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道光福建通志台湾府 » 道光福建通志台湾府全文在线阅读

《道光福建通志台湾府》蠲赈

关灯直达底部

赐复

顺治十一年,诏免顺治六、七两年直省地丁逋赋。十三年,诏免顺治八、九两年直省地丁钱粮逋赋。

康熙三年,诏顺治十五年以前民欠各色赋税悉除之。四年,诏免顺治十六、十七、十八三年逋赋。二十五年,免福建二十六年秋冬、二十七年春夏额赋。四十五年,诏免天下逋赋;有已徵在官者,即抵本年正赋。四十九年,通免天下康熙五十年钱粮。五十年,免台湾府明年租榖。五十二年,谕免天下明年房地租税及积年逋欠。五十九年,免台湾府番民银粟。

雍正二年,谕恩诏议免各省钱粮,自康熙十八年至四十五年止,着加恩将五十年以前旧欠银米等项,均察明豁免。六年,谕免福建康熙五十五年至雍正四年逋赋三十三万八千余两;其有已徵在官者,除明年正赋。十年,除台湾彰化县雍正八年未入银榖,以凶番初定,纾民力也。十三年九月,高宗登极,诏免天下田租及雍正十二年以前逋租。明年,又免各州县入官地租十之三。

乾隆七年,诏免福建雍正十三年未完民正项钱粮、米豆粮、杂项钱粮。又免杂项租榖四百四十八石。八年,奉旨允闽浙督臣请,将浙江尾帮漕米截留十万石运闽,以裨益缓急计。十年,普免天下钱粮。福建于十一年轮蠲,并蠲台湾府属一厅四县额徵供粟十有六万余石。三十五年,普免天下钱粮。福建于三十六年轮蠲,仍将台湾府属四县额徵供粟一十六万余石全行蠲免。四十二年,普免天下钱粮。福建于四十五年轮蠲,仍将台湾府供粟一十六万余石全行蠲免。五十五年,普免天下地丁钱粮,议准自乾隆五十六年为始,将各府州县实在额徵银数,次第均匀搭配,分作三次轮免,每年应免三分之一。其福建台湾应免供粟一十六万余石,亦照内地之例,分年匀免。六十年,普免天下地丁钱粮,议准自嘉庆元年为始,照前届之例分作三年匀免。其福建台湾供粟,亦照例匀免。

嘉庆四年,诏免乾隆六十年以前积欠。二十四年,诏免嘉庆二十二年以前积欠。

免科

康熙元年,除福建海滨无主田租。十七年,除福建各属续报荒芜田粮,并逃亡缺额丁银。

雍正三年,免台湾凤山县番妇口赋(按凤山县八社,照丁科银,田不出赋。番妇每口徵榖二石。以雍正三年为断,计八社番妇一千八百四十四口,折纳粟三千六百八十石。自雍正四年为始,免其纳赋,止徵男子番丁银)。九年,将福建宁洋县无徵铁税、凤山县庄地缺额赋银,悉予免科。

