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会典》●大明會典卷之九十八
喪禮三
皇妃
永樂十八年
昭獻貴妃王氏喪禮
一聞喪、輟朝五日
○一初喪。
上祭一壇、皇后祭一壇、皇妃祭一壇、皇太子祭一壇、親王共祭一壇、公主共祭一壇
○一贈謚冊文、行焚黃禮
○一七七、百日、周年、二周年、每次祭祀壇數、與初喪同
○一開塋域、遣官祀
后土
○一行內外衙門造辦喪儀銘旌冥器等項
○一發引、前期辭靈、祭祀壇數、與初喪同。惟增六尚司祭一壇、內官內使祭一壇
○一啟奠、祖奠、遣奠、各遣祭一壇
○一發引日、文武百官各素服烏紗帽黑角帶、送至路祭處所。
皇親駙馬共一壇、公侯伯文武衙門共一壇、外命婦共一壇
○一過門祭祀 【 內門遣內官、外門遣太常寺官行禮】
○一下葬遷奠、遣祭一壇
○一掩壙、遣官祀
后土
○一迎靈轎至享堂、行安神禮、遣祭一壇
○天順七年、初喪、七七、百日、周年、二周年、辭靈、各增祭一壇
嘉靖二十九年
皇貴妃王氏喪禮
一初喪、增六尚司祭一壇、內官內使共祭一壇
○一行翰林院撰謚冊文、及各祭文壙誌文
○一焚黃。 【 用黃絹裝褙如冊樣兩葉、寫冊文】
是日陳設祭儀、以祝文及冊文置於靈前、遣司禮監官行禮、獻爵讀祝訖。女官宣冊禮畢、焚祝及冊
○一
靈柩前儀仗。內使女樂三十二人、并花旛雪柳女隊子二十八人、女將軍二十四人
○一
靈柩至墳園、奉安御祭一壇。 【 遣護喪內官行禮】 其餘各祭俱同前○一墳園及各壇路祭、并
靈柩頓歇處所、行工部預為搭蓋席殿。其輓歌執翣人等、該用孝巾孝帶、俱工部轉行
內府該衙門製造
嘉靖二十九年未封
皇妃喪禮
喪聞、賜封號。輟朝一日
御祭一壇、皇妃以下各祭一壇 【 俱遣內官行禮。光祿寺備祭】
○翰林院撰冊文祝文壙誌文
○擇日行焚黃禮
○七七、百日、周年、二周年、每次
御祭一壇、皇妃共祭一壇
○開塋域祀
后土、及辭靈祭祀壇數、與初喪同。 【 俱遣內官行禮】 發引以後、合行事宜同前 【 凡未封
○妃喪葬禮儀、隆殺不等。俱禮部開坐、題請施行】
皇太子
洪武二十五年
懿文太子喪禮
皇帝以日易月、服齊衰十二日、祭畢釋之。在內文武百官、即日於公署齋宿。翌日、素服入臨
文華殿。給衰麻服。越三日成服、詣
春和門會哭。明日素服行奉慰禮。其當祭祀及送葬者、仍衰絰以行。在京停大小祀事及樂、至復土日而止。停嫁娶六十日。在外文武百官聞喪易服、於公署發哀。次日成服行禮。停大小祀事及樂十三日。停嫁娶三十日
嘉靖二十八年
莊敬太子喪禮
一聞喪第四日成服。
皇上遣祭一壇、母妃祭一壇、裕王、景王共祭一壇、公主共祭一壇、內官內使共祭一壇、東宮六局官共祭一壇
○一文武百官自聞喪次日為始、具素服烏紗帽黑角帶、于本衙門宿歇。至第四日早、具齊衰服不杖、赴南城
明德宮、候大殮畢、舉哀行四拜禮。仍共舉祭一壇
○一每七、百日、皇上遣祭一壇、母妃祭一壇、裕王、景王共祭一壇
○一自聞喪次日為始、輟朝不鳴鐘鼓、十日止
○一聞喪第五日、百官具素服烏紗帽黑角帶、詣
西角門行奉慰禮。退易布裹紗帽絰帶麻履、于各衙門辦事。通前成服日為始、十二日而除。在京軍民人等、各素服十二日而除。禁屠宰五日。聽選辦事官吏監生僧道耆老人等、俱于成服日、赴順天府舉哀行四拜禮。官具衰服、監生人等具素服
○一翰林院撰祭文。光祿寺辦祭物
○一各王府、直隸各布政司等處、禮部請敕差官訃告
○一
諸王、及世子、王妃、郡王以下、聞訃次日、具素冠服舉哀行四拜禮。畢、服十二日而除
