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会典》●大明會典卷之四十二
南京戶部 【建置見吏部官制】
事關本部掌行者、具列于後。其或附見戶部者、不復載
十三司職掌浙江清吏司
南京左軍都督府
南京水軍左衛并倉
南京留守左衛并倉
南京龍虎左衛
南京龍驤衛并倉
南京龍虎衛并倉
南京應天衛并倉
江西清吏司
南京都察院 南京尚寶司
南京通政使司 南京吏科等六科
應天府 龍潭稅課局
龍江裏外河泊所 批驗茶引所
南京五城兵馬司 都稅司
聚寶門宣課司 江東宣課司
太平門稅課司 龍江宣課司
龍江稅課局 聚寶門、朝陽門分司
南京旗手衛、并東西二倉
南京江淮衛
南京金吾後衛、并東西南三倉
南京金吾前衛 南京金吾左衛
湖廣清吏司
南京國子監 南京太醫院
南京豹韜左衛并倉
南京豹韜衛、并東西二倉
南京羽林前衛 南京和陽衛
本府軍儲倉 南京教坊司
廣德州
福建清吏司
南京後軍都督府
南京長安等四門倉
南京虎賁右衛并倉
南京水軍右衛并倉
南京驍騎右衛并倉
南京龍江右衛 南京留守後衛
南京兵部典牧所 安慶府
廬州府
山東清吏司
南京兵部 南京太僕寺
南京錦衣衛、并烏龍潭倉
南京中軍都督府中和橋馬草場
南京金川門馬草場
平涼中護衛 安東中護衛
瀋陽中護衛 遼東都司
揚州府 兩淮都轉運鹽使司
山西清吏司
南京興武衛、并南北二倉
南京龍江左衛、并北倉
南京江陰衛并倉 南京鎮南衛
河東陜西都轉運鹽使司
蘇州府
河南清吏司
南京禮部 南京欽天監
南京廣武衛 南京飛熊衛
南京英武衛
孝陵衛 南京牧馬千戶所
鳳陽府 松江府
陜西清吏司
南京右軍都督府 南京大理寺
南京鴻臚寺 南京翰林院
南京羽林右衛 南京留守右衛
南京橫海衛 寧國府
滁州 徐州
四川清吏司
南京工部
龍江鹽倉檢校批驗所
南京武德衛 南京神策衛并倉
南京金吾右衛
南京天策衛、并南北二倉
南京府軍後衛并倉
池州府 順德府
廣東清吏司
南京中軍都督府 南京刑部
南京羽林左衛 南京濟州衛
南京鷹揚衛并倉
南京留守中衛并倉
南京廣洋衛并倉 太平府
鎮江府 保定府
河間府 和州
廣西清吏司
南京前軍都督府 南京內官監
南京司禮監 南京太常寺
南京光祿寺 南京神樂觀
南京神帛堂 南京織染局
孝陵神宮監 南京御馬監
南京供用監 南京兵仗局
南京酒醋麵局 南京犧牲所
南京甲、乙、丙、丁、戊字庫
南京承運、寶鈔、廣惠、廣積、贓罰庫
南京瀋陽左衛 南京潘陽右衛并倉
南京留守前衛 徽州府
淮安府
雲南清吏司
南京府軍衛并倉
南京府軍左衛、并東西二倉
南京府軍右衛、并東西二倉
南京虎賁左衛并倉
順天府 常州府
應天府龍江關 石灰關
江東巡檢司 □埠巡檢司
南京兵部大勝關 三山門水關
上方門水關 馴象門水關
上新河鈔關
貴州清吏司
南京吏部 大名府
真定府
黃冊
洪武初定、凡各處造到黃冊、每年終、後湖管冊主事、將查過黃冊起數、造冊進繳
○凡各處軍民戶籍不明、解人前來挨查後湖黃冊、不許將概府州縣全抄。止許查本戶糧田軍民丁產來歷明白、即便發回。亦不許因而帶抄別戶、以泄事機
○二十四年、令各處布政司、及直隸府州縣、并各土官衙門、所造黃冊、俱送戶部、轉送後湖收架。委監察御史二員、戶科給事中一員、戶部主事四員、監生一千二百名、以舊冊比對清查。如有戶口田糧、埋沒差錯等項、造冊徑奏取旨。其官員監生、合用飲饌器皿等項、并膳夫、俱於國子監取用。如不敷、於都稅司、并上元江寧縣衙門支撥。紙劄於刑部都察院關領。不敷之數、并筆墨、於應天府支給官錢買辦。查冊房屋、冊架、過湖船、及卓凳什物、俱工部等衙門添撥夫匠修造。官員監生吏卒人匠等、每五日一次、過湖曬晾。司禮監、戶部、收掌鎖鑰。並不許一應諸人往來
○正統十二年奏准、本部清查各處黃冊、於國子監取監生四十名、本部委官一員提督。另謄查對。發各該司府州縣對款改造。差吏徑送本部。仍類造改過總冊一本。送戶部查考。差錯官吏人等、查提問罪
○弘治三年題准、春秋祭後湖黃冊庫土地神、行應天府所屬、支給官錢、買辦牲醴致祭。遣管冊宮行禮
○十二年題准、後湖該駁青冊、於該戶下印一駁字。仍收作正冊。止將所駁人戶、聲說明白。類行各布政司、並直隸等衙門改正。類造總冊、解送後湖查冊官處、查對明白、照款改訖。本部該司用印釳蓋。仍將改正過人戶、開寫冊面副葉、亦用印記、以防攙入之弊。其司府等衙門、遇有駁回青冊、自駁回之日為始、除水程外、定限半年以裏造完。印封送部。如有違限、及不用印封送者、經該官吏里書人等、通提問罪。仍照違限月日住俸、滿日方許開支。若係解人在途遲延違限、止將解人送問
○十八年奏准、後湖清理黃冊監生、敢有放肆違法、姦嬾誤事、初查無駁、再查扶同、仍苟且頂名代替。及越湖抗拒、群眾喧攘者。許監臨官、指實參問。若有受財雇替、代抄丁糧者。照依行止有虧事例發落
○正德五年題准、查冊監生人等患病、應天府撥給醫生二名、量帶藥餌、依班過湖調理
○九年題准、各司府州縣、但有因駁查青冊、追問過官吏人等贓罰紙價。俱解本部、以供後湖查冊之費
○嘉靖十七年、令後湖查冊官員事完、止令給事中主事各一員、赴京復命
○又議准、後湖冊庫庫夫、令上元江寧二縣、僉審在京的實少壯之人、過湖應當。應天府就將駁問贓罰寄庫銀兩、每名每月、給與工食銀六錢其溧水高淳等縣、俱免編送○四十二年、令南京後湖管冊各官、每遇大造黃冊、完解後湖之日、會其大數、彙成一帙、上呈
御覽。量增庫匠人役。其工食於應天府庫貯里書紙贖銀兩動支。每名每月六錢。仍令書手二名、領匠八名、常川曬晾
差役
嘉靖十年議准、南京各衙門工役、自本年為始。量編浣衣局土工四名。安樂堂土工六名。各飯堂并黑窯廠軍器局等處土工各一名。冰窨局門子四名。仍令正身應役。不許官吏人等、追取工食、及分外需索。違者治罪
○又議准、南京內官家人、置有田產房屋、未曾收報戶籍、隱漏丁差、令盡數查出、照例造冊送部、轉發江寧上元二縣、收附冊籍。一體應當本等差役
屯田
正統十年奏准、凡南京各衛屯田。正軍選操、餘丁屯種。其正糧一十二名、餘糧六石、俱免上倉、供給操軍。其月糧住支。如本軍人丁數少、屯田撥付他軍者、仍支月糧
○弘治九年議准、南京屯田御史、問理贓罰等項、俱發屯所附近有司衙門收貯。遇有貧難屯軍、告給牛種者、查勘支給
○正德二年奏准、各衛所新增屯田、每畝徵銀一分五釐。赴鄰近有司交納。間月放支官軍月糧
○十年奏准、各衛新增屯田銀兩、俱赴本部銀庫收納。照例放支
○又議准、各衛屯糧、遞年取獲通關、備由造冊。俱送總督衙門類齊、差人奏繳。不許仍前指稱解冊腳力盤纏、科害屯軍
○十五年議准、將各衛屯糧、照數均派江北。應天橫海龍虎三衛倉、令屯軍徑自上納。免其赴部告判
○十六年議准、錦衣等四十二衛新增田地、每畝加銀一釐、以補府軍左衛等一十四衛屯田坍江無徵之數
○嘉靖九年議准、南京鎮南等衛荒蕪屯田、不拘軍民僧道之家、聽其量力開耕。待成熟之後、照舊納糧。仍令永遠管業。不許補役復業者爭告
○又奏准、南京鎮南等衛召佃荒田、聽其量力開耕、不必拘一人一分之例
○又議准、南京鎮南等衛屯田、坍江者、盡與除豁。久荒者、減作輕科。其新增田、每畝原納銀一分六釐者、量加銀五釐。三則熟田內、每畝原納米三升三合者、陞科五升三合五勺、抵補額數
○又議准、各衛管屯官員、拖欠屯糧住俸者、如係荒田、糧應除免、准與開俸。其熟田、照分豁災傷事例、酌量欠糧多寡、分作三分。一年之間、納完一分、方許開俸。餘二分、限以二年納完。不完、仍舊住支
○十三年、添設都指揮一員、巡視飛熊等衛屯田
○十四年題准、南京錦衣衛屯糧、內撥五千二百三十一石。於滁州倉上納、補足該衛歲用欠數。遇有閏月、及或災傷、聽巡撫衙門徑自處補、以省輸輓
○十五年題准、南京錦衣衛等四十二衛各屯田、逃故坍江等項、即與查豁。開墾輕則、量為陞科、以足原額。軍民人等承佃者果有軍人告復原業、准退承種。不許冒占。如無告復、照舊管業。無拘一分二分事例、以起紛爭。遞年徵糧完納、給與戶由一紙執照。以後十年一次、清審改造。著為定例