乾隆元年,免建阳县虚粮。二年,免福建各属飓风案内水沖沙压田粮。五年,议准福建所属奇零田地不及一亩者,免其陞科;如虽及一亩、或地角山头不相毗连者,亦免陞科。是年免福建闽县丈出溢额地粮,又除永定县水灾沖陷沙堆田亩租赋。七年,除崇安县捏报垦复加徵钱粮,又除连江、宁德二县水灾沖陷沙压租赋。九年,豁免福建内地水沖坍陷沙堆并被潮荒废海蕩水门等项租额。十一年,免福建无着鱼课,又免长乐县里民自首冒垦湖田徵额。十二年,除闽县先贤二十三祠祭田粮租共五百二十顷。十三年,免彰化县被水沖陷沙堆田园粟石并匀徵丁银。十四年,免邵武、光泽二县水沖沙压田地租赋。十五年,免闽县、侯官、崇安三县水沖沙压田园地洲租赋。十六年,免建安、瓯宁、松溪三县被水沖陷缺额寺田匀徵丁银,又豁免宁化、清流、福安乾隆十六年水沖沙压田亩租赋。十七年,免晋江、南安二县水沖田亩租赋。十八年,免台、凤、彰三县乾隆十五年被水沖陷田园租赋。二十年,免嘉义县乾隆十五年被水沖陷田园租赋。二十三年,免闽县被水沖陷田粮并无徵匀摊丁银。二十四年,免连城县并龙岩州乾隆二十二年被水沖陷民寺田粮及无徵匀摊丁银。二十六年,免连江县乾隆二十四年被水沖陷民田租赋,又免凤山县被水沖陷下则园无徵丁银。二十七年,免淡防厅乾隆二十四年划出界外下则园无徵丁银。二十八年,免乾隆二十七年勘实南安、建安二县被水沖坍各则田园租赋,又免勘实瓯宁县逐渐被水沖陷田粮并无徵匀摊丁银。三十年,免南安县乾隆二十九年被水沖陷田粮并无徵匀摊丁银,又免晋江、诏安二县水沖坍陷田粮并无匀摊丁银。三十一年,免南安县被水沖陷田粮及无徵匀摊丁银。三十四年,免南安、霞浦、福鼎三县被水沖陷田粮及无徵匀摊丁银。三十六年,免诏安县水沖沙压田粮及无徵匀摊丁银。三十七年,免侯官县被水沖陷田粮并无徵匀摊丁银。四十年,免闽县、建阳二县被水沖陷田粮并无徵匀摊丁银。四十一年,免台湾县沖坍田地租赋,又勘实豁免南安县被水沖陷田粮及无徵匀摊丁银。四十三年,免凤山县被水沖陷田粮。四十七年,勘实豁免闽县被水沖陷无徵田粮并匀摊丁银。四十九年,免闽县被水沖陷田粮并免匀摊丁口无徵银。五十七年,免彰化县地震被水摊失廍园饷银。五十九年,豁免勘实龙溪、南靖、长泰三县水沖沙压田粮并无徵匀摊丁银。

嘉庆三年免闽县沖陷田粮并无徵匀摊丁银。四年,免侯官县被水沖坍田粮并无徵匀摊丁银。五年,免浦城县册报勘实被水沖压民田塘池租银。七年,免邵武县水沖沙压田粮并无徵匀摊丁银。九年,免闽县、晋江县被水沖陷各则田亩租赋。十年,免南安县被水沖陷园地租银,又除嘉义县被水沖陷各则田园租银。十一年,免闽县、侯官二县被水沖陷田粮及无徵匀摊丁银,又除嘉义县被水沖陷各则田园无徵租银。十三年,免闽县、侯官二县被水沖陷田园及无徵匀摊丁银。十四年,除顺昌县水沖沙压田粮及无徵匀摊丁银。十七年,除台湾县被水沖陷田园租银。十八年,除台湾县水浸沙压各则田园应徵租银。二十一年,除闽县被水沖坍田粮,又补除嘉庆十七年侯官县被水沖坍、嘉庆九年福清县被水沖陷田粮。

免役

顺治六年,海寇为乱,以福等二十县士民能效死守城,免本年丁徭,以示鼓励。

康熙三年,免福建各属编审逃亡缺额丁银。十七年,免福建续报各属编审逃亡缺额丁银。二十二年,奉旨永禁现年大当。五十二年,恩诏嗣后编审增益人丁,只将滋生实数奏闻,其徵收办粮,但据五十年丁册,定为常额,永不加赋。五十四年定社仓捐榖免徭之例。

雍正二年,禁官司科派。六年,核天下丁银实数,尽匀入地粮徵收,永罢口率之赋。

乾隆三年,除延平府南平县浮多丁银。三十七年谕嗣后编审之例,着永行停止。

灾蠲

康熙元年,免闽县等十二县灾田额赋有差。三年,免福建被水田赋。六年,龙溪等五县旱,免今年田租。十五年,免福建被兵田赋。十八年,免福建被兵历年逋赋。二十一年,免福建省被兵之侯官等二十六州县康熙十八年以后逋赋。三十三年,以闽清等三县水,各按分免赋有差。三十七年,福建被旱,免赋有差。四十六年,台湾等三县旱,各免赋有差。四十九年,以旱缓徵福、兴、泉、漳四府、福宁一州钱粮。五十二年,侯官县福右卫岁不登,除其明年各额赋银米。五十六年,台湾、凤山、诸罗三县水,免今年田赋有差。六十年,以台湾、凤山、诸罗飓灾,并免今年租赋。

雍正四年,福州大水,免连江、罗源二县并福右卫中卫钱粮。六年,福州府属闽县、侯官、长乐、福清、闽清五县、泉州府属晋江、南安二县俱秋旱,诏依被灾分数蠲免钱粮,又诏将康熙五十五年至雍正四年旧欠地丁银两概予蠲免。十年,免台湾凶番滋扰之彰化县雍正八、九两年未入银榖。