○一在外文武官員人等聞訃次日、各具衰服舉哀行四拜禮、畢。易素冠服絰帶麻履、十二日而除。其各王府、及天下文武衙門、俱免進香
○一謚冊。先期題請
欽定大臣二員充正副使。行翰林院擬請謚號、撰謚冊文、謚寶文、壙誌文、祭告文。并各該衙門造辦謚冊謚寶壙誌。欽天監擇吉。先期一日、遣大臣告于太廟寢。內侍官設節冊寶案于皇太子靈柩前。至日早、鴻臚寺設節冊寶案于奉天門稍東。百官青衣黑角帶侍班。正副使各就拜位。候序班舉節冊案至丹墀中道置定。鳴贊贊行五拜三叩頭禮。畢、序班舉案、正副使後隨、由
左順中門至明德宮。內侍預設素饈于皇太子靈柩前。正副使捧節冊寶置于案。就位上香。贊宣冊寶。太常寺堂上官立宣訖、復置于案。贊禮畢。正副使捧節復命。次日敕諭禮部、以賜謚頒示天下、照例差官齎捧○一安葬。先期擇地擇日、遣工部堂上官祭告啟土
○一發引。先期
命大臣一員護喪、一員題主。各衙門堂上官、題請各一員、照例率領所□□喪。欽天監差官二員前去候時。工部搭蓋各處席殿。前一日起、禁屠宰三日。遣官一員、以葬期告于太廟寢。內命婦告于孝烈皇后几筵。及遣官祭告經過各門橋。司禮監錦衣衛官提督執事者、設靈輿謚冊寶輿、并真亭儀仗于明德宮門外。設方相冥器于北安門外以俟。是晚、皇上遣祭一壇、母妃祭一壇、皇妃共祭一壇、裕王、景王共祭一壇、公主共祭一壇。 【 俱遣內官行禮】 至日、文武百官布裹紗帽素服絰帶麻履、候于北安門外、步送至西直門外、祭畢即回。其分送入山官員、俱免辭廟、步送出西直門、騎送至墳所。還日朝見。 【 護喪官并各執事冠服同】 啟奠、遣奠、靈輿至墳所、皇上皆遣祭一壇。 【 護喪官行禮】 路祭、文武官等衙門共祭一壇、皇親駙馬共祭一壇。 【 俱西直門外席殿行禮】 祭畢而回。其護喪官并墳所執事官、待葬畢回。凡回還官員、俱易烏紗帽青衣黑角帶。次日以後常服辦事
○一下葬、皇上遣祭一壇。
母妃以下祭同前。 【 俱內侍官於將葬時行禮】 葬畢、行贈禮如儀。掩壙後、皇上遣祭一壇。 【 俱護喪官行禮】 掩壙畢、題主官題
主。訖、護喪官獻酒。贊讀祝禮畢。安神、皇上遣祭一壇。葬畢、祀
后土、遣工部堂上官行禮
○一百日、期年、每次
皇上遣祭一壇。
母妃以下祭同前隆慶元年加謚
憲懷太子、靖悼王儀 【 蓬萊太和二公主追封同】 前期一日、鴻臚寺官設節案、內侍官設冊輿
并香亭於皇極門東。是日早、遣官以冊謚告
奉先殿。
上具素翼善冠麻布袍腰絰、親告
世宗肅皇帝几筵。各用祝文祭品如常儀。至期、上仍具前冠服御皇極門。百官俱照常烏紗帽素服黑角帶、入班行叩頭禮畢、左右侍班。遣官就拜位。序班舉節案置於中。贊五拜三叩頭禮。畢序班舉節、內侍官舉冊輿香亭俱由左階降。
【 公主冊由右】 鴻臚寺奏禮畢。
上還。錦衣衛官校接節冊輿香亭、由
午門等左門出。 【 公主冊由右】
遣官隨行至墳園行禮。太常寺先於墳園陳設祭品如常儀。鴻臚寺設節案于享殿內正中、冊案二於左右、設香案于節案前。內侍官設主案二於殿東、置淨水刷子粉盞肇硯盥盆帨巾等物。候節冊輿至墳園、由中門進至享殿前。捧節冊官捧由殿中門入、各置於案。導引官引遣官至香案前上香。贊宣冊。宣冊官取
憲懷太子冊立宣訖、仍置于案。贊宣冊。宣冊官取
靖悼王冊立宣訖、仍置于案。執事官隨舉主案于香亭前稍東、西向。題主官進至主案前東立、西向。內侍官二員分詣神床前跪啟、謹請
憲懷太子神主敬用奉題。謹請
靖悼王神主敬用奉題。內侍官各盥手捧主、安于案上、洗磨舊字、別塗以粉。中書官重寫。題主官盥手各奉題。訖、內侍官奉主各安于神座、跪啟謹請
憲懷太子神靈上神主、謹請
靖悼王神靈上神主。內贊贊遣官奠獻讀祝行禮如常儀。禮畢、內侍官啟匱覆