○三十九年、令南京金吾前、留守中、鎮南、虎賁左四衛、坍江田一十四頃二畝二分四毫、糧銀照數除豁。仍將三十六三十七年分、共收陞科糧一百八十九石零、抵補舊額
○又題准、管屯官屯糧不完、次年正月初一日住俸。一年不完、該衛掌印官住半年俸。指揮以通衛完、千戶以通所完、百戶以本所完、通關到日為始開俸
○四十二年、令南京羽林右、留守中、水軍左、金吾前、廣洋、金吾後、府軍右、應天、太倉、鎮海十衛、坍江坍海田蕩五十頃三十三畝零。勘果無徵、將該衛應納稅銀除豁。仍將虎賁右等衛額外新陞科田糧內、補足舊額
各衛屯糧數目
水軍左衛屯糧。原額八千四百八十九石一升九合三勺三抄五撮五圭。今八千一百二十四石一斗九升四合四勺零
留守左衛屯糧。原額一千六百三十石七斗六升二合二勺六抄一撮九圭。今一千六百七十七石三斗五升四合四勺
龍虎左衛屯糧。原額二千八百四石四斗七升一合一勺七抄六撮。今二千六百三十八石一斗五升一合一勺
龍驤衛屯糧。原額三千五百三十四石九斗四升五合四抄二撮五圭。今四千四十一石八斗三升八合三勺
龍虎衛屯糧。原額八百一十石五斗五合六勺二抄二撮五圭。今八百六十一石七升六合二勺
應天衛屯糧。原額三千四百一十石五斗三升七合八勺二抄二撮五圭。今三千三百九十六石五斗七升四合九勺
府軍衛屯糧。原額四百二十一石九斗八升五合六撮五圭。今四百二十五石六斗一升五合九勺
府軍左衛屯糧。原額二千三百四石七斗九合一勺一抄。今三千九十三石四斗九升七合六勺
府軍右衛屯糧。原額五百八十六石四斗六升四合七勺三抄六撮五圭。今四百八十六石八升八合七勺
虎賁左衛屯糧。原額一千七百三十七石一斗九升六合三勺九抄一撮。今二千九百一十六石六斗三升三合三勺
羽林左衛屯糧。原額七百四十五石一斗六升八合五勺五抄九撮五圭。今八百五十四石八斗四升一合五勺
鷹揚衛屯糧。原額三千二百四十八石四升五合二勺九抄五撮。今三千二百五十三石三斗六升九合二勺
廣洋衛屯糧。原額七千三百六十三石八斗四升六勺二抄五撮二圭八粟。今八千八百七石一斗二升七合三勺
留守中衛屯糧。原額一千二百九十五石一斗九升六合六勺二抄。今九百四十一石六斗六升一合八勺
虎賁右衛屯糧。原額三千七百六十七石七升二合五勺。今四千三百七石四斗八升三合三勺
水軍右衛屯糧。原額五千五百八十石七斗二升八合七勺。今六千一百五十一石八斗三升三合四勺
龍江右衛屯糧。原額一千一百九十二石五斗一升八合七勺。今二千八百九十六石八斗三升七合八勺
驍騎右衛屯糧。原額一千六百六十一石四斗四升二合四勺。今二千七十八石三斗九升八合四勺
留守後衛屯糧。原額九百九十八石五斗五合九勺四抄二撮五圭。今九百五十石八斗六勺
羽林右衛屯糧。原額一千一百六十五石五斗八合六勺七抄五撮。今一千五百五十一石四斗六合一勺
留守右衛屯糧。原額二千九石四斗七升五合八勺八抄五撮。今二千一百二石四斗八升七合八勺
橫海衛屯糧。原額七千二百九十五石二斗四升四合一抄二撮三圭三粟。今九千三百九十一石一斗一升五合三勺
豹韜左衛屯糧。原額一千八百七十二石。今一千八百八十一石七斗二升七合三勺
豹韜衛屯糧。原額一千七百四石四斗六升三合八勺四抄四撮五圭。今一千九百二十五石八斗五升九合一勺
和陽衛屯糧。原額六千七百五十二石六升三合八勺七抄三撮五圭。今六千二百三十石二斗六升六合二勺
龍江左衛屯糧。原額一萬七百七十六石二升三合五勺三抄二撮七圭二粟。今一萬二千二百二十六石一升一合
興武衛屯糧。原額四千五百八十五石二斗三升二合九抄一撮。今五千二百六十石七斗四升七勺
鎮南衛屯糧。原額七千四百二十三石一斗四升八勺一抄八撮五圭。今七千四十八石三斗八升七合一勺
江陰衛屯糧。原額五千二十一石七斗二升九合。今五千七百五十四石九斗四升七合九勺
金吾前衛屯糧。原額四百四十八石四斗七升五勺四抄五撮。今四百七十七石九斗六升四合一勺
旗手衛屯糧。原額八百九十八石九斗七升四合。今九百七十三石七斗八升八合四勺
金吾後衛屯糧。原額三百七十四石六斗二升四合五勺六抄四撮七圭。今一百九石四升六合七勺
瀋陽右衛屯糧。原額三千二百二十二石五斗四升九合六勺五抄。今二千九百七十八石二斗八升六合
留守前衛屯糧。原額三千四十三石七斗五升七合一抄六撮八圭五粟。今二千九百五十五石二斗一升八合二勺
錦衣衛水軍親軍馴象千戶三所屯糧。原額八千一百九十九石四斗九合五勺六抄三撮。今八千六百九十七石五斗六升四合
神策衛屯糧。原額八百八十六石五斗七升一合五勺八抄二撮五圭。今一千一百六十三石五斗五升九合九勺
大策衛屯糧。原額四千四百五十九石八斗九升四合八勺三抄七撮五圭。今五千一百七十四石五斗三升二合八勺
府軍後衛屯糧。原額一千一百一十三石八斗二升五合七勺九抄六撮。今一千五十石五斗三升一合六勺
武德衛屯糧。原額六百四十八石九斗二升一合六勺三抄。今七百二十四石八斗六升八合九勺
飛熊衛屯糧。原額五千二百九石四升二勺八抄三撮。今五千二百八十八石八斗四升一勺
廣武衛屯糧。原額五千三百四十六石四斗四升九合一勺五抄八撮。今五千九百七十五石三斗二合三勺
英武衛屯糧。原額四千五百六十四石二斗五升三合八勺四抄九撮五圭。今四千六百七十九石九斗二升四合七勺
倉庾
長安門倉
東安門倉
西安門倉
北安門倉
錦衣衛烏龍潭倉 旗手衛倉
金吾前衛倉 金吾後衛倉
羽林左衛倉 羽林右衛倉
虎賁左衛倉 虎賁右衛倉
驍騎右衛倉 龍驤衛倉
神策衛倉 鷹揚衛倉
留守中衛倉 留守左衛倉
留守右衛倉 留守前衛倉
留守後衛倉 興武衛倉
豹韜衛倉 府軍衛倉
府軍左衛倉 府軍右衛倉
府軍後衛倉 龍虎衛倉
武德衛倉 和陽衛倉
鎮南衛倉 瀋陽左衛倉
瀋陽右衛倉
孝陵衛倉 廣洋衛倉
天策衛倉 江陰衛倉
水軍左衛倉 水軍右衛倉
應天衛倉 橫海衛倉
龍江左衛倉 龍江右衛倉
龍虎左衛倉 豹韜衛倉
宣德十年、令南京錦衣、虎賁左、右、及鷹揚等四衛、空閒倉廒。戶部委員外主事二員監督。各該衙門、銓撥倉官三十一員、攢典三十二名、軍斗一百六十名、均派各倉、收受糧料
○正統七年、令本部每歲委員外郎、或主事一員、提督倉糧、註銷糧數
○景泰三年、令南京各倉、築立高厚牆垣。不許軍民人等、就牆起蓋房屋。牆外仍立冷鋪、僉撥軍夫巡守
○成化十二年奏准、府軍左衛東倉牆外官地、量起公館。令監收等官往來安歇
○十四年、令南京倉場監督巡視等官、但遇浙江江西蘇松等處地方之人、照吏部銓官事例、不許差委
○十八年、令烏龍潭等三十五倉、並中和橋等二馬草場攢典、週歲起送冠帶。仍要守支。其長安等門一十一倉攢典、三年役滿冠帶
○正德十年奏准、看守南京倉場、並修理人役、如有故違、不行僉補者、過三箇月、將掌印官住俸。半年以上者、將首領官吏提問。一年以上者、經該官員、通行參問
○嘉靖四十五年題准、南京府軍衛倉、府軍右衛東倉、府軍後衛倉、金吾後衛東西南三倉、神策衛龍驤衛二倉、共八倉、暫作空間廒分。解到糧米。止坐烏龍潭等倉收貯。其八倉軍夫、均派見貯倉分、協助修理。所空八倉官員、不必銓補
○隆慶元年議准、南京錦衣等衛、烏龍潭等倉、看倉餘丁、自本年為始、每丁月支口糧三斗、於各倉耗米內支給
○二年議准、南京
東安四門倉、移附復成橋倉內。止設官攢二員收支。餘六員起送另選。以後註用一員一攢。其原設均徭腳夫等銀、照例徵解南京戶部銀庫。查照聽南京戶部十三司、並總巡監收官。書算等役工食、酌量繁簡、定立名數、就於前項銀內量給
○萬曆二年、令南京戶部監收主事四員、分管各倉。照舊居住官房。如有不住公館者、許提督官、指名照例參治
糧儲
凡各處兌運糧、每歲本部選差員外郎、或主事、直隸一員、浙江一員、湖廣一員、江西一員、督同各司府州縣掌印官、並分巡分守管糧官員、依限徵兌
○凡各處運到河下糧米、每年以三十萬石、令就船兌支。每米一石、帶耗、並席竹腳錢、准作平米三斗、作正支放
○宣德十年、令本部郎中主事、分管各倉場糧草。三年更代
○正統初、令南京戶部侍郎一員、總督各倉場糧草
