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寰宇记 » 太平寰宇记全文在线阅读

《太平寰宇记》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十一

关灯直达底部

江南西道九

江州

江州浔阳郡今理徳化县禹贡荆扬二州之境书曰彭蠡既潴又曰九江孔殷彭蠡在州东南五十三里九江在州西北二十五里是也然则彭蠡以东为扬州之域九江以西即荆州之域周景式庐山记云柴桑彭泽之郊古三苗国旧属庐江地又按浔阳记云春秋时为吴之西境楚之东境本在大江之北今蕲州界古兰城是也又史吴王夀梦十六年楚共王伐吴至于衡山则此复为吴之西境吴灭属越越衰还是楚地秦并天下以此地属庐江郡汉属淮南国汉文帝十六年分庐江为吴王濞属县后汉又为庐江豫章二郡三国之时此地虽为都防要津而为立郡故吴志云黄初中复分浔阳隶武昌犹为庐江武昌二郡地晋太康十年有司奏荆扬二州疆土旷逺统理为难宜立新州于是割扬州之豫章浔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荆州之武昌桂阳安城合十郡因江水之名置江州初理豫章郡后至成帝咸通二年移江州理湓城即今郡是也晋初理在江北岸地名兰城郡即郡城也温峤为守之日移于此寻又置浔阳郡晋地道志云浔阳南开陆道途通五岭北导长江逺行岷汉来商纳贾亦一都防也歴宋齐梁陈郡与州并理弹压九襟上流自晋以来颇为重镇隋平陈废郡而州存大业三年废州复为九江郡唐武徳四年平林士宏置江州领湓城浔阳彭泽三县五年置总管管江鄂智浩四州并管昌洪四縂管府又分湓城置楚城分彭泽置都昌县八年废浩州及乐城县入彭泽县又废湓城入浔阳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八年废楚城县入浔阳天寳元年改浔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江州

元领县七 今五

徳化县 彭泽县 徳安县 瑞昌县 湖口县二县割出

东流入池州 都昌入南康军

州境

东西五百九十里 西北一百七十七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东京陆路一千八百里水路三千一百五十里 西北至长安二千七百六十里 东至宣州一千八百里 南至梁州三百二十五里 西至鄂州七百里 北至蕲州五百九十三里 东南至饶州三百十四里 西南至鄂州二百五十里 东北至舒州水路五百七十里 东北至池州五百八十里户

唐开元户一万九千八百皇朝户主一万二千三百一十九客一万二千四十五

风俗

与洪州同

土产

云母 葛布 布水纸

人物

陶侃字士衡浔阳入也渔于雷泽梦生八翅飞至天门不得入博议过人为侍中太尉人窃官桞植于已门侃见识之 周访字士逹浔阳人少有明畧为县功曹荐防陶侃为主簿知有公辅之噐相与结友有一牛姊夫弟杀食之访不形于色为中兴明将口未曾言功王敦终访之时不敢作乱 翟汤字道深浔阳人笃行纯素仁譲谨洁耕而后食 陶潜柴桑人也少有高趣少言不慕荣利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或置酒招之期必于醉环堵萧然不蔽风雨执事者以为彭泽令觧印赋归去来

姓氏

浔阳郡三姓 陶 翟 骞

徳化县二十乡本汉浔阳县属庐江郡吴録云属武昌宋书州郡志曰浔水注江因水以名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彭蠡县大业二年改为湓城县唐武徳五年改为浔阳县自州东移于今所伪唐改为徳化县 庐山在县南髙二千三百六十丈周回二百五十里其山九叠川亦九郡国志云庐山叠障九层崇岩万仭山海经所谓三天子障亦曰天子都本周武王时匡俗字子孝兄弟七人皆好道术结庐于此山仙去空庐尚在故曰庐山汉光武帝时乃封俗为大明公称为庐君焉 山有三宫上宫居岩表人不能及有三石梁长十丈濶只盈尺其下虚悬晋术士吴猛尝过此见桂树下一老翁以玉杯承甘露浆与猛次宫隔一谷有界城悉是平石两边有小圆峰呼为左右帐峰羣石如驰马之形下宫在彭蠡湖际其山又有紫芝田四十畆常有二仙童采芝人若逐之但闻呼曰倡客若寻芝草寂无见 石门涧在山西悬崖对耸形如阙当双石之间悬流数丈有一石可坐二十许人 香炉峰在山西北其峯尖圆云烟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孟浩然诗曰挂席数千里名山都未逄泊舟浔阳郡始见香炉峰 莲花峰在山北州南直望如芙蓉今州城有莲花门 五老峰在山东悬崖突出如五人相逐罗列之状 锦綉谷在山叠四季芳妍百花绵绣 粟山源在山南当涧有陶公醉石石镜在山东悬崖之上其状团圆近之则照见影形瀑布在山东亦曰水源出髙峰挂流三百丈许逺如

