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九曜斋笔记 » 九曜斋笔记全文在线阅读

《九曜斋笔记》●卷三

关灯直达底部

◎圻鄂

《典瑞》云:“彖圭以頫聘。”注:郑司农云:“彖,有圻鄂彖起。”(圻,亦作沂。)《考工·人》云:“良环灂。”注:郑司农云:“灂,读为灂酒之灂。环灂,谓漆沂鄂如环。”疏云:“沂鄂如环者,谓漆之文理也。”《郊特牲》云:“丹漆雕几之美,素车之乘,尊其朴也。”注云:“几,谓漆饰沂鄂也。”《少仪》云:“国家靡敝,则车不雕几。”注云:“几,附缠为沂鄂也。”《正义》云:“几谓沂鄂,不雕画漆饰以为沂鄂。”(圻与沂皆音鱼巾反,又作垠)《御览》五十五《淮南子》曰:(今在《原道篇》)“上游于霄{兆}之野,下出于无垠鄂之门。”(今本《淮南》无鄂字。)注云:“无垠鄂,无形之视也。”(今本注云:“无垠,无形状。霄读绀绡之绡。{兆}读翟氏之翟)又《俶真》云:“未有形埒垠(寅)咢(噩)”又云:“通于无圻。”注云:“圻,垠字也(俗本云:圻,音寅,垠也),又作鄞。”《参同契》云:“混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案:圻鄂谓形状之微起者,故谓之几。彖圭圻鄂者,谓彖起圻鄂也。良环灂者,谓漆起形状如环者也。车雕几圻鄂者,谓附缠车之四旁为圻鄂也。孔《正义》、贾疏皆不详沂鄂二字之义,故备及之。《参同契》“经营养鄞鄂”者,谓兆朕胚胎之义也。

圻、沂、〈堇斤〉皆从斤声,故皆鱼巾反。圻,《说文》垠或字,故高注云:垠字也。”(《说文土部》云:“垠,地垠咢也,一曰岸也。从土艮声。或作圻,从斤。”)

《说文·玉部》彖字下云:“圭璧上起兆彖也。从玉,篆省声。《周礼》‘彖圭’。”

◎联句

方勺《泊宅编》:“联句,或云起于《柏梁》,非也。《式微诗》曰:‘胡为乎中露。’盖泥中、中露,卫之二邑名。刘向以此诗二人所作,则一在泥中,一在中露,其理或然。然则此联句所起也。”

◎上元张灯

永亨(宋人)《搜采异闻录》:“上元张灯,《太平御览》所载《史记·乐书》云:‘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而今《史记》无此文。唐韦述《两京新记》曰:‘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本朝京师增为五夜。俗言钱忠懿纳土进钱买两夜,非也。太平兴国五年十月下元,京城始张灯,如上元之日。至淳化元年六月,始罢中元、下元张灯。”

◎钟离君

南唐县令钟离君嫁前令女事,见《东轩笔录》,云:“余为儿童时,尝闻祖母集庆郡太守陈夫人言江南有国日,有县令钟离君云云。余时尚幼,恨不记二令之名。”

◎村信

王文正公旦与杨文公亿为同门友,故公谓汝州云云。余尝见杨公亲笔与公书云:“山栗一秤,聊表村信。”盖汝唯产栗也。

◎日游神望火

见《青箱杂记》。

◎山歌

《墨庄漫录》云:“吴人多作山歌,声怨咽如悲,闻之使人酸辛。”

◎复复

《懒真子·唐中兴颂》云:“复复指期。”复复,出《匡衡传》及《何武传》(上音服,下音福)。

◎四声切韵

《西溪丛语·高氏小史》云:“周,字彦伦,始著《四声切韵》,行于时。”

◎拗句格

《野客丛书》曰:“禁脔云:‘鲁直有换字对句法,如曰:“只今满坐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曰:“田中虽问不纳履,坐下适来何处蝇。”前此未有人作此体。自鲁直变之。’《苕溪渔隐》曰:‘此体出老杜,如“宠光蕙叶与多碧,点缀桃花舒小红”者,是也。今俗语谓之拗句格。’仆谓此体非出于老杜,与杜同时如王摩诘,亦多是句,如云:‘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疑亦久矣。张说诗曰:‘山接夏空险,台留春日迟。’此亦拗句格也。”

◎陈同甫议论作文之法

子俞子(东阳俞成元德撰,庆元时人)《萤雪丛说》云:“尝见陈同甫亮在太学议论作文之法:经句不全两,史句不全三。不用古人句,只用古人意。若用古人语,不用古人句,能造古人所不到处。至于使事而不为事使,或似使事而不使事,或似不使事而使事,皆是使他事来影带出题意,非直使本事也。若夫布置开阖,首尾该贯,曲折关键,意见常新,若方若圆,若长若短,断自有成规,不可随他规矩尺寸走也。苟自得作文三昧,又非常法所能尽也。”

◎三山老人

《宋诗纪事》:“胡舜陟,字汝明,自号三山老人,绩溪人。大观三年进士。”《苕溪渔隐》引三山老人语。

◎衍波笺

《豫章诗话》:“萧贯少时梦至一宫殿,群女如神仙,一人授纸云:‘此衍波笺,烦赋《晓寒歌》。贯援笔立成云云。仙曰:‘子诗甚有奇语,异日必贵。’”(贯,大中祥符二年进士。)

◎鲍信卿蒙古学

《太平清话》:“鲍信卿取蒙古及伟兀尔问答比譬之言,为书曰《选玉集》。及其音韵之所自出,字画之所由通,豪厘之间,具有分别南北。人谓蒙古学未有出信卿右者。”

◎借书画

陶弘景借人书,随误刊定,米襄阳借书画,亲为临摹,题跋、印记、装潢往往乱真。后并真赝本同送归之,虽游戏翰墨,而雅有隐德。

◎左手

郑元,少脱骱,任左手,号“尚左生”。

◎官

山谷云:“阴阳家谓克己者为官,既已从仕,则受制于官,不得悉如意也。”

◎四川总志

读天下志,以《四川总志》为第一。其金石鼎彝,秦、汉以下之文,网罗几尽,而立例亦古。《后序》云“《艺文志》悉仍升庵之旧”故也。

◎活板

活板自宋庆历间布衣毕升始。

◎耕织图

耕织图始于宋高宗时于潜令四明楼(字寿玉,见《太平清话》)。

◎十三省号

李文凤《月山丛谈》(书二册,共四卷)云:“天下十三省,俗皆有号,莫知所始。如陕西曰豹,山西曰瓜,山东曰滕,河南曰鲈,苏浙曰盐豆,江西曰腊鸡,福建曰獭,四川曰鼠,湖广曰干鱼,两广曰蛇,云贵曰象。各以是相嘲。然江西腊鸡,元时江南之通号,不宜独坐。近廖鸣吾戏伦彦式曰:‘人心不足蛇吞象。’白山曰:‘天理难容獭祭鱼。’蜀举子张仕俨与余善,每见余辄曰:‘委蛇、委蛇!’余应之曰:‘硕鼠、硕鼠!’亦切对也。”

◎敬空为批反

《补笔谈》曰:“前世风俗,若致书于所尊敬,尊者但批纸尾答之,曰‘反’。故人谓之‘批反’,如官司批状,诏书批答之类。故书批多作‘敬空’字,自谓不敢抗敌,但空纸尾以待批反耳。尊者亦自处不疑,不务过敬。前世书启甚简,亦少用联幅者。后世虚文浸繁,无古人款款之情。此风极可惜也。”