○又令南京六部、推選郎中、員外郎、主事共六員、各衛倉四員、應天等六衛倉一員、直隸鳳陽府倉一員、監督收放
○景泰二年、革南京總督倉場侍郎。仍令副都御史一員總督
○三年、令南京各倉場監督官收放糧草、託故回家、致官攢人等、徇私作弊者。照闒茸事例、起送吏部
○四年、令各倉放糧、以勘合到日為始。過違四十五日者、扣除不支
○六年、令南京各倉、照京通二倉會籌溜筩放米。不許將帶錢物、交通軍斗、求打好米、增多斛面。違者拏問
○又令南京各倉止委御史、及郎中等官、巡視監督。其本部巡倉官、不必差委
○成化四年、令推選年深老成廉幹郎中一員、公同監察御史、巡視南京各倉。其員外郎、主事、專一監督收放。俱從本衙門堂上官考察
○九年、令御史巡察國子監倉糧
○成化十二年奏准、凡京衛倉米、每石明算加耗八升。正米耗米、俱令平斛收受。納戶親自行概
○十五年奏准、各倉收糧、仍加四進倉。除篩曬加耗外。餘米聽民自便、不許概收
○十六年、令南京都察院委御史二員。一員巡視各衛倉糧。一員巡視象馬草場、並光祿寺等衙門。原設總巡御史裁革
○十八年奏准、南京都察院委御史二員。一員分管鼓樓以南一十九倉、並中和橋草場、及長安等四門倉糧草。一員分管鼓樓以北一十八倉、並金川門馬草場、光祿寺犧牲所、及各監局等衙門糧草
○弘治七年、令南京錦衣等衛烏龍潭等四十一倉。仍委本部員外郎主事八員、分投提督
○九年奏准、南直隸各府州縣運納夏稅小麥、免徵本色。每石折銀五錢。解運本部收貯。遇有官軍人等、該支小麥、每石折銀四錢支給
○十六年、令浙江、江西、湖廣、南直隸撫按官、曉諭各府州縣。今後起運南京糧米、務要計算正耗腳價、交與委官納戶、領運赴部上納。敢有中途通同剋減盜賣。及借債買納上完、帶同債主回運、重徵小民者。許各該官吏申呈究治
○又題准、本部刊置水兌字號通關、印發號紙。外號底簿、發管兌委官處。內號底簿、發本部該管水兌分司。收掌比對。以防抵換公文、及增減數目
○正德十一年、令本部、並總督南京糧儲衙門、每年候所屬府州縣、解到總部部運官員職名。並糧納各分解備細數目文冊。查對判撥、交納戶部。部運委官、將帶批文、私自回家、違限三箇月之上者、送問。半年之上者、照不謹事例、問革為民
○十四年奏准、京倉前後、不許軍民借銀、關支放糧。及買納剩碎米、混同災惡、謀復上倉交納。違者、軍發邊遠、民發附近、充軍
○又奏准、總督南京糧儲衙門、以後續收竹席銀兩、發應天府貯庫。專為修理倉場之用。不許別項動支。如修理之外、積至三萬兩以上。咨部處奏
○又令各倉上納糧米、本部置立印信文簿、送總督衙門收掌。但遇正數之外、積出附餘米石。查照的數、作正支銷
○嘉靖三年題准、南京各衙門參問罪囚、法司問完、俱發軍儲倉納米贖罪
○六年、令各處糧裡上納稅糧、違限送問、如本色米五百石。
【麥豆芝麻七百石、絹七百疋、布一千疋、各准五百石】
折色銀一千兩、馬草一萬包、每名各納贖罪米九石。過此數者、亦隨其批解人名正數、止科一罪。不許令其添報名數重科。如不及數者、審無力、的決
○八年題准、南京倉地卑濕。今後收受耗米、每米一石、加耗米七升。查盤起送官攢、照成化年間事例、每米一石、每年除耗米一升
○九年議准、直隸蘇、常、松三府、今後徵納南京各項糧米。除內官監、供用庫、酒醋麵局、白粳糙米、照先次議准、每石加耗二斗八升、車腳銀三錢五分外。其南京內官監白細米、每石加耗一斗五升。盤用糙米二斗一升。船錢貼夫糙米各一斗。南京光祿寺白糧、蘇常二府、每石加耗二斗五升。盤用糙米二斗一升。船錢貼夫各糙米一斗。松江府、每石耗米二斗五升。盤用銀一錢五分五釐。船錢銀四分。南京酒醋麵局白糧、蘇常二府、每石加耗二斗五升。盤用糙米二斗一升。黃豆抵支米、每石加耗米一斗五升。盤用糙米二斗一升。船錢貼夫各糙米一斗。南京國子監白糧、每石加耗二斗五升。盤用糙米二斗一升。糙米豆、每石加耗二斗五升。盤用糙米二斗一升。船錢貼夫各糙米一斗。公侯祿俸糙糧、每石耗米二斗五升。盤用米二斗一升。船錢貼夫米各一斗。南京神樂觀、犧牲所糙米豆、蘇、常二府、每石耗米二斗五升。盤用米二斗一升。船錢貼夫米各一斗。松江府、每石耗米二斗五升。盤用銀一錢五分五釐。船錢銀四分。南京各衛倉糙糧、蘇、常二府、每石耗米二斗八升。盤用米二斗一升。船錢貼夫米各一斗。松江府、每石耗米二斗八升。盤用銀一錢五分五釐。船錢銀四分。浙江杭、嘉、湖三府、俱照蘇、松、常、三府定則派納。不許違例加增
○又題准、南京戶部、凡遇各處解到內府各監局糧草等項、俱要行巡視科道官、並該部委官、公同監收。不許經該人員、勒掯納戶財物。其一應收放數目、各衙門仍責令經手人役、徑赴總督衙門註銷。各委官年終、通造冊奏繳
○十年題准、各司府嘉靖元年以前未完白糯粳米、已徵在官未解、及已解而糧里侵欺者。每石折銀八錢。倉糧每石折銀六錢。解部收貯。同新糧銀兩、放支軍士月糧
○又題准、各司府赴解南京夏秋稅糧、查照原來批文、如定到部之日在欽限內、而領解人員故違者、照例送問。如定到部之日在欽限外、而赴部批限未違者、行各撫按、將各掌印管糧官、並原經收人役提問
○又題准、南京錦衣等衛三十六倉糧、比照在京羽林前等衛、免其查盤。年終、總督都御史照例造冊奏繳。其中和橋等三草場、並一應內外衙門、科道官一體查盤
○又題准
長安等四門倉、免其差官盤驗。候放支盡絕、照例送巡視科道官查算。若有附餘、作正支銷。其應天府每年銓撥腳夫、每名止徵。解銀七兩二錢、募人應役
○十三年題准、南京各衛倉糧、自十四年為始、挨陳放支五箇月。水兌五箇月。折銀二箇月。若遇閏月、本折隨宜放支
○二十二年題准、浙江紹興、金華、衢州三府、起運南京倉米。每石連蓆耗、折徵銀七錢類解本部
○二十四年題准、各處解到鳳陽倉折色銀兩、管倉主事、督同該府佐貳官一員、並該庫官攢人等、秤收封鎖、發府寄庫。候應放官軍俸糧月分取放。其合給通關庫收、該府照數出給、送主事驗發
○二十六年議准、總部南京倉糧官。各布政司於參政參議內、各府於同知通判內、定委一員。不許府佐推故、委及首領等官。其州縣部運官、全設衙門、於佐貳內定委。如佐貳內全缺、方許坐委吏目典史。裁減縣分、許委典史、如典史亦缺、方許選委巡司等屬官。所委佐貳首領官、止部本州縣錢糧。不許將別州縣勒令協部。其糧不及千石者、許徑委巡司河泊、及見任陰陽醫官。亦不許濫委吏典老人陰陽醫生押運。總部部運官、各照限例、催儹完納。掣取批迴、方許回任。如有違限三月不到部者、住俸。半年者、革去冠帶、完日方許支俸冠帶。託故不行、夤緣改委者、起送吏部、降級調用
○革提督南京糧儲都御史。令南京戶部侍郎帶管提督
○令南京倉糧查復先年舊規。除金華、衢州、紹興三府、每石折銀七錢。其餘俱徵本色、解南京戶部倉庫交納。或遇災傷、比照京通二倉、不在蠲免之例
○三十七年、令歷年拖欠南糧、每石改折銀五錢。應天等府、福建布政司、絹每疋、改折銀七錢。江西、徽州、苧布、每疋、改折銀二錢
○議准、南京四門倉糧、將近年一年收過原額一萬八千九百八十餘石、扣留在倉、以備守衛官軍應支之數。量增一二千石。每年定派一萬石。以備南京門軍支放。其原數餘剩八千九百八十餘石、照例改徵折銀解部。其折席碎蓆等銀、照舊寄上元縣庫、專備修倉。不許別用。其草價餘銀、扣存本部。作正支銷
○三十九年、復設都御史一員、提督南京糧儲
○題准、南京附近衛所應兌漕糧、不拘正兌改兌、內撥一十五萬九千四十二石二斗八升、行令原運官軍、徑赴南京各倉上納。其隨糧席耗輕齎等項、亦照南京納糧事體施行
○又令漕糧除原議正數米一十五萬九千四十二石零外。其多餘米四萬八千七百四十石四斗零、一體照數收倉、聽備軍士月糧支用。每石照依正兌七錢算、該銀三萬四千一百一十八兩零。聽於各省南糧改折銀內、照數扣還
○四十一年、令各司府州縣、如遇災傷地方、不許將應徵南京倉糧、妄奏改折