匹布故名瀑布徐凝题诗云瀑泉瀑泉千丈直雷奔入江无休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温泉在山南濶三歩深三尺今有黄龙汤院僧居之落星山在山东周回一百五十歩髙丈许图经云昔有星落水化为石当彭蠡湾中俗呼为落星湾 五松桥在山之涧北昔惠逺法师与殷仲堪席涧谈易于此而树下泉涌号曰聪明泉又有虎溪桥逺大师送客不过此桥东林寺西有逺大师塔前进士相里宗题诗云元墓石棱棱寒云晚景凝空悲虎溪月不见雁门僧 匡先生庙在州南临驿道即匡俗也 桑山近栗里原陶潜此中人 黄金山浔阳记云黄金山上有楠树一年东边荣而西边枯一年西边荣而东边枯年年常然张华所谓交譲树也 九江尚书注云江于此分为九道浔阳记云九江在浔阳去州五里名曰马江是大禹所防治于桑落洲上二三百余里合流昔秦皇汉武并登庐山以望九江也 盆浦按郡国志云有人此处洗铜盆忽水暴涨乃失盆遂投水取之即见一龙啣盆夺之而去故曰盆水又云源出青盆山因以为名萧子显齐书曰世祖于盆城得五尺刀十一口永朝享厯之数也甘泉水在县南其水甘味饮讫犹有余香其山亦曰

甘泉山按州图经记云西山领有船柁从顶沿流而下土人异之亦名为舵下溪栢伊为江州刺史尝遣左右赍粮寻山之奥至一处见大湖湖侧有败舡 彭蠡湖在县东南与都昌县分界湖心有大孤山顾况诗云大孤山尽小孤出月照洞庭归客船按郡国志彭蠡湖周回四百五十里内有石髙数十丈禹刻其石以纪功焉有乞鸟随舡行舟人掷饭抟鸟接之髙下不失粒今此鸟沿江灵庙多有不独在彭蠡湖 鹤门洞在县西四十二里今按瑞昌界按郡国志云陶侃防时防母忽有二客来吊化为双白鹤飞去后因以名焉 彭蠡湖西湾夏秋水涨啇徒萦纡牵舟循绕人力疲劳号曰西疲湾亦云湖西江水泛涨惊波似雪汹涌嘈因是名焉又有落星石又有神林湾在湖西北湾中林中庙啇旅多于此阻风波涛庙祈福而获前进由是名焉又有女儿浦内有女儿庙祷祈亦有灵騐即未详所置使者庙在州南唐元宗梦神人曰吾九天使者请于庐山立庙时开元十九年辛未岁立 简寂观在州东南一百四十里宋陆脩静吴兴人也少懐虚素元嘉末曽游京都宋文帝钦风慕道制停霞寳辇使仆射徐湛赐焉先生因逺游江汉还入庐山即此其隐处 宫亭庙按州图经云在州南彭蠡湖侧周武王十五年置分风擘流上下皆得举帆 白鹿洞在庐山东南本李渤书堂今为官学 浪井州图经云汉髙祖六年頴阴侯灌婴所开年深埋塞孙权经此自标井地命使凿之正得此井有石函其铭曰汉髙祖六年颍阴侯开又云不满三百年当为应运者所开权见而悦以为已瑞江有风浪此輙自漂动土人呼为浪井今现在城内 桞苌墓穷怪録梁世祖绎圣二年三月十日司徒府主簿桞苌字子廵卒子褒于九江三年因大雨塜壊褒移换棺见父棺中目开心有暖气良久乃谓褒曰我生已一岁无因汝知九江神知我横死遣地神以乳饲我故不死今雨壊我塜亦九江神之所为也扶出更生三十年复卒 楚城驿在县南即旧柴桑县也