◎尚右

《补笔谈》谓“古人尚右”。

◎村学堂

瞿佑《归田诗话》:“曹组元宠《题村学堂图》云:‘此老方扪虱,众雏争附火,想当训诲时,都都平丈我。’语虽调笑,而曲尽村俗之状。近吴敬夫一联云:‘阑干苜蓿先生饭,颠倒天吴稚子衣。’其景况可想也。”

◎击钟

刘绩《霏雪录》:“世以击钟为昏晓之警者,尚矣。通以一百八声,而音节各不同。前击七,后击八,中间二十徐徐发,更兼临后击三声,三通凑成一百八,此台州钟声节也。紧十八,慢十八,六遍凑成一百八,此越州钟声节也。前三后三中三十,三通凑成一百八,此杭州钟声节也。”

◎禁钟

禁鼓钟亦有数,三通共三千六百九十击。张山门先生云。

◎入閤

刘绩《霏雪录》:“入閤之礼,案:唐故事,天子日御前殿见群臣,曰常参。朔望荐食诸陵寝,有思慕之心,不能临前殿,则御便殿见群臣,曰入閤。宣政,前殿也,谓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谓之閤。其不御前殿而御紫宸也,乃自正衙唤仗,由閤门而入,百官俟朝于衙者因随以入见,故谓之入閤。然衙,朝也,其礼尊;閤,宴见也,其礼杀。自乾符以后,因乱礼阙,天子不能日见群臣,而见朔望。故正衙常日废仗,而朔望入閤有仗。其后习见,遂以入閤为重。至出御前殿,犹谓之入閤,其后亦废。至是而复,然有司不能讲正其事。凡群臣,五日一入閤,见中兴殿,(后唐明宗殿也),便殿也,此入閤之遗制,而谓之起居。朔望一出御文明殿,前殿也,反谓之入閤。”

◎阶官

宋朝授官列衔,以某阶守某官、以某阶行某官者,凡阶高官卑则称行,阶卑官高则称守,官与阶同,则不必行、守二字。循唐制也。(同上)

◎二归

何休《公羊·隐二年》注云:“妇人生以父母为家,嫁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明有二归之道。”

◎竿牍

《庄子》:“恬淡之知,不离苞苴竿牍。”司马曰:“谓竹简为书,以相问遗,修意气也。”

《潜夫论》曰:“百姓废农桑而趣府廷者,非朝晡不得通,非意气不得见。”

◎席上腐谈

范蔚宗论:“贵清净者,以席上为腐谈。”后人取此句以名书。

◎本书

《范书·孝明八王传》:“余七王本书不载母氏。”注:“本书,谓《东观记》也。”

◎干吏

《晋令》:“诸郡国不满五千以下,置干吏二人。”郡国皆有干,干犹主也(《后汉书》注)。

◎中天

后汉刘陶疏:“伏惟陛下,年隆德茂,中天称号。”注:“中,谓当天之中也。”

◎张融

《毛诗正义》有张融。案:《唐书·元行冲传》,融乃魏博士,非六朝之张思光也。

◎年事

《北齐·邢邵传》:“邵与济阴温子升为文士之冠,世论谓之‘温邢’。钜鹿魏收虽天才艳发,而年事在二人之后,故子升死后,方称‘邢魏’焉。”

◎孟子一则

《吕氏春秋》:“曾子曰:养有五道:修宫室:安床第,节饮食,养体之道也;树五色,施五采,列文章,养目之道也;正六律,和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熟五谷,烹六畜,和煎调,养口之道也;和颜色,悦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孟子》:“曾元养曾子,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盖述曾子之言,而注《孟子》者,皆不知引。

◎诗一则

《小明序》曰:“《小明》,大夫悔仕于乱世也。”杨彪疏曰:“朝无《小明》之悔。”盖用《诗序》。

◎杜刘唐同姓

《春秋传》:“士会奔秦。后归晋,秦人归其帑。其处者为刘氏。”又“范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是杜、唐、刘皆同姓也。故少陵《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云:“与君陶唐后,盛族多其人。圣贤冠史籍,枝派罗源津。”又《送刘十弟判官诗》云:“分源豕韦派,别浦雁宾秋。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

◎息肃同音

肃慎,古作息慎,古息、肃同音也。少陵《天边行》曰:“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鹜后鸿鹄。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犹从古音。

◎卫庄

少陵《赤霄行》云:“皇孙犹曾莲勺困,卫庄见贬伤其足。”卫庄谓蒯也。蒯谥庄公,《左传·哀十六年》“卫人出庄公而与晋平。十月,卫侯自鄄入。辛巳,石圃因匠氏攻公。公阖门而请,弗许,逾于北方,而队折股。”正用此事。朱鹤林谓卫庄当作鲍庄,引鲍牵刖足事,恐非。皇孙困于莲勺,卫庄攻于匠氏,皆为小人所辱事,故用之。

◎朝享太庙赋

少陵《朝享太庙赋》:“大辂每出,或黎元不知。”(见《谷永传》)

又云:“八音修通。”又云:“祝以孝成。”皆见伏生《尚书·虞夏传》。吕东莱及近注杜者,皆不知引。

◎荀子

《荀子·王霸篇》曰:“身死国亡,为天下大戮。”“国安于盘石,寿于旗翼。”注:“旗读为箕。箕翼,二十八宿名。言寿比于星也。”“处士”见《非十二子篇》注:“处士,不仕者也。”《易》曰:“或出或处。”《仲尼篇》云:“仲尼之门人,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春秋繁露·对胶西王》:“仲尼之门,五尺之童子,言羞称五伯。为其诈以成功,苟为而已也。”)

◎繁露

《诗》无达话(当作诂),《易》无达言,《春秋》无达辞,从变从义。

◎逸周书

《淮南子·道应训》曰:“成王问政于尹佚曰:‘吾何德之行,(尹佚,史佚也。)而民亲其上?’对曰:‘使之时而教顺之。’王曰:‘其度安在?’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此世之所明知也。如何其无惧也?’”案:《吕氏春秋》引《周书》曰:“若临深渊,若履薄冰。”又引《周书》曰:“民善之则畜也(畜,好也),不善之则雠也。”则尹佚之语当在《逸周书》。

◎金源

《金史》曰:“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旧土也。国言‘金’曰‘案出虎’,以案出虎水源于此,故名金源。建国之号,盖取诸此。”(《地理志》)

◎吏行水上

《宋史》:“元中,王觌加直龙图阁,知苏州。州有狡吏,善刺守将意以挠权。前守用是得讥议。觌穷其奸状,于法,一郡肃然。民歌咏其政,有‘吏行水上,人在镜心’之语。”

◎生死文字间

张栻曰:“李仁甫(焘)如霜松雪柏,无嗜好,无姬侍,不殖产,平生生死文字间。”(同上《李焘传》)五字出昌黎诗。

◎餐钱

绍兴六年,修撰范冲言:“日历,国之大典。比诏汪藻纂修,事复中止。宜令就闲,复卒前业。”诏赐史馆修撰餐钱,听辟属编类(同上)。

◎绰楔

凡旌表门闾者,于所居安绰楔,左右建土台,高一丈二尺,方正,下广上狭,饰白间以赤,仍植所宜木(同上)。

◎东西铨

崔以本官判兵部西铨、吏部东铨事(《新唐书》)。

◎南北院

《辽史·百官志》:凡辽朝官,北枢密视兵部(以其牙帐居大内之北,故名北院。元好问所谓“北衙不理民”是也),南枢密视吏部(以其牙帐居大内之南,故名南院。元好问所谓“南衙不主兵”是也)。

◎辽太后语

谚曰:“偏怜之子不保业,难得之妇不主家。”

◎风灯石火

耶律和尚曰:“人生如风灯石火,不饮将何为?”