○四十二年題准、南京各衛倉歲用糧米、除單開載九十二萬三千九百五十五石八斗六升零外。量增一十二萬石。分派各司府州縣派徵。內浙江金、衢、紹、照前徵銀。其餘俱徵本色。浙江、江西、湖廣三省管糧參政參議、直隸蘇松等府管糧等官、各躬親赴部領掣、總足批關。如各州縣分部官、不行親解。及各總部官、通不赴部。以致糧解侵欺者、該部查照官吏避難在逃事例參奏
○四十四年議准、查處罪贖、有違
欽限、夏稅至次年五月、秋糧至次年九月、本折計該銀至三百六十兩以上、問有力。若不及數、問稍有力。准折銀咨送南京戶部銀庫、作正支銷
○四十五年、令浙江、江西、湖廣、南直隸、各撫按官、將應解南糧總部部運官職名、先於首年具奏、定限次年五月以裏、親自赴部、督催上納。候一省一府錢糧通完、方許併掣總批。不許仍前違限。及改委託故、不親掣批。其管糧官、如遇陞遷考滿等項、有錢糧未完者、務要催徵完足、交割接管、方許離任。仍行南京戶部、及總督糧儲衙門、年終、查照完欠、應否住俸降級勸懲事例、分別具奏○議准、南京戶部管倉主事、俱以三年為限。不許改差
○又議准、各省解到南京倉糧、每百石、除收正耗之外。有餘、盡令糧長領回。免收平斛米石。碎米、亦令領回。不必扣給官攢。水兌免其工價之費。席竹隨宜各倉借用
○又議准、歲徵南糧、各該撫按、通行司府管糧官、於當年催足。待正二月北運起兌、一齊委官、立限部運。內有依期、及故違限者、聽南京糧儲舉劾
○又議准、南京舊例、自五月至九月五箇月、就船放支水兌米三十萬石、免其篩曬席竹腳錢。每石折耗三斗、量減五升。原派水兌糧米、南直隸限三月、浙江限四月、江西限五月六月、各運到。行委主事專管。米到遲者、不拘月分、仍發水次兌放
○又令南京戶部、將各衛官軍月糧、除二月十月折色外。米賤時、不拘月分、再放折色一月。每石、折銀五錢。仍行撫按、將拖欠南糧、江西、湖廣、每石徵銀五錢。浙江、每石徵銀七錢。南直隸、每石徵銀六錢。速解南京戶部交納、以備軍糧折色支用
○又令南京戶部、即查倉場見在司屬官、省減二員。止委六員監收。自劄管日起、至陞郎中、方許更替
○隆慶元年議准、各處解到南京戶部、及總督衙門判定倉分限期、監管官詣倉驗收。不必會同巡倉御史。官攢止將進收日期糧石、開呈查考。如有奸弊、悉聽糾舉
○令南京戶部、查各該監局寺等衙門米穀豆麥、果有餘積、足彀數年支用、照依每年額派數目、每石議定折色銀兩。行文坐派各該地方。自本年起、暫徵折色三年。自後以三年為率、斟酌改派。折色銀兩、仍依原派定
內府各衙門某項錢糧名色、登記簿籍。其該庫收貯前項折色銀兩、著徵解戶部、接濟邊用
○又議准、南京錦衣衛烏龍潭等倉官攢耗米、照舊規、每倉正米一石、加耗米八升。各該官攢、以收受月日為始、至放盡掃盤日為止。每年每石、除米一升四合。如有虧折、方照數追陪
○二年、鑄給監督鳳陽倉委官關防。定以三年滿日更替。或遇陞轉員外郎中、亦須期滿離任
○議准、南京戶部、於各管倉分草場主事、量地遠近、定為四差、分隸管理。仍咨吏部、查照見在年淺主事、並堪新選者、共止定四員、註名選用。以專倉務
○題准、南京戶部、轉行總督衙門、如遇各處解到糧米、兩斛平收之外。准照舊仍加斛面二升。耗米照舊遞年扣除、作正支銷
○又議准、南京戶部、將各省府州縣應運糧米、酌量原來遠近、分派倉分。如水次相去二裡、每米一石、驢腳銀三釐。每米一百石、該席一百領、每領銀五釐。貓竹二十根、每根銀五分。正米一百石、耗米三十石、為一囤。每囤篩曬工食銀五錢三分。每米一石進廒、蘿扒工食銀三釐。刊刻牌面、懸掛各倉門首。令各糧長通知。本處掌印官、即將前項銀兩、查照糧石、將銀數秤兌明白、印封給付部糧官到部。同批一並投下。當官給散各役。責令馱米買席、不與糧長相干
○又議准、南京倉糧、若有虧折、查係官攢人等通同偷盜者、究問重罪。係潮濕蛀損、並計虧數均陪、仍送問罪。耗米查照年限遠近、米數多寡扣除。若年月甚近、而虧欠太多、米至二百五十石以上者、比照正米一體追問。其餘虧折米石、照依京通二倉見行事例、盤欠耗米五十石以上者、主守官攢甲斗、量行責治
○五年題准、南糧每年徵派、各該撫按俱要備行司府、坐委府佐官一員總部。督率糧戶完納。先將坐委職名呈報、以便參劾
○令每年會計南糧、派定三十萬石、遵照舊例水兌。每石加耗米二斗五升。違誤到遲、雖越九月、仍舊水兌。不許擅改收倉。務在歲收耗米七萬五千石。以抵一月官軍俸糧
○議准、各省糧戶解納席竹折銀、上元縣收貯。照例赴巡倉御史註簿。各倉官支出修倉、呈請總督衙門詳兌。該縣仍申報巡倉知會
○六年議准、南京水兌正耗米三十七萬五千石。內二十一萬石本色、放足三箇月。其餘一十六萬五千石、改納折色。及行各撫按轉行司府、查照本折米數均派、嚴限依期解納。南直隸各府并江西、每石折銀五錢。浙江金、衢、紹三府、每石折銀七錢。杭、嘉、湖三府、每石折銀六錢。解南京戶部。以備官軍折銀支用
○萬曆二年、令萬曆三年秋糧、於應解太倉派剩米折銀內、改撥米九萬石。內浙江布政司二萬石、俱徵本色。徑解南京戶部交納。以備南京兵部新收軍士支用
○又令南京各衛領運全單、先期咨南京戶部。照單扣算行糧、另給紙牌。連原單發與運官、前赴兌糧水次支領。仍行各府州縣、將解南糧耗米席竹驢腳等項、照例隨正糧徵辦。除照牌給單外。其餘盡解南京
○又令撫按各行司道府州縣、以後水兌、不拘紅白蒸稻、審其地土所產、定其應納米色、明載批文。司道辨驗轉文、先將定過各州縣米色、一呈本部。一呈糧儲。案候投文之日、驗批相同、即撥倉場交納
○又令南京戶部、查照題准事例、各倉官攢經收一廒放盡、即行監收官、查盤正米虧折、與折耗至二百石以上者、責限均陪。仍送法司問罪
各處起運數目
浙江布政司
南京各衛倉。原額秋糧米三十萬石。今二十五萬七千四百九石
南京供用庫。原額白熟粳米四千石。今三千五百石、准糙粳米三千八百五十石
南京丙字庫。夏稅串五絲二萬兩。荒絲二萬兩。中白綿三千兩
南京承運庫。農桑絹三千五百疋五尺九寸三分八釐八絲二忽五微。今三千五百九疋一丈一尺七寸七分零
南京定場馬草。原額一十九萬包。今一十九萬二千六百五十包
江西布政司
南京各衛倉。原額米四十七萬石。今三十六萬九千四百三十六石七斗一升九勺
南京庫闊白綿布一十萬疋、准米一十萬石。闊白苧布七萬疋、准米四萬九千石。苧布一千三百四十一疋二尺四寸。後每疋折銀二錢
南京原額戶口鈔、四百二十七萬九千五百八十五貫二百五十文。錢、八百五十五萬六千二百二十七文。今收鈔銀七千四百五十九兩五錢四分五釐零
福建布政司
南京承運庫。夏稅農桑絹六百疋
南京寶鈔廣惠庫錢鈔、六百六萬八千七百四十三貫六百七十文。今二十六萬七千三百三十六錠五貫五百九文。存留本省
南京
內府速香、五年一次會計、一千一百三十七斤八兩。今停徵
湖廣布政司
南京各衛倉。原額米三十一萬石。今二十六萬一千三十五石
南京甲字庫。白綿布一十萬疋、准米一十萬石
南京丙字庫。綿花絨五萬斤、准米五千石
南京承運庫。農桑絹四千九百九十二疋一丈九尺二分七釐五毫五絲。今四千九百九十七疋一丈三尺九寸二分九釐零
南京廣惠庫。原額錢鈔三百四十七萬二千七百四十三貫。今鈔二百六十九萬八千六百四十一貫一百七十三文。解北京
南京國子監。供用乾魚二萬二千一百二十五斤
應天府
孝陵神宮監原額糙粳米五百石。今無徵。白熟糯米六十石、准糙粳米六十六石。今白熟糯米五十石、准糙粳米五十五石。芝麻五十石。今二十石。黃豆三百石。今二百石。菉豆四十石。今六十石。稻皮四十石、准米二石。今無徵。稻穀六百石、准米三百石。今稻穀四百石、准米二百石
南京酒醋麵局。原額菉豆二十石。今三十石。稻皮二百石、准米一十石
南京光祿寺。原額黃豆一千五百五十三石。今四百三十二石四斗。芝麻六十石。稻穀八百四十石、准米四百二十石。今稻穀三百三十石、准米一百六十五石。粟穀一十石、准米五石。稻皮二百石、准米一十石。今二項無徵
南京國子監。菉豆一百石。今停徵
長安四門倉。原額糙粳米一萬四千五百石。今六千石
南京各衛倉。原額米三萬二千五百九十二石。今一萬一千八百五十五石。黑豆二千六百九十一石
南京供用庫。黑豆一百三十石。黃豆二十石