彭泽县东一百八十里九乡本汉县属豫章郡取泽以为名禹贡彭蠡既潴阳鸟攸居地则荆州之分理东南广长南北枕帯江濡境为吴地之首自汉以来旧号积石唐武徳五年李大亮安抚江南张善安来降江表既静于此古城置浩州以浩山取名又分杨梅岭已南更置都昌县东南置乐城县分饶州鄱阳县北境置广晋县合四县并浩州至八年废浩州及县其年彭泽县仍移入废浩州内伪唐升元初又自浩州故城移河西四十里江次即今县理 马当山在古城北一百二十里其山横枕大江山象马形回风急击波浪涌沸为舟舡难阻山腹在江中山际立马当山庙 浩山在古城东北七十九里北临大湖飏波浩荡相传为浩山浩水焉 石门山在县东北一百七十里夹涧石形如门小孤山髙三十丈周回一里在古城西北九十里孤峯耸峻半入大江 杨叶洲西头一半在县东北三百一十一里以东属池州秋浦县界洲上多杨叶又云洲腹稍濶两头尖状如杨叶 古赵屯城在县东北二百五十七里典籍不载故老相传赵屯城 古太原郡在县东北五十里按顾野王舆地志云太原郡梁武帝立属浔阳领晋阳天水和成三县陈亡废 废天水县在县东五十里按顾野王舆地志云天水县梁武帝置以拟西水县隋平陈后废并入彭泽县 废龙城县在县西二里隋平陈后置开皇十八年又改为彭泽县 废和城县在县东北二百二十里按顾野王舆地志云仁和县江左立属汝南郡齐之庐江南顿亦有和城属太原郡至隋平陈并入彭泽县 废晋阳县在县东北一百九十四里顾野王舆地志云晋阳县梁武帝立属太原郡隋平陈并入彭泽县 废乐城县在县南三十九里县城傍山为之南北髙崄东北平下隋大业十三年贼帅张善安据险唐武徳五年贼平城属浩州至八年省州及县并入彭泽县

徳安县西一百里三乡本蒲塘春秋时为楚之东鄙地至晋建兴初始以为郡仍领浔阳彭泽柴桑上甲九江五县义熈中以浔阳入柴桑上甲入彭泽隋平陈改柴桑为浔阳十八年复为彭蠡县大业初又为湓城县隋末陷入贼林士宏唐武徳五年安抚使李大亮析湓城更置浔阳楚城两县为三县至八年废湓城入浔阳贞观八年又废楚城归浔阳详其地即旧属柴桑后遂分三江水于敷浅水之南为场以地有蒲塘为名至咸通三年还浔阳至四年复为场伪吴顺义七年升为徳安县 石鼓山在县西北四十五里按徳化县记毎天阴闻鼓山经云长石之山有鼓鸣焉即此 博阳山在县南一十三里按尚书云过九江至于敷浅原注云敷浅原一名博阳山在扬州豫章界其上有祠庙 葛洪山在县北四十里其山与蒲泉观不逺盖葛仙曾游此乃名焉 敷浅水即尚书敷浅原也常流不絶色颇清冷其原乃接瑞昌县及鄂州永兴界屈曲二百余里方至县

瑞昌县西一百里二乡本赤乌场地按吴志孙权时有赤乌见于此始有地名盖柴桑之旧域也按州图经晋建兴元年始立郡领浔阳柴桑彭泽上甲九江等五县则浔阳柴桑各有其地自后并浔阳入柴桑复废柴桑为浔阳于是浔阳柴桑合一县而名异唐武徳初江州领浔阳彭泽都昌三县赤乌之地则浔阳西偏建中四年以浔阳西偏僻逺因立为场伪唐升元三年改为瑞昌

湖口县西北一百里二乡本湖口戍是南朝旧镇上据大钟石傍临大江唐武徳五年安抚使李大亭以为要冲遂置镇在彭蠡湖口伪唐保大年中升为县

南康军

南康军理星子县本江州星子镇以落星为名皇朝太平兴国三年以地当要津改镇为星子县至七年以县置南康军领星子县仍割江州之都昌洪州之建昌等县以属焉

领县三

星子 都昌 建昌

军境

东西二百二十里 南北二百四十里

四至八到

北至东京一千八百七十里 北至西京【阙】

东至饶州三百七十里 西至江州一百五十里南至洪州二百七十七里水路四百五十里 北至江州湖口县一百二十里 东北至江州湖口县水路一百二十里 西南至江州徳安县界六十里东南至渡江至松口三十里入都昌县界 西北至庐山康王观太原界七十里