◎前席

《汉书·贾谊传》:“谊为长沙太傅,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厘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栋案,何休注《公羊》曰:“礼,天子为卿前席,大夫兴席。”(此当据秦、汉礼)谊,大夫也。能明鬼神之本,文帝以卿礼礼之,故为之前席也。颜师古不考前席之义,谬为之说云:“渐促近谊,听说其言。”诗人李商隐之辈承其讹,云:“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夫《中庸》言鬼神之德,其效至赞化育,参天地。《易系辞》曰:“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宋儒言《易》者以此句属下节,非)文帝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非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者乎?师古谬注之?而商隐谬讥之,当为有识者所笑耳。《汉书》此传,应劭、晋灼诸贤必有注,师古删之而用臆说,致令文帝蒙讥后世。不可不辨(天予为卿前席,诗言虚前席,甚谬)。

◎清白

“以清白遗子孙。”《北史》房彦谦谓子玄龄语。

◎人地

刘芳著《徐州人地录》二十卷(《北史》)。

◎影质

徐遵明与刘献之、张吾贵,皆河北聚徒教授,颇好聚敛,悬纳丝粟,留衣物以待之,名曰影质。有损儒者之风。

◎树木僵立

《月蚀诗》云:“森森万木夜僵立。《汉书·匈奴传》:“或因山岩石木柴僵落。”师古曰:“僵落,谓山上树木摧折,或立死枯僵堕落者。”此诗所本也。

◎司制典栉

掌衣服裁缝(《北史》)。掌巾栉膏沐,隋时内官也。

◎得句

郑谷《云台编·静吟诗》:“《骚》《雅》荒凉我自安,月和余雪夜吟寒;相门相客应相笑,得句胜于得好官。”

◎智慧不再来

古乐府《秋胡行》:“壮盛智慧,殊不再来,爱时进趣,将以惠谁?”

◎贵官

《古今乐录》王僧虔《技录》云:“《短歌行》仰瞻—曲,魏氏遗令使节朔奏乐。魏文制此辞,自抚筝和歌歌者云:‘贵官弹筝。’贵官,即魏文也。”

◎中人

子建《当墙欲高行》:“人之仕进待中人。”

◎录别

《汉纪》有李陵《录别诗》八首(后人拟苏、李诗)。

◎咸阳布衣

《怨录》载《王子思归歌》(楚王子质于秦)云:“洞庭兮木秋,涔阳兮草衰。去千岁之家国,作咸阳之布衣。”

◎断竹

《吴越春秋》载《孝子弹歌》云:“断竹,续竹,飞土,逐{宀六}。”({宀六},古肉字,今作害,非)刘勰曰:“黄歌《断竹》,质之至也。”又曰:《断竹》黄歌,乃二言之始(黄,黄帝也)。

◎石墨相著

武王书砚曰:“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谗言,无得污白。”

◎陷文不活

《御览》引《太公阴谋·笔铭》曰:“毫毛茂茂,陷水可脱,陷文不活。”

◎左林右泉

《铜盘铭》曰:(武王封比干墓而作)“左林右泉,前冈后道。万世之灵,于焉是保。”

◎截趾适履

截趾适履,孰云其愚?何与斯人,追欲丧躯?(《古逸》以为邹衍引古语,当见《玉篇》。)

◎恶妇破家

《易纬》引古语曰:“踬马破车,恶妇破家。”

◎福至心灵

史《通鉴释文》引谚曰:“福至心灵,祸来神昧。”

◎杨孚

许浑《丁卯集·冬日登越王台诗》:“河畔雪飞杨子宅。”自注:“杨子,‘汉议郎杨孚也。”《广志》:“孚字孝先,尝树河南五鬣松于广州北岸。粤无雪,至此地雪乃降。今下渡头村前即其故宅。”

◎押高字

家君尝云:“《云台编》‘烟含紫禁花期近,雪满长安酒价高。’元人诗:‘禽翻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两押高字,皆卓绝。”

◎富农

于子漪(溃)作《富农诗》,刺为富不仁者也。(其《序》云:“尧山南六十里有富农。”)

◎倚声

《唐书·刘禹锡传》:“禹锡斥朗州司马。州接夜郎诸夷,每祠,歌《竹枝鼓吹》。禹锡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

◎绿杨城郭

端己《和同年韦学士途中见寄诗》:“绿杨城郭雨凄凄。”(王新城词:“绿杨城郭是扬州。”本此)

◎晋阳秋

高达夫《奉酬睢阳李太守诗》:“系高周柱史,名重《晋阳秋》。”

◎五天书

岑嘉州《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诗》:“音翻四句偈,字译五天书。”

◎条山

中条称条山,见岑嘉州诗。(五律)

◎磨兜

《辍耕录》曰:“襄州谷城县城门外,道傍石人,缺剥。腹上有字云‘磨兜,慎勿言。’是亦金人之流也。距县四五十里有石人二,相偶而立。腹上题刻,一云‘已及’,一云‘未匝’,不可得而详也。”(浮休《阅目集》)

◎汉时明禹贡者使治河

《汉书·平当传》:“当以明经《禹贡》,使行河,为骑都尉,领河堤。”

◎子思子

《史记·平津列传》:“天下通道五。”《索隐》曰:“案,此语出《子思子》。”今见《礼记·中庸篇》。

◎将大出

《秦本纪》:“将大出。”《索隐》曰:“出,犹生也。言尔后嗣繁昌,将大生出子孙也。”

◎竹南漫录补二则

余注《精华录》初成,有妄庸子者,窃其书以行于世。或问余:“某氏窃君书几许?”余笑曰:“一一鹤声飞上天,都不存矣!”

某氏窃余注妄有增益。余因作《辨讹》一卷。会稽沈腾友(嘉然)尝笑谓余曰:“某氏得君书,颇亦可观。而自造如此,貂裘负笼,甚可怪也。”

◎狱掾通礼

《后汉·崔瑗传》:“瑗以事系东郡发干狱,狱掾善为《礼》。瑗间考讯,辄问以《礼》说。”

◎律礼相左

卓茂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二者相左,惟圣人能兼而行之。苟非然者,必有偏废之忧。”

◎士大夫无信

今之士大夫,不如商贾。商贾逐什一之利,犹以信行于俦类。士大夫趣势利而忘大义,无可信之人矣。

◎凡目

《公羊传》:“前目而后凡。”董子曰:“号凡而略,名详而目。目者,遍辨其事也。凡者,独举其大也。”

◎三等

《繁露》曰:“《春秋》分十二世以为三等。有见,有闻,有传闻。有见三世,有闻四世,有传闻五世。故哀、定、昭,君子之所见也。襄、成、宣、文,君子之所闻也。僖、闵、庄、桓、隐,君子之所传闻也。所见六十一年,所闻八十五年,所传闻九十六年。”

◎王霸记

《司马法》曰:“《王霸》之所以治诸侯者六,会之以发禁者九。”案:九禁之语,郑康成注《周礼》引《逸礼王霸记》云云。当是《王霸记》引《周礼》之文以释之。《司马法》所云《王霸》,乃《逸礼》篇名也(今《司马法》不载释文,盖非全书)。