乾隆六年除闽县、侯官等五县乾隆二年贷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乾隆三年以前未入银榖。十一年,免台湾庄租十分之三。十三年,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四县晚禾被旱被潮,诏免钱粮。十五年十二月,闽侯等县水灾,奉旨动支正项赈卹。十六年七月,福安、寿宁等县水灾,奉旨动支正项赈恤。十八年,以前泉属风水偏灾,令将蠲賸钱粮缓分三年带徵。二十二年漳州秋旱,二十三年再旱,督抚奏请招商往台湾及浙江温台诸府採买平粜,俞旨允行。五十九年,以龙溪、南靖、长泰、海澄四县水灾,免本年钱粮;又有勘不甚灾,并晋江、南安二县收成歉薄者,均将本年秋粮缓至次年早收后征收。六十年,以莆田、漳浦、海澄、诏安、龙溪、惠安、晋江、同安及马巷近海低洼田禾,猝被海潮淹浸,分别成灾不成灾,蠲免本年钱粮及缓至次年徵收各有差。

嘉庆二年,以台湾飓灾,除淡防、台、凤、嘉、彰五属本年应行输免供榖外,再将本年应徵钱粮分别蠲免、缓徵各有差。五年,汀州、延平、邵武三府属大水,内勘实浦城、沙县、永安、长汀、宁化、清流六县水淹沙压田亩,虽经挑复补种,而收成歉薄,所有本年未完钱粮,俱缓至次年秋成带征。十七年,闽县、侯官、连江三县近溪低洼田亩有被水淹浸者,准将本年钱粮缓至次年秋成后徵收。二十年,以福清界内平潭夏旱秋雨,收成歉薄,鱼鲜缺产,奏准除已征田粮、渔课一千四百余两外,其余未完正耗银两,并所豁南日县丞应征田粮及带征积欠,俱缓至来年征收。

道光十二年七月,奉旨以上年澎湖风灾,本年地种船网沪缯等项钱粮及上年下忙民欠,缓至本年秋穫后征收,本年钱粮缓至十三、四两年带征。十月,奉旨福建长乐、福清二县,八月间风雨潮涨,沿海被淹各村庄应征本年下忙并明年上忙正杂钱粮粮米,均缓至来年秋成后征收。十六年十二月,奉旨以台湾县属永凝等七里被旱,应征本年钱粮缓至明年早收后带征。

赈恤

康熙十九年,以仙游县饑,奏拨帑金八百两赈赡。四十九年,漳州、泉州截留江南镇江、松江、浙江湖州三府漕三十万石转运至县赈济。五十二年,分江南仓米五万石运福建备赈。六十年,以台湾大风,谕速行赈济。

乾隆十三年,福建旱,截留江南、浙江漕由海运输赈。十六年,宁化、清流水入城,福安、寿宁风雨坏民庐舍,令于常赈外展赈有差。十九年,漳州属水,民饑,人给一月口粮;台湾飓风,坏商渔船及民田庐,诸罗、彰化二县灾,饬大吏动仓榖赈济,又酌借灾户乏食贫民。三十三年,借给泉州、漳州各府属社仓麦石,令明岁秋成后免息还仓。四十六年,赈福建偏灾州县。

雍正四年,谕江西巡抚委员运米闽省,以济民食。

乾隆三年,以福建等处被灾,奏准截留浙漕十万石,再拨藩库银十万两赴两广等省採买,并拨江西、湖南仓榖运闽以济穷黎。十二年,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四县晚禾被旱被潮,发项赈济。十五年十二月,闽县、侯官、福清等县水灾,奉旨赈恤银数有差。十七年,以泉属被风水大灾,谕赈给口粮,併发库项散给修理房屋。十月,复奉恩旨加给口粮一月。五十九年,漳州石码厅、龙溪、南靖、长泰、海澄四县被水,谕将倒塌民房及淹毙人口按例加两倍赏卹,该处衙署、仓库、监狱、兵房等项即速动项兴修,俾得以工代赈。六十年,以漳浦、海澄、诏安、龙溪、惠安、晋江、莆田并马巷等八厅县被灾较重,谕于正赈外不分极次,贫民均赏给三月口粮。

嘉庆二年,台湾府属飓灾,拨解司库银二十万两接济,并应运内地兵榖三万四千余石截留,以备赈粜。五年,以浦城、建宁、宁化、清流、长汀五县被水较重,照例给与修理倒塌房屋、掩埋淹毙人口银,并正赈、展赈各口粮有差。十一年,以龙溪、南靖二县被水,散给贫民一月口粮,并与修理房屋银两。

