣除數目給散。其直隸、並山西、陜西、萬全、大寧、遼東、都司衛所、各有巡撫巡按、並管糧郎中等官見在、合行各官就彼提督都司衛所委官、唱名給散。畢日、各另造冊奏繳。在京在外提調給賞委官、務要用心關防、禁革姦弊、俾各軍士均霑
朝廷實惠。布花鈔錠、不致短少。如有侵欺借貸抵換、及遲延至本年十二月終、不行造冊關支、有誤軍士禦寒者、就將該賞布花鈔錠、照本部題准事例、俱各住支。仍將經該旗吏人等、拏問如律。干礙職官、指實參奏提問★詳見戶部☆
拘收皮張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軍民官司解到馬騾驢牛等項皮張鬃尾、並肉臟變賣錢鈔到部、錢鈔、具手本送赴該庫交納。皮張鬃尾、咨送工部交收、仍取、實收附卷
○正統間、令凡官司倒死馬皮、就於所在官庫收貯成造軍器支銷。係蟲蛀不堪者、照時估易鈔備用
○弘治初、令南京典牧所等衙門、退出倒死牛犢皮角、徑送南京該庫交收、成造軍器。不必解京
南京兵部★建置見吏部官制☆
本部尚書。成化二十三年、始奉敕諭參贊機務。同內外守備官、操練軍馬。撫卹人民。禁戢盜賊。振舉庶務。故其職視五部為特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