主、奉安于神座。訖、次日遣官持節復命
親王【世子世孫附】
喪聞、上輟朝三日。禮部奏差官掌行喪祭禮。翰林院撰祭文謚冊文壙誌文。工部造銘旌。差官造墳。 【 又欽天監取官一員前去卜葬】 國子監取監生 【 八名】 報訃各王府。
御祭一壇、 【 牲用牛犢羊豕、餘祭止用羊豕】
太皇太后、皇太后、東宮各一壇、在京文武衙門各一壇。七七、下葬、百日、周年、二周年、除服、御祭各一壇。 【 下葬以前。凡御祭及東宮文武衙門二祭、總差候伯一員行禮、周年以後三御祭、各差行人一員行禮、太皇太后皇太后二祭、遣本府內官行禮】
其祭物、本布政司轉屬買辦。冥器喪儀、本處各該衙門成造。其初喪、本國內禁屠宰三日、禁音樂嫁娶至葬畢乃至。其封內文武衙門各祭一壇。非封內者不弔祭。發引、在城軍民會送。其大小殮、七七、百日、遷柩、祖奠、發引、下葬、題主、虞禮、本府俱自有祭祀。其服制。
王妃、世子、眾子、及郡王、郡主、下至宮人、俱斬衰三年。封內文武官員、齊衰三日、哭臨五日而除。在城軍民、俱素服五日。
郡王、眾子、郡君、為兄及伯叔父、服齊衰期年。
郡王妃、服小功五月
凡親王因事革爵、後復原爵者、例遣官祭、仍給葬
凡世子喪禮。
聞喪、御祭一壇。
東宮祭一壇。七七、百日、下葬、周年、二周年、除服、御祭各一壇。 【 俱遣本布政司官行禮】 翰林院撰祭文謚冊壙誌文。工部造銘旌。國子監取監生報訃各王府。本布政司委官造墳安葬、 【 世子墳價、隆慶三年議革】 轉屬買辦祭物。冥器喪儀等、本處各該衙門成造
凡世孫喪禮。
聞喪、御祭一壇、東宮祭一壇。下葬、百日、周年、除服、御祭各一壇。翰林院撰祭文。布政司造墳安葬、 【 今革】 轉屬買辦祭物
親王妃【郡王妃世子世孫妃附】
喪聞、御祭一壇、太皇太后、皇太后、中宮、東宮、公主各祭一壇。 【 俱遣本府內官行禮】 翰林院撰祭文壙誌文。工部造銘旌。行布政司委官開壙合葬、 【今准差欽天監官】 及轉屬買辦祭祀品物。 【祭用羊豕】 國子監取監生報訃各王府。其冥器喪儀、本處該衙門成造。繼妃次妃祭禮同。其夫人、則御祭一壇。俱造壙祔葬 【 今次妃止一祭、夫人俱革】
凡親王革爵其妃未奪封號者、准給祭葬。
郡王妃喪禮、與
親王妃同。惟聞喪無。
公主祭一壇、郡王繼妃次妃喪禮、與正妃同。親郡王生母追封次妃未葬者、與祭一壇、造壙祔葬 【 嘉靖四十四年議革。萬曆九年更議 親郡王生母封次妃者、各與祭一壇、葬革】
凡世子妃世孫妃喪禮、俱與
郡王妃同
公主
喪聞、上輟朝一日。
御祭一壇、皇太后、中宮、東宮各祭一壇各公主共祭一壇。翰林院撰祭文。壙誌文。戶部給齋糧一百石。工部造銘旌神主魂帛棺槨墳壙誌石冥器儀仗。順天府買辦麻布一百疋、及真亭綵卓長明燈油等物。欽天監差官選地擇日。國子監取監生報訃各王府。孝服花冠等件、內府內官監等衙門成造。其七七、百日、周年、二周年、除服、御祭各一壇。下葬、輟朝一日。
上位、皇太后、中宮、東宮、公主各祭一壇、皇親命婦共一壇、公侯伯都督命婦共一壇、六部等衙門四品以上官命婦共一壇、都指揮指揮命婦共一壇。其啟土、遷柩、祖奠、過門、過橋、掩壙、題主、奉安神主、虞祭、各祭物、俱光祿寺備辦
嘉靖二十三年未封
公主喪禮
喪聞、賜封。
御祭一壇、皇妃共祭一壇、裕王、景王共祭一壇、公主共祭一壇、涇簡王妃祭一壇。 【 俱用素饈遣內官行禮】 欽天監差官擇地、并選出殯等項日期。工部差屬官一員造墳享堂等項。破土祀
后土、遣大臣行禮。發引、御祭一壇、皇妃以下祭同前。 【 俱用素饈遣內官行禮】
靈柩由東上南門、東上北門、北中門、北安門出、各祭一壇。 【 內官行禮】 西直門祭一壇。 【 太常寺官行禮】