◎役不逾时

杜预注《左传》曰:“古者行役不逾时。”孔颖达疏:“《谷梁传》曰:‘伐不逾时。’明行役聘问,亦不逾时也。”

◎至孝

《繁阳令碑》阴有“至孝涅夔君威”。

◎中表

《汉费凤别碑》云:“中表之恩情,兄弟与甥舅,鸟与女萝性,乐松之茂好。”蔡琰诗云:“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中外,即中表(《仪礼丧服·缌麻章》曰:“舅之子。”马融由:“姑之子为舅之子服,今之中外兄弟也。”)《晋书山涛传》:“涛与宣穆后有中表亲,是以见景帝。”《十七帖》云:“与足下中表。”王无异注云:“舅姑之子。”《世说新书》曰:“裴令公(楷)。岁请梁、赵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又曰:“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隽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北史》:“卢怀慎撰《中表实录》二十卷。《唐志》:《齐永元中表簿》六卷。郑谷《云台编》有《访表兄王藻谓上别墅诗》:“中表人稀离乱后,花时莫惜重相携。”魏袁准《正论》曰:“或曰同姓不相娶,何也?曰远别也。今之人外内(当作中外)相婚,礼欤?曰中外之亲近于同姓,同姓且犹不可,而况中外之亲乎?古人以为无疑,故不制也。今以古之不言,因谓之可婚,不知礼者也。”

◎内兄弟

《白氏六帖》:“舅子为内兄弟。”(《仪礼·丧服经》曰:“舅之子缌。”郑氏注云:“内兄弟也。”)《晋书·阮瞻传》:“内兄潘岳,每令鼓琴。”傅咸《赠何邵王济序》:“朗陵公何敬祖,咸之从内兄。国子祭酒王武子,咸从姑之外孙也。”陆厥有《答内兄顾希叔诗》。少陵《寄简崔评事十六弟诗》:“开襟仰内弟,执热露白头。”(自注:“内弟崔氵異赴湖南幕职。”)柳子厚有《送内弟卢遵游桂州序》,注:“昌黎《铭子厚墓》云:“舅弟卢遵,涿郡人。”李嘉《台阁集》有《送内弟阎伯均归江州诗》云:“莫怪临歧独垂泪,魏舒偏念外家恩。”(嘉,阎出也)

◎妻弟为内弟

阎百诗《潜邱札记》云:“颜真卿《家庙碑铭》云:‘祖昭甫,工篆籀草隶书,与内弟殷仲容齐名,而劲利过之。父惟贞,少孤,育舅殷仲容氏,蒙教笔法。’则亦以妻弟为内弟,然而非空同所知。”

◎外兄弟

《丧服经》曰:“姑之子,缌。”注云:“外兄弟也。”疏云:“姑是内人,以出外而生故也。”《通鉴》:“宋明帝建武四年,王晏外弟阮孝绪。”注:“外弟,妻弟。”案:外弟乃姑之子,非妻弟(陈少章《胡注辨讹》)。《后汉书·来歙传》:“隗嚣将王遵曰:‘君叔虽单车远使,而陛下之外兄也。’”注:“光武之姑子,故曰外兄。”

◎姨兄弟 姨妹 从母昆弟 从母姊妹

《吴书·潘传》注:《江表传》曰:“姨兄零陵蒋琬,为蜀大将军。”又见《唐书·崔元传》。少陵《寄狄明府博济诗》:“梁公曾孙我姨弟,十年不见官济济。”《晋书·刘群传》:(《刘琨传》后。)“温峤前后表称:“姨弟刘群、内弟崔悦、卢谌等,皆在末波中,翘首南望。”《通典》:晋徐众曰:“徐思龙娶姨妹为妇。”案:姨妹,从母之女。”《丧服·缌麻章》曰:“从母昆弟。”马融曰:“姊妹子相为服。”《尔雅·释亲》曰:“从母之男子为从母昆弟,其女子子为从母姊妹。”

◎从母 姨母 堂姨 姨夫

《尔雅·母党》云:“母之姊妹为从母。”(袁淮《正论》:“从母,时俗所谓姨母者也。”)姨母,见《汉书·金日传》注,又《霍光传》:“光诸女遇太后无礼。”服虔曰:“光诸女自以于上官太后为姨母,遇之无礼。”《女世说》:“狄仁杰相武后,常过卢氏堂姨。请曰:某今为相,表弟有何欲,当力从其意。”姨夫,见《乾馔子》,《广记》二百四十四卷(即《檀弓》所谓从母之夫也)。《礼记·檀弓》云:“从母之夫,舅之妻,二夫人相为服。君子未之言也,或日同爨缌。”郑注云:“二夫人,犹言此二人也。时有此二人同居,死相为服者。甥居外家而非之。”《正义》曰:“甥居外家而非之者,以言从母及舅皆是外甥称谓之辞,故知甥也。谓甥来居在外姓舅氏之家,见有此事而非之。或云外家者,以二人同住,甥居外旁之家,遥讥之。”

◎女孙

《汉书·陈平传》:“张负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又见《张安世传》。

◎从祖姑婿

《枫窗小牍》:“余从祖姑婿陈从易得与太清楼校勘。”

◎姑夫 姑婿

姑夫二字出《国史补》。《宋书·袁淑列传》:“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小学》云:“近世故家,惟晁氏以道申戒子弟,皆有法度。群居相呼外姓尊长,必日某姓第几叔若兄。诸姑尊姑之夫必曰某姓姑夫、某姓尊姑夫。未尝敢呼字也。其言父党交游,必曰某姓几丈,亦未尝敢呼字也。”《左传·定五年》:“逐秦遄。”杜注云:“秦遄,季平子姑婿。”《酉阳杂俎》:“成式姑婿裴元裕。”

◎舅母

晋刘臻妻陈氏有《答舅母书》(《艺文》),即《檀弓》所谓舅之妻也。

◎大兄

《汉书·淮南厉王传》:“常谓上大兄。”

◎丘嫂

《汉书·楚元王传》“初,高祖微时,尝避事,时时与过其丘嫂食。”

◎婶妗

宋张文潜《明道杂录》云:“经传中无婶妗二字,婶字乃世母二字合呼,妗乃舅母二字合呼也。”二合如其言中,合两字音为一(《辍耕录》)。

◎从孙甥

《左传·哀二十五年》:夏,“大叔疾之从孙甥也。”杜注删云:“期,夏戊之子。姊妹之孙为从孙甥,与孙同列。”

◎假母

继母称假母,见《汉书·淮南王传》、《列女传》。

◎后母

《世说新书》:“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

◎妹夫 妇弟 妹巩

《北史》:“北齐崔昂后妻,郑元礼姊也。魏收又昂之妹夫。昂尝持元礼数篇诗示卢思道,乃曰:‘看元礼比来诗咏,亦当不减魏收。’思道答曰:‘未觉元礼贤于魏收,且知妹夫疏于妇弟。’”妹巩,见《赵岐传》注。《北史·刘逖列传》云:“黄门侍郎王松年妹夫卢士游。”

◎先姑

《鲁语》:“敬姜曰:‘吾闻之先姑。’”韦昭曰:“夫之母曰姑,没曰先姑。”