道光十三年,奏准拨浙漕五万石及採买米二万石,协济福建民食(时台湾张丙滋事,台米不至内地,总督程祖洛、巡抚魏元烺疏请採买江西、浙江米各十万石,及截浙江漕米十万石,协济民食。嗣台湾平,米价视二省较减,续奉旨,准浙漕拨五万、採买已运二万外,停止其採买江西不必行,计外米至福建共七万石,以四万石贮省仓,三万石运漳、泉)。

闽政领要

本省山多田少,在在高原,遇雨急暴涨,消退甚速,田禾并不为害,故农民不患雨多,而恆虞雨少。虽田土之肥瘠、产榖之多寡,各有不同,但早晚两禾之外,亦种二麦杂粮,以资民食。

通省如内地福州府属之闽侯二邑,为会城首县,居民稠密,兼之驻防旗营、绿营官兵一万四千余员名,食指浩繁,而地不加广,岁产米榖,即遇丰收,亦祗敷本地一季食用,惟赖上游客贩接济,故南台河下米船三日不到,市价必然骤长。闽清、永福二邑,米榖稍多,水路亦通,尚可运出发卖。古田、长乐、连江、罗源四邑,只敷本地食用。屏南处大山之中,虽有米榖,不能贩运。福清地脉浮松,土多沙碛,半属种植地瓜以资食用。

上游延平府属南平、沙县、顺昌、将乐四邑,地土稍厚,米榖出产亦多,尚有客商贩运。尤溪、永安二邑,只敷本地民食。建宁七属、郡武四属,田多膏腴,素称产榖之乡,而浦城、建宁两邑,尤为丰裕。省城民食不致缺乏者,全赖延、建、邵三府有余之米,得以接济故也。

福宁府僻处东隅,产榖无多,仅敷本地民食。或年岁丰歉不齐,该地与浙江温州府属之瑞安、平阳二县连界,商贩可通,民食无虞。至汀州府属之八邑,产榖俱属有限。惟长汀系附郭首县,汀镇驻劄斯地,兵民杂处,食口颇众。缘地与江西建昌府属之广昌、赣州府属之石城等县毗连,素藉江西米榖接济。并因汀郡与江西均食粤盐,从前定有江西米贩挑米来汀者准其买回盐斤,委汀州府经历、长汀县典史稽查,给与小票放行。以江西有余之米榖而易汀郡官运之粤盐,洵称两有裨益。

至下游之漳州、泉州、兴化三府,情形又有不同。如漳州府属之龙溪、漳浦、平和、海澄、诏安五邑,泉州府属之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四邑,地土瘠薄,堪种禾稻者仅十之四、五,其余尽属沙碛,止堪种植杂粮地瓜而已。即晴雨应时,十分收成,亦不敷本地半年之食用。幸两府人民原有三等:上等者以贩洋为事业,下等者以出海採捕、驾船挑脚为生计,惟中等者力农度日。故各属不患米贵,只患无米。其余如南靖、长泰、安溪等三县及龙巖、永春二州所属大田、德化、宁洋、漳平等四县,皆在腹里,土脉深厚,出产颇丰,不仰藉于外县。惟厦门为洋艘出入、百货聚集之所,商贾辐辏,食指更繁,向藉商贩洋米、台米接济。如值米贩稀少,即有贵食之虞。至兴化府属之甫田、仙游二县,田土较漳、泉稍为肥膄,且有堰圳蓄水,可以车灌,是以种植禾稻杂粮,均属相宜。除本地民食外,尚可接济普惠邻封。

再台湾一府,地方宽阔,近来田土开闢日广,天时和暖,四季皆可种植,与内地迥不相同。榖产最饶。不特漳、泉一带藉以接济民食,即内地兵糈、眷米,亦赖台米散给养赡。此通省各属出产米榖之大概也。

义举

台湾县:普济堂在县治城隍庙侧,计二十间,内有药王庙、栖流所。乾隆十二年,巡台御史六十七、范鹹、知县李阊权倡建,拨瞻园二十五甲六分又租银一两六钱以充经费。育婴堂、养济院在镇北坊。康熙二十三年,知县沈朝聘建。义冢:一在宁德坊魁斗山,俗呼鬼子山,旧置;一在新昌里,康熙五十九年,监生陈仕俊买置园地数甲,与鬼子山毗连;一在水蛙潭,一在北坛前,一在会海寺前,俱乾隆十七年,知县鲁鼎梅买置。