南京犧牲所。黃豆二百石
孝陵神宮監。原額小麥六十石。今四十五石
南京酒醋麵局。原額小麥七百石。今五百石。原額麥穩一百石、准小麥一十石。今麥穩一百五十石、准小麥一十五石
南京庫絲綿折絹、一千二百一十四疋一尺六寸九分二釐八毫
南京各衛倉。原額小麥六千二百石。今六千石
南京光祿寺。原額小麥六百石。今一百六十一石。麥穩一十三石二斗、准小麥一石三斗二升
南京庫農桑絲折絹、一百四十三疋二尺七寸三分四釐四毫
南京供用庫。原額黃白蠟二千斤。今黃蠟一千一百斤。白蠟一百五十斤。蘱草二千斤。今一千斤。蒲杖二千斤。今五百斤
南京光祿寺。原額蜂蜜一千斤。今一千二百斤。黑砂糖一百二十斤。今一百一十斤
孝陵神宮監。細稻草一萬包。今停徵
南京定場馬草。原額五萬二千二百九十二包。今五萬七千二百九十二包
蘇州府
南京公侯駙馬伯、並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門。原額俸米二萬七千九百五十二石。今一萬九千六百九十二石。祿米三萬三千石。今四千石
南京光祿寺。原額白熟粳米六十六石。今六十八石。准糙粳米七十四石八斗。次等白粳米六千石、准糙粳米六千六百石。原額白熟糯米一千三百石。今一百二十七石。准糙粳米一百三十九石七斗
南京酒醋麵局。原額白熟糯米八百石。今七百石、准糙粳米七百七十石
南京各衛倉。原額米五萬九千四百一十二石。今二萬八千七百五十七石
南京神樂觀。原額粳米八百石。今糙粳米六百四十石
南京犧牲所。菉豆六百石
南京會同館。次等白粳米二百二十五石、准糙粳米二百四十七石五斗
南京各衛倉。折銀小麥一萬石。每石、折銀四錢
南京承運庫農桑絲折絹六百四十疋二丈九寸二分三釐
南京光祿寺蜂蜜一千九百斤。黑砂糖一百五十斤
南京定場馬草。原額一十四萬包。今一十六萬包
南京御馬監。細稻草二萬包。今無徵
南京內官監。齊頭稻草一千束
南京供用庫。燈草三百斤。今一百五十斤。茶葉二千斤
南京寶鈔廣惠庫。魚課鈔二萬二千八百五十三錠。一百二十六文。今收魚課銀六十八兩五錢五分
松江府
南京公侯駙馬伯、並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門。原額米共五萬七千石。今俸米一萬二千一百四石二斗九升。祿米二萬五千石。今三千石
南京光祿寺。原額次等白粳米七千石。今六千石、准糙粳米六千六百石。白熟糯米一千石、准糙粳米一千一百石。今無徵
南京神樂觀。原額糙粳米七百石。今四百八十九石二斗三升
南京會同館。次等白粳米二百二十五石。准糙粳米二百四十七石五斗
南京各衛倉。小麥一萬五千石。每石、折銀四錢
南京庫絲綿折絹、六百九十七疋三丈一尺五寸七分。今存留。農桑絲折絹、一百七十九疋二丈四尺一寸
南京各衛倉。原額米九千五十八石。今九千四百六十六石
南京光祿寺。蜂蜜一千五百斤。黑砂糖一百四十斤
南京定場馬草、六萬三千包
常州府
南京各衛倉米。原額四千七百二十七石二斗七升。今一千六百四十九石
南京光祿寺。原額次等白熟粳米六千石。今五千石、准糙粳米五千五百石
南京神樂觀。糙粳米五百石。今無徵
長安四門倉。糙粳米四千石
南京國子監。原額白熟粳米三千五百石。今一千石、准糙粳米一千一百石。原額糙粳米二千五百石。今一千石。每石、折銀七錢。黃豆一百石
南京犧牲所。菉豆六百石。今無徵
南京內官監。白熟細粳米四十四石、准糙粳米四十八石四斗
南京公侯駙馬伯、並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門。原額米四萬三千石。每米一石、或隨時價折銀七錢。今俸米一萬一千七百二十四石七斗。祿米二萬二千石。今三千石。俱每石折銀七錢
南京各衛倉。小麥一萬石。每石、折銀四錢
南京山川壇耤田祠祭署。小麥一百六十石
南京庫麻布、二千七十七疋二丈六尺六寸五分一釐
南京供用庫細稻草、原額一萬五千包。今四千三百二十包
南京定場馬草、原額一十三萬包。今一十五萬二千八十包
南京酒醋麵局。白熟粳米五百石。黃豆一百石。今無徵。細稻草原額一萬五千包。今二千五百二十包
南京光祿寺。蜂蜜一千五百斤。黑砂糖一百四十斤
南京廣惠寶鈔庫。原額商稅魚茶課、鈔、二十六萬三千八十九貫八百二十四文。錢、五十二萬六千一百八十二文。今收鈔、五萬六千七百九十錠二貫七百六十六文。錢、五十六萬七千八百九文
鎮江府
南京各衛倉。秋糧米五千石。內派剩米七十五石。今折銀解太倉銀庫
南京光祿寺。蜂蜜五百斤。黑砂糖一百一十斤
南京定場馬草、三萬七千包
南京庫魚課銀、一十九兩一分九釐
廬州府
南京御馬監細稻草、一萬包
南京定場馬草、二萬包
鳳陽府
南京定場馬草、九萬包
淮安府
南京各衛倉。原額米六百二十五石。今五百二十五石。折銀解太倉銀庫
南京定場細稻草、一十六萬五千包
揚州府
南京庫折銀草、二十二萬包。每包、折銀三分。今無徵
南京光祿寺。細稻草四千包
南京定場馬草、一十一萬七千八十包
徽州府
南京光祿寺。小麥六百石。今無徵
南京各衛倉。小麥二千三百石。每石、折銀四錢
南京承運庫。人丁絲折絹八千七百七十九疋四尺三分三釐二毫。農桑絲折生絹一十五疋一丈四尺七寸
南京供用庫。原額芝麻八百石。今六百五十石。原額黃蠟二千斤。今二千二百斤。白蠟三百五十斤。芽茶四千斤。今三千斤。葉茶四千斤。今二千斤
南京各衛倉。原額米三萬二千石。今二萬七千八百三十四石
南京光祿寺。原額蜂蜜一千二百斤。今一千二百五十斤。黑砂糖一百二十斤
南京甲字庫。闊白苧布三萬疋、准小麥二萬一千石。每疋、折銀二錢
寧國府
南京酒醋麵局。黃豆五百二十石。今停徵
南京御馬監。黑豆一百石。今無徵
南京各衛倉。原額黑豆一萬三千九百八十石。今一萬一千石。原額米一萬石。今九千六百七石
南京供用庫。原額芝麻六百石。今五百五十石
南京國子監。小麥一百石
南京光祿寺。原額蜂蜜一千斤。今一斤二百斤。黑砂糖一百二十斤
南京各衛倉。小麥一萬石。每石、折銀四錢
南京庫農桑絲折絹、三十疋二尺
南京庫折銀草、五十七萬包。每包折銀三分
南京定場馬草、二十萬包
池州府
南京御馬監。豆五百石。今無徵
長安四門倉。米四千二百七十六石。今無徵
南京各衛倉。原額米一萬五千石。今一萬一千一百四十二石。黑豆一萬四千五百二十四石。今九千七百七石
南京飛熊衛倉。黑豆九百八十三石
南京神樂觀。原額小麥六百石。今二百七十八石
南京各衛倉。小麥四百九十二石
南京供用庫。原額芽茶一千斤。今二千斤。黃蠟五百七十五斤。今五百斤
南京光祿寺。原額蜂蜜三百斤。今四百斤。黑砂糖一百一十斤
南京定場馬草、三萬包
太平府
南京御馬監。黑豆五百石。菉豆二百石。細稻草一萬包。今俱停徵
南京各衛倉。原額米二千六百石。今本折米共三千七百六十九石。黃豆二千石。無徵。黑豆一千六百三十八石四斗七升。今一千一百八十石
南京神樂觀。原額黃豆一百六十石。今一百二十二石五斗
南京光祿寺。原額菉豆四百四十石。今二十石
南京犧牲所。黃豆二百豆。今停徵
南京各衛倉。原額小麥二千五百石。今一千九百石
南京酒醋麵局。原額小麥一百石。今一百五十石
南京庫、農桑絹、一百一十六疋二丈六尺三寸九分四釐
南京定場馬草、一十一萬包
南京供用庫。原額芝麻一百石。今三百石
南京國子監。菉豆一百石
安慶府
南京各衛倉。秋糧米一萬四千石。內派剩米二百一十石。折銀解太倉銀庫
南京光祿寺司牲司馬草、原額三萬包。今四千包
南京御馬監。細稻草五千包。今無徵
南京定場馬草、原額三萬包。今五萬五千包
廣德州
南京各衛倉。原額米五千石。今一千八百八十四石。黑豆一千六十石。原額小麥二千五百石。每石、折銀四錢
南京神樂觀。原額芝麻三十石。今二十二石六斗
南京供用庫。黃豆三百石。今無徵。菉豆三百石。原額黃蠟八百三十斤。今五百斤。葉茶八百斤。今三百斤
南京承運庫。夏稅絲一百一十六斤二錢九分六釐二毫。農桑絹一十九疋一丈六尺七寸
南京光祿寺。細稻草、原額二萬五千包。今一千三百八十五包