◎姊夫 姊婿 姊巩

杜牧之《樊川集》有《奉送中丞姊夫俦自大理卿出镇江西叙事书怀十二韵》(钱少詹曰:“姊夫亦见《霍光传》。”)《霍光传》云:“光姊婿给事中光禄大夫张朔。”《东观汉记》曰:“初,王莽时,上(光武)与伯叔及姊巩邓晨、穰人蔡少公坐语。少公道谶言刘秀当为天子。”(《艺文》)

◎侄

《公羊·庄十九年传》:“侄者何?兄之子也。”《尔雅·释亲》:“女子谓昆弟之子为侄。”

◎庶姑 庶叔 外姊

《昭二十五年左传》曰:“季公若之姊为小邾夫人。”杜注云:“平子庶姑与公若同母,故曰公若姊。”《正义》云:“公若,平子庶叔。”又曰:“生宋元夫人。”注云:“宋元夫人,平子之外姊。”

◎表丈从叔

黄滔《送僧归北岩寺诗》注:“滔表丈从叔,有名于当时。”(《唐音统签》八百九卷)

◎表侄 表妹 表弟 表叔

少陵有《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诗》。又有《送重表侄王咏评事诗》云:“我之曾祖姑,尔之高祖母。”《唐故江南西道观察判官监察御史里行太原王公墓志铭》:“表侄前诸道转运推官将仕郎试大理寺评事许志雍撰。”(见陶宗仪《古刻丛钞》)。表妹,见《唐书·李密传》。胡一桂《启蒙翼传》曰:“《明道先生行状》云:‘神宗尝使推择人才,所荐父表弟张载及弟颐为首。’案,此横渠,程夫子表叔也。”朱子《韩溪翁程君墓表》:“熹祖母,君之姑,因谓君叔父。”(子未兄云:“父之表叔谓之重表叔。”未详出何书)

◎中外孙

《世说新书》:“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犹今之表侄孙也。

◎先后 娣姒训

《尔雅·释亲》曰:“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注云:“今相呼先后,或云妯娌。”《史记·封禅书》云:“神君者,长陵女子,以子死,见神于先后宛若。”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索隐》曰:“今妯娌也。”邹诞音:“二字并去声。”韦昭曰:“先谓姒,后谓娣也。宛音冤。”《隋书·经籍志》:“冯少胄《娣姒训》一卷。《丧服小功章》曰:“夫之姑姊妹娣姒妇,报。”传曰:“娣姒妇者,弟长也。”(弟,后也。长,先也,弟长犹言先后。一日以年则弟,以兄则长,故日弟长)注云:“娣姒妇者,兄弟之妻相名也。”

◎女君

《丧服·期者不杖章》曰:“妾为女君。”传曰:“何以期也,妾之事女君,与妇之事舅姑等。”郑注云:“女君,君适妻也。女君于妾无服,报之则重,降之则嫌。”

◎先臣

《春秋·昭三年左传》:晏子曰:“臣之先臣容焉。”臣对君,称先父为先臣。

◎大父

大父、祖父,见《张良传》。又《冯唐传》:“其大父,赵人。”

◎祖姑三人

《丧服小记》曰:“妇于祖姑。祖姑有三人,则于亲者。”陈注:“三人有二继也。亲者谓舅所生也。”继者皆称祖姑之证。

◎君母 嫡母 少母

《丧服·小功章》云:“君母之父母。”注云:“君母,父之适妻也。”王肃曰:“君母,庶子之嫡母。”案:马融以为母之所君,故曰君母。(母,谓出母)庶子贱,故称嫡母为君母。朱子《司农丞翁君墓碣铭》:“调明州司理参军,以母丧不赴。主管吏部架阁文字,又以少母丧去官。”王止仲曰:“所谓少母,盖其生母也。”

◎母之君母

《丧服小记》曰:“为母之君母,母卒则不服。”(母庶而称外祖母为母之君母)陈注:“母之君母,母之适母也。”

◎从祖父母

《丧服·小功章》曰:“从祖祖父母、从祖父母,报。”郑注云:“祖父之昆弟之亲。”

◎族曾祖父母 族祖父母 族父母 族昆弟

《丧服·缌服章》曰:“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族昆弟。”注云:“族曾祖父者,曾祖昆弟之亲也。族祖父者,亦高祖之孙。则高祖有服明矣。”贾疏云:“族父母者,己之父从祖昆弟也。族昆弟者,已之三从兄弟。皆名为族。”

◎祖庶母

《丧服小记》曰:“为慈母后者,为庶母可也。为祖庶母可也。”(父之所生,为祖庶母)

◎长孙 中孙

长孙、中(仲)孙,见《王莽传》。

◎继室

《左传·隐元年》:“继室以声子,生隐公。”

◎外舅 外姑 妇翁

妻之父母为外舅、外姑。见《尔雅》。妇翁,见《第五伦传》。

◎庶孙妇

《丧服·缌麻章》曰:“庶孙之妇。”马融曰:“祖父母为嫡孙之妇小功,庶孙妇降一等,故服缌。”

◎堂兄弟 再从兄 三从兄弟 从父兄弟

杜牧之有《为堂兄沣求澧州启》。《世说·赏誉篇》曰:“羊长和父繇,与太傅祜同堂,相善。繇蚤卒。祜来哭,见长和哀容举止宛若成人,乃叹曰:从兄不亡矣。”又《规箴篇》注云:“《桓氏谱》曰:‘道恭,字祖猷,彝同堂弟也。’”《开元礼》曰:“成人九月为从父兄弟。”注云:“今之同堂兄弟。”《后汉书·杨震传》:“震上疏曰:‘伏见诏书,封故朝阳侯刘护再从兄环袭护爵为侯。’”《唐薛君塔铭》后称“再从兄钧撰。”《开元礼》云:“缌麻三月,为族兄弟。”注云:“三从兄弟、三从姊妹。”《汉书》曰:“荆王刘贾,高帝从父兄也。”师古曰:“父之兄弟之子为从父兄弟也。言本同祖,从父而别。”《尔雅·释亲》曰:“父之兄之子、弟之子,相谓为从父昆弟。”《丧服·大功章》云:“皆为其从父昆弟之为大夫者。”

◎三从父 从父子 从父姊妹

《唐书》:“卢馔,吏部尚书从愿三从父也。”(《郭钦说传》后。)《汉书·夏侯胜传》:“从父子建。”师古曰:“从父昆弟之子。”《丧服·小功章》曰:“从父姊妹。”注云:“父之昆弟之女。”

◎从祖昆弟

《汉书》:“燕王刘泽,高祖从祖昆弟也。”师古曰:“言同曾祖,从祖而别也。”《丧服·小功章》曰:“从祖昆弟。”注云:“父之从父昆弟之子。”马融曰:“谓曾祖孙也。于已为再从昆弟。同出曾祖,故言从祖昆弟。”

◎从叔母

《颜氏家训》曰:“《陆机集》有《与长沙顾母书》,乃其从叔母也。今所不行。”

◎阿兄

《世说新书》:“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女婿 长女婿 孙婿 中女婿

俱见《霍光传》。又女婿,《三国志》屡见。

◎两姨兄弟姊妹

《开元礼》云:“缌麻三月,为从母兄弟姊妹。”注云“今谓两姨兄弟姊妹。”

◎曾孙

郑晓《古言》曰:“自孙之子而下,事先祖皆称曾孙。曾者,重也。”