工部內監官、於墳所安設享堂。合用儀物、俱行
內府該衙門預行製造。錦衣衛撥旗校擺路、教坊司撥女樂三撥并樂人三百員名、送至墳所。
靈柩至墳、及下葬、各御祭一壇。 【 用素饈遣內官行禮】 掩土後祀
后土、并題
神主安神各祭、 【 俱遣大臣行禮】 百日、周年、二周年、每次
御祭一壇。
皇妃以下祭數同前。 【 俱用素饈遣內官行禮】 聞喪下葬、並免輟朝
郡王【長子附】
喪聞、上輟朝一日。翰林院撰祭文謚冊壙誌文。工部造銘旌。行人司差官掌行喪禮。 【 本處陰陽生一名卜葬】 國子監取監生報訃各王府。
御祭一壇、東宮一壇、在京文武衙門各一壇。七七、百日、下葬、周年、二周年、除服、御祭各一三。 【 下葬以前諸祭、總遣行人一員行禮。周年以後、遣布政司官行禮】 本布政司委官造墳安葬、 【 今減半給價】 轉屬買辦祭物。 【祭用羊豕】 冥器喪儀等、本處各該衙門成造。
郡王及妃、已經奏准襲封、未及冊封而故者、給祭葬與已冊封同。但免輟朝報訃、并差官行禮。其享爵後復原爵者。與妃夫奪封號者、亦如之。革管府事者、與祿米革三分之一者、比
郡王例減半。其革爵戴平頭巾閒住者、止與祭一壇、發地安葬
凡長子喪禮。
聞喪、御祭一壇。下葬、百日、周年、除服、御祭各一壇。 【 自長子至中尉諸祭、俱遣本府長史等官行禮】 翰林院撰祭文。本布政司造墳安葬、 【 今革】
轉屬買辦祭祀品物。長子夫人、已經奏准封妃、未及冊封而故者、例與妃同
凡郡王嫡長孫故、與祭三壇。嫡曾長孫故、與祭一壇
凡郡王喪禮、與
郡王妃同。惟無壙誌文
凡鎮國將軍喪禮、與世孫同
凡輔國將軍喪禮、無周年、除服二祭。餘與鎮國將軍同 【 鎮國將軍革爵復冠帶者、給祭如輔國將軍例】
凡奉國將軍喪禮、無下葬、百日、周年、除服四祭。餘與輔國將軍同
凡鎮國輔國奉國中尉、御祭各一壇。鎮輔二中尉、有司造墳安葬。奉國中尉、有司量與造墳 【 造墳今並革】
凡鎮國將軍夫人、下至中尉安人、俱御祭一壇、造壙合葬 【 葬革】
凡將軍生母追封夫人者與祭一壇 【 今革】
凡縣主、郡君、縣君喪禮、御祭、中宮祭俱一壇、造墳安葬 【 葬革】
凡鄉君喪禮、止
御祭一壇 【 自王妃至鄉君諸祭、俱遣本府內官行禮】
凡儀賓卹典。嘉靖四十四年議定、係
親郡王府者、照例
賜祭、不給葬價。係將軍以下者、祭葬俱革
○萬曆七年更定、親郡王儀賓祭葬、一體併革
凡郡王將軍中尉郡縣主君墳價、嘉靖四十四年議定、俱免給
○萬曆七年更定、郡王墳價量給一半。若係
帝孫者、照舊全給。其將軍以下並免
凡親郡王將軍等葬、俱世長子一人送至墳所、當日即回
凡王葬妃、及將軍等葬其妻、得親至墳所看視一次、當日即回
凡將軍病故無嗣者、其葬許弟一人送至墳所、當日即回
凡妃夫人病故無嗣者、其葬許姪一人送至墳所、當日即回
凡親郡主將軍受封之後、止許出城祭掃一次、當日即回
凡宗室庶人、并母妻喪、所在官司、會同該府教授等官、於本處空閑相應地內、造墳安葬 【 今革】
凡宗室為事送發高墻病故、安葬在彼、其女及婿願留供祀者、鳳陽府月給衣糧三石
凡王府奏討墳戶。嘉靖三年、准撥附近民人二名看守
○萬曆九年議准、親王每墳撥給軍校五名。
郡王不許一概濫給
凡親王致祭、舊例遣侯伯給敕行。嘉靖四十四年議罷、止差卿寺五品以上官、或禮部司官前去、照行人差至郡王府、給精微批、不必請敕
○萬曆三年議准、各王府奉差官、不許擅為題請寬限、違者罪其輔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