南京各場草、原額二萬包。今四萬二千三百二十包
徐州
南京庫折銀草、五萬包。今停徵
南京供用庫。黃蠟二百斤。葉茶二百斤
滁州
南京犧牲所。原額糙粳米七百三十石。今五百八十石。稻穀五十石、准米二十五石
南京供用庫。芝麻七百名。今停徵。黃蠟三百斤
南京各衛倉。原額米二十石。今黑豆四百五十二石
南京庫折銀草、一萬一千包。每包、折銀三分。今停徵
南京定場馬草、一萬包
南京酒醋麵局。原額黃豆六百石。今四百八石
南京犧牲所。細稻草一萬五千包
南京御馬監。黑豆五十石。菉豆五十石。葉茶二百斤。今俱無徵
和州
南京犧牲所。糙粳米七百二十石
南京供用庫。原額黃蠟一百七十斤。今二百斤。葉茶二百斤。今三百斤
南京定場草。一千四百四十包
南京錦衣衛馴象千戶所
南京光祿寺。夏稅番麥、六十石四斗八升四合六勺
糧長勘合
永樂十九年、令各處糧長勘合、暫於本部宣諭、給與勘合。每歲先於上年十二月終、咨戶部奏請敕諭、齎赴本部宣諭訖、具本差官齎繳。其勘合待各糧長糧完之日、具本銷繳
○正統二年、令各處所差吏、於本部關領糧長勘合。關畢、即以原齎本投南京通政司、轉送通政司類奏
○嘉靖十一年題准、宣諭敕書、本部預期、責差的當官員、或付順差人員、齎赴各布政司、分投差官、轉齎宣諭。糧長勘合、隨敕發領。取具各該官司依擬結狀繳照。不必再令糧長吏典赴京聽候、有誤徵解。仍行浙江、江西二布政司、查照施行
草場
中軍都督府中和橋馬草場 【 正德八年革】
金川門馬草場 【 正德八年革】
清涼門馬草場 【 正德八年添設】
錦衣衛通濟門馬草場
錦衣衛通濟門象草場 【 成化六年革】
宣德八年議准、南京錦衣等衛所草場、令各衛所、每處撥軍餘五名、辦事官吏各一員名、專一守門、關防出入。都督府及本部、各委官一員提督。御史主事各一員巡視
○十年、令都察院副都御史一員、總理南京各倉、並各象馬房草場。其江北應天等五衛、及鳳陽府、各差郎中、或員外郎、或主事一員、御史一員、專一提督收放。其郎中等官三年一代。御史、一年一代
○正德八年奏准、中和橋金川門草場、每草一萬包、該竹一百根、止收竹價銀三兩八錢。每一坊基、用銀三十六兩、買杉篙六百根鋪墊。所堆支盡、仍留以後鋪墊。朽則依數易換。餘剩銀兩、發應天府收貯、以備修倉支用
○十三年題准、南京錦衣衛、原撥牧象太平寧國高淳等府縣湖地。除太平府地、辦納河泊所、並北京
內府丁字庫課料外。其餘委官踏勘。已成田者、每畝徵銀一分五釐。係草灘者、砍草賣銀、通解本部、預備該衛賑濟、並修理
鑾駕等庫
草料
凡南京各衛所馬草、每年二月、本部查勘會計該用數目、五月咨戶部定奪
○凡南京錦衣衛馴象所、養象蘆根茭草。應天等府於歲糧額內、改撥大小麥、隨糧運赴本衛象房、與稻草相兼支用
○嘉靖六年、令浙江應天蘇州等司府州縣、徵解戶部定場馬草、每包隨草席、並腳價、徵銀一分八釐解部
○十年議准、南京
御馬監料豆稻草、自本年為始。將收到空地租銀一千一十兩二錢五分內、除九百三十三兩一錢二分、與買辦草料養馬。餘聽該監修理馬監支用。其太平蘇州等府、原派納該監料豆、六百石、稻草六萬包、改派定場草項下輸納
○又題准、浦子口馬疋草料、將武德衛倉基、改作草場。其原派南京草料、改撥彼處上納。仍將橫海應天二倉官攢、推委一員帶管、依期收放
○又題准、蘇常等府起解草價、照依安慶等府定場草、每包、徵銀一分八釐。細稻草、每包徵銀二分
○十二年題准、南京
御馬監錢糧有餘、其原派黃菉二豆、照例徵銀貯庫、以備缺乏收買
○十六年題准、池河營馬疋草料豆料、比照浦子口事例、每年於額派南京各衛倉數內、改撥飛熊衛屯倉上納。草束照例、行監督鳳陽倉糧委官、召商收買。就令該衛屯倉攢典帶管
○十七年議准、南京
御馬監地畝租銀一千七百八十一兩五錢一分零。管理草場官、督令各衛所、徵解本部、轉發銀庫收貯。每年本部委官、會同科道官、覈實該監馬疋、合用草料若干、行令鋪戶、於該監倉場四季上納價銀、先儘租銀支放。不足、就將本部原收該監改派草價銀輳給。若各衛所委官佃戶、及該監管事人等、有隱漏侵欺等項情弊、聽巡視科道、及本部委官參治
○三十五年題准、南京各營衛騎操馬匹、將中和清涼二場、見在草、一百八十餘萬、每月給放本色十五包。折色十五包。每包折銀一分。其各營衛、每年會計、共該草九十餘萬。分派應天等府、浙江布政司、徵銀解部。召商買納。以後年分召買量減一半
○三十九年題准、馬匹草料、下場收放、以上操日為始。上操以本部明文到日為始。內分三班、頭班者四七月。二班者五八月。三班者六九月。仍候中府照會糧單到部、將分定班次下場。又買補騎操馬匹。每年遇年操倒死、兵部車駕司行文馬戶買補。會同科道驗訖、印發各軍領養。其草料亦聽兵部明文、以驗准之日為始、收幫
○四十三年、令寧國、池州、太平三府、將額派黑豆二萬二千石、自嘉靖四十三年為始、照舊徵收本色解納、聽候支放
銀庫
弘治八年題准、本部將折俸、並紙價等銀、修蓋庫藏一所、收貯銀兩。每年委主事一員、監督收放。上元等縣僉點門子一十二名看守
○嘉靖四十一年題准、南京戶部銀庫收銀、止照正數。不得以備解等項加添。管庫官差滿、與接管官交盤、行御史給事中各一員、公同查盤
○隆慶二年題准、南京戶部庫貯贓罰成色金、減存辦料銀、聽漕運衙門取用。石灰山關餘鈔銀、茶引銀、並飛熊等衛屯倉折席、總督衙門贓罰、及羨餘銀兩。俱聽該部存留、以備修理衙門、並各項公用。卷送京畿道查刷。管庫主事、比照太倉事例、每十日輪流郎中一員、協同收放。收貯各項銀兩、照依年分、挨次放支
○萬曆四年題准、添鑄南京戶部監督銀庫關防一顆。該部將在庫銀兩、行委陪庫郎中、接管主事、會同巡視科道官、公同秤盤。先儘大錠、另一百萬兩。每二千兩裝盛一匣、收入庫中、作為老庫封貯。差滿秤盤交代。其餘並新收銀兩、聽備支放。積有羨餘、盡數報部、作正支銷
派納絹布
嘉靖八年題准、各司派納南京布疋、除
內府庫照舊徵解本色外。其餘綿布一疋、折徵銀三錢。苧布一疋、折收銀二錢。類解本部、貯庫放支
○二十八年議准、南京戶部、自嘉靖二十九年為始。查照原議承運庫絹。除湖廣浙江原坐本色、及福建窵遠、照舊折價外。其應天、並直隸徽州、松江、蘇州、寧國、太平府、廣德州、折色絹、於內量改一半本色。五千五百六十九疋。甲字庫湖廣江西折色綿布、各於內量改本色一萬疋。丙字庫湖廣綿花絨、於內量改本色二萬五千斤。其餘照舊折價解部。以備文武官四八月折俸。並賞賜軍士等項支用
○四十年議准、江西布政司、並徽州府、各本色苧布。應天、蘇州、徽州、松江四府、各本色絹。自四十為始年、暫徵本色。送南京戶部、以備年例供應○又議准、南京官軍絹布折銀自四十一年為始。仍舊例、每絹一疋、折銀七錢。苧布一疋、折銀二錢
○四十五年、令南京戶部、每年會計綿苧二布歲額、共該若干。
內府應用若干。照舊解納本色。給賞軍士若干。悉令改解折色。收貯戶部聽用
○隆慶元年、令南京甲字庫綿苧二布。承運庫絹疋。亦暫照前派徵折色三年。議定銀數上納
○三年、令浙江紹興府、隆慶三年、額解承運庫白絹六百三十餘疋、每歲仍徵本色解納。仍行該省、並江西、湖廣、福建、應天、蘇、松、各司府、將嘉靖四十五年以前拖欠、並隆慶三年以後、見徵承運庫黃絹、甲字庫苧布、俱徵完解部。與庫貯本色絹疋間支
○五年、令浙江、江西、湖廣、南直隸各司府、將隆慶五年應解絹疋、俱改徵本色。解送南京戶部。轉送承運庫、染造袍服等項應用。以後絹疋、候隆慶六年會派另徵。若該庫本色有餘、折色不敷、臨期該部再行題請
○萬曆三年、令以後應徵絹疋、仍舊徵解本色。聽候支用。南京戶部、將揀下不堪絲絹、並各銅錢、斟酌搭放各官未支折俸。自隆慶四年正月起、至萬曆元年十二月終止、挨年補給。其萬曆三年應支折俸。將見在折色銀兩先給。不足者、照舊例、給與本色
內庫課鈔
凡各處額辦南京一應錢帛物料、俱送甲乙丙丁等庫。差御史主事各一員、公同內官庫官人等驗收
○凡各處額辦商稅魚茶課鈔解部。運送南京寶鈔廣惠庫交納
○凡上新河鈔關船料鈔、按月解部。轉送南京