◎来孙 昆孙 仍孙 云孙

《释名》曰:“玄孙之子曰来孙,此在无服之外,其意疏远,呼之乃来也。来孙之子曰昆孙,昆,贯也,恩情转远,以礼贯连之耳。昆孙之子曰仍孙,以礼仍有之耳,恩意实远也。仍孙之子曰云孙,言去已远,如浮云也。”

◎同父少弟

《汉书》:“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师古曰:“言同父,知其异母。”

◎皇姑

《服问》曰:“传曰:‘有从轻而重,公子之妻,为其皇姑。’”(庶子之妻称庶子所生曰皇姑。)疏云:“皇,君也。此妾既贱,若惟云姑,则有嫡女君之嫌。今加皇字,明非女君,而此妇尊之与女君同,故云皇姑也。”

◎妾祖姑

《杂记》曰:“妾于妾祖姑。”《丧服小记》同。

◎同胞 弟兄

东方朔《答客难》曰:“同胞之徒,无所容居。”苏林曰:“胞音胞胎之胞也。言亲兄弟。”《白虎通》曰:“谓之兄弟者何?兄者,况也,况父法也。弟者,悌也,心顺行笃也。”《公羊传》曰:“母弟称弟,母兄称兄。”何休曰:“母兄,同母兄。”

◎荒

刘熙《释名》曰:“兄,荒也。荒,大也。故青、徐人谓兄为荒也。”

◎次兄

《世说新书》注:《续晋阳秋》曰:“谢朗,字长度,安次兄,据之长子。”

◎先女君 摄女君

《杂记》曰:“女君死,则妾为女君之党服。摄女君,则不为先女君之党服。”(妾不敢为夫人,故称摄女君)陈注:“妾摄女君,则不服,以摄位稍尊也。”

◎君舅君姑

《尔雅·释亲》曰:“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注:“《国语》曰:‘吾闻之先姑。’”

◎威姑

《说文》引《汉律》曰:“妇告威姑。”家君曰:“威姑,犹君姑也。古威、君同音。”

◎少姑 兄公 女公 女妹

《尔雅·释亲》曰:“妇谓夫之庶母为少姑,夫之兄为兄公。”注:“今俗呼兄钟,语之转耳。”公,《释文》作公,云:“音钟,今本作公。”又曰:“夫之弟为叔,夫之姊为女公,夫之女弟为女妹。”

◎兄伯

妇人呼夫之兄为伯,于书无所载。予顷使金国时,辟景孙弟转行。弟妇在家许斋醮。及还,赛愿。予为作青词云:“顷因兄伯出使,夫婿从行。”虽借《陈平传》兄伯之语,而自不以为然。偶忆《尔雅·释亲篇》曰:“妇称夫之兄为兄公。”于是改兄伯为兄公(永亨《搜采异闻录》)。

◎舅姑

《白虎通》曰:“称夫之父母谓之舅姑何?尊如父而非父者,舅也。亲如母而非母者,姑也。故称夫之父母为舅姑也。”

◎兄子 兄女

《世说新书》:“谢太傅(安)。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舅父 君母昆弟 象母

《史记索隐》曰:汉《表》,邬侯驷钧。邬,太原齐县。齐哀王舅父。侯。舅父即舅,犹姨曰姨母然也。《丧服·缌麻章》曰:“君母之昆弟。”案,君母昆弟即舅也。《缌麻章》有舅,又有君母昆弟。嫡子称舅。庶子贱,称君母昆弟。刘孝标《世说新书》注:“《魏书》:明帝于园为象母起观,名其里曰谓阳。象母,即帝之舅母。”

◎髯舅

东坡《送王元直之诗》:“空使犀颅玉颊(注:先生之子),长怀髯舅凄然。”

◎婚姻 异姓 兄弟 连

《尔雅·婚姻》曰:“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妇之党为婚兄弟,婿之党为姻兄弟。”注云:“古者皆谓婚姻为兄弟。”《白虎通》曰:“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之昏也。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诗》云:‘不惟旧因。’谓夫也。又曰:‘燕尔新婚。’谓妇也。”《家语·弟子行》曰:“独居思仁,公言言义,其于《诗》也,则一日三复‘白圭之玷’,是南宫韬之行也。孔子信其能仁,以为异士。”王肃曰:“《大戴》引之曰:以为异姓婚姻也,以兄之女妻之者也。”《国语》云:“先王聘后于异姓。”《周礼·司仪职》:“时揖异姓。”《公羊僖二十五年》:“宋荡伯姬来逆妇。”《传》云:“其言来逆妇何?兄弟辞也。”何休曰:“宋、鲁之间名结婚姻为兄弟。”《宣十年谷梁传》:“齐人归济西田,公娶齐,齐繇以为兄弟,友之。”疏引《尔雅》。《汉书音义》曰:“连亲,姻也。”

◎本生父

《仪礼·丧服,齐衰不杖章》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宋孝宗,宗人称之子也,高宗封为秀王,称曰“太子本生父。”本生父者,犹曰视其父云耳。

◎从祖姑 族祖姑 从祖姑姊妹

《尔雅·释亲》曰:“父之从父姊妹为从祖姑,父之从祖姊妹为族祖姑。”《丧服·缌麻章》曰:“从祖姑姊妹适人者报。”马融曰:“从祖姑姊妹,于己再从,在室,皆小功。适人,降一等,故缌。”

◎王姑

《尔雅·释亲》曰:“王父之姊妹曰王姑。”《丧服·缌麻章》:“父之姑。”注云:“归孙,谓祖父之姊妹。”

◎先人

《诗·小宛》云:“念昔先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杞梁妻曰:‘犹有先人之敝庐在。’(谓殖之先)《世说新书》:“桓常侍(彝)。闻人道深公者,辄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至交,不宜说之。’”

◎离孙 归孙 弥甥

《尔雅·释亲》曰:“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女子谓昆弟之子为侄。谓出之子为离孙,谓侄之子为归孙。”离孙,今谓之弥甥。《左传·哀二十三年》:“宋景曹卒,季康子使冉有吊,曰:‘以肥之得备弥甥也。’”杜注:“弥,远也。康子父之舅氏,故称弥甥。”又称从孙甥,见《左传》(哀二十五年)。

◎从侄

《唐宁远将军李宗卿墓志铭》称“从侄乡贡进士艺通撰”。

◎从祖昆弟之子

《丧服·缌麻章》曰:“从祖昆弟之子。”注云:“族父母为之服。再从兄弟之子。”

◎弟子

《世说新书》:“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

◎外生

《世说新书》:“郗公鉴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

◎内大父

《渔洋集》称妻之祖为内大父,未知所出。《颜鲁公家庙碑》以妻弟为内弟,见前(妻弟可称内弟,则妻之祖可称内大父矣)。

◎妇兄 妇弟

《王莽传》:“王宇妇兄吕宽。”(宇,莽子)妇弟,出《北史》,见上。

◎外祖 外祖母

何休《公羊》注曰:“礼,外孙初冠,有朝外祖之道。”《唐书》:“蒋外祖吴兢,幼从外家学得其书。”(《西斋集》引)《世说新书》:“魏明帝为外祖母筑馆于甄氏,谓左右曰:‘馆当何以为名?’侍中缪袭曰:‘宜以“谓阳”为名。’”

◎外孙

郭解,温善相人许负外孙也。《丧服·缌麻章》曰:“外孙。”注云:“女子子之子。”

◎外家牵连之亲

杨子云《答刘歆书》曰:“临邛林闾翁孺与雄外家牵连之亲。”