凤山县:普济堂、育婴堂、养济院在土墼埕保,康熙二十三年,知县杨芳声建;府志作杨芳远。义冢:一在台湾县魁斗山后,旧置;一在县治西门外蛇头埔,雍正十二年,知县钱洙置。

嘉义县:普济堂、育婴堂、养济院在善化里东保,康熙二十三年,诸罗县知县季麒光建。义冢:一在台湾县宁南坊之南魁斗山;一在县治东牛朝山;康熙五十五年,诸罗知县周锺瑄建。府志云:一在诸罗山保,计七所;一在打猫保,计六所;一在盐水港保,计五所;一在他里雾保,计四所;一在下加冬保,计三所;一在哆咯嘓保,计三所;一在茅港尾,计二所;一在麻豆保,计二所;一在安定里保,计六所。

彰化县:普济堂、育婴堂、养济院在县东门外,乾隆元年,知县秦士望建。义冢:一在快官山前,知县药渭生置;一在八卦亭山下,知县胡邦翰置。

台湾府志云:台湾古称荒服,土着者少。内地客民,骜利而来,其客死无依者,纍纍相望也。旧棺槥率寄顿城厢南北坛中,重洋远隔,音耗不闻,内地眷属,搬运为难。乾隆二十四年,台湾县知县夏瑚设法捐赀,代运客亡棺槥赴厦,详文略曰:

伏查台湾远隔重洋,内地商民人等,谋利奔驰,往来如织。其间流滞病故者,实繁有徙,悉寄南北二坛及城厢庙宇。在台既无眷属管领,而内地之亲族,虑及波涛之险阻,工费之浩繁,运葬甚罕。停积日久,纍纍相望,伤心惨目。前于饬埋民间棺骸之便,查出流寓棺骸共计三百五十六具,将有姓名籍贯之棺骸,代运赴厦。仍先移知原籍,示召亲属,定限半年内赴厦认领。既免涉险多费,自必争先恐后,而客死枯骸,庶得咸归故土。但至厦之日,必须寄顿有所,经理有人。自应豫择附近海口宽旷庙宇一、二处以资停寄,选拨诚妥僧人按月给与辛劳银两,耑司其事。俟船户陆续运交棺骸之日,设簿逐一登记,小心收贮。俟亲属赴领,即将具领姓名、月日,登记簿内,以凭查考。如一年之后,无人赴领,就于厦山豫择无碍间僻官山,作为义冢,至期即令该僧人僱工抬埋,将死者之姓名、籍贯,深文镌该小碑,竖立坟头,以便识认。所有掩埋工费,每具酌给银四钱。并将年月日期、抬埋棺柩若干具、用过工费若干两,逐一填簿,不得遗漏,于每年夏杪,令该僧人将或领或埋总数,注明原簿,缴厅备查,照抄一本行知台邑缴存案。如此办理,则流寓棺骸不致再有纍积,可免暴露抛残之惨,似亦敬体宪仁之一端。

现将查出有姓名、籍贯之棺柩九十三具,每具捆扎草辫计需草工银三钱,抬至海口,用夫四名,并僱艍船运交海艇,需工脚银五钱,共需银八钱。至厦抬工寄顿,每具用夫四名,酌议价银四钱。又骸礶一十四身交船上岸,共拟拟夫价银二钱。以上通共需银一百一十四两四钱,按数捐出办给。

所有查出姓名、籍贯未确,及无姓名、籍贯之棺柩,共二百四十八具,俯容申请内地各府行县,出示晓谕民间,如有亲属在台没故,未经开留姓名、籍贯者,限半年内逐一开明,并棺礶记认、停寄处所,移知过台,一体代运。统以一年为期,如过期尚无移知,则属实在无主,就台地方另择义冢掩埋。倘或查办时有亲属领运,仍听其便。

此次办竣之后,每年春季,风恬浪静之时,循照查办一次,永远遵行。惟是船只系台防厅专管,应作何饬配免差,或另筹船只耑运棺柩之处,末由擅议。而在厦选择庙宇、遴委僧人及豫拨官山、代给辛劳工费各若干之处,未便悬定。谨造具流寓棺骸数目清册,据实详明,伏乞宪台察核,赐移台、厦二防厅定议举行。

——以上录自重纂福建通志卷五十二。