內府天財庫交納
○凡甲字等九庫、季報文冊。每季本部咨繳戶部查照
○洪武二十四年、令三山門外塌房、許停積各處客商貨物。分定各坊廂長看守。其貨物以三十分為率、內除一分、官收稅錢。再出免牙錢一分、房錢一分、與看守者收用。貨物聽客商自賣。其小民鬻販者、不入塌房投稅
○永樂六年、令六畜場塌房課鈔、江東宣課司帶收進納
○十年、令應天府都稅司、分官提調三山門外塌房、收辦課鈔
○正德十四年議准、上新河等鈔關、並五城兵馬司、每年收到船料房價銀、及各省府州縣歲解額鈔折價解部、會同科道官、給與鋪戶應得鈔價、買鈔進納該庫。餘銀扣除買米支用
○十六年題准、都稅司等處鈔貫、自十四年以後、止收本等折腰鈔錠、按季解納
○嘉靖八年題准、內府看守庫藏鋪戶、止僉八十名、解部轉發。每年分作三班應役。不許額外私自借撥。並擅行勾取。有司亦不許朦朧徑解。違者、本部及巡視科道等官、參奏治罪
○又題准、南京各門庫、及三山龍江等處內官、每處存留二三員管事。以後增添數多、俱令挨次候缺、奏請填補。其家人不許在內宿歇、因而偷盜夾帶財物。其把門官軍、並巡視官校容縱者、一體究問
○令浙江湖州府額辦丙字庫串五絲一千二百五十斤。自本年為始、徑解織染所。聽科道官、本部委官、監同秤收。
神帛堂自行揀驗應用。其不敷絲一千二百六斤四兩。動支北新關稅課餘銀、委官收買送納
○凡應天府所屬龍江關、石灰關、江東巡檢司、□埠巡檢司、大勝關、三山門水關、上方門水關、馴象門水關、每歲共收船料鈔七十四萬一千三百一十八貫、解部。轉送南京
內府天財庫交納
○九年題准、南京
內府各衙門所用物料、先儘甲字等庫見貯數內會支。不敷、或移文齎價、於產有地方收買。或量派上元江寧二縣買辦
○十年題准、本部委官、公同巡視等官、看驗各庫先年積貯物料、有應變染、應造用、應准折者、悉聽從宜酌用。如果不敷、始具數、聽各衙門奏請定奪
○題准、房鈔園鈔查果坍塌無存者、准與分豁
○十二年議准、南京五城房課鈔、照舊及時徵解。其上新河廊房二百五號、查果入江是實、房鈔二千六百七十貫、准為裁革。火燒倒塌遺址、除原主耕種辦納原鈔外。其餘量減一半、召人佃居辦鈔。毋得強令無干包陪。見在房屋、督令人戶及時修理。不許任其傾倒、圖免課鈔
○十七年題准、房鈔每貫、折徵銀六毫。其公用過房地額鈔、俱與除免
○十九年議准、龍江大勝石灰山三關、江東□埠二巡檢司、龍江裏外各處河泊所、歲辦船料魚課、並酒醋等鈔貫。各照兵馬司房鈔事例。每鈔一貫、折徵銀六毫。就令經手人役、煎銷成錠、按季解南京銀庫收貯。相兼銅錢、支給鋪戶收領應用
○四十二年、令南京戶部委官、會同巡視科道。將甲字等九庫、並內府各監局等衙門在庫、一應錢糧。吊取各印信文簿查盤。分別。舊管新收開除實在數目、造冊奏繳
○隆慶三年題准、南京甲字等九庫大使任滿交代。先申該部委官。將在庫錢糧、交盤明白、方許起送。見在管事者、於各庫舊鎖之下、另置一鎖。封識匙鑰、各另收執。凡遇收放錢糧、會同檢閱
凡五城房鈔。東城兵馬司、原額二十二萬九千七百六十四貫。今二十二萬九千九百三十二貫。西城兵馬司、原額二十二萬九千七百二十貫。今一十二萬四千二百二十四貫。南城兵馬司、原額七萬八千二百九十八貫。今七萬八千六百一十二貫。北城兵馬司、原額五萬七千六百四十貫。今五萬九千七百一十二貫。中兵馬司、原額一百一十三萬三千二百一十八貫八百文。今一百一十二萬五千九百五十八貫凡各衙門課鈔。都稅司、原額七十二萬七百六十四貫八百文。今五十九萬七千一十三貫四百六十七文。聚寶門宣課司、原額七十二萬七百六十四貫八百文。今四十八萬五百一十四貫六百一十文。龍江宣課司、原額五十七萬二千六百六貫五百文。今三十八萬一千七百三十七貫六百七十文。江東宣課司、原額九十五萬三千七百二十貫二百文。太平門稅課司、原額一十七萬七百一十八貫八百文。今一十一萬三千八百一十二貫五百五十文。聚寶門朝陽門分司、原額三十五萬三百六十六貫。今二十三萬三千五百七十七貫三百三十四文。龍江稅課局。原額二十二萬九千三百九十貫八百文。今一十五萬五千九百二十六貫七百二十文。龍江裏外河泊所、原額三萬六千七百八十貫。龍潭稅課局、原額三萬三千七十九貫三百二十八文。今二萬二千五百貫二百八十文。應天府批驗茶引所、一十萬貫
鹽政
凡鹽引。本部鹽引匠二十九名。戶科鹽引匠三十九名。每遇戶部咨到、開中某運司鹽糧若干。該用勘合若干。進紙南京戶科、刷印完。領回本部用印。勘合仍付原差官員、齎至中鹽官處交割。底簿、及流通文簿、印封、徑發運司收掌。候領到勘合、比號相同。派場支鹽
○嘉靖四十五年題准、南京戶部、各運司、提舉司、查照舊例。以後將引紙價銀、徑解應天府收貯。該部缺紙刷引、應天府估價買解。科道官嚴為查盤。積有餘銀照例準折官員俸糧。不許別項那用
○萬曆五年奏准、南京戶部、選委司官一員、專印鹽引。各運司起紙解到。即將各匠、計紙限工印刷。每引印以職名粘簿、封發運司
凡供應鹽斤。南京光祿寺樣鹽二千斤。青白鹽四萬斤。
孝陵神宮監白鹽三千斤。南京
內府供用庫青白鹽二萬斤。俱兩淮運司徵納。南京內官監青鹽三千五百斤。鹽包三千五百箇。南京太常寺祭祀潔淨白鹽一百九十斤六兩。南京神樂觀青鹽三千斤。俱龍江鹽倉徵納凡本部收受各布政司鹽糧鈔。遇有生鈔、開數進庫、准作新鈔支銷。其摺過鹽鈔、與上新河船料好鈔、開作一等舊鈔入庫。如五城兵馬司、宣課司、稅課司、局、河泊所、及各關鈔、並各衙門戶口食鹽鈔、俱作二等舊鈔入庫。自後應天府買辦、各衙門關支折色等項。明開合支新鈔若干。或一等二等舊鈔若干。以便稽考
○弘治十六年議准、各處解納戶口食鹽錢鈔、俱收價銀解部。每鈔五千貫、銅錢一萬文、擬進
內府交納者、定與價銀二十四兩。在部支納者、一十九兩。著令鋪戶領出、收買錢鈔上納。扣算餘銀、收補別項錢糧
○嘉靖二年議准、湖廣等布政司、起運南京食鹽錢鈔。每鈔一貫、折銀三釐。銅錢七文、折銀一分。徵解南京支用
○六年議准、收到各處戶口鹽鈔價銀。除鈔價照舊買鈔上納外。其錢價銀、扣寄該部。候應天府遇有內府衙門、用過鋪行絲料等項價銀、支給。不必買錢、及扣餘銀買米
○十年題准、各處解到戶口鈔銀。仍照例收貯本部銀庫。以備軍餉缺乏支用
○隆慶二年題准、南京戶部、將庫貯官吏食鹽鈔銀。易買絲料解部。送神帛堂織造
凡文武官吏戶口食鹽。本部先期行各衙門取勘口數、造冊繳部。合用引目、依數預發運司收掌。遇有差委官吏、齎到勘合文冊印信領狀、即行二所放支。俱於本年十二月以裏關盡。如有過限者、照在京官軍關支月糧事例扣除
○凡南京大小衙門官吏戶口食鹽鈔、解赴寶鈔廣惠庫交收。類行兩淮都轉運鹽使司、照例關鹽給散
○凡旗軍人等戶口食鹽、免納鈔。候鹽有積、納鈔關支官吏食鹽、減半關支。不得過十五口之數
○成化十九年、令南京各衙門關支食鹽、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門、並錦衣衛、俱派儀真批驗所。其餘衛所、並五城兵馬指揮、俱派淮安批驗所。務要辦驗批領帖文引目無偽、方令正數正支、運回給散
○弘治十八年、奏差科道等官、給散南京各衛所關支食鹽。禁革包攬侵欺等弊
鋪行
凡年例錢糧。每年五月、本部差監生赴內府供用庫會計。移咨戶部定奪
○嘉靖二十四年題准、南京鋪行、科道官、督同應天府佐貳官、並上江二縣、從實審編造冊。凡內府、各監局、太常、光祿寺、遇該買辦
上用、並祭祀等項物料、即與給價。其或遲留減抑、並聽科道官論究。府部院卿寺等衙門、遇有公用物料、照時價兩平收買。不許用強減價。及強令雇人挑擔。其各官私家所用貨物、各令人入市平價。不許擾累。守備內臣勳戚跟隨人役、並各衙門皁隸、有撥置生事、欺官害民者。巡視御史拏問
○四十年、令應天府各色商人、清審編替、五年一次、立為定例。如遇該審年分、該部預先一年題請。不分軍民之家、一體編審
○四十五年、令南京戶部、會同巡視科道、將
內府合用鋪戶、照舊量留外。餘俱查冊除名。不得再行僉派紙戶、以擾貧民。違者、科道官指名參奏