◎瓜葛

《续汉书·礼仪志》注:“《谢承书》曰:‘明帝嗣位,帅公卿百寮就园陵而朝焉。苟先帝有瓜葛之亲,男女毕会。’”《世说·排调篇》云:“王长豫幼便和令,丞相爱恣甚笃。每共围棋,丞相欲举行,长豫案指不听。丞相笑曰:‘讵得尔?相与似有瓜葛。’”注:“蔡邕曰:‘瓜葛,疏亲也。’”(蔡邕《独断》)

◎苗裔 皇

《离骚经》曰:“帝高阳之苗裔。”王逸注曰:“苗,胤也。裔,末也。”又曰:“皇览揆余于初度兮。”注云:“皇,皇考也。”

◎皇考

《离骚经》:“朕皇考曰伯庸。”王逸注云:“皇,美也。父死称考。《诗》曰:‘既右烈考。’”

◎高祖王父王母 曾祖王父王母 王父 王母

《尔雅·释亲》曰:“父之考曰王父,父之妣曰王母”云云。《哀二年公羊传》曰:“不以父命辞王父命。”

◎血脉

何休《公羊》注(庄元年)云:“同姓有血脉之属。”

◎从孙

《周语》曰:“共之从孙,四岳佐之。”韦昭注:“共,共工也。从孙,昆弟之孙也。”

◎君公

《绿水亭杂识》:“宋有嫁子者云云,其子窃而藏之。君公知其盗也,逐而去之。君公,其舅之称,故妇人谓夫之兄曰兄公。”

◎结发

苏武诗:“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又见《国三老袁良碑》。

◎女姑女叔

《昏义》曰:“妇顺者,顺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注云:“室人,谓女姑、女叔、诸妇也。”疏云:“室人是在室之人,非男子也。女姑,谓婿之姊也。女叔,谓婿之妹。诸妇,谓娣姒之属。”何休《公羊》注曰:“礼,妇人见舅姑,以枣栗为贽;见女姑,以段为贽。”

◎继姑

汉《李翊夫人碑》曰:“继姑入室,勤养纟券纟券。”

◎从舅

《尔雅·释亲》:“母之昆弟为舅,母之从父昆弟为从舅。”

◎君 男君

《丧服·斩衰章》曰:“妾为君。”传曰:“君,至尊也。”郑注云:“妾谓夫为君者,不得体之加尊之也,虽士亦然。”疏云:“士言争友,则属隶不得为臣,则士身不合名君。至于妾之尊夫,与臣无异,是以虽士妾得称夫为君也。”《释名》曰:“妾谓夫之嫡妻曰女君。夫为男君。故名其妻曰女君也。”

◎婿

《公羊传》曰:“君若赘旒然。”何休曰:“旒,旗旒。赘,系属之辞。若今俗名就婿为赘婿矣。”疏云:“亦是妻所持挈,故名之云尔。”徐广《史记》注曰:“男无聘财,以身自质于妻曰赘。”《索隐》曰:“婿如人身之尤赘,是余剩之物。”

◎友婿

《释名》曰:“两婿相谓曰友婿,言相亲友也。”《汉书·严助传》:“助对曰:家贫,为友婿富人所辱。”师古曰:友婿,同门之婿。”(即今妻姊妹之夫)

◎子侄

《世说新书》:“谢公曰:‘贤圣去人,其间未远。’子侄未之许。”

◎表生女

《杜樊川集·尚书吏部侍郎沈公郊行状》曰:“我烈祖司徒岐公与公先少保友善,一见公喜曰:‘沈氏有子,吾无恨矣。’因以冯氏表生女妻之。”

◎外甥

《唐故颍川郡陈府君(名直)墓志铭》:“外甥陇西李艺集。”

◎亲家

鱼豢《魏略》曰:“赵熹,字伯阳,为平原太守。百官大会,光武问:‘熹在郡何如?’咸称熹政有迹。时亲家诸夫人皆会,会罢,诸夫人言:‘熹笃义多恩,从长安还,护妾等衣食生活,使得蒙今日之富贵。非独能临人也。’”(《御览》四百七十六)。

◎二门公

《世说新书》:“谢景重女适王孝伯儿,二门公甚相爱美。”二门公,犹俗言两亲家也。

◎陈氏沈 卞同

杜东原(琼)《书礼札后》云:“右礼书一通,乃先姑夫陈孟彬之母遗吾先祖母者,世所谓道日书也。其词翰为乡先生卞孟符所作。藏之箧笥已六十余年。昨者捡出,因志其自妇人书疏,史不详载。惟杨太尉夫人通书曹操夫人,称‘彪袁氏顿首。’王逸少字师卫夫人,乃李太守之妻,其妻亦称‘李氏卫再拜。’岂皆以《礼经》妇讳不出门、《左氏传》中妇人以夫姓为姓、而以己姓为名之例也欤?今书中称陈氏沈者,盖援是例也。事不师古,即为杜撰。先生读书博学,岂肯为杜撰者哉?如世俗称‘归某郡某氏’、‘某奉书,’则无出矣。先生讳同,孟符,字也。别号萍轩。仕至都昌令、河南郡守、周府左长史,以疾终于官。平生畏慎有守,世称德人,观其言辞之典赡,心画之端庄,可以验其为人矣。”

◎姑姊 姑妹

《左氏襄十二年传》:“姑姊妹。”《正义》曰:“《释亲》曰:‘父之姊妹曰姑。’樊光曰:‘《春秋传》云姑姊妹,然则古人谓姑为姑姊妹,若父之姊为姑姊,父之妹为姑妹。《列女传》梁有节姑妹,入火而救兄子(救,宋本作取其)。是谓父妹为姑妹也。后人从省,故单称为姑也。古人称祖父,近世单称祖,亦此类也。’”

◎内叔

《渔洋集》有《石龟行为内叔长白山人赋》。内叔,谓妻之从父也。

◎叔翁 叔婆

昌黎《祭李氏二十九娘子文》云:“惟年月日,十八叔翁及十八叔婆卢氏遣昶以庶羞之奠,祭于李氏二十九娘子之灵”云云(注云:公之侄孙女,李于妻)。

◎叔郎

任《奏弹刘整》云:“故西阳内史刘寅妻范诣台诉列,称出适刘氏二十许年,刘氏丧亡,抚养孤弱,叔郎整常欲伤害侵夺。”

◎侄孙

唐徐氏《山口碣石题刻》称:“侄孙检校。”

◎孝子 孝孙 哀子 哀孙 谢孝

《杂记》曰:“祭称孝子孝孙(吉祭),丧称哀子哀孙。”(凶祭)《世说新书》:“谢镇西(镇西,陆本作车骑)。玄在安西艰中(安西,谢奕也),林道人往就语,将夕乃退。有人道上见者,问云:‘公何处来?’答云:‘今日与谢孝剧谈一出来。’”

◎高祖

《书疑》:《礼》称曾祖之父为高祖。《左传·昭十七年》:郯子曰:“我高祖少挚。”则以始祖为高祖。《昭十五年》:景王谓籍谈曰:“昔而高祖孙伯。”则谓九世祖为高祖。

◎世父 仲父 叔父 季父

《释名》曰:“父之兄曰世父,言为嫡统继世也。”又曰:“伯父,伯,把也,把持家政也。父之弟曰仲父,仲,中也,位在中也。仲父之弟曰叔父,叔,少也。叔父之弟曰季父,季,癸也,甲乙之次第癸最在下,季亦然也。”《汉书·楚元王传》:“我起先取季父矣。”