旧户载江洪二州籍皇朝户主一万四千六百四十二客一万二千三百六

风俗

具载江州

人物

具载江州

土产

布水纸 云母 石斛出庐山悬崖

星子县二乡本星子镇皇朝太平兴国二年升为县并载江州徳化县内

都昌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元一十六乡本汉彭蠡县地唐武徳五年安抚使李大亮谓土地之饶井戸之阜道途之遥逺水路之阻碍遂割鄱阳西雁子桥之南地置此县以隶浩州州废属江州按雁子桥即本县之地鄱阳即饶之北壌也始置之地有古城莫知年代遂因此城创县地名都村逺与建昌相望近与南昌接遂号都昌 石钟山在县北二百一十里西枕彭蠡连峰叠嶂壁立峭峻西南北靣皆水四时如一白波撼山其声若钟因名之按辩石钟山记云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郦元以为下临深潭防风鼓浪水石相抟响若洪钟因受其称予幽栖者因寻绎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于南隅忽遇双石欹枕潭际影波沦中询诸水濵乃曰石鼓也有铜鐡之异焉扣而聆之南音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韵余徐歇若非泽滋其山山含其奥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亦安能产兹竒石乎乃知山仍石名旧矣如善长之论则濒流庻峰皆可以斯名贯之聊防前谬留遗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记白鹿先生姓李名渤字濬之时隐庐山因所居洞为号后仕江州刺史諌议大夫给事权管观察使大和元年八月七日故吏湖口镇将吴文干刻石今脩寰宇记因全録此记以辨之又按浔阳记术士吴猛过此遇天神曰此江神不守其官覆溺生人吾奉帝命按之言终而失 交石山在县北二百三十里其山西临大江石势交横乃名交石山 钓矶石在县西三十里傍临浦屿异苑记云陶侃尝钓于此得织梭一枚还以揷壁化成赤龙从空而去 石壁山在县西南一十一里傍临清江有石如壁山西有僧台本谢康乐旧宅所言精舎者谢诗云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辉清辉能娱人逰子澹忘归 七里山在县东北一百一十五里其山盘薄七里 檀头山在县西北九十里宋将军檀道济领兵登此石室因名檀道山西南枕彭蠡 土目山在县西北七里无名 五桞舘在栖隠寺侧五桞先生之田宅也今废 彭泽城在县西北一百二十五里其城汉髙祖置属豫章晋陶潜之所理也隋平陈废旧迹犹存 左理城在县西北四十里晋庐脩所筑在湖左因为名城基犹存 彭蠡戍在县西北七十里西临彭蠡湖北连钓矶山旧是镇唐武徳五年以江湖濶逺遂重置镇景龙元年复为戍以为冲要 檀山废戍在县北九十里与马颊相对武徳五年以来水陆要冲置戍贞观元年废

建昌县南二百里旧十六乡今二十乡旧海昏县也汉髙祖六年置前汉地理志云髙帝六年豫章郡置十八县艾海昏属焉艾春秋时旧名左传吴公子庆忌出居于艾又按雷次宗豫章记云后汉永和中分海昏立建昌县以其户口昌盛因以为名又中分海昏立建昌县为新吴永脩二县建安中又分立西安县晋太康元年改西安为豫寕县宋永嘉二年废海昏移建昌居焉顾野王舆地志曰陈武割建昌豫寜永脩艾四县为豫寕郡又梁仆射沈约陈仆射徐陵并封建昌侯皆此邑羡门乡因仙人羡门子居此山得道为名去县一百八十里 蛇骨洲在县东南十七里永嘉末有蛇长三十余丈防道以气吸人被吞噬者盖已数数然矣行路防絶时吴猛有神术与弟子往杀之蛇死之处聚骨成洲有小蛇走猛乃云大是蜀精故死而蜀贼杜□灭矣 吴猛泉在县北五百歩有疮疾者或洗悉愈时人尝以寒食及三月三日九月九日就此祈福多有徴騐此是吴猛游息之处因以为台其泉清冷异于他处亦谓冷水泉 孙虑城在县南一百里城南门有清石井可深十丈常冬夏水有吴书孙虑字子智权之子黄武七年封建昌侯 庾齐台在县东三十里当白湖中洲梁尚书庾肩吾齐永明三年之所置也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