○萬曆三年、令巡視九庫科道、督同應天府佐貳官、及上江二縣掌印官。將在冊各色鋪行。不分軍民之家、從公清審。分別等第、造冊奏繳
官吏俸給
凡各官俸給。四月折絹。八月折布。九月折鹽、二八兼支。十一月折麥、三七兼支
○凡監生、吏典、有家小者、月支米八斗。無家小者、月支米六斗。若曾經決斷者、月支米五斗
○凡官員、吏典、或有事故調用等項。遺下關過俸米、五斗以下免追
○嘉靖三十五年議准、南京文武百官應支俸糧。將庫貯鹽引紙價銀兩內、暫借一萬八千二百五十兩六錢支給。仍咨應天巡撫、查催拖欠解補
○隆慶元年題准、南京大小文武衙門自隆慶元年起、至隆慶三年止。每年九月、官員俸糧折鹽、俱以四六兼支。照依時估扣放。以後年分、照舊二八兼支。並鹽斤續收數多、臨期再行議處
官軍匠役俸糧
凡各衛所官吏旗軍月支俸糧。本部每歲、選委員外郎、或主事一員。南京吏部、選撥能書算辦事吏十名。每月先取各營操守運糧修倉送船、及監局當匠等項名數。仍行各衙門、將見在倉糧、並事故扣除月日數目、開造小冊一本。送委官處。與衛所造到文冊、查對磨算。如有侵冒等項情弊。具呈總督衙門。先將識字軍吏提問。委官掌印官、參問究治
○凡留守五衛入伍恩軍。及種苜蓿豌豆、並看船恩軍。有家小者、月支糧一石。隻身四斗。牧馬千戶所養馬恩軍。有家小者、月支米一石。隻身四斗。留守左衛看守朝陽門桐樹棕樹恩軍。有家小者、月支糧一石。隻身五斗。留守左等五衛入伍恩軍。照旗軍例、支月糧。操練守城旗軍力士校尉。有家小者、月支糧一石。隻身六斗。錦衣等衛屯軍。不分新舊選操備者。每年十月至三月赴操、支與食米五斗。四月至九月下屯住支。選去運糧者。二月至七月、各支行糧。其月糧住支。錦衣衛舍人餘丁選操備者。月支米三斗。看倉餘丁、月支口糧三斗。操備舍餘月糧四斗。巡江官軍口糧、沿途支給。馬快船軍行糧六箇月。共三石六斗。餘丁行糧、共一石八斗。俱於南京倉支給。各衛所運糧軍餘、全支本色米一石。寶鈔提舉司鈔紙匠、月支米五斗
○正德十六年詔、內府各監局軍匠。有丁盡戶絕、名伍不除、冒支月糧者。戶兵工三部、盡行查革
○嘉靖六年議准、快船小甲。該造船隻之年、興工之日、即與食糧、以助工食之費。其小甲餘丁、若有逃故、及改差者。該衛即與僉補。兵部移文戶部、關支月糧
○七年議准、神帛堂額外食糧人匠二百一十九名。餘盡行革免
○八年議准、行月糧數目、操備總小旗、大教場軍士校尉、管黃船軍、守衛軍、運糧軍餘、中府直廳軍、造黃船旗軍、管快船軍、正伍窯軍、內官撮造軍、漢府軍、御馬監軍、守備廳軍、兵仗局軍、守各門軍、修倉軍、司牲司軍、火藥局軍、靛園廠軍、孝陵直宿進山栽種等項軍、原額養牛差選寄大教場操軍、撥船廠識字軍、鐘鼓樓夜巡軍、御馬監養馬軍、管抽分果品總旗、在群養馬軍、龍亭校尉、免差女戶軍、長巡軍、琉璃窯軍、看韓王墳總旗校尉、司苑局軍、各每月食糧。有妻母一石。隻身六斗。司苑局、戊字庫、兵仗局、織造局、御用監、巾帽局、鍼工局、內官監、并養乳牛各軍匠、每月食米。有妻母八斗。隻身四斗八升。操備舍餘、上操支米四斗止操住支。送船餘丁、月支米五斗。各倉軍斗、月支米三斗。疾軍、幼軍、月支米三斗。修倉餘丁、月支米一斗。光祿寺廚役、有妻六斗。無妻三斗。鹽引匠、月支米三斗。鈔匠、月支米二斗五升。教坊司俳色長、月支米六斗。樂戶、月支米五斗。上元江寧二縣老幼軍人、月支米六年。內織染局、兵仗局、司禮監、內官監、民匠、及神帛堂人匠、月支米三斗。黃船快船、短差二箇月、每名支行糧六斗。長差半年、預支月糧六箇月。行糧不支。鎮江滁州新安建陽安慶宣州等文衛、上班操備官軍口糧。每員名、月支米四斗。俱南京倉支。巡江官軍口糧。沿途支給
○十年題准、鳳陽等倉場監督糧斛主事、今後遇該放糧、行各衛所造實支文冊、唱名驗放。其有開稱京操、而在京潛住、并原籍取討軍裝者、不許管隊官識領銀。候在京營逃單到日。查果依時赴操將應得月糧、另造文冊、待各回衛補給。如有在逃、除已解京罰班者、不究外。其餘即係詭名、不准支給。仍於指揮名下、定坐贓追問
○十一年議准、廣惠天財二庫、并寶鈔司鈔匠、分為二班。上班食糧、下班住支、週而復始。如事故有缺、許於各戶餘丁內選補。其內官監煎鹽鋪戶、量留一十七名、備春冬二季煎造供用。餘俱革回當差
○十八年題准、快船甲夫月糧。未差之時、折銀貯庫。候有差、定數給與。不得概給
○二十三年議准、留守等衛選補操江官舍軍餘七百員名。除官一十五員、有原支俸糧外。其軍人六百八十五名、照成化二年投充軍役事例、每月支糧一石。并夏冬布鈔、一體支給。以便防守
○三十七年題准、南京戶部、將二月十月官軍俸銀折色、每石暫准放銀四錢。又查庫貯折麥豆草鹽引等銀、每年再展兩月折色。酌量時價。每石或作二錢五分、或作三錢、放給。候倉庫頗充、仍照舊例
○三十九年題准、南京戶部、將節年題准見行事例、逐一查復舊規施行。各衛武職官員。收俸襲替者、以到任為始。為事者、以復職日為始。優養、優給、并旗軍、以兵部明文准行之日為始。收幫。各衛官軍、每年二月十月分、應支折色俸糧、每石五錢。其餘月分、俱照本色、每月不過初五日支放。為事軍餘水夫、以著役日為始。參問者、亦以著役日為始。免問者、以文書到日為始。收幫。運糧餘丁、告收月糧、自正月至六月告狀日、以文書到日為始。收幫。若七月至十二月、不許支糧。其十一月十二月餘丁糧收、以次年正初一日上運日為始。收幫。操備舍餘、收幫上操時、以本部明文到衛日為始。各衛軍餘、告收妻糧母糧、已經移咨兵部、候咨冊過部、即與准給。如咨冊在此月內送到本部、即以次月初一日為始。准其收幫。若咨冊審造欠明、本部該司、仍行查取該衛印信結由。如已明者免予供應機房人匠口糧、雖遇小盡、仍舊免扣。通候五年、照例總扣一月。江淮濟川二衛水夫妻糧、比照各衛妻糧事規、聽兵部查的、咨冊過部、一體准給
○四十年題准、南京戶部、將武職每年折絹、軍士夏賞折布、自四十一年為始。仍照舊例、每絹一疋、折銀七錢。苧布一疋、折銀二錢
○四十二年議准、鳳陽中等八衛官軍、如應住俸聽參者、漕運巡撫、及巡按各御史并兵備道、仍行分司主事知會。凡遇各官住俸開俸、務以明文到日補支。其官軍師生庶婿等糧、按月放給。不許預支
○四十三年、令南京各衛官軍應支俸糧、自嘉靖四十三年八月起、至四十四年八月終止。酌量彼中米價稍平之時、將庫貯糧銀、每石折銀五錢、相兼支放。存積在倉糧米、以備支用。其四十四年以後年分、仍復本色。運解南京戶部、照舊支放
○四十五年題准、南京比例撥馬步軍、每夜責令跟隨各該巡捕委官巡緝。每步軍一名、月加口糧三斗。照例折銀一錢五分。每馬軍一名、月加糧料銀二錢。巡捕餘丁、每名每月、量給口糧二斗
○隆慶四年議准、南京錦衣等衛所官軍、應支本年二月分俸糧、放本色一箇月。待夏秋之後、米價稍平。聽該部補放折色一箇月。以後年分、應給本折月分、查舊例支放
賞賜
凡賞賜京衛軍士夏冬布鈔。每年行移該衛、造冊繳報。徑赴內府該庫。於四月關支夏布。八月關支布鈔。本部委官一員管理。年終赴京復命
○正德十年題准、本部將節年收貯湖廣江西、并徽州府綿布苧布、折收銀兩。賞賜軍士冬衣布花。每綿布一疋、折銀三錢。苧布一疋、折銀二錢。綿花絨每斤、折銀五分
○嘉靖四年題准、南京差散冬衣布花御史、免其赴京復命
○九年議准、和陽衛寄操旗軍、每年應支冬夏布疋。附造應天衛冊。以便關支
○三十七年題准、神樂觀樂舞生、每名歲給生絹一疋。中白綿八兩。舊給綿布三疋、今各減一疋。如內府庫貯布絹本色不敷、生絹一疋、折銀五錢。苧布每疋、折銀一錢五分。綿布及中白綿、仍照舊價支放
禮部
尚書、左右侍郎、掌天下禮樂祭祀封建朝貢宴享貢舉之政令。其屬初曰儀部、曰祠部、曰膳部、曰主客部。後改儀部為儀制、祠部為祠祭、膳部為精膳、主客仍舊。俱稱清吏司
儀制清吏司
郎中、員外郎、主事、分掌禮儀宗封學校科貢。舉其儀度、而辯其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