◎贤家君 老父

《世说新书》:“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邱,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邱,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家嫂

《世说新书》:“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解情慷慨,致可传述。’”安次兄据取太康王韬女,名绥。

◎犹子 子侄 侄男 父子 从子 族子 子姓

《仪礼·丧服》传曰:“兄弟之子犹子也。”《晋书·王湛传》云:“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颜元孙《干禄字书》,颜真卿书序,称“第十三侄男真卿书。”柳宗元《祭六伯母文》亦自称“侄男”。顾炎武案:“《颜氏家训》曰:‘兄弟之子,北土多呼为侄。’案:《尔雅·丧服经》、《左传》侄名虽通男女,并是对姑之称。晋世以来,始呼叔侄。书侄而又加男,此唐人之俗称也。”又云:“古者兄弟之子皆日子,《汉书》:疏广与其兄子受,父子并为师傅。《后汉书》:蔡邕与其叔父质得罪,上书自陈,亦曰:‘言事欲陷臣父子。’《晋书·谢安传》:‘安与兄子玄,父子皆著大勋。’《世说》:‘江左殷太常父子。’亦谓殷融与其兄子诰。今人谓兄弟之丈夫子亦曰侄,非也。”《朱子语类》:“侄字本非兄弟之子所当称,当称从子为是。自曾祖而下三代称从子,高祖四世而上称族子。”《史记·武安侯传》:“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侄。”顾炎武曰:“当时未有称侄者,《汉书》作子姓。《礼记·丧大记》注:‘子姓,谓众子孙也。’《列子》:‘秦穆公谓伯乐曰: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史记·外戚世家》:‘既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

◎宗兄 宗弟 宗子

宗兄、宗弟,雁行也。宗子,尊卑通称也。见《曾子问》(皆同宗之称)。昌黎《考功员外郎卢君墓铭》云:“愈之宗兄,故起居舍人。君以道德文学服一世。”注:“宗兄,谓韩会,《摭言》以为韩衢。”

◎七族

《汉书》注张晏云:“七族,上至曾祖,下至玄孙。”《史记索隐》:“七族、一说父之族一也,姑之子二也,姊妹之子三也,女子之子四也,母之族五也,从子六也,及妻父母,凡七。”

◎父友

《丧大记》:“既葬,若大夫父之友,食之则食之矣,不辟粱肉。若有酒醴,则辞。”陈注:“父友,父同志者。”

◎朋友世亲 世讲 世契

《潜夫论》曰:“语曰:‘人惟旧,器惟新;昆弟世疏,朋友世亲。’此交际之理,人之情也。”《吕氏童蒙训》曰:“同僚之契,交承之分,有兄弟之义。至其子孙,亦世讲之。前辈专以此为务,今人知之者盖少矣。”(交承,新旧官交代也)《唐诗纪事》:“杜甫与严武世契也,尝醉登武床,呼斥其父名,而武不忤。”

◎大父行

《史记·郑当时传》:“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内宾

《特牲馈食记》有“内宾”。

◎北堂

《有司》曰:“主妇北堂。”注:“北堂,中房以北。”

◎通好 通家

《世说新书》:孔文举对李元礼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后汉书》作通家)《续汉书》载融语曰:“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

◎外交吉凶相告

《周语》曰:“东门氏来告乱,子家奔齐。”韦昭曰:“来告,告周大夫也。诸侯大夫以君命使出,出必有礼贽私觌之事,以通情结好,吉凶相告。子家尝使于周,故以乱告也。”

◎觚不觚录一则

《觚不觚录》载:“兄弟之子、从兄弟之子、五服以内兄弟之子、妻之亲从子与姊妹之子曰甥、次知己义兄弟之子、次五服以外兄弟之子、中表兄弟之子、同年之子、寮采会友之子,行必随行,坐必侍坐,有宴会不并席也。子之同年与远戚兄弟之子,虽同年之子,而年位高者,行不必随,坐不必侍,不据上席可也,有宴会下席可也。”

◎同岁(同年生附)

《后汉书·李燮传》:“燮迁河南尹。先是,颍川甄邵谄附梁冀为邺令。有同岁生得罪于冀,亡奔邵,邵伪纳而阴以告冀,冀即捕杀之。邵当迁为郡守,会母亡,邵且埋尸于马屋,先受封,然后发丧。邵还至洛阳,燮行途遇之,使卒投车于沟中,笞捶乱下,大署帛于其背曰:‘谄贵卖友,贪官埋母。’又《董卓传》注:“王邑字文都,北地泥阳人,镇北将军。见《同岁名》。”《三辅决录》曰:“游殷为胡轸所害,同郡吉伯房、郭公休与殷同岁相善,为缌麻三月。”(《御览四百九》)《风俗通》曰:“南阳太守五世公与东莱太守蔡伯起同岁,欲举其子。伯起自乞子瓒尚弱,而弟琰幸已成人。是岁举琰,明年复举瓒。瓒十四,未可见众,常称病,遣诸生交到。十八乃始出,治剧平春长。上书:“臣尚弱冠,未任宰御,乞留宿卫。”尚书劾奏增年受选,减年避剧,请免瓒官。诏书左迁武当左尉。会车骑将军冯绲南征武陵蛮夷,绲与伯起同时,公府辟瓒为军曲侯。瓒归卧家,军功除新阳长,官至下邳相。”(《御览》)《敦煌长史武斑碑》云:“于是金乡长河间高阳史恢等,追维昔日同岁郎署。”谓光禄同举三署郎也。

顾炎武《日知录》:“今人以同举为同年。唐宪宗问李绛曰:‘人于同年固有情乎?’对曰:‘同年,乃九州四海之人,偶同科第,或登科然后相识,情于何有?然穆宗欲诛皇甫,而宰相令狐楚、萧亻免以同年进士保护之矣。’案,汉人已有之,《后汉书·李固传》云:‘有同岁生得罪于冀。’《风俗通》云:‘南阳五世公为广汉太守,与司徒长史段辽叔同岁。’又云:‘与东莱太守蔡伯起同岁。’又云:‘萧令吴斌与司徒韩演同岁。’《三国志·魏武帝纪》云:‘公与韩遂父同岁孝廉。’(《魏武故事》载公令曰:“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汉敦煌长史》云云。《孝廉柳敏碑》云:‘县长同岁犍为属国赵台公。’《晋书·陶侃传》:‘侃与陈敏同郡,又同岁举吏。’其云同岁,即今之同年也(惟《吴志·周瑜传》言坚子策与瑜同年。《步骘传》言与广陵卫旌同年。此当是年齿之年。栋案:同举为同岁,同物为同年,古法也。古年齿皆称年,今人称岁,而以同举为同年,殊失古义)。

◎座主当门生拜礼

李涪《刊误》曰:“春官氏每岁选升进士三十人,以备将相之任。是日,自状元已下同诣座主之宅,座主立于庭,一一而进,曰某外氏某家,或曰甥,或曰弟,又曰某大外氏某家,又曰外大外氏某家,或曰重表弟,或曰表甥孙。又有同宗座主,宜为侄而反为叔。言叙既毕,拜礼得申。予辄议曰:春官氏选士得其人,止供职业耳。而俊造之士,以经术待聘,获采拔于有司,则朝廷与春官氏皆何恩于举子?今使谢之,则与选士之旨岂不异乎?有东海之予(当作子),岭海之人,皆与华族叙中表,从使拜首而已,论诸事体